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粟裕年谱 >

第14章

粟裕年谱-第14章

小说: 粟裕年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泾口为目标的攻势作战设想。

  10月8日发出致新四军军部电,报告第四分区反“清乡”暂时告一段落,以及应付可能到来的“强化清乡”的部署。

  10月10日在《滨海报》增刊上发表《本师坚持大江南北抗战六年》

  一文。

  同日在苏中军区举行的新四军建军六周年纪念大会上作《论国内时局》

  的报告。

  同日新四军第一师为纪念新四军建军六周年公布战绩:1大小战斗5386次。2缴获步枪44300支、轻重机枪1236挺、掷弹筒52个、高射机枪2挺、迫击炮26门、平射炮2门、小炮45门、花机枪141挺、短枪595支、各种弹药133万发。3毙伤日军官兵13541人、伪军官兵18180人,毙伤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官兵20910人。4生俘日军96人、伪军11855人、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官兵36742人。

  10月11日在第一师干部大会上作国际国内形势报告。判断苏德战场形势,今年有可能将德军赶出苏联国境,第二战场可能会随之开辟。在分析国内形势时指出:国民党顽固派向我陕甘宁边区进攻的企图不会放弃,在华中俟机进攻我军从未放松,我们应该提高警惕,随时准备打退顽军的进攻。

  10月12日为新四军烈士名册撰写前言《纪念本师烈士》,发表在1943年10月15日出版的《抗敌》第3年第8期上。

  10月18日发出关于加强攻坚打援战术研究的指示,指出:攻坚战术目前仍应在坚持原地游击战争的战略意图下进行,不可以个别战例的成功而误认为我们已善于打正规战阵地战,而应“采用吸敌打援,集中优势,相机歼灭运动中敌伪,求得较大战果,补充自己,并减少自己杀伤,以积蓄力量,迎接将来反攻”。

  10月20日苏中区党委发出关于今冬明春工作的指示,提出今冬明春工作的总任务以整风学习为第一位。苏中区党委、第一师、苏中行政公署机关开始整风。

  10月21日为配合第四分区反“延期清乡”斗争,发起对徐容部伪军的战役,先后攻克李堡、丰利等据点、碉堡20余座,并击溃来援之敌,歼灭伪军1000余人,俘虏伪军500余人。

  10月下旬在华中局整风中发生“黄花塘风波”。饶漱石、陈毅致电中共中央陈述事件经过。11月7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决定调陈毅到延安参加“七大”,就此谈通历史和现在的一些问题,新四军代军长职务由张云逸代理。11月25日,陈毅离开黄花塘赴延安。

  11月4日对《滨海报》记者发表谈话《大江南北反“清乡”斗争的胜利》,指出:“大江南北的抗日军民,经数月英勇牺牲浴血苦战后,五月底便胜利地粉碎了日汪在江南镇(江)丹(阳)武(进)地区‘清乡’。到九月底,日汪在(南)通如(皋)海(门)启(东)的'第一期‘清乡’计划,亦随之被我完全粉碎。大江南北互相呼应的抗日根据地,在敌人血洗中至今依然屹立如故,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写上了鲜红灿烂的史页。”1943年11月5日在《滨海报》发表,延安《解放日报》于1943年11月20日转载。

  同日与叶飞联名发出致第十六旅旅长王必成、政委江渭清电,指示:抓住日军为巩固广德占领区修筑据点、机场的时机,以大刀阔斧精神迅速开辟宣(城)长(兴)路以北工作。

  11月13日苏中区党委发出关于反“清乡”的指示,指出局势将空前严重,提出坚决完成精简、加强敌伪工作、掌握地痞流氓、开展统战工作、加强党内团结、加强反“清乡”战术教育等六项对策。

  11月25日在《党风》1943年第5期发表《实行党员军事化》一文,指出:“战争是一种极其激烈、复杂和变化莫测的斗争。战术是根据敌我双方的政治、经济、技术、时间、空间、地理、天候与群众条件,以及一切可以争取与运用的客观条件而定的。战争的胜败又是根据双方主观能动性继续不断地发挥与发展变化而定的。所以即使在同一情况、同一地点,而在不同的时间,我们的战术也不能依样画葫芦,重复老套,必须随机应变,所以又是很复杂的”。“军事上的学问是特别无止境的,作战胜败是谁也不能写‘包’字的,是无数人员的生死成败的命运所系,谁也永远不能自满于已有的一知半解”。“战术是很科学很周密的东西”,“是活生生的辩证法”,“运用起来都是变化无穷的”。号召共产党员在战争实践中学习战争的规律,学习战术、技术。

  11月26日发出致第一师各旅、苏中区各分区电,传达苏中区党委关于补充主力部队与加强地方部队建设的决定。

  11月27日发出致王必成、江渭清电,指示:“为确立我们在(宣城广德公)路北的优势,你们必须用全副力量发动该地群众减租减息,以便动员与团结广大群众在我们周围,打下今后坚持斗争的牢固基础。”

  12月1日出席在华日人反战同盟苏中支部成立大会,并发表讲话。

  12月2日为苏中区党委机关报《苏中报》撰写发刊词《武装头脑是进行武装斗争的先决条件》。

  12月5日苏中行政公署颁布《苏中区战时进出口税暂行管理办法》和《苏中区战时商业暂行管理办法要点》。

  12月21日出席苏中行政公署召开的第二次扩大会议,并作国内外形势报告。这次会议开了21天,到1944年1月10日结束,通过了苏中区乡镇政府组织法和乡镇政府选举暂行办法。

