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盛唐-第3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韦晞上奏大唐长期保留了当地的游牧部落和个体,居住交往和生活的权利,并以中国之租赋,供积恶之凶劣,但游牧依旧反叛不止。
与且给喂不饱的狼,不如给民众,长痛不如短痛,韦晞认为干脆尽皆汉化。
当然他还是聪明地“新人新办法,老人老政策”,他也不敢对太宗高宗两朝的安份守已部族下手,以后则未必。
只是朝臣们不满意,纷纷攻汗他,在当时,讲祖制是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强如武则,也要顾虑到这方面的议论。
她着上官婉儿将太宗皇帝的圣谕汇总成文章拿来看看,高宗皇帝的则免了,她那死鬼老公的资料她倒是很清楚,且高宗皇帝多是萧规陈随的。
太宗皇帝主要实行了征伐、和抚和分化离间三个方面的民族政策。
一、与胡人的战争:
贞观三年派李靖出击突厥;贞观八年,还是李靖打吐谷浑;
与吐蕃、西域、高句丽的战争。
二、和抚,战争损失较大,因此就得讲河蟹。
太宗皇帝实行结盟,例如与突厥的颉利可汗结盟(之后即打回人家)。
和亲:十多位大唐公主嫁往回纥、突厥、契丹、吐蕃、吐谷浑,最著名的是文成公主嫁松赞干部。
册封:以可汗的名义分封四方胡人。
恩抚:就是送钱给胡人花用。
设羁糜府州:即常见的内附安置,任命胡人酋长为都督和刺史。
互市:与胡人做交易,以先进的市场成为灯塔国,吸引胡人,例如栗特人最喜欢的就是大唐,无它,能大赚一票。
三、分化离间:拉一派打一派,谁坐大就打谁。例如公元58年突厥汗国分裂就有大隋的阴谋,而太宗皇帝也非常爱用这一招。
上官婉儿的汇总十分详细,有每种状况的对象、年代、效果和诏书等等,她以史为鉴指出,对于突厥这种有巨大威胁又无法训服的种族,只能战争,
“彼辈所求甚多,无法满足,如秦国破六国,非六国兵力不足,弊在赂秦。”上官婉儿不止是汇总,还有归纳借喻:“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新不尽,火不灭。”
“隋唐予突厥,赏赐、和亲皆有之,且丰厚,然而突厥始终不满足,不断南侵。”
“突厥之事,正如隋唐与高句丽之战,不断的战争,方才扫平高句丽,突厥也是如此的国家,非打不可,我们与高句丽,可没过什么设羁糜府州,是彻底打平!”上官婉儿冷静地给出最有力的证据!
隋朝炀帝打高句丽三次,甚至之前的文帝也打过高句丽。
太宗皇帝打高句丽一次,另一次未遂。
之后高宗打高句丽二十年!
有这样的证据,这么多皇帝为榜样,高宗皇帝更是大打出手,日打夜打,不作妥协!
盖因高句丽极有尿性,打他一下,老实一下,然后好了伤疤忘了痛,又来招惹‘中原’,突厥也是如此,投降了又造反,谁受得了!
因此,韦晞以他岳父为榜样,正是学习先祖所为,不是不听祖宗的话。
武则上官婉儿的报告,十分欣喜,立即着她道:“婉儿,你拟一份制书,把那些弹劾驸马的奏折批驳回去。”
司记胡云看着上官婉儿把那些弹劾韦晞的奏折看过之后,立即在殿内侧桌边上起草制书,逐个批驳诸臣。
须臾即成,快得好象不假思索一般。
胡云过去捧起制书送交武则之前,她快地瞥了一圈,看到制书上那些反对的大臣的人名、身份、论点论据都有归纳浓缩,上官婉儿不过是看了一次,就把对方一群人都记住了,针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批驳。
微微地叹了一口气,胡云自承做不来!
