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数据三国 >

第381章

数据三国-第381章

小说: 数据三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已经通过报纸熟知钱庄功能的百姓毫不怀疑南烨政府的信誉,因为南烨法师做出的承诺还从没有落空过。一时间到钱庄兑换新钱、钱票,办理存款业务的交州百姓不计其数。一日之间,南烨掌握的资产翻了一翻。


第564章 南烨交州设钱庄 董承内阁受血诏(5)
  交州钱庄发行的新钱做工精美,圆形方孔,外廓有轮边以防磨损。正面阳刻“交州通宝”四字,背面阴刻“大道圣人”四字。比世面上通用的任何一种五铢钱质量都好,一经发行大受好评。银币和金币更是制作精美携带方便,深受百姓欢迎。
  钱票和交子更多的是应用于商业领域,广泛的被交州义商接受。南烨所发行的交子并非后世的纸币,而是和钱票一样作为一种存取款凭证。区别就是钱票类似于支票或存折,金额是根据存款数量填写的,而交子则是固定面值。
  每一张钱票和交子都对应着同等数量的货币,这也就避免了纸币滥发和贬值的风险。南烨知道北宋仁宗时期起源于四川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可是这种先进的货币没有一直延续使用下去就是由于政府的滥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南烨并没有过早的提出信用货币概念,只是将钱票和交子作为一种票据凭证。
  为了避免一系列的金融风险,南烨还制定了相关法规严禁私人涉及钱庄业务,规定贷款必须用实物抵押,存款准备金率不得低于50%等等条款。这些极具前瞻性的政策让负责钱庄的甄宓和糜竺、糜芳、苏双、张世平几个商业奇才都大跌眼镜。众人都相信钱庄这种东西除了南烨法师有实力和头脑运作,其他诸侯根本没有这个实力。即便是仿照运作,不知道这些重要原则也会将钱庄和经济搞垮。
  钱庄在交州境内仅仅开设了一个月,南烨便接到了商人和百姓的联名上书,恳求南烨法师将钱庄开设到大汉各地甚至海外诸国,以方便进行贸易。
  南烨很快就在新一期的《交州时报》上回应了商人与百姓的要求。同意将钱庄开设到镖局未曾关闭的州郡。一时间交州钱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各地镖局中。
  如今天下诸侯没有封闭镖局的有曹操、孙策、刘表、马腾四路,袁绍、张鲁、刘璋、公孙度则是封闭了镖局。当钱庄出现在曹操等人治下的时候,他们谁也没有意识到南烨的经济入侵已经开始了,只是将钱庄当成了与镖局一样的便民服务,都没有过多干涉和理会,甚至还都支持南烨的利民之举,争相到钱庄中兑换精美的交州新钱。使用交州通宝和交子竟然成了一种时尚。
  就在南烨忙着拓宽钱庄业务,发展报纸行业的时候,各路诸侯也没闲着,其中最忙的要数曹操。先前张绣复反占据宛城,曹操用了数月工夫才好不容易将张绣击败收服,将张绣、李儒招入麾下。
