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

第162章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第162章

小说: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之所以会出现“法西斯的飞机保卫社会主义的领空”这么奇葩的场面,完全是汉娜把江浙战场视为德国飞机实战实验的场所。为了更好地检验这些飞机,她甚至派出一批“民间志愿”飞行员驾驶这些飞机,直接参战。
  杭州机场的飞机原本是为上海战役准备的。上海之战前,红军做了最坏的准备,最坏的准备就是攻打上海时受到激烈的抵抗,外国列强干涉军在红军攻下上海前就到达到上海。但这样的前提布置,却因为南京政府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崩溃而用不上了,但在今天,上海虹桥因为气候原因不能使用时,杭州机场却发挥了作用。
  五点正,天色才微亮,两架HE111和两架DO17就沐浴着晨曦次递起飞。他们的任务只有一项,那就是对上海到基隆这条航道靠近上海线进行拉网式的搜索。这四架飞机没有加挂炸弹,机翼下却加挂了两个巨大的副油箱,以增加其滞空搜索时间。
  要对东海上的敌舰进行攻击,比杭州更靠海的宁波更适合这个任务。可惜虽然比杭州更早解放,但由于这儿原先没有机场,尽管红军在六月九日开始就修建野战机场,但由于时间紧急和恶劣气候的影响,该机场还未完全建成,只能给少量轻型飞机做紧急降落还可,但容纳大型轰炸机就力有未歹了。
  不过,飞降距离短的波2改教练机,却能在这个野战机场正常使用。几乎在HE111V从跑道上起飞的时候,整整八架波2改也从宁波野战机场起飞,对舟山以东一百多公里的海面进行拉网式搜索。而在宁波机场上,还停着另外八架波2改随时待命接力。
  海上搜索不比陆上索敌,对飞行员和导航员的素质要求极高,否则极易迷失在茫茫没有参照的大海上。新生的红色红军,要凑齐这么多的飞行员和导航员并不容易。所以这批执行索敌任务的飞行员中,有部分是由熟悉这一带环境的前炮党起义飞行员担任,而他们清一色是东北籍的身份。
  清晨六点正,一架波2教练机在舟山岛东北约五十公里的洋面上,发现了吐着黑烟前进的日本运兵船队。接到他们的无线电通报后,航程更远的HE111很快赶至,接替了他们的监视任务后,燃油耗到必须返回地步的波2改开始返航。
  六点五分,十二架机腹上挂着炸弹的DO17轰炸机从杭州机场上迅速起飞,然后是十二架HS129攻击机,再然后是四十架挂着200公斤炸弹的FW90战斗机。身为单翼机,FW90的俯冲性能比霍克II型更出色。
  六十四架飞机在空中排成数个编队,一起向西北方向飞去。打头的是DO17轰炸机,身为快速轰炸机,DO17甚至比这个时代双翼战斗机飞行速度都快,此战他作为引导机,主要原因该机上电台功率高,空间大,既可以和正在监视日本舰队的HE111进行通行联系,也便于在空中指挥其他机群作战。
  当波2改飞发现日本舰队时,这支由两艘五千吨的客轮和两艘炮舰组成的小舰队上的了望员同时也发现了对方。
  山口毅大佐是这个支舰队的临时指挥官,起初他并未在意,但几分钟后,两架HE111飞临舰队上空,并不停地在上空打转时,山口毅大佐立刻察觉到了不妙,立刻通过无线电将这情报通知第三舰队司令。
  此时的所在的舰队,距离长江入海口也不过一百公里,离百吾源武所在的第三舰队也只有七十公里。
