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309章

战斗在甲午年-第309章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自己还会被天下人耻骂,遗臭千年。

    想着想着,徐邦道就忍不住老泪纵横。

    “徐哥客气了,你我东西罗城,山海关,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

    何长缨连忙回礼,很认真的回答。

    “说得好!”

    聂士成,唐仁廉,王连三——

    众将皆是大声称赞。

    不由不赞啊,不是这小子,失了关外城池,大伙都得遭殃。

    “哈欠——”

    白济从早上饿到上午,更没有吸一口大烟,早就熬的眼泪鼻子直淌。

    聂士成见今天就连白济也用力,就理解的笑着对白济说道:“白守尉先去吸一袋,吸完就开庆贺宴。”

    “那我也先抽一袋旱烟!”

    随着唐仁廉的话出口,满堂笑了起来。

    “第四联队阵亡291人,重伤撤下37人,第十六联队阵亡435人,重伤撤回78人,此战帝国阵亡726人,重伤115人,总计减损841人。”

    随着林芳太郎少佐数据的报出,马店日军第三旅团指挥部内,一片压抑。




第五百零二章 孤绝的辞赋

    “就这么一场战斗,持续不到三个小时,军队的损失就已经超过第三,第五师团攻占凤凰,岫岩,宽甸,营口,海城,辽阳,奉天的总和还要多!”

    山口素臣每说一个城市的名字,福岛庸智,仲木之植,还有低头直立的几个大队长的脸上就要羞愧一分。

    “这支大清的新军,始终是帝国的一个麻烦,在朝鲜,鸭绿江,辽南,包括现在的山海关;假如今天不是这支新军的适时增援,东西罗城必破!”

    大久保利贞满脸怒火的说道:“我建议下一步暂时放开东西罗城,着重攻击北翼城,彻底歼灭他们!”

    作战室内一片寂静,人人都等着山口素臣的决定。

    “今日之战,已经表明了清军并不是你我想象中的那么无能,北翼城的新军确实打得勇猛而且多智,然而东罗城即使没有新军的增援,仲木你们也不一定能够攻陷。”

    看到仲木之植面红耳赤,山口素臣就安慰了一句:“当然,东罗城的清军人数是第三大队的数倍,而且都是连发快枪,又是占着防守的地利。”

    “还有从关城冲出来的数千清军,即使他们拿着落后的抬枪,鸟统,甚至大刀长毛弓箭,却依然有死战的勇气。”

    山口素臣沉声说道:“战斗带来了伤亡,然而战斗也会触进其成长,既然已经摸清了清军的情况,我不会再给他们成长的机会;”

    听到山口将军这句豪言,所有的军佐们都笔直挺立,等待着将军下令,立即全军总攻,一举拿下关外三城。

    “从现在起,全军停止一切战斗行为;保持警戒,由参谋部规划,着手建立迎接第一军的营地设施。”

    听到山口的命令,作战室里面的日军军佐参谋们,都是一脸的不可置信。

    “你们要的是攻下山海的荣耀;而我,——”

    山口素臣用不可置疑的语气说道:“谁来攻占这个荣耀,以及未来的津门,燕京,我都不关心;我只需要看到只要帝国胜利!”

    “报告,广岛大本营电。”

    一个电报少尉,把一封电报呈给山口素臣。

    所有的军佐们都是一脸的期待,心想着我们没有权利改变将军您的决定,大本营总可以吧。

    “——战报已知,第三旅团立即停止一切不必要的军事行为,整理防区营地,等待山县司令抵达。——川上操六。”

    津门。

    “胜利,胜利!”

    “王师威武,杀敌盈野,杀敌盈野!”

    满街小巷,各种欢呼不绝于耳,而有了光绪的特旨,重新开始招募新兵的抗倭军招兵处,更是人山人海。

    潮音寺,李家别院。

    “居然是大胜,不会又是叶志超那一套吧?嗯,不可能,——”

    李鸿章立即摇头否定掉自己的这个猜想:“这事儿离着京师太近,瞒不住;况且功亭也不是这样的人。”

    看到岳父望过来的眼神,张佩纶提起了精神,开始跟岳父分析这件事情。

    现在别院门庭冷落,罕无人迹,除了前些日来了一道想让老岳父步曾文正公后尘的,背负天下骂名的圣旨,再也没有一个人来拜访。

    希望自己的分析,能给岳父找到一丝在直隶总督位置上,那种叱咤天下的感觉,聊以安慰吧。

    “山海诸军的情况中堂您也不是不知晓,除了咱北洋四营盛军,一营仁字军的精锐老兵,就算加上何长缨在大沽兵营由洋人训练的一千新兵,王连三的三营老鲁东军,也不过区区十营而已;其余皆不堪。”

    听了张佩纶的这些话,李鸿章点头认可。

    看到岳父点头,张佩纶如同伯牙遇到钟子期,顿时来了精神,眉飞色舞的说道:“这些营头仗着山海雄城,进攻不足却守城有余;想来今儿倭夷大举进攻,不过面对雄城快枪,没有讨到便宜,就主动撤退而已。”

    张佩纶笑眯眯的说道:“就是这么一回事儿。”

    “嗯,幼樵说得有理。”

    李鸿章看到这些天来,一直强作笑颜,意志消沉的张佩纶,终于恢复了一丝直隶总督府的那种纹枰天下的自信,不禁高兴的笑了出来。

    今天的对话,能让跟我一个老头子一起受委屈的赫赫有名的‘翰林四谏’张幼樵,找到一丝在直隶总督府时那种指点天下的感觉,也算聊以安慰吧。

    “老爷,外面来了一批快马,说是大少爷的信。”

    厚厚的布帘外面,老管家满声喜气的禀告着。

    “啊?”

