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年谱-第1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副主任朱云谦,以及中央军委办公厅、军事科学院的领导同志几乎天天守候在医院。他的许多老战友、老部下和身边工作人员也纷纷前往医院探望。
2月5日16时33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
逝世后楚青同志向中共中央、中央军委转述了粟裕同志的生前意愿:“我在革命战争年代,在党的领导下,身经数百战,在和我共同参加战役、战斗的同志中,牺牲了的烈士有十数万,而我还活着,见到了革命的胜利。在我身后,不要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要举行追悼会,希望把我的骨灰撒在曾经频繁转战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上海、山东、河南几省、市的土地上,与长眠在那里的战友们在一起。”
2月11日中共中央、中央顾问委员会、中央军委发表讣告,沉痛宣告:
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党和军队优秀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粟裕同志逝世。决定尊重粟裕生前意愿,丧事从简,不举行葬礼。讣告指出:“粟裕同志对党对革命无限忠诚。他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顾全大局,一切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坚持党的原则,严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他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粟裕同志担任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总参谋长期间,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保卫和巩固我国国防,为把我军建成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出了重大贡献”。“粟裕同志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做到了鞠躬尽瘁”。
4月1日至6月2日粟裕同志夫人楚青、秘书朱楹率粟裕儿、孙辈亲属及部分身边工作人员等,遵照粟裕同志生前意愿,赴山东、江苏、上海、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粟裕同志曾经战斗过的土地上,撒下了他的骨灰,实现了粟裕同志与长眠在战场的战友永远在一起的心愿。
第87章 后记
在编写《粟裕传》的过程中,我们曾设想将《粟裕年谱》也编写出来,并同时出版。但由于当时时间紧迫等原因,未能如愿。
《粟裕传》出版后,我们即着手《粟裕年谱》的编写工作。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朱楹编写的《粟裕年谱》和2000年《粟裕传》所附年表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搜集了一批粟裕文电和活动资料,经过近几年的编写和反复订正、推敲,形成了本稿。要说明的是:
(1)编入年谱的所有文电和事件,均以原始资料和权威出版物为准,并进行了必要的考证,纠正了某些党史军史著作和回忆录误记误改之处。
(2)举凡涉及粟裕的事件和文电,包括敌我、中外、上下、左右,一律采取客观记述的原则,以求反映历史真相和全貌。对于应有而未能找到的文稿,也一一注明,以备日后查找。
(3)年谱引用电文原文中,凡发现有明显错误或可疑者则保留原文,用符号标明或校注。校勘符号是:废缺字以“□”号代替;错字、别字、脱漏字,均在正文后加“['”;文中说明以“()”标明,其中内有“按”或“注”者,为文献原文所有,其余则为撰稿者所注。
(4)年谱中使用了大量的韵目代日和地支代月代时,撰稿者在文中作了注释,但难免有遗漏者,此次修订在文后增加了“韵目代日表”和“地支代月代时表”,供读者参阅。
此次修订再版,除改正错漏和重复字句外,主要是增补原来漏掉和新近发现的历史资料。在修订过程中,得到秦叔瑾、张效琳、纪干、张衡、杨文彬、钟德苏、吴克斌、吴耀军、刘庆方等同志的热心帮助,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的出版和再版先后得到了中国联通租赁集团和标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谨在此表示衷心谢意。
编者
2011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