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让历史拐个弯之明劫-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俟阳记得他当时带着前女友硬是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全,为此他还安慰了前女友半天,就是不知道现在白云观里面是不是都有这三支猴的存在呢?
万俟阳到了山门前便下了马,两人牵马而上,但是两人并没多走几部就有一小道童迎面而来。来到两人前便站住了,并对两人做了一个稽首,掌背向外画弧,滑落于胸口上,右手画弧线向下右环绕,同时鞠躬口中并说道:“两位贵客请随我来,观主早已在观里等候二位了。”小道童接过两人手中的缰绳,就把马匹放在观外的草坪上,并未栓住。“请放心,此地是清修之地,不会出现你们想的那样的事。”
万俟阳和宋长卿两人对视一眼,感到一些惊愕,这青峰道长的道行高,说起来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但这小小道童居然也如此厉害,一眼就能看穿两人的心中所想。
万俟阳和宋长卿两人跟着小道童走进了道观大门,两边的偏殿已经有些破烂,但明显还有修葺的痕迹,看样子道观一直有修缮但收于种种原因还没有修完,多半也是因为资金的问题吧,万俟阳如此想到,那自己让顺天府尹张大人捐给白云观也算是做正确了吧!
进了大门后正面有见一大殿,名曰‘灵宫殿’,殿前面有一大铜鼎香炉,上面还有三支高香袅袅香烟正四处飘散,老远都能闻见檀香的味道。
三人一行绕过了这‘灵宫殿’,从左侧的小门来到殿后面的‘玉皇殿’,但是小道童仍然带着我们继续向后面走去,再走过一座‘老律堂’就看到更大的殿门,门匾写的就是‘丘祖殿’,万俟阳知道这应该是纪念白云观原来的道教掌教人长春子丘处机而修建的。这次走的是大殿门,因为大殿门是大大打开的,而此时大殿里却早已有一人盘坐在殿中,应该是正在做功课吧!
而这此时道童把他们两人带到此处就直接离开了,把万俟阳和宋长卿两晾在一边,两人双双对视一眼,又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只有继续等着青峰道长做完功课再说了。
结果过了有几分钟,青峰道长就完成了早课,随即与两人见了礼,同样万俟阳回了礼。
“阳先生请,咱们到后面的‘三清阁’去吧!”青峰道长说完就先行向殿后走去,万俟阳两人就只有跟在后面。
出了这‘丘祖殿’的后殿门就能看见对面的‘三清阁’,在这‘三清阁’殿前同样也有一长形青铜香炉,此时香炉上面仍旧是一簇簇正燃烧的檀香,旁边站有一另外道童,比之前领他们进门的小道童要高大一些。
等他们上前时,这道童主动递上三柱香,万俟阳自然双手接过,然后在烛台上点燃檀香,对着三清老祖拜了三拜。‘三清阁’里同样也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故而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三清殿内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三清殿遍及信奉道教的地方,所以万俟阳也是较为熟悉的,比如成都的‘青羊宫’中同样也有着‘三清殿’。
正文 第192章 受礼
第一百九十一章受礼
青峰道长看着万俟阳与宋长卿两人拜过了三清老祖,点了点头便打开了话匣子,
“白云观全是粗陋的茶水,也就不好意思请阳先生品尝了,咱们只有闻着这檀香之味,倒是比那茶香味浓多了。”
万俟阳点点头道:“青峰道长说得是,我还真心喜欢这檀香之味,能让人的思想能得到洗涤。此次前来白云观主要是前来特意感谢青峰道长上次为我故亲做道场的事,实在是万分感谢。”万俟阳说完便对青峰道长鞠了一躬。
“阳先生客气了,上次之事实乃是份内之事,举手之劳而已不足挂齿。”青峰道长显得很是大气,一笑了之。
“另外这次前来也是与青峰道长来告个别,不日我将离开京城南下,想前往沿海的港口城市看看。多见识见识新鲜事物对自身总是有益的。”万俟阳感觉青峰道长一股仙人之气,有种看不实捉摸不透的感觉。
“阳先生说得极是,那贫道就预祝先生一路顺风了,另外贫道也有件事需要特别感谢阳先生的慷慨和大义之心,否则这四处来京的流民又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枉死了,虽然昨日下午有人捐来十万两银票,并未曾留下大名,贫道知道这定是与阳先生有关。听说最后京城里也太平许多了,实在是百姓之在幸啊!阳先生功德无量啊!”青峰道长为此对万俟阳又是一稽首表示了他的敬重之心。
万俟阳也是还是一礼,“当今天下,祸事不断,人民疾苦不堪,我这是能做一点事是一点,总比什么不做强,我看白云观也是经历了无数年月在战火纷飞中依然屹立不倒,也是多亏了像青峰道长这样的高人镇守和维持,我这点绵薄之力算不上啥。”
“哈哈哈,阳先生太谦逊了,以后若有能用得上贫道之处尽管开口便是,不知道阳先生此次南下是否会回龙虎山?”青峰道长此番话倒是让万俟阳有些惊愕,搞得有些无法判断他的用意,只能先行应付。
“暂时还没有规划在今年的计划之中,今年灾难仍有延续,西北之地仍有战乱,不得不提前准备一些粮食。我是想去海外筹集,所以暂时还没有打算。”万俟阳的回答也确实是他的计划之一,但他却把青峰道长的话记下了!