  得到了山口毅发来的电报后,百吾源武大惊失色,昨夜之战后,他最后的一点轻敌之心都被打没。此时的百吾源武大悔自己行为失策,被南昌号雷击和炮战之后,他只顾忙着抢救舰只和伤员,却把落在后方的运兵船队给忽视了。
  百吾源武知道运兵船队的防卫力量有多薄弱,两艘五千船的客轮上,根本就没有半点武装,而护卫的两艘军舰,连驱逐舰都算不上,而是和长江内河舰队类似的小型炮舰,吨位只有五百吨,自卫火力也不过是两门76毫米的高平两用炮和几挺高射机枪。
  昨夜的惨败,百吾源武出于“保面子”的心态,并没有马上将这一情况通知国内,正在赶来的运兵舰队同样也不知道第三舰队已被重创。此次中国之行,他前面实在过于托大,失误连连,终于铸成大错。
  意识到大事不妙的百吾源武中将,在这时终于下了正确的指令,命令的受伤的驱逐护送出云号驶向长畸,返回日本接受大修。
  而他自己则率领两艘巡洋舰和三艘驱逐朝运兵舰队所在的方向全速靠拢。
  这是他这一生中犯下最后的致命错误。
  七点二十分,当百吾源武中将,心急火燎地和运兵舰队互相靠拢,甚至彼此间已能隔着三十多公里的距离,互相看到对方头上烟柱时,运兵船队西南方向,已黑压压地飞来了一大片飞机。
  两艘炮舰在外,两艘客轮在内,排成防空阵形,炮舰上的四门76高炮徒劳地朝飞进射程内的飞机开火,在天上炸出一团团黑烟,但这种射击,威慑的味道远胜实际的效果。
  在天上盘旋许久的HE111的指引下,六十四架飞机开始分层次地进入战场。
  首先发动攻击的是HS129攻击机。
  这款和历史上德国著名的反坦克强击机同名的飞机,是汉娜指点下提前诞生的早产儿。该机装甲厚,机身对普通子弹近乎免疫,除非被火炮直接击中,否则很难将其打下。历史上这款飞机是装着37毫米反坦克炮甚至是75毫米炮在天上的打坦克,不过今天出动的八架HS129攻击机,装备的最大口径的机炮也只是30毫米,主要原因是林汉认为用来打坦克的话,日本的薄皮坦克甚至用普通的7。92航空机枪加穿甲子弹就能打穿,使用37毫米之类的火炮纯粹是严重的火力过剩,送到中国时,全部换成了新研制的MK104机炮。
  真实历史上的德国,在二战时总共开发出三种30毫米的机炮。
  MK101机炮,炮口初速高达惊人的920米/秒,弹道直,火力猛,原是打坦克而设计,安装在HS129B飞机上,缺点是射速慢,火炮重,重量高达178公斤。但实际上由于威力还是太小,打中后期时的苏联坦克仍然很吃力。
  MK103机炮,前者的改进型,炮口初速860米/秒,重146公斤,原计划是装在战斗机上,它的缺点是生产工艺繁复,故障较多;重量也不轻,而且由于后座力过大,轻型战斗机根本无法承受其重量。
  MK108机炮,重量只有64公斤,使用冲压技术制造,结构简单,射速快,缺点是炮口炮弹初速极低,只有550米/秒,以至于炮弹的弹道性极差,用打敌机时命中率极为坑爹(玩过IL2之类飞行游戏的读者肯定对这门炮弹老是往下掉的机炮印象深刻)。
  同口径的火炮威力要大,弹道性要好,就必然付出重量加大,射速减慢,后座力增大的代价,威力过大的航炮,对安装飞机的结构强度也有要求。
  在整个二战期间,德国人在选择航空机炮时,始终没有摸索出机炮重量和炮口初速之间最佳的比值——或许在战争后期摸索出来了,但盟军大兵压境时,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去调整生产线了,只能将就着使用。(从MK101到MK108,这么长的编号来看,二战德国应当也开发出了很多种炮口初速不同的30毫米炮,这三种应当只是最后被定型生产的)
  来自后世的林汉和汉娜,都知道这个时代航空机炮最佳的出膛速度是多少:750米/秒到800米/秒之间。