  回师之后曹操治下稳定,又有天子在手,程昱便暗中劝曹操道:“如今主公威名日盛,袁绍在北方称帝,法师在南方制钱变法,汉室衰微莫过于此,主公何不乘此时行王霸之事?”
  曹操犹豫道:“只是不知文武众将之意,不可轻动。我当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
  想要试探天子和百官心意的曹操命人拣选良马、名鹰、俊犬聚兵城外,入请天子田猎。
  刘协在曹操处虽然衣食无忧,可也没什么权利。他从当上皇帝那一天就做傀儡,到了如今早有经验,知道曹操与董卓、李傕、袁术一样,也是利用自己而已,并非真心帮助自己恢复帝位。此时见曹操来请,刘协虽猜不出曹操用意,却本能的察觉曹操没有那么好心,便推拒道:“田猎恐非正道。朕还是不去为好。”
  曹操道:“古之帝王,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如今四海扰攘之时,正当借田猎以示威武。”
  刘协见曹操态度强硬不敢不从,便骑上逍遥马,挎宝雕弓、金鈚箭,排銮驾与曹操一道出城。刘备作为皇亲近臣与关、张二将各持弓箭,引数十骑随驾出行。
  曹操自从马踏青苗之事以后便又命人重金寻来一匹堪比绝影的好马,名曰爪黄飞电。此马高大威武,体态庄严,通体雪白,四蹄金黄,气质高贵非凡。曹操便骑此马引十万之众与天子猎于许田。
  士卒圈围猎场,方圆二百余里。曹操与刘协并马而行,背后都是曹操心腹将校,董承等人和黄门近侍只能远远随行,不敢上前。
  刘协到了围场,见身边能为自己撑腰的只有刘备便道:“朕今日欲观皇叔射猎可好?”
  刘备闻言领命上马,忽然草丛之中跃起一兔,刘备射之,羽箭正中白兔腰身。士卒捡起献上,刘协见刘备勇武心中欢喜高声喝彩。
  众人转过一个土坡,见荆棘丛中赶出一头大鹿。刘协也想一试身手,便取箭射之。可惜刘协养尊处优不通武艺,连射三箭不中。于是有些脸红对众人道:“此弓箭制作不精,不顺朕手,故而不中。”
  曹操在一旁冷笑道:“陛下佩弓用箭皆是名匠打造,焉有不精之理?微臣愿用此弓箭试之。”说罢便伸手讨要弓箭。
  刘协见曹操一点面子都不给自己留十分气愤,将弓箭递给曹操之后就在心中诅咒道:“射不中!你也射不中!”
  虽然刘协自认天子,可是老天爷并不是他亲爹,根本没理他的请求。只见曹操弓拉满月,一箭射出,正中鹿背,那鹿便倒于草中。
  捡拾猎物的将士见了金鈚箭,皆以为是天子射中,都踊跃向刘协高呼“万岁!”。
  此时曹操纵马而出,挡在刘协面前坦然受之。董承、伏完惊恐失色却不敢言语,曹操众将更无一人为刘协鸣不平。
  刘备三愤青见状也是大怒,三人能有如今威望与刘备汉室宗亲的身份密不可分,自然看不得曹操蔑视汉天子刘协。关羽倒竖卧蚕眉,睁开丹凤眼,提刀拍马便要上前斩杀曹操。
  刘备心头虽怒,却知道此时并非良机。一见关羽要发飙,便急忙摇头用眼止住,策马向前挡住关羽,拱手向曹操称贺道:“丞相神射,世间罕见!”
  曹操见无人敢说自己不是,就连刘备这个皇叔都屈服自己,当时笑道:“此天子洪福也!”说罢回马向刘协称贺,却不还雕弓,自己悬带腰间。


