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战斗在甲午年 >

第270章

战斗在甲午年-第270章

小说: 战斗在甲午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一刻,光绪的心情是何等的美妙,似乎有了这些猛将,大清当年失去的荣耀,似乎不久就能在他手里重新实现。

    光绪之所以这么重视何长缨,是因为他在先辈的身上,看到了抓点带面的魔力。

    咸丰帝抓住了曾国藩这个关键,所以打败了长毛,实现了中兴。

    园子里的那个老女人抓住了李鸿章这个关键,所以前些年不断强健国力,打败了西方强国法兰西。

    前些天在朝鲜,辽东,一系列的失败,就在于这宫里宫外这两个落伍了的老东西恋权,不让自己和年轻人上位,才照成的大败退。

    下面自己只要抓住了何长缨这个关键,让他带着一群猛将,好好为大清出力,大清用不了多久,就是天下的一等强国。

    “皇上在想什么呢?”

    光绪看着珍妃睁着水汪汪的大眼睛,偏着小脑袋望着自己,就感觉小腹有些发热。

    然而光绪一想到自己明天就要面见三位大清的大将,今夜嬉戏,明天一定会是有气无力,只好强压下心里的小火苗,淡淡一笑:“夜深了,爱妃歇息去吧。”

    珍妃的眼底露出一缕失望,然而她也知道皇上忧心国事,不敢打扰,只能把自己内心的悸动,藏在心中。

    仁川。

    “营城子的小顺子家里缺粮食,津津娘要给他送吃的。”

    一群日军联合舰队的将领,围着这个转发自津门的电报,很快就猜出了这封电报的含义。

    “营城子,就是旅顺港靠着渤海湾的一个渔港码头;这封电报的意思就是旅顺的军队缺粮食,大清将在近日海岸没有冰封之前,从津门运送粮食,到营城子码头。”

    新任联合舰队第一游击队司令鲛岛员规少将,兴奋的说道:“只要伏击了这支运粮船队,旅顺的清军早晚会自行崩溃!”

    “今日,广岛大本营电询步兵第三旅团的登陆点。”

    伊东佑亨沉声说道:“假如选择在安东登陆,大量的军资,尤其是原先准备配送给第二军的大口径要塞炮,运送到海城,将会十分的艰难。”

    伊东佑亨的话,让众将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第一军参谋在报告战事时,说道从安东到海城,沿途多河流,山林驿道高地曲折泥泞难行,很多士兵被冻伤失去作战能力;现在辽东积雪未化,想要把这些军资,尤其是要塞炮送到海城,是何等艰难。”

    舰队参谋正户为太郎大尉,望着墙壁上的地图,试图寻找一个更好的登陆点:“宁可在花园口登陆,然后向北行军,到复州大道,经盖州,到海城,也比安东登陆要好。”

    随着正户为太郎的话,众将都把目光放在那条行军线上。

    “那还不如进入渤海,在营口登陆。”

    参谋岛村速雄少佐的一句话,不禁让众人目光一亮。

    “北洋水师已经成了缩头乌龟,如果他们胆敢出海,正好和他们决战;呦西,大大地好!”

    伊东佑亨大声的发布命令:“给广岛大本营发电,建议第三旅团在营口登陆,征求陆军的意见。”

    “命令八重山,立即开赴渤海侦察;进入渤海时,应该选择夜晚,一旦发现清军运粮船,假如没有清军舰队护航,立即给予击沉。”

    “命令第一游击队立即开赴渤海口等待,假如清军运粮船队有大清水师护航,配合八重山,予以歼灭;然后在大连湾一带等候。”

    “其余各舰,等待国内运兵船只抵达仁川,全军护航辽南。”

    




第四百四十章 对视

    旅顺。

    当旅顺诸军将领收到江自康转交的电令,顿时都吓白了脸色。

    何长缨,徐邦道,江自康,这么一走,旅顺就剩下一万一千名士兵,而且七成都是新兵。

    面对着大连湾的三四万倭夷兵,这仗还能打?

