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244章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244章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证明自己收复这里的“合法”性,在1938年时,新中国还特地拍摄了一部名为“消失的秦军”历史记录片,通过“历史科普”的方式,反映秦末时进入南方百越秦军最后的结局。纪录片里,考古学家经过考究证明,历史上所谓的交趾,百越的前身,正是那支被秦始皇派到南方的秦军,在秦亡后建立的。两地的人民和中国人是血脉相承的共同的祖先。
  该记录片在一年前以历史记录片为名,在东南亚和欧美广泛播出。当时表面上打着宣传秦汉历史的方式给洋人进行“历史扫盲”看新鲜,实际上却是为了1939年的行动作好舆论宣传准备。事后,回过味来的英美国家这才大骂奸诈的黄皮猴子。
  当然,在这过程中,黎笋也好,胡志明也罢,那帮认为自己是越南人而不是中国人的越共成员大为不满,哭天抢地地向斯大林告状,却不知道斯大林为了蒙古的问题,已经把“交趾省”和“百越省”作为“补偿”送给中国了,根本就不可能替他们说话。
  在中南半岛,解放军现在已兵临泰国边境,泰国这个东亚最滑头的“中立国”,现在也面临“站队”的选择。1939年年底时泰国虽然保持态度中立,但是这个国家在历史可是曾倒向过日本的劣迹,其节操不会比原历史好到哪儿去,未来加入中苏德一方的“解放事业”已可以预见。
  而在湿热的缅北地区,解放军的进展过程最大的敌人不是英国的殖民地部队,而是这里恶劣的湿热带气候环境以及糟糕的道路交通环境。英国人为了印度的安全,一直有意地不开发缅北地区,让这里处于落后的原始状态。
  但是,知道“二战”会打很久的解放军并不着急。深入缅甸边境两百公里后,解放军就停止了高速突破,而是慢下来,然后调集了上百万民工,开始架桥修路。
  和手脚被绑在欧洲的英国不同,新中国有得是时间,也有得是人。接下来的战争中,路修到哪,解放军就前进到哪。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进攻速度取决于交通道路的修建速度,不求快但求稳,以令人绝望的稳定速度不断地朝印度东北部渗透。
  在缅北战场,英国人目前能给解放带来的威胁就是空军。不过在战前,解放军已能自产HE112战斗机除了发动机外所有的零件,加上皇家空军的主力都在欧洲,英军在这里的空中威胁并不大,反而在防空部队和中国空军的打击下损失了不少飞机。
  面对中国打着“收复失地”以及“解放殖民地”的旗号,在中南半岛的扩张行为,英法两国政府除了在嘴炮上指责中国是“红色帝国主义”外,什么有效的反制措施都拿不出来。在这过程中,他们只能联合欧洲和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禁运”,但影响轻微。
  中南半岛危机重重,印巴北部同样也不稳。苏联红军在阿富汗地区活动频频,情报显示他们正在那儿积蓄兵力。此外土尔其和伊朗两国,同样也局势紧张,不光边境线上苏军活动频繁,两国国内苏联特工也频频出动,这两个国家同样承受着来自苏联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至于本该在历史同期爆发的苏芬战争,由于和德国关系改善,以及听从林汉的意见,斯大决定不在这个敏感时期向芬兰要求“割肉”,苏芬之间倒是一片“和平”。
  在对外战争方面,斯大林性格中谨慎的特点在这里显露无疑,尽管占据如此大的战略优势,苏联红军目前依旧只是“频繁活动”而不是直接开战开火。斯大林是在等,西欧全面开战,打得更激烈时,他才会下令苏联红军出动。
  英法两国恐惧地看到,当中苏德这三个“新生”的挑战者联起手时,巨大的碾压能力。两国除了在欧洲还能有一番作为外,在西亚、中亚、南亚,在所有和中苏两国有陆上接壤的地区,几乎都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两国政府不得不痛苦地承认一个现实:我们很虚弱。
  现在的英法两国,能做的事就是在外面寻找新的盟友。
  首先他们想到的是日本。
  而在过去半年里,拿了英国不少“援助”好处的日本,在这过程中不但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反而和中国的关系大大“改善”
  1939年九月,中日签定停战协议后不到一个月,双方很快就恢复了商贸往来。失去了东北这个重要的原材料基地的日本,却“意外”地恢复了和中国的商贸关系,结束了长期敌对的状态。
  此时的日本天皇,在“大和抚子”的游说下,已经决定全面改善和中国的关系,以便将来能加入到这场“瓜分英法殖民地”的盛宴之中。
  1939年十月,欧洲开战后,崇仁天皇在“大和抚子”的鼓动下,派出特使秘密前往北京,和中共上层进行秘谈,期间他们甚至还派出秘使进入莫斯科,同时向柏林投出了橄榄枝。
  当百万解放军洪水般地涌入中南半岛收复“秦朝时的土地”时,日本的眼睛妒嫉得几乎要喷出火来。
  尽管这两年靠着向英法“借钱”背债,学德国玩欠巨债搞建设恢复经济,日本国内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但是1939年失去东北,日本又变得难过了。现在的日本只能靠不断地加强军备,提高军费,用天量的“军工订单”来恢复经济。但军工订单这东西就相当于肚子饿了割自己的肉吃,不过是饮鸠止渴罢了。生产出来的军火如果不能变成战利品,从国外大抢一票回来,那将来只会死得更难看。