“哦,先生忧国忧民实乃大义,贫道实在是佩服,这是贫道随身之物已跟了我有三十余载,便赠于先生护身防灾吧,虽然先生自有福气相随,这也算是贫道略表一点心意吧!”青峰道长把拂尘下坠玉牌给摘下递给了万俟阳。
万俟阳有些惊喜,没想到青峰道长能把如此珍贵之物赠与他,自然对于青峰道长一位有道高人,能贴身这么长时间的都是有了道法加持的法器了,那是无比珍贵的了!
“长者赐,不敢辞;受之有愧,却之不恭。”万俟阳民恭敬地双手接过。“或许明年初我才能回京城,到时再来拜访道长,这就不打扰道长清修了,告辞!留步!”
“不送!!”青峰道长一挥拂尘,又是一稽首。
两人出来时果然两匹马还在原地四周吃着草,万俟阳手中握着青峰道长赠于他的玉牌,上面有一些纹路,还有青峰两字,万俟阳准备用红绳系上挂于胸口,法器啊,这何等珍贵,万俟阳感觉青峰道长还真是有道高人,只是对自己回龙虎山一事还有些深奥,万俟阳感觉有些迷糊,想了半天也没想通就懒得再想了。
“公子,这青峰道长将他的法器赠于公子,完全是不可思议。太珍贵了!”宋长卿也是非常羡慕公子的运气。
“是非常珍贵,青峰道长真是高人,我也不明白为什么道长对我如此客气,还有种亲近的感觉。”万俟阳也是在回味青峰道长的那份关爱之情,看似青峰道长也就四十岁左右的年纪,实则已是快到一甲子了!真正是真人不露相啊!
两人从白云观出来后,万俟阳抬头一看天,发现时间尚早,就决定干脆今天就回一趟马家堡,现在都已经习惯了大概时间了,没法精确到小时,再说了谁来和你精确时间到小时呢。
不过既然是回马家堡,那还是要带些礼回去,万俟阳和宋长卿先是回到京城里买些礼物,包括吃的用的穿的,反正最后买了有两大包袱,直接扔在马背上也不费事。中午也就顺便在京城外城吃了午饭,万俟阳想起了程大人将大金的探子抓住后,也顺便封了在内城那间客栈,不知道事后将如何处置了,不过现在这事也不归他操心了,想想也罢了!
两人出了左安门,上马一路奔驰,到了马家堡也只用了差不多一小时时间。进了村子,两人牵着马,村子里也像以前一样,几个小孩本来正在玩耍,看见了他们也就各自跑回了家,万俟阳心在想难道自己变化大吗?怎么那些小孩子看见自己像是陌生人一样,或许小孩子忘性大吧。
两人来到马大叔家门外,发现门居然是关着的,万俟阳上前敲了敲门,感觉到家里没有人,于是万俟阳又去付先生家里,发现付先生家里也关上了门但是却没有上锁。
万俟阳心里就纳闷了,这家人去哪里了?万俟阳只有去问问村子里的其它人了解一下。来到一家人屋前,发现这家人就是刚才在外面玩耍的小孩中的一个小孩的家。万俟阳是记得这家也是姓马,多多少少也和以前马大叔家沾点亲带点故的。
“在婶在家呢,我是以前马大叔家的远房亲戚,你见过我的。我向你打听个事,不知道柱子他们一家人去哪了?”万俟阳发现家里有个妇人应该是这孩子的娘吧。
“公子你回村了?柱子他们一家人应该是去墓地给他爹爹和奶奶上坟了吧!”万俟阳听这大婶说了也是愣了一下,这是怎么回事?怎么柱子奶奶也去世了?
万俟阳从包袱里取了一些孩