    李鸿章和张佩纶都是又惊又喜。

    “原来如此!”

    “打得果真惨烈!”

    张佩纶昂扬顿挫的读完李经方的书信,两人均是如畅饮美酒,身心舒畅。

    “有了这次大捷,皇上总不会再按着老佛爷的心意,逼着我低三下四的去找洋人谈议和吧;谁愿意遗臭万年!”

    说道这句话的时候,李鸿章怎么也忍受不住心中的愤怒,如天雷隐隐,在堂内嗡鸣。

    皇上逼着我北洋跟倭夷水陆大战,却指使帝党处处制肘。

    把我北洋大将纷纷捋官下狱,精兵拆的七零八落,谋夺我北洋,然后污我名声。

    然后把我像垃圾一样,扫进这个幽暗院落。

    这些我都能忍。

    然而现在却变本加厉,和老佛爷一起逼我和谈。

    这岂不是要让我比老师更加的遗臭万年?

    我湘淮儿男,为你爱新觉罗打太平,打捻子,打法兰西,打各地教匪,打东洋——

    流了多少的血,战死了多少的湘淮儿郎,留下了多少的孤儿寡母,结果一个个却要落得今天这个悲惨下场?

    就是泥人也有三分火性,何况是他大清第一重臣,名满天下,一手建立出北洋这个庞然大物的李鸿章!

    “幼樵,你我就在这个小院子里,细看外面的涛生云灭;有了老头子我的这个前车之鉴,好好的看一看他们能走出来一条怎么不一样的新路。”

    正所谓‘正在此山中,云生不知处’,现在李鸿章跳出了那座山,再回眼看去过往的云烟,自然能够看清很多以前并没有十分注意,或者没能看得太明白的东西。

    比如,那本书,那些歌。

    比如,适时跳出了旅顺那个圈子,而现在旅顺应该已经被抗倭军完全掌控,可以说和朝廷暂时是内外断绝。

    再比如,那首惊艳绝伦,霸气磅礴的《沁园春·雪》。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这是何等的气概?

    不是放眼天下皆山小,借问九鼎重否之人,哪能写出如此孤绝之辞赋!




第五百零三章 翁同龢的心思

    “这个时候,详报应该送到刘坤一那里去了。   ”

    张佩纶看了一眼大堂里面的大钟,这个消息是正午时刻才在街面传开,等他听了传言,岳父已经午睡。

    现在的时间是下午三点一刻,想来刘坤一,易顺鼎他们,一定得到了聂士成的详报,在满堂文武的簇拥下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真是令人失意啊!

    这时候,李鸿章没有注意到自己这个大女婿的神情,依然在想着何长缨和他手下的那一群人的事情。

    虽然李鸿章有很多东西依然看不明白,可是里面那如偶然漫出地表的虬根,虽是一丝半毫,然而以能窥见其中不凡峥嵘。

    这就足够了。

    并不是李鸿章认为何长缨一定会想怎么样,这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

    李鸿章心想着,这小子也许只是真真假假见机而动,不过他也真是运气,假如老佛爷还在紫禁城里,早就把他的队伍连拆带打的弄得七零八落。

    “还是太幼小,一切尚早。”

    李鸿章笑眯眯的拿起了他的水烟袋。

    直隶总督衙门。

    此时,大堂内的气氛并不是张佩纶所想的那么轻松愉快,反而极其的沉闷压抑。

    李经方在军事上毕竟是门外汉,战斗场面写的昂扬激烈,其间过程写的千回百转柳暗花明。

    却根本没有触及到,这场硬仗后面那些密密麻麻的冰冷字符。

    每一个名字,就是一条原本鲜活的生命。

    一场战斗下来,关外三城精锐折损超过两成。

    总计有士兵阵亡,重伤。

    这是何等的惨烈!

    而且这只是日军的一个先遣旅团的一次强攻而已,而这样的旅团,在辽阳奉天一带,还有三个!

    现在应该正在大举南下山海关。

    这仗可怎么打?

    满屋子烟气,无人开口说话,只觉得心里沉甸甸的跟压着秤砣。

    给京师的报捷电报,早已经发出去了。

    现在就等着总督大人安排文书师爷,把聂士成的详报润色一番,然后快马发到京师。

    不出意外的话,皇上应该在京师焦急而高兴的等着这份详报。

    “从蓬莱押送过来的旅顺四营,也送给聂士成调遣吧;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啊!”

    刘坤一见到兵部左侍郎王文锦欣然点头,又望向从锦州撤回来的湖北提督吴凤柱说道:“想请吴军门走一趟山海关,不知可否?”

    今年八月,在平壤,大东沟北洋水陆战败以后,辽东形势顿时严峻。

    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举荐,朝廷下旨,已经岁高龄的湖北提督吴凤柱,率领三营马队出武汉三镇,来津门增援。

    然后吴凤柱受令在锦州一带清理山匪,疏通山海关至辽阳的粮道。

    在清理过程之中,吴凤柱收山民土匪,编成了四营人的兵勇,在匪患清理以后,被朝廷调到承德一带剿灭金丹教残孽。

    这边刚刚回军,刘坤一就惦记上了吴凤柱的这七营士兵。

    “责无旁贷。”

    老将吴凤柱站起来欣然领命。

    “好!”

    看到王文锦和吴凤柱答应的爽快,刘坤一的心里猛然一轻松。

    有了这三千五六百人经历过枪战的士兵,再加上今天应该抵达山海关的新兵,有这五千余军队加入,只凭着倭夷的一个旅团,总应该打不进来。

    至于以后,倭夷在增兵,咱大清不也在增兵么?

    “这事儿,先征询两位将军的意见,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