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要做皇帝 >

第966章

我要做皇帝-第966章

小说: 我要做皇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的汉军出塞,确实彻底的激怒了他。
  作为单于,军臣也清楚,倘若他不能强硬的回应汉朝的挑战。
  那么,四大氏族,就会产生换一个单于的心思。
  这在匈奴又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对匈奴人来说,单于不给力怎么办?
  换呗!
  而四大氏族如今确实有这个资本换单于。
  因为折兰已败,元气大伤,白羊、楼烦皆葬送在马邑。
  曾经忠心耿耿的为单于庭冲锋陷阵的三驾马车,或亡或降。
  特别是折兰的损失,让单于庭的威慑力大减。
  四大氏族,已经具备了换一个单于的能力。
  想到这里,军臣就长出了一口气,他不由得庆幸,自己明智的选择了西征。
  而西征,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他用胜利和战利品,拉拢了此番与他出征的部族。
  这些人肯定都会成为他的死忠和脑残粉。
  有了他们的支持,哪怕四大氏族要跳反,他也有底气镇压了。
  这样想着,军臣就说道:“去告诉大夏人,三天之内,必须将我要求的工匠以及黄金送来,不然,本单于就烧了这座城市,还要继续进军,占领和焚毁他们的首都!”
  这当然是恐吓!
  但军臣相信,这个恐吓,大夏人不敢不听!
  因为,他们的贵族和官员,已经告诉了匈奴人:这就是一群可以予取予求,自私自利到极点的蠢货!
  果不其然,在军臣的使者将消息送到了大夏的首都后,大夏人吓得魂不附体!
  此时的大夏,或者巴克特里亚王国,早已经没有了自己祖先的悍勇和进取心了。
  数十年前,延绵整个王国的内战,将他们祖先留给他们的最后一点资本和国力,葬送的一干二净。
  所以,当年大月氏西迁,大夏人被月氏人的马蹄吓得跪在地上,惶恐不已,不仅仅割地赔款送妹子,还将月氏人奉为宗主。
  要不是月氏自己也残废了,无力灭亡大夏,恐怕这个古老的王国,早已经灭亡了。
  此时听到匈奴人的要求,大夏人那里还敢不答应。
  反正……
  大夏统治的印度部分,非常富庶,而且当地人也很好盘剥。
  于是,当天,大夏就将匈奴人要求的财富和工匠凑齐了送了过去。
  一点折扣都没有打!
  而匈奴这次也难得的信守了承诺,在收到了工匠和黄金后,二话不说,立刻带着劫掠的人口和财富,撤出了“极东之亚历山大城”。
  当然,在走之前,军臣对着城墙发誓:“本单于一定会再回来的!”
  不回来不是匈奴人啊!
  这么好抢的地方,当然要多来几次!