    一群人跑到姜桂题的府上吵吵嚷嚷,一直议论到夜黑,也没商议出来一个妥帖的办法。

    “你们还不明白么?中堂已经失势了,咱们现在就是朝廷的弃子,旅顺就是一个死地!”

    卫汝贵幽幽的说道:“倭夷已经在纪家屯建立了一条防线,那是水泼不出;过不几天,海岸冰封,日军再放条军舰堵在狮子口外,你我要么学左宝贵战死,要么就像刘盛休那样,当个阶下囚。”

    卫汝成的话,让众人发惊。

    像左宝贵那样,屋里面没有一个愿意,可当了阶下囚的刘盛休,被抄家,一家子老小都进了刑部大牢,也是众人不愿意承受的事情。

    “那你说怎么办?”

    外号‘黄鼠狼’的黄仕林,气呼呼的说道。

    “只要敢想,敢干,办法总是有的,就看你们有没有这个胆儿;这旅顺港里,不还有着两艘炮艇,还有几十艘过冬的渔船么?”

    卫汝成的眼睛里,闪出一道狠芒。

    作为一个在何长缨的时空里,失陷旅顺之后,化装逃跑,刑部发文捉拿都没有捉住的家伙,卫汝成明显要比他哥哥卫汝贵要光棍得多。

    “这恐怕有些不妥吧,孙显寅,吕本元的下场,你们又不是没看见?”

    程允和跟了聂士成多年,这种胆大妄为的事儿,他还真不敢,也不愿意去干。

    “那是因为他们笨,老子出了这个破鸟笼子,天高任我飞!”

    卫汝成恶狠狠的说道:“只要有路子,有银子,离了这大清,去了南洋,照样吃香的喝辣的当祖宗!”

    “老程,你后面还有一个聂将军,那可是简在帝心的人物,我们能比么?”

    张光前阴阳怪气的说道:“大伙儿认识这么多年,兄弟一场,现在中堂倒了,树上的猴子各自跑;像何长缨,徐邦道那样的,有了新枝儿,大伙儿比不了,可也没道理被阴死在这个破港子是不

    至此至终,老好人姜桂题都是一言不发。

    当天夜晚,旅顺港内火光四起,各种谣言在诸军内部传播,不外是盛军,援朝军,仁字军,拱卫军,捷胜营,要乘船逃跑,朝廷已经完全不管其余军队的死活。

    黄仕林部,张光前部,卫汝成部的士兵焚烧军营,夺取旅顺港内的民船,还有两艘炮艇,逃出旅顺港。

    只有程允和,姜桂题两部,被两人坐镇大营,勉强弹压。

    得到消息的吴威扬部,联合李搏虎的警卫团进入旅顺平乱,一直闹到第二天清晨,才弹压下来。

    三部七千军力,大约有近两千士兵乘船逃出旅顺港。

    张光前,卫汝成,黄仕林三人,也不知所终,不只是陷入军营大火之中死亡,还是逃亡别地。

    消息传回津京,震得刘坤一,翁同龢,包括刚刚下了早朝,兴奋的等待着迎接何长缨,徐邦道,连顺三将军的光绪,都是满脸失色。

    “好,好,好——”

    怒极的光绪,一连说了三声‘好’,大声的吼道:“这就是李鸿章的爱将?叶志超,卫汝贵,赵怀业,刘盛休,龚照玙,黄仕林,张光前,卫汝成——,一个个都是什么东西?”

    “传旨李秉衡,在鲁东各港口加强巡防,所有逃兵一律捉拿押回京师;对于黄仕林,张光前,卫汝成,一定要捉拿归案!”

    上书房里面,全是光绪愤怒的大叫。

    在近午时分,何长缨一行抵达燕京城。

    茫茫大雪掩饰了周边的景象,即使那城外连绵的贫民窟,因为白雪的装饰,也有了几分诗意的美景。

    “燕京城,终于到了。”

    何长缨下了马车,前面城门口搭着一座花团锦簇的大彩棚,里面升着熊熊的炭火。

    “是军机大臣翁同龢,孙毓汶,李鸿藻;乖乖,这面子真大!”