  现在这款HS129,由于其机身结实,所有30毫米系列的机炮都可轻易地安装在机身上。要象历史上强行在小腹下吊装一门75毫米的大炮都不是问题,不过1935年各国的装甲水平来看,这种吊装根本没有必要。
  在汉娜和林汉的资助下,克虏伯公司很早就开发出了从900米/秒到550米/秒的共计八种机炮样品供德国空军选择。每种都小批量生产了一些,并以武器配套组件的方式,送到中国进行实战侧试。这些机炮,编号越靠前,炮口初速越高,威力越大,自身重量也越大。
  参予此次攻击的十二架HS129,A型有四架在机身两侧和机腹上共安装了三门编号为MK104机炮,外加四挺7。92毫米机机。该机炮口初速为760米/秒,要打未来的T34可能力有未歹,但打小型登陆艇,十五吨以下的装甲力量,却还是足足有余。
  余下四架为B型,则安装了3门MK108机炮,同样也是机头两门,机腹一门,而机翼上安装却是新研制生产的四挺13毫米机枪。
  这款机枪虽然编号也叫MK131机枪,但与真实历史上那款有着“糖豆发射器”和“白腊枪”外号的破烂机枪(该机枪也有资格竞争二战最烂的13毫米机枪的名头)不同,他根本就是二战最好的航空机枪之美誉的美制M2航空机枪的德国仿制品,使用100毫米的长弹筒。(注:真实历史上的13毫米机枪发射药筒和7。92机枪的差不多,如果将其子弹和同级别的其他国家子弹竖起来放一起比高低,那体型的差别,就是姚明和和潘长江的差距)
  余下的四架HS129C型,则没有装机炮,而是极为极凶残地在机上塞了足足有十二挺13毫米枪:机翼四挺,机头上部两挺,下部两挺,机身两侧两挺,机腹下还有两挺。十二挺13毫米机枪的火力,令其在德国空军得到了一个外号:犁地机。
  首先发动攻击的就是HS129C型,四架HS129分为两组,仗着皮粗肉糙,两舰炮舰上6。5毫米防空机枪对他们来说就如同骚痒一般。在两百米高度,四机从两艘炮舰的船尾扫射到船头来了一个通场扫射。十二挺13毫米机枪穿透力大,火力更是极为凶猛,仅仅是两架飞机飞了一次“通场”扫射,两艘炮舰的露天甲板上就成了屠宰场似的人间地狱。十二挺大口径机枪的扫射下,中弹者无不身体崩碎,打断手臂,打断打腿,打碎身体,打爆头颅者更是不计其数。穿透力凶猛的十三毫米子弹,甚至打穿船舱的顶盖进入舱内,将舱里的水兵也活活地打死。
  高射炮位上只有五毫米厚的防弹装甲板在13毫米的机枪面前象纸一般地被击穿,四架飞机一次“通场”过后,两艘轮船上的防空火力,无论是6。5毫米的防空机枪塔还是76毫米的防空炮,全部都哑了火。
  接着通场的是的HS129A型,最后是B型,12架强击攻击机分成两组对着两艘护航的炮舰连续“通场”,三十毫米的机炮又炸又穿,打得两舰身上轻烟直冒,血肉乱溅。
  事后,一名参战的HS129的德国飞机员在日记上这么记录道:“这简直就是一场恐怖的屠杀!俯冲通场射击的时候,看着甲板上不断溅起的血汁,我当时觉得机舱前部玻璃都被溅上来的血汁染红了。”
  由于HS129是刚到中国的新飞机,现役的飞行员都不熟悉他的特性,所以现在驾机的飞行员全是德国飞行员。
  压制完了两舰的防空火力后,八架FW90战斗机带着八枚200公斤重的炸弹对着两艘已失去反抗能力的军舰开始俯冲,俯冲的过程中,装在机头的风哨发出尖耳的尖啸声。
  他们一边俯冲,一边冲着两舰进行校正射击,在三百五十米的高投下炸弹。FW90战斗机本身就是为海军设计的飞机,设计时的指标要求就是既能空战,又能进俯冲轰炸,所以机翼使用的是最适合俯冲轰炸的倒海鸥机翼——历史上著名的F4U海盗战斗机和JU87俯冲轰炸机,也都使用了这种机翼。这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