第1106章 历史中的故事
  太原。
  汉军太尉行辕所在。
  此时,整个城市,都是一片肃穆。
  一个个汉军士卒,抬着一具具棺椁,庄严的走入这座城市之中。
  太原的居民,都站立在街道两旁,注视着这些英灵的归来。
  “想不到,郅都所部损失是如此之大……”周亚夫站在城头上,看着那一具具覆盖着黑龙旗的棺椁。
  有资格在棺椁上覆盖象征汉家的黑龙旗的人,自然都是高级军官。
  最起码也是队率以上。
  但,现在,这些棺椁足足有上百具!
  换句话说,郅都的军队已经残废了。
  超过一半的高级军官阵亡,使得郅都所部其实已经彻底的失去了战斗力。
  除了军官的损失,士兵的阵亡也高的离谱。
  灞上军几乎折损了三分之二。
  棘门军折损了一半以上!
  哪怕是陌刀兵,也损失超过三分之一。
  弓弩兵损失了四分之一。
  即使是忠勇军,也折损了超过四分之一的兵力。
  这还是汉家的随军军医团非常给力的原因!
  他们救活了至少八百个本来必死的重伤员,还让两千多伤员,得到了妥善的救治。
  如此可怕的战损,在汉家历史上,前所未见!
  哪怕是当年的楚汉争霸时,高祖在彭城大败。
  也没有这么惨过!
  大抵,也就只有当年亥下之战的惨烈局面能与河阴之战相比了。
  不过,即使损失如此参战,但是……
  这支军队并未被打垮!
  反而……
  更加悍勇!
  那一个个抬着棺椁的士兵,就是这次退回长城境内修整郅都所部。
  本来,周亚夫是提议让太原郡兵抬棺。
  但,被郅都所部的将士们拒绝了。
  按他们的说法是:吾等要将这些英灵,送归故里,这是吾等的职责与使命!
  “王老,此次,又让贵家牺牲了……”周亚夫回头看着自己身侧的一位老者,这是一个已经将近九十岁的老人,他微微颤颤的拄着拐杖,望着那一具具覆盖着黑龙旗的棺椁。
  这些棺椁里,有四具是他的重孙的。
  “王氏,当年得蒙高皇帝不弃,许以官爵,世代为汉家效死,这是本份!”老者望着那些棺椁,沉重地说道:“老朽年九十,生有七子,五子死王事!有孙二十余,十三人死王事!今又有重孙四人,为陛下捐躯,这是我王氏一门的骄傲!”
  太原王氏,是一个传承数百年的大家族。
  这位老者,更是了不得。
  他的父亲就是在巨鹿之战自杀的秦国名将王离!
  王离兵败后,其子嗣四散,其中,老者这一支,返回了太原祖地。
  而自汉兴以来,王氏一族,为刘氏可谓是流尽了鲜血。
  当年,太宗皇帝回到晋阳,宴请名单里,就有王氏。
  今上即位后,听说了王氏的事情,甚至曾经下令,要从王氏族中选一女为妃。
  不过为王氏家主所拒绝。
  事实上,王家若是想攀附刘氏,早在太宗时就可以了。
  不过,可能是因为当年秦国之事,所以王家对于帝王家族,是敬而远之,不愿意卷入那个旋涡之中。
  望着这个老者,周亚夫心里也不由得生出敬重。
  他对老者拱手道:“老大人,日后若有难事,可随时差人来长安寻我……”
  老者却只是笑笑。
  他扬起手中的拐杖,道:“老朽已是将死之人,有生之年,能再看到王师,收复九原,已经很满足了!”
  对他来说,九原不仅仅只是一个故土,更是他的故乡。
  他就是出生在榆林塞之中。
  他的父亲,当时正奉始皇帝之命,镇守榆林塞。
  在九原和榆林还有高阙,都曾经留下过他的父兄的脚印和他的身影。
  作为当年的秦国望族,名门。
  老者知道很多别人不知道的密辛和内幕。
  当年的秦帝国的灭亡,难道真的只是因为赵高李斯背叛了帝国?
  难道仅凭赵高李斯,就可以摧毁那个曾经如日中天,睥睨世界的帝国?
  事实是——为了一己之私欲,而背叛了帝国的人,远不止一个赵高李斯。
  不然的话,登上皇位的就该是公子扶苏,而不是胡亥那个大家一眼就看出来的废物和白痴!
  归根结底,是当时所有人都害怕,扶苏变成第二个始皇帝。
  大家恐惧无比,战战兢兢。
  也有人觉得,支持扶苏,未必能有好处,但支持胡亥,却肯定能捞到好处。
  毕竟,胡亥那么蠢,那么天真,那么傻,那么好忽悠!
  于是,扶苏和蒙恬被出卖了,被抛弃了!
  真以为扶苏、蒙恬是自己自尽的?
  若真是那么傻白甜,始皇帝也不会中意扶苏,更不会将长城兵团交给蒙恬了。
  老者,始终记得自己的父亲临死前,跟自己说过的话。
  “恨啊,吾好恨啊!”
  “这些,都是吾罪有应得……”
  所以,王氏内部,在这老者的教育下才会涌现出那么多奋不顾身的子孙后代。
  他们难道真的是人人都好战?
  讲道理的话,如今的王氏,其实完全可以转职文官或者干脆做在家里,安享太平。
  事实是——他们只是在赎罪。
  为祖先犯下的过错赎罪。
  榆林塞一天还在匈奴人手里,九原城一天还在瓦砾之下,高阙城一日还不为中国所有。
  他们的罪孽就不会消除。
  不过,这一场长达数十年的赎罪之旅,似乎即将走向终点了。
  王氏曾经做出了错误的抉择,导致了一系列让王氏悔恨百年的变故。
  而今天,这一切的错误,都即将被修正了。
  历史,终于重新走回原点。
  这让老者非常欣慰。
  终于……终于能有面目去九泉之下见父亲、大兄还有那些死不瞑目的长城军团的叔伯了!
  “请丞相代老朽,向陛下问安……”老者拄着拐杖,在家人搀扶下,慢慢走下城头。
  他要去迎接他的孙子归来了。
  都是好男儿啊。
  老者还记得他们入伍前的模样,就跟当年榆林塞里见过的叔伯们一样自信,一样朝气蓬勃……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低沉悲伤的挽歌,慢慢响起。
  周亚夫望着这老者的身影叹道:“这是一位有故事的长者啊……”


第1107章 绝望的匈奴人
  元德六年冬十月丁亥(十二日)。
  鸿鹄塞的硝烟早已经消散,在三天前,这座赵武灵王“望鸿鹄于飞、祷河曲之神”然后建立的要塞,就已经被程不识统帅的军队攻占。
  匈奴人遗尸三千,余者,溃散逃往高阙。
  程不识站在已经成为废墟的要塞端墙上,眺望着北河对岸,云雾之间的那座雄伟的城市。
  阳山,从北河中段穿过。
  郁郁葱葱的森林,延绵无穷无尽。
  高耸、陡峭的山脉,将河间之地拦腰截断。
  山脉之前是平原,山脉之后也是平原。
  程不识隔着数十里的距离,遥望着高阙城的风光。
  叹道:“不至高阙不知险!吾原以为函谷关已然是天下雄关,如今方知,高阙之险,更胜函谷!”
  此时的地理地貌,与两千年是完全不同的。
  此时,河套平原,不仅仅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更有茂密繁盛的森林随着阳山山脉和阴山山脉延绵向前。
  而高阙城则坐落于北河南岸,阳山山脉的阙口之中。
  北河两岸的山脉,次第展开。
  高阙城就像一只来自天上宫阙的巨目,俯瞰着整个北河。
  所有亲眼见到它的人,都会知道,这座要塞,完全就是老天爷的杰作。
  它背靠阳山,前望北河,北河在高阙城前的河曲,绕了一个大弯,奔流改道,流向了东方。
  这条大河的故道,此时的水流量依然充沛。
  可以想象,在夏秋两季的汛期时节,这一段河道会有多么湍急多么汹涌。
  怕是人一落水,就会被汹涌的河水卷走!
  还好,现在是冬天。
  在严寒的天气影响下,这条曾经汹涌的河流,也不可避免的结出了厚实的河冰。
  不过,也因为这条河段的流水太过湍急。
  所以,这些河冰很不稳固。
  站在鸿鹄塞的城头,程不识耳中,就不时的响起了河冰断裂、崩解的声音。
  这也是为什么汉军迟迟没有过河的原因——汉军需要找一个安全稳固开阔的河段,让大军能够安全的渡过北河。
  而这个河段,在昨天终于找到了。
  现在已经有一支汉军的先头部队,渡过了河面,抵达了对岸,并建立起了一个简单的营地。
  至于匈奴人?
  他们似乎被吓破胆子了,统统龟缩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