    站在何长缨身边的连顺,直结舌。

    “靠!”

    何长缨忍不住低声咒骂了一句,远望着那几个笑眯眯的老头子,心里认命的想着,麻痹,磕吧。

    连顺听了何长缨的骂声,丝毫不以为意,刚下马车时,他还惊的骂了一句麻痹呢。

    “卑职徐邦道,叩见大人。”

    “卑职连顺,叩见大人。”

    “卑职何长缨,叩见大人。”

    “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一双大手把何长缨轻轻扶了起来,翁同龢笑吟吟的说道:“果然是咱大清的少年英雄!”

    养心殿。

    沐浴,熏衣,做完一系列繁琐的铺垫之后,何长缨,徐邦道,连顺终于进了宫殿,撅着屁股跪在蒲团上面,高呼万岁。

    “朕听闻三位将军在辽东的胜仗,尤其是何爱卿,在朝鲜,虎山,安东,普兰店,金州,大连的勇猛,非常欣慰大清有此忠勇猛将;抬起头来,让朕看看三位将军。”

    槽,可不用再撅屁股了!

    何长缨高兴的抬起头,看到了光绪那张算得上清秀的小白脸。

    “臣不敢!”

    连顺和徐邦道都满脸激动,哽咽着说道,哪里知道身边的何长缨正和光绪大眼瞪小眼的好奇对视着。

    看到这一幕,一旁候着的聂十八,寇连才,顿时都晕了,吓得脸色惨白。

    他们当了这么多年的太监,哪里见过如此大胆妄为的臣子,这可是能立即拉出去杖毙的滔天大罪。

    而坐在龙椅上的光绪一时间倒没有想这么多,只是何长缨居然这么光明正大的抬头和他对视,让他一时间又古怪,又新奇,还有几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而且光绪在何长缨的眼睛里,也看到的全是一副好奇的模样。

    “不得无礼!”

    一边的聂十八,声音发颤的也不知道是罪责还是提醒何长缨。

    嗯,忘了这个茬子了,绝对不能看皇上的脸。

    这时候,何长缨才记起进宫时太监的叮嘱,连忙又把头趴了下去,心里想着,原来光绪长这个叼样啊。

    不就是一个小白脸么。

    看到何长缨又连忙把头低下,光绪就猜到了这个家伙平时估计就是一副大大咧咧的样子。

    不过也很好,看着旁边连顺那满脸的鼻子眼泪,光绪虽然也能理解,可看着那块滴到地上的鼻涕,还真是难免恶心。

    “不知者不为越礼。”

    光绪看着何长缨年轻阳刚的脸庞,心里面猛一舒服,这个宫殿里面,就是太阴柔,太老朽,几乎难寻一点方正青春的热血。

    要不然他也不会宠爱不失天真的珍妃,而讨厌那个一脸枯朽的隆裕。

    “传旨画师,把三位将军的相貌画下来。”

    随着光绪的传旨,连顺和徐邦道都激动得身体发颤,大清有此荣耀的武将,至今不过聂士成,冯子材,刘永福数人而已。

    




第四百四十一章 光绪和睦仁的眼光错位

    “何爱卿,你对现在的战事有何想法,但说无妨;我大清军队不少,枪械也算锐利,为何各路练军却是节节败退?”

    光绪问这句话,是确实想听一听何长缨的意见。

    到现在光绪还是有些不明白,按理说大清国土是小小东洋的百十倍,人口是东洋的七八倍。

    常备百万大军,是东洋的五六倍。

    尤其是北洋军,用的都是进口的毛瑟快枪,克虏伯洋炮。

    朝廷当然也比东洋有钱。

    光绪还听了一个笑话,东洋为了买回吉野舰,连他们的国王睦仁,都饿着肚子一天只吃一顿饭。

    对大清来说,就是买十艘,花个两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