  1939年十月后,日本面临着两个选择。
  一个选择就是继续当英法美的狗,帮他们站在东亚看着中苏两国。但是,过去年两年和中苏间的战争,加上的李华梅的化身的大和抚子的影响,日本政府已经逐渐地意识到了,和崛起的中国和苏联在陆地上对抗,简直是愚蠢的行为,现在已经完全放弃了“大陆政策”。
  另一个选择,就是南进,想方设法加入中苏德这一边,挥舞刀叉,一起加入这场瓜分英、法殖民地的盛宴中。
  崇仁天皇在知道了李华梅的“能力”后,决心选择后者。现在,日本的军费已经完全倒向了海军,国内的造船厂已经满负荷运转,除了二十四小时三班倒加班加点建造大和号战列舰、武藏号航空母舰外,翔鹤、瑞鹤两艘航空母舰也在全力建造中。
  1939年十月,日本秘使访华回国后,除了带回了一份和中国新签定的商业协议,重新开通中国市场的利好消息外,双方在军事上,还达成了一份军火交换协议。
  入侵东北、华北时,日本缴获了大量的中国武器,事后这些武器由于口径不通用,在日本用处不大。
  同样的,中共方面,在抗战中同样缴获了大量日系口径的军火,这批日系枪炮也面临同样弹药补给的原因,处境尴尬。日本很穷,中国同样也不富裕,在这个拼命军备的时代,这种武器交换可以为双方大大节省军费。
  1939年十二月份,这份军火交换协议完成。中国秘密朝日本运送了二十多万条国内战争和对日战争中缴获三八大盖步枪和一批弹药不通用的日系火炮。而日本同样也将自己库存的来自中国的缴获枪械和大炮归还中国,双方皆大欢喜。
  1939年十月,中国对英法宣战后,英法两国拼命地游说日本对华开战,但现在日本一心想加入中苏德“吃牛肉”的盛宴中,英法扔过来的那点引诱他们的“狗骨头”和纸上画的大饼,已经满足不了他们了。
  而在这过程中,出于让日本帮忙着“顶着”美国的目的,德国方面方面也有意让日本加盟,最为热心。苏联则态度暖昧,中国态度一般。好在亚洲很大,缺少海军的中国,在东南亚能吃的“东西”很有限,双方矛盾冲突不大。唯一有争执的是加里曼丹岛,这里是林汉看中的地盘,未来要在这儿建立华人国家,但这并非没有谈判的余地。
  为了大和号和武藏号变得更强,在东北战争结束后,欧洲开战之前,德国方面特地以优惠友好的价格,向日本出口了最新研制军用蒸汽轮机和最好的锅炉,以保证大和号服役时能和航母部队共同作战。为了能抢在开战前送出这批设备,德国方甚至将原本为卑斯麦号战列舰准备的锅炉都挪用卖给了日本。
  1940年前,日本和中国的谈判还在秘密进行中,日本现在虽然很“饿”,耐性却还是有一点。因为他们的“神明”大和抚子的“身体”,还在加班加点地建造中,日本政府虽然已经将军费全完向海军斜倾,但在海军恢复实力,大和号服役之前,他们暂时还不想和英美翻脸。
  英法两国的“日本盟友”,现在虽然表面上还和英法保持着“友好”联系,但心里已经铁了心准备吃干抹净后立刻就翻脸。现在的日本,表面上在英法面前不停地哭穷,要钱要资源要技术,实际上却已经磨刀霍霍。为了增加欺骗性,日本方面在和中国勾通后,甚至故意在中朝边境制造了一系列“冲突”事件,双方进行了多次小规模的“假打冲突”来“牵制中国”,以此为借口不停地向英国要钱。
  这几年来,为了支持日本,英国政府也以友好的价格卖了不少技术给日本。历史上日本的液冷航空发动机的技术是从德国引进的DB601发动机,而这个位面类似的技术却是来自英国的“梅林”发动机。可怜的英国人并不知道,在“大和抚子”的干扰下,他们在亚洲的“盟友”并不是一条老实的“看门狗”,而是一头饥饿的“白眼狼”。
  而英国最想拉到身边的盟友美国,现在同样也态度暖昧。
  欧洲开战,仙人掌加纳总统现在同样为世界的局势感到头痛,因为这次新一轮世界大战的剧本,完全没有按照他们预想中的剧本走。
  因为,苏德居然联起手来了,而且两家联合的力量,明显超过了英法所能对抗的。
  而在亚洲,美国人垂涎不止的英法殖民地,却面临了崛起中的新中国这头新生的“狮子”吞食。虽然中国没有海军,能吃的地盘很有限,但是,毕竟这是一个拥有接近五亿人口的国度,一个不能忽略的新兴国家。有中国在,和中国结盟的苏德两家就等于拥有无尽的兵源——这是美国最头痛的问题。中共军队的战斗力,在1935年起的战争中,已经让全世界另眼相看了。
  中苏德三国联盟,德国有技术,苏联有资源,中国有兵源,这样的组合堪称完美,连地球上最强大的工业国美国看了都畏惧三分。这三家联手后,将是美国借着二战爆发之机登上世界巅峰最大的敌人。
  一想到要这样的三国联盟开战,加纳总统就头痛万分。比起历史上只要对付德国一家,现在的美国,他们的“盟友”少了(缺了苏联和中国),而“敌人”的实力,却膨胀了不止三倍。
  所以,1939年时,面对英法两国在中苏德三国联盟挑战下苦苦支撑的窘态,美国政府很想亲自下场搀起袖子干架帮忙,却总是下不了这个决心。
  此外的干扰,还有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问题,以及另一个声音:加入中苏德联盟,一起瓜分英法的海外殖民地。
  这个声音是在英法对苏德宣战后,突然在美国的宣传媒体中传出来的声音。加纳总统通过国内的情报部门得知,这是德国通过美国媒体发出“建议”。欧洲开战后,德国驻美大使就已不止一次地在公开场合“谈论”这个话题,甚至还“地图开疆”般煞有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