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455章

战斗在甲午年-第455章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将注定一是无成,高升号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今天也是如此!”

    原田松次郎听了无话反驳。

    就像去年夏季,浪速号打沉英国商船高升号,到最后不但没有一点的责罚,而且西方各国都同情帝国,反而纷纷指责大清不对。

    这是何等荒谬不堪的事情,然而却是确确实实的发生了。

    假如没有之前高升号这个例子,帝国军队想来最多占领朝鲜,打到鸭绿江边就会停止进军的脚步。

    是西方的态度,让帝国军部看到了激进和冒险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山县大将的兵进燕京是如此。

    小松宫彰仁亲王的占领鲁东半岛的作战计划,也是如此。

    “黑木中将的命令是不得主动攻击济城内的清军,即不得进入济城,这一点我们会严格遵守;然而攻击城外的清军,不算是违背军令,哈哈,正所谓兵不厌诈。”

    师冈政宜傲然的狡辩完以后,又奸诈的笑道:“况且这不是山县大将的命令,黑木将军只是第1军司令,而第11旅团并没有划进第1军的序列。”

    “命令,各中队立即行动,按照之前指令,对出城清军予以彻底的歼灭!”

    发布完命令,师冈政宜的心里猛然通畅起来。

    他率领着3大队,在威海卫,唐河口,乃至不费吹灰之力夺得东营港的战斗中,都是未放一枪的站在运输船上观望友军作战。

    此时眼看清国就要签订投降条约,他再不好好的打一仗,如何能够甘心?

    难道以后回国,跟家人何朋友说自己和自己的军队,在大清一枪未打,连一个清军都没有打死。

    那是何等的让人羞愧脸红!

    济城西北,南围子村外大路。

    长长的骡马车队,慢慢行进在通往黄河边渡口的大路上。

    “兄弟们,加把劲儿快些走啊;过了黄河到了祝阿镇,炖羊肉汤喝烧刀子酒!”

    曹凤仪看着队伍整整走了近两个小时,拖拖拉拉的才不过才行了二十里,心里面就不禁有些发急。

    此时,这些兵痞子一个个蔫头笆脑的不愿意继续行军,嚷嚷着要歇息,吃了午饭再行军,曹凤仪只好扯着嗓子大声的激励。

    “军门,咱们何必等过黄河,过完河天都黑透了,晚饭都赶不上了。”

    曹凤仪手下的一个营官,夸张的叫苦道:“咱们是驻营,又不是打仗赶时间,兄弟们饿着肚子,腿儿都快走断了。”

    “就是,就是,军门,歇一会儿吃饱了再走吧,都大响午了;吃饱了饭,大伙儿包票一溜烟的跑到黄河边。”

    “军门,俗话说皇帝还不差饿兵呢。”

    行军的队伍里,一片叫嚷埋怨。

    而那些赶着骡马车辆的车夫们,个个都是一样的大步行走,却没有一人叫累叫苦。

    曹凤仪的脸上露出一丝焦躁,却不敢说出心里的担心,怕被手下的士兵瞧不起。

    他远望着西北的平野,想着也就十里的路途了,想来日军不会言而背信,就准备妥协,下令歇息。

    “倭夷,倭夷!”

    突然,在后面的车队里面,就传来一片惊呼声。

    “什么?”

    本来心里就吊着事儿的曹凤仪连忙扭头望去,脸上顿时就变了颜色。




第七百三十八章 作战令

    只见在后面,一大群手持步枪的倭夷兵,猛扑而来。

    “射击!”

    “砰,砰——”

    密集的枪声在后面响起,大片的士兵成群中枪倒地。

    “现在,——你们谁还想歇息?”

    曹凤仪吃力的说了一句,然后就拼命的大吼道:“倭兵,有倭兵!兄弟们拿起鸟统,杀倭夷兵!”

    “麻痹,这群骗子!”

    “老子槽他祖宗八辈!”