  12月27日在苏中区干部会议上作《一师一九四三年工作报告》,第一部分为《苏中军事形势和战略指导》,第二部分为《一年来敌我战术之演变》。记录稿作为苏中区和第一师年终总结报告,于1944年1月30日上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

  1944年37岁

  1月1日在《苏中报》上发表《我们去年在苏中做了些什么?今年还要做些什么?》一文。1943年1月24日,延安《解放日报》以《坚持苏中敌后战斗》

  为题转载本文第二部分。

  1月3日为打破日伪军的“扩展清乡”,指挥第一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动攻势作战,连续攻克宝应、如皋、东台等地17个日伪军据点。

  1月7日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电,报告第四分区反“清乡”斗争情况。

  1月9日发出致第四分区地委并报华中局《关于提高群众反“清乡”斗争情绪的指示》电,指出:第四分区“清乡”圈内群众情绪尚不能算是退潮,而是长期斗争中的疲劳现象,“然而群众此种疲劳现象如不及时克服,则可能使群众斗争发展到退潮的危险”。因此要求他们加强宣传教育,坚定胜利信心,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适时运用各种更巧妙的手段,配合更复杂的斗争方式,继续作更分散、更残酷、更艰苦的顽强斗争,以达到完全的坚持,直到最后胜利。

  1月16日苏中区党委向各地委发出《关于反日伪“第二期清乡”的指示信》,肯定第四分区过去九个月反“清乡”所取得的胜利,指出在反“第二期清乡”斗争中应坚持以公开武装斗争为主,以各种秘密斗争、合法斗争、特种工作等斗争策略和斗争方式为辅。

  同日以苏中军区司令员名义发表《告和平军将领书》和《告和平军士兵书》,对投靠汪精卫伪政府的国民党将领展开政治攻势。

  1月18日在苏中军区直属队干部大会上作整顿财经工作、反对贪污浪费的报告。

  1月25日在第一师直属队干部大会上作关于一年来战略指导的报告。

  1月28日发出致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并苏中各分区电,通报日伪军“第二期清乡”将推迟至2月中旬或3月1日开始,仍以第四分区为重点,同时扩展至泰州、泰兴、如皋、东台等地。

  1月乘伪军整编换防之机,发起春季攻势作战,解放国土近3000平方公里、村镇150多处,争取伪军1000余人反正。

  2月8日发出致王必成、江渭清电,提出对加强苏南抗日根据地建设的方针和任务。“更顽强的坚持斗争阵地,更有效的加强斗争力量,是今后斗争的总方针”。任务是:建立群众优势并发展这一优势;普遍建立地方武装,并培养充实坚强的主力;建立政权,实行民主政治;开展统战及扩大交朋友工作;肃清内奸与开展反特务斗争。

  2月10日苏中区党委决定以抗大九分校为基础创办苏中公学,粟裕兼任校长。6月1日,苏中公学在宝应举行开学典礼,粟裕发表讲话。

  2月12日与叶飞联名发出致陈毅、饶漱石电,报告苏中区争取伪军反正和改造的经验和措施。

  2月15日对新华社驻苏中前线记者发表题为《论目前苏中形势与任务》

  的谈话,新华社于2月15日播发时说明:“新年以来,苏中敌后斗争形势正在紧张地发展与变化中,各方面均甚关注,粟师长顷对记者发表目前苏中形势与任务的重要谈话。”1944年2月18日,《苏中报》全文发表这篇谈话。
 



第11章


  2月下旬主持召开苏中区党委第五届扩大会议,与党委几位领导同志讨论并决定发起车桥战役。他分析国际、国内和苏中形势,认为“从战略上考虑,虽然不知道日寇失败的确切时间,但是已经看到日寇在太平洋战场逐渐失利,在中国战场也大势已去,已经是穷途末路了”。他判断,苏中日军“正在作垂死挣扎,战争进行到了转折关头”,实行局部反攻的条件已经成熟。“我们要看透这个变化,应该有压倒敌人的气魄,在战略相持阶段,争取有利时机,推进局部战略反攻”。“为了打通苏中与苏北、淮南、淮北四个大区的战略联系,以便将来进行大规模的战略机动,因此需要在两淮(淮阴、淮安)地区发动一个攻势”。

  他的意见得到几位领导同志一致赞同。随即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研究制定作战方案,提出三个方案分析比较,最后确定采取“先取车桥,后取泾口”方案。

  这一方案的优点是:首先,打下车桥,敌人可能放弃一大片地区,我们可能得到最有利的战役效果;其次,车桥处于敌人中心地区,是敌人的心脏,工事坚固又有日军驻守,敌人自以为安全,而敌人认为安全的地方,正是我最容易得手的地方,这是战争的辩证法。

  3月5日发起车桥战役,歼灭日军大佐以下官兵460余人(内生俘24人)、伪军500余人,攻克车桥等日伪据点13处,解放了淮安、宝应以东纵横50余公里地区,打通了苏中与苏北、淮北、淮南的战略联系,揭开了苏中以至华中战略反攻的序幕。战后,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祝贺“苏北新四军大捷”。新华社赞扬这一仗是“以雄厚兵力”打的一个“大歼灭战”。

  3月8日与叶飞联名发出致陈毅、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并中共中央军委电,报告车桥战役情况。张云逸、饶漱石、赖传珠于3月9日复电,认为“车桥战斗大破强敌,获得大的胜利,此种英勇善战是好的”,但是“为便于坚持与调集干部整风,必须打开淮宝地区作为阵地的估计,似是不妥的”,“在反攻以前我们不宜主动过分暴露自己的力量”,“如果过分刺激敌人,很可能引起敌人大的报复”。3月11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