这样的人,你根本别指望能够胜得过她。
武则看过了上官婉儿起草的制书,十分高兴,吩咐胡云明送交皇帝盖印。
李旦这个傀儡皇帝沦为了人形盖印机器!
到皇帝,胡云又是暗地里叹气,武后不算很喜欢用寺人,总是使唤宫女,胡云负责押运拟好的诏书、浩、制书等送交皇帝盖印,有大量机会接触到皇帝,实在话胡云也有几分姿色,自认为比起皇帝身边人漂亮,然而皇帝正经至极,哪怕是胡云有意勾引皇帝,也得不到皇帝的任何反应!(皇帝怕极了是太后有意安排的!污辱母婢在封建社会可是大罪名。)
要不是皇帝一到晚翻后妃的牌子(他都没政务可做,不翻牌子哪有事干),胡云真以为这个皇帝给他老娘吓得萎了。
宫里想到出头不容易,现有两个大主子,一是太后,在太后身边办事,二是皇帝,如果成为皇帝身边人,都可以快上位。
太后对身边办事人员的要求高,有上官婉儿在,胡云只能够做个普通办事人员,但即使上官婉儿不在,胡云也办不到上官婉儿那种角色。至于皇帝,唉,胡云无奈啊。
完了这件事事情,武则马上又安排上官婉儿按她的授意,加工润色,就是武则个中心思想,其余由上官婉儿自由挥,连续处理了十多件政务,均是又快又好,让胡云十分沮丧,同时也是十分的钦佩。
武则自然没注意到这等人物的状况,上官婉儿倒是注意到了,也看到了胡云的叹气,她心中明白胡云想什么,不由得浅浅一笑。
除了自身的聪明才智,还有走一步看三步,象《征伐后突厥蛮夷檄》和刚才的那件制书,早就打过腹稿了!
要不然这么重大的事务这么快那么好,所以功夫尽在外面。而接下来的十多件政务,就有一些地方被武则改动过。
等到上官婉儿从武则那边回来,已是月到中了,她奖励了那些听用的宫女健妇后,依旧看了半个时辰的书才歇息。
这是她每的习惯,哪怕是再苦再累,也要看书,有时间就多看,没时间就少看,但总要看。
文章要多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坚持不懈,就会成功!
第五七十节 唐军出发
在上层达成共识之后,唐军启动迅,调兵遣将,输送物资,分工明确效率高,这个就是大国的好处了,堪称为国家有倒海之力也不为过。
四月一日(农历,可不是愚人节哦)的早晨,东都皇城。
气极好,空中一片绚丽的橙红眩辉,将皇城楼映衬得更加巍峨壮观。
是日大吉,利于军行,而下一个吉日,则要到十六日了,因此被封为北方招讨使(新官名,由武则亲定),征夷大将军、节制诸军军务的韦晞兵贵神,立即兵!
这年头可没有火车飞机汽车运送,哪怕是大将军也得乘马老老实实地跑过去。
倒是军资不怎么用跑,国家老早想打这一仗,一直往国境地区的州运送军资,屯积起来,到时调用即可。而普通的府军兵员,早就出了,现在是卫护大将军的禁军需要出动而已。
皇帝城里声音嚷嚷,十分喧闹。
旗帜如林,将士们则披着明黄色的明光铠或者灰甲,密密麻麻排列,眺望过去好似一片铁水钢海。
隶属于主帅的禁军底子是左骁骑卫,但各卫都选派了精兵强将参与出阵。
富贵险中求,只要这些人不死,回来后必定高升,因为他们有战阵经验,加上最近朝廷增工资,从禁军开始,上上下下都得到实惠,所以士气不错。
当的仪式非常隆重,皇帝李旦亲自给军队壮行(他的功能就是摆设、盖印和做秀),大事铺排,饯之皇城,赐以斧铖,俾传征伐。
军队出行,自皇城而,过津桥,在修文坊左转,经南市,直出建春门。
队伍还算整齐威武,毕竟是精选出来的禁军,人高大装甲好就显出了威风。
两边的百姓挤满了道路,箪食壶浆一片爱军拥军的盛况。
禁军是常备军,驻扎在京城里外,家眷也在这里。将士要出去打仗,家里的老当然会万般牵挂担忧,少不得拥堵在道旁挥泪离别,爷唤儿喊,妻子叮嘱。
人群当中,让大伙儿都望得见的人群当中,有一抹丽影特别引人注目,正是太平公主,带着二子一女来给她老公送行。
她穿着素白的丝绸袍服,料子上的花纹图案和做工十分精细,身上饰物不多,头盘着用根钗插上,她的脸蛋和粉颈白净光滑似带有光芒,惹得能看到的男人们都在偷看。
若果打扮得太好,那不是来拉仇恨么。但是太不显眼也不行,有金黄色伞盖给太平公主遮挡太阳,让大家知道,“哎,这是谁啊?”“太平公主殿下,她也给她阿郎送行!”