第565章 南烨交州设钱庄 董承内阁受血诏(6)
  围猎完毕,曹操大宴群臣于许田。经过这次试探,曹操已然确定无人再敢当面反驳自己,心中十分痛快。饮宴一番之后便回驾许都,打算借着刘协正统之名讨伐袁绍后便登基为帝。
  众人各自归于住处,关羽问刘备道:“曹贼欺君罔上,我欲杀之为国除害,兄长何故止之?”
  刘备心想:你若杀了曹操咱们哥仨也就交代了。刘氏天子是我等助力不假,可也犯不上拼了性命。这些心里话刘备当然不能对关羽说,只是叹息落泪道:“天子遭难为兄岂能不痛?只是当时投鼠忌器不宜动手。曹贼与陛下并马而立,左右皆是其心腹之人,云长若逞一时之怒轻举妄动,事有不成伤了天子,曹贼反治罪我等。”
  关羽道:“今日不杀此贼,日后必行袁术之事。”
  刘备劝道:“贤弟不可轻言,我等当伺机而动。”
  刘协回宫之后同样郁闷非常,对伏寿皇后哽咽道:“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李傕、郭汜之乱,又有袁术谋逆篡位。常人未受之苦,朕与你皆尝。数月前得曹操辅佐复登帝位,以为其是社稷之臣,不料也是专国弄权,擅作威福之辈。朕每见之,背若芒刺。今日在围场上,此贼身迎呼贺,无礼已极!朕观他早晚必有异谋,我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伏皇后也叹息流泪道:“袁术叛逆之后,满朝公卿皆散,如今殿上文武皆是曹贼心腹,何人能救国难?”
  话音未落,便有一人入内道:“陛下、皇后勿忧!我举荐一人,可除国害。”
  刘协视之,乃是伏寿皇后之父伏完。刘协拭泪问道:“皇丈亦知操贼专横势大,又有何人能除?”
  伏完道:“许田射鹿之事谁人不见?但满朝文武之中,非曹操宗族,则是其门下。若非国戚,谁肯尽忠讨贼?老臣无权难行此事,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托。”
  刘协道:“董国舅多赴国难,朕躬素知。可宣其入内,共议大事。”
  伏完道:“陛下左右皆操贼心腹,倘若事泄为祸不浅。”
  刘协发愁问道:“如之奈何?”
  伏完凑到近前道:“老臣有一计。陛下可制衣一件,取玉带一条,一同密赐董承。皇后可于带衬内缝一密诏,令他到家见诏,昼夜详细谋划此事,神鬼不觉矣。”
  刘协闻言大喜,伏完辞出后便自作一密诏,咬破指尖,以血书写。然后令伏皇后缝于玉带紫锦衬内,自穿锦袍,自系玉带。数日之后见无人对自己装束起疑,这才令内史宣董承来见。
  董承入见行礼之后,刘协便道:“朕夜间与皇后说起西都东行之苦,念起国舅大功,今日特宣国舅慰劳。”
  董承急忙拜谢道:“保驾护驾皆臣应尽之责,陛下不必挂怀。”
  刘协引董承出了寝殿来到殿后宗庙,焚香礼毕之后,刘协手指宗庙正中高祖刘邦画像问道:“高祖皇帝起身何地?如何创业?”
  董承大惊道:“陛下戏臣也!圣祖之事岂能不知?高皇帝起自泗水亭长,提三尺剑斩蛇起义纵横四海,三载亡秦五年灭楚遂有天下,立万世之基业。”
  刘协长叹道:“祖宗如此英雄,子孙如此懦弱,岂不可叹?”说完又指左右画像问道:“此二人可是留侯张良、酂侯萧何?”
  董承道:“然也!高祖开基创业,全赖二人之力。”
  刘协环顾左右,见曹操安排的侍卫不在近前,轻声对董承道:“爱卿亦当如此二人立于朕侧。”
  董承谦逊道:“臣无寸功,如何敢当?”
  刘协此时大声道:“朕想爱卿西都救驾之功,当时一路艰难无可为赐。如今有曹丞相辅佐衣食无愁,朕便以身穿袍带赐卿,常如在朕左右。”
  董承下拜称谢,刘协解袍带赐之密语道:“国舅归后细观,勿负朕意。”董承会意,穿袍系带,辞别而出。
  早有人报知曹操刘协与董承入宗庙说话,侍卫不得亲近。曹操心性多疑,便亲自入朝来看,见董承出殿正过宫门,便迎了上去。
  董承一见曹操当时吓出一身冷汗,可是宫中并无躲避之处,只得立于道边行礼,额头鬓角直流虚汗。
  曹操走近问道:“国舅来见陛下有何要事?”
  董承忙回话道:“适才蒙天子宣召,赐以锦袍玉带。”
  曹操起疑道:“陛下何故赏赐?”
  董承解释道:“因念下官西都救驾之功故有此赐。”
  曹操闻听刘协重提往事,便觉得有诈,对董承道:“解玉带给我。”
  董承得了刘协嘱咐也知衣带中有蹊跷,唯恐被曹操看破,一时迟疑不解。
  曹操见状便对左右侍从道:“你等去给我取来。”
  董承心知曹操用强自己匹敌不过,便急忙道:“不劳丞相动手。”说罢解下玉带递给曹操。
  曹操接过看了半晌,并未看出端倪,以为锦袍中有蹊跷,便笑道:“果然是条好玉带,再脱下锦袍来借我一观。”
  董承不敢不从,遂又脱下锦袍献上。曹操用手提起,对着太阳仔细观看,并无不妥。又穿在自己身上,系好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