    而这个时候,在大路的两侧丘陵,也出现了大量倭夷兵的身影。

    “射击!”

    “攻击,攻击!”

    “砰,砰,——”

    “逃啰!”

    随即,整个大路上面,2000清军成片逃散。

    追逐,杀戮,随之开始!

    西洋历2月29号,日军师冈政宜第3步兵大队,成功诱骗清军4营出城,半路设伏聚歼。

    之后,缴获大量军粮的日军3大队,陈兵济城北的大赵家庄村,监控济城。

    而日军11旅团主力则是继续分兵,目标直指鲁东半岛除烟台外的各地城池。

    消息传回燕京,大清的皇帝,太后,大臣们无不愤怒咒骂倭夷兵不当人子,言而无信,实乃畜生矣!

    此时也没有了脾气的慈禧太后,再次下令李鸿章即刻启程奔赴东洋乞和,以求尽快结束这场窝囊之极的清日战争。

    当天下午,宁河大营的北进队伍,走柳树擢镇,乐亭县城,东绕避过滦州,抵达汤河口,与辽东旅会师。

    近夜,由津门出发的军资马队,也安全抵达汤河口。

    此时,辽东旅的兵力已经达到10000人,部队夜宿汤河南岸,只等大沽兵站的子弹,银两到达。

    3月1号,李鸿章率队的使团离开津门,由卞长胜营一路护送,前往大沽口码头。

    在使团离津之后,英国公使欧格衲,美国公使田贝,先后给东洋领事馆发报,通知情形。

    对于美国主动插手清日和谈,英国现今在东亚的主要目标是阻止俄国南侵,所以表示了默认的欢迎态度。

    而美国之所以主动参与清日调停,既是新兴国家想在世界纷争上面发出声音,同时也想为它自认为的附庸国东洋,谋得大清更多的利益。

    英美两国的公使在得到电报以后,随即把消息传达给日方外务次官林董。

    惊喜不已的林董,连忙汇报给东洋外相陆奥宗光,并且转呈了大清和谈全权大臣李鸿章的意见:李中堂愿与所带随员等,均在船上居住,东洋可以不必费事多备住处。

    不久,大清乞和使团将要前来的消息传遍广岛,广岛四处都是一片欢呼雀跃,这意味着东洋彻底的赢得了这场清日国运之战。

    得到消息的明治天皇,虽然之前就有九成的预料,然而真正来临,还是高兴的喜不自胜。

    明治天皇和伊藤博文紧张商议之后,马上就拿出了于之前对待张荫桓使团截然不同的郑重态度出来。

    伊藤博文给英美公使去信,考虑到李鸿章年纪,一路劳顿,大清和谈商船可直接驶到下关市的马关港。

    清日两国将在此地,进行谋求东洋和平的谈判。

    同日,明治天皇再次任命伊藤博文、陆奥宗光,为东洋和谈全权办理大臣。

    命令内阁书记长官伊东已代冶、外务书记官井上胜之助、外务大臣秘书官中田敬义、外务省翻译官陆奥广吉、楢原陈政,原驻华使官书记生郑永邦,参与清日和谈。

    这些谈判人员,将在3月3号乘船离开广岛,提前去马光准备和谈事宜。

    当天上午,驻扎在烟台港的红雀号军舰,得到了英国外交大臣金伯利的命令,和烟台港停泊的德国商轮公义号,礼裕号,一起驶向大沽码头,沿途护卫大清使团赴东洋和谈。

    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中将,在登上红雀号之前,给旅顺港的丁汝昌发了一封电报:

    “清日战争结束在即,虽北洋水师大东沟战败,然我观此战,除个别胆小鬼,其余将士均是勇敢;水师之败,败在舰艇落伍破旧,炮弹杀伤微弱,而不在人。今水师主力依存,战后只需大力购军备,严军纪,未尝不能雪耻大东沟之败。”

    在旅顺港的丁汝昌,刘步蟾,一群水师将领拿到这封电报,人人阴沉着脸色,久久无声。

    “国家养海军几十年,花费上亿两白银,结果打成了这种模样;迄今为止,水师只击沉过一艘小炮艇,而抗倭军的津门旅还打沉了西京丸号!”