以太平公主的身份,站在皇帝身边给韦晞送行全无压力,但韦晞有意让她出来做秀,这样一来,大伙儿就知道家也出动军人为国效力。
不止是他,凡是勋贵大臣家中有子弟出战的,统统也是街头送行,亮相给民众看,以此营造出全民皆兵同仇敌忾的场景。
经过南市,那里的富商大贾早就有备,事先搭棚,写着某某某商行、某某某祝我军大胜归来的字样,准备了红色的“得胜包”,里面有茶叶、牛肉干(都是韦氏商行出品,韦晞大赚一票)、各种药品、火石、铅笔本等合用的食品和物件,贴了个红红的“胜”字,十分喜庆。
过来的军士们每人塞一个,喜气洋洋,搞得队列凌乱,军官亦不管。
因着上次京城杀突厥人之事,富商们尤其是胡商如惊弓之鸟,对于军队的赞助那是不遗余力,竭力巴结讨好,倒是便宜了普通军士。
离开洛阳,径投郑州,那里新建好的黄河大桥。
桥长达到了恐怖的十五里,水泥钢筋结构,底部基础雄厚,若没有倾国之力,真是无法完成。
很长、很阔、很壮观!
底下的黄河水滔滔,一桥飞架南北。
新建好的黄河大桥已经成为了大唐的门面,任何有点影响力的歪果仁到访,都会安排他们路过此桥,以便让他们体会大唐帝国的伟大之处。
许多胡人,见过大桥,会生出一种膜拜之心,他们做梦不能想象会有这么壮阔的大桥!
部队络绎不绝,如同长龙,前不见后不见尾。
接到的军令是打乱步子,乱步过桥,莫名其妙的将令,但听是大将军的命令以后大队军队过任何桥梁时都得这么做,
过了大桥一路往北,道路很好走,沿途官府安排食宿丰富,肉食不少,皆有热水供应。
只是出征确实消耗体力、大伙儿都是风餐露宿、多是步行。
打仗的马匹金贵,普通骑兵都舍不得骑,行李用驴骡来托。
行程也忒够无味,当时的山地丘陵多,反正入目处都是一片绿,看多了就厌了。
到得朔州地界,骑兵部队徒地阔绰起来,大量的马匹集结,开始分配给骑兵,每个骑兵多则四马,少则二马。
膘肥马壮,结实耐骑,
现在是春夏之交,本来冬过来的马普遍马瘦,春才刚刚草长,马匹往往瘦而无膘。
但输送来的马匹都很结实,这就是有组织豢养的好处了,都是从陇右、河西一带养马地调来的,它们有豆子可吃,自然就不会掉膘。
均打上了马蹄铁,也经过了教导,骑兵们欣喜地领新马,就象过节一般。
马匹有了新主人,虽然有点认生,但骑兵们普遍懂得训马,很快就把马儿弄得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