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做皇帝-第5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乎每五天,给刘彻上一道深刻反省自己错误的折子,每一个月,来宫里请安一次,都跪舔到这个地步了,再揪着不放也不合适。
另外,公孙贺在江都国,也还干的不错,最起码没拖后腿,还做成了一些事情。
加上,当年吴楚叛乱,公孙昆邪确实出了不少力,立下了不少功劳。
出于这些考虑,公孙昆邪的列侯爵位来的就很正常了。
受封仪式结束后,就是惯例的地方郡守述职和诸侯王的朝请。
地方上,刘彻目前主要关注南阳郡的冶铁基地建设情况。
张汤这次没有回京,只是派了副手宁成回来报告。
虽然张汤没有亲自回来报告,但宁成带回来的各种文书和档案,就足足堆了整整一车——全部是白纸。
单单是这一车公文,就足足抵得上过去数十车的文档了。
这些文档中,有一半,都是关于冶铁基地的建设情况和各种耗费用度支出的账单。
这就是法家官僚做事的特点了。
法家的官僚,就算捞钱,也会在程序上做的非常漂亮,让人挑不出错来。
刘彻将南阳郡的这些档案账簿,移交给汲黯,要求兰台在七日内审核完毕,给出简报。
同时,刘彻命令宁成,向满朝文武,仔细讲解南阳郡过去一年的开支和冶铁基地的建设情况。
毕竟,南阳郡的这个冶铁基地的建设规模和投资额度,将会是汉室建立以来,最大的一次国家对工业的投资。
其总投资额和附加项目的开支,甚至可能会超过当年萧何营建未央宫和长乐宫的规模。
不把问题讲清楚,把南阳的冶铁基地的重要性摆出来,争取朝野群臣的支持和保驾护航,刘彻比较担心,日后有些二货在这中间使坏或者大捞特捞。
尤其是外戚薄窦陈。
把问题讲清楚了,说明白了,还有人敢在这里面伸手,那就不要怪刘彻无情,挥泪斩马谡。
宁成准备的很充分。
当着群臣的面,宁成将南阳郡目前已经动工的项目:最终总计可能多大一百三十二座高炉的计划摆在了群臣面前。
“建成后,南阳郡每岁可产粗铁至少一百五十万斤,精铁十余万斤,钢数万斤……”宁成不止用嘴巴说,他还带来了一张绘制在纸上的南阳冶铁基地的想象图拿了出来。
无数列侯将军,看着那个绘在纸上的巨型冶铁工业园,全部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宁成指着纸上的工业园,继续为大臣描绘美好未来:“冶铁基地建成后,下官等还将在基地附近,建设各式军械作坊上百家,岁产胸甲数百具,弩具数万,戈矛剑戟无数,箭簇不可计数,足可满足未来朝廷五成以上的军需!”
听到这里,列侯将军们顿时全部从心里决定要全力支持这个计划。
因为,这等于朝廷在南阳郡重新建立了一个不亚于少府的军械军工基地。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疑虑。
“投资也太大了吧……”不少大臣在心里嘀咕。
南阳郡的这个冶铁基地,不仅仅每年要将南阳的赋税收入全部吞掉,还要中央财政拨款数万万的金钱,并且提供上万的熟练工匠。
总建设成本高达数十万万钱,建设周期更是长达五年(虽然宁成保证,明年六月,首批三十座高炉就将开始冶炼)。
但风险还是太大了。
万一建成后不如预期,朝廷就要背上沉重的财政压力。
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个基地只要建成了。
那么,汉室就能在十年内收回全部投资,并且从此多了一个全新的财税来源。
所以,反对的声音很小。
谈完南阳郡后,在南阳郡的庞大投资计划面前,其他郡县的报告就显得很无力,甚至不值得太过关注了。
但随后的诸侯王朝请程序中,刘彻遇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
今年,除了代王和燕王外,其他诸侯王没有朝请。
但是……
刘彻还有三个亲爱的弟弟至今没有封王,滞留在长安未央宫。
当然,还包括他们的老妈。
皇十弟刘彘,今年六岁,皇十一弟刘越今年三岁,皇十二弟刘寄更是未满两岁。
当三个粉嘟嘟,扎着总角辫,甚至还需要下人搀扶的皇弟,蹦蹦跳跳的来到殿中,脆生生的喊着:“臣弟等恭问陛下圣安!”的时候,刘彻的脸色,顿时就有些尴尬了。
倒不是别的原因。
而是因为,亲爱的弟弟们,尤其是刘彘,已然到了可以封王的年纪了。
他都六岁了!
去年还可以说“朕幸爱吾弟,欲慰留长安,以尽长兄之责,享兄弟手足之情”。
但今年就不行了。
六岁的皇弟,还不赶快封出去。
世人看了,只会有两个念头:
第一,天子不喜其弟,故不封之,特辱其也。
第二:陛下恨屋及乌,因其母故,故不封。
不管哪种情况,都是要被人喷的。
以长凌幼,以大欺小,仗势凌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所不齿的行为。
甚至东宫都有些忍耐不住了。
尤其是薄太后,已经几次三番催促刘彻,要早作打算。
但刘彻真不敢早作打算。
这三个弟弟倒是没什么,都还不懂事,能知道些什么?
且这么小的年纪,也不构成对皇权的威胁。
但问题是他们的老妈子啊。
万一出去了给皇帝老爹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老刘家的脸都要丢到爪哇国去了。
看着三个粉嘟嘟的可爱弟弟,刘彻在心里叹了口气,他清楚,已经拖不下去了。
再拖着,万一王娡姐妹跑去哭庙,这就要出大丑了。
而王娡姐妹绝对有哭庙的胆子和智慧!
挠了挠头,刘彻将视线移向了辽东、新化,但想了想又觉得不妥。
幼弟远封,本来就容易让人非议。
“看来,只能把淮南跟赵国拆了去封刘彘、刘越兄弟了。”刘彻心里想着。
也只能是如此了。
但王娡姐妹,让刘彻犯难了。
不是刘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实在是老刘家出奇葩的传统太悠久了,而王娡姐妹,一看就知道不是什么安分的主。
“罢了,罢了,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朕也管不了这么多了……”
刘彻登基后,第一次感受到了皇帝的无奈。
没有办法,皇帝虽然权力无限大,但面对家务事,却必须束手束脚,小心处置,不然,稍微出了点问题,天下人的议论,马上就要来了。
尤其是在有了淮南厉王刘长的故事后,老刘家对自己的兄弟的处置问题,就更加敏感。
时至今日,已经没有什么皇帝敢在一些小问题上面,为难自己的兄弟了。
就像刘端吧,在自己的封国闹的鸡犬不宁,刘彻还不是得硬着头皮帮他擦屁股,甚至连责罚都不能责罚。
好在刘端很聪明,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
不然刘彻面对自己的问题弟弟们,脑袋都要被他们弄爆炸。
第661章 【南巡】(一)
天子在大朝仪上,面对三位皇弟的暧昧举动,迅速的引起了“有心”大臣们的注意。
于是,第二天,就开始有人旁敲侧击的开始奏议:陛下即位以来,政绩斐然,施恩天下四海,连草木鸟兽都深受陛下雨露恩泽,只是,先帝在时,仅封八子为王,而皇十弟彘,十一弟越,并遗腹子寄,因为年幼,未得封国。
现在,陛下君临天下,嘉恩四海。
是时候将这样的隆恩也赐予皇十弟彘等了。
这些奏疏送到兰台,刘彻批示,留中不发。
天子的态度,顿时就刺激得朝野上下都激动无比。
对朝臣们来说,刘彘兄弟跟他们的老妈子,最好是马上滚出长安城,随便去那里都行!就是不要再留在长安城里碍眼了!
道理很简单——因为今上的长子,如今在宫中茁壮成长,其余几位妃嫔,也已经纷纷到临盘之时,很可能在未来几个月会陆续为天子诞下子嗣。
虽然都不是嫡子。
但至少,国家的传续已经得到保障。
这样,先帝的儿子们,继续呆在长安,呆在未央宫。
这成何体统嘛!
最重要的是,先帝的儿子们假如继续留在长安,那么,群臣为了表现自己确实是忠臣,连后宫都不敢随意去了。
一点都不方便大家暗中观察和勾搭皇子,更加不方便下注押注。
所以,对大多数的臣子们来说,先帝的子嗣和妃嫔什么的,还是赶紧有多远滚多远,别留在宫里碍眼了。
于是,宗正刘礼,太常窦彭祖立刻就跟进了。
刘礼甚至直接上奏,挑明了说:臣请令史官择吉日,具礼仪,御史奏堪舆地图,他如前故事。
虽然没有明白的直截了当的说要封王,但其实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让史官选日子,御史上地图,这就是要封国家建社稷的架势。
而这一次,刘彻的回答,再也没有了暧昧。
他在刘礼的奏疏中批复:祭统曰:古者于禘发爵赐服,于尝出田邑。故左传赏以春夏。朕当循三代!
虽然没有明白的表示同意,但信号已经非常明显。
那就是天子同意册封三位皇弟为王,但现在不行,要到夏天。
理由也是很高大上。
三代的先王都是这么玩的……
得到这个批示后,太常窦彭祖马上就请示:臣昧死请移皇十弟彘等于东宫静养。
假如不明白汉代传统的人,看到窦彭祖的这个请示,可能会以为东宫想插手了。
但实际上,诸侯王册封前,全部移居到东宫或者在未央宫的东门,为其找个宅子是非常正常且合理的行为。
因为东方属金,以金为卯,卯金合而为刘。
凡皇子、皇族封王,必先居东方。
刘邦最初大封诸子,就是在雒阳东门之外。
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位,民间就有谶记说:刘秀发兵捕无道,卯金修德为天子。
当然,这个很不科学的谶记,最后居然应验了。
这只能说明,阿秀确实是位面之子。
刘彻自然清楚这个传统,于是批复:可!
从此,正式在法理和程序上,确立了刘彘等三个弟弟的准诸侯王身份。
少府立刻就开始为三位准诸侯王制作朝服冠冕。
然后,事情的重点就从三位皇弟的封王,变成了封号。
讲道理的话,三位皇弟,都是幼弟,以汉家传统来看,长子幼弟是最得便宜的两种人。
譬如齐王刘肥,在高帝诸子中,封国最大,最广,最富,而淮南厉王刘长,则最受太宗宠溺。
但如今中国,实际上传统的膏腴之地和富庶地区,都已经有主。
其实可供三位皇弟选择的空间都不大。
现成的可供选择的王国,只有一个赵国。
当然,实在不行,还可以恢复吴、韩这样的传统王国。
但吴国故地,有今上胞弟刘阏在坐镇,而韩国故土上,代王刘登向来与今上亲密,这两个地方,都是不可能也不会安置新王去跟两位跟天子关系亲密的大王抢地盘的。
于是,朝廷就有人说了:干脆以三位皇弟,坐镇朝鲜、新化、辽东,恢复过去的辽东王国,天家贵胄,为汉家守土,这是很赞的嘛,也符合成康之治。
还有人说:东海新服之地,可封镇皇弟,教化蛮夷。
但刘彻已经没空再理会这个事情了。
大朝仪后,各种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