    丁汝昌的声音在水师提督府大厅内滚滚雷霆,震得众将满脸羞愧。

    然而朝廷要议和,他们又能怎么样?

    现在水师积弱,出海作战就等于是送死,就像斐利曼特中将说的那样,为今之计只能卧薪尝胆,来日海洋再见。

    “报告,江总兵,吴将军,林将军求见军门。”

    一个门卫进来传信。

    “快快有请,——走,都到门口迎接,你我这些败军之将,没有资格拿架子!”

    丁汝昌黑着脸站了起来,一句话就把厅内的所有水师将领们羞得半死。

    厅外,阳光灼灼,站在这里可以远远看到周边山上的积雪都已经全部融化,估计要不了多久,整个旅大金沿海一线的冰层都会化成湛蓝的海水。

    江自康,吴威扬,林云瑜,沈兆翱,陈世杰,毛超,李搏虎,宋禧,徐四斤,姜桂题,陈允和,一大群人大步走进了北洋水师提督府的大门。

    看到这一幕,所有的水师将领们都是微微一愣,然后神情猛然严肃起来。

    这一大群人,代表着大清朝现在在旅顺港的最高文武官员,代表着抗倭军旅顺军团的最高层,此时过来显然不是一件小事。

    然而现在李中堂都要去东洋和谈了,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了,还能有什么大事儿需要这么大的阵仗呢?

    丁汝昌和刘步蟾对望一眼,彼此都看出了对方的疑惑。

    一大群人坐进水师提督府的大厅,即使客厅很大,也显得有些挤了。

    勤务兵上了热茶,满屋寂静,都望着吴威扬他们,不知道抗倭军这葫芦里面卖的是什么。

    “刚才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斐利曼特将军,给我发了一封明码电文,——”

    丁汝昌说到这里才想起来,电报局都在陈世杰这小子手里控制着,所有的电报收发都必须经过他的签字,这封电报他们显然也都知道了。

    那么这么多人前来,也就是为了这事儿吧?

    只是,何必来呢?来了大伙儿大眼瞪小眼的默默叹气,有意思么?

    “唉——”

    丁汝昌想明白了吴威扬他们的来意,一时间不禁意兴阑珊,重重的叹了一口气。

    “军门,抗倭军旅顺军团接到总指挥签发的作战电令,特来和水师商议军情。”

    吴威扬一开口,就把满屋子的水师将领们给说懵了。

    作战令,——什么作战令?

    和谁战?

    战争不是已经要结束了么?




第七百三十九章 海军易帜一

    穆然听到作战令这三个字,别说厅内的水师将领,就是姜桂题,程允和,宋禧三人都有些发愣。

    均是惊诧的望着吴威扬。

    姜桂题,陈允和交出兵权以后,就和十来个不愿意掺和抗倭军事情的北洋将领,整天喝小酒儿,‘垒长城’,冷眼看着抗倭军的各种事情,日子倒也过得逍遥飞快。

    宋禧则是怎日忙碌旅顺港的安民事宜,尤其是大量从金州,大连一带逃难过来的难民的安置,虽然所有物资都是抗倭军提供的,不过他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有目共睹。

    他们三人各有醉心事物,刚才见面也没来得及细说,听到吴威扬的话,也不禁猛然心跳加速,一脸的吃惊。

    大厅里面顿时一片寂静,人人怀着各种心思不语。

    “据我所知,朝廷现在严令各地冒然衅战,吴将军也应该收到了北洋大臣王文韶的电令。”

    虽然陈世杰控制着旅顺电报局,不过对北洋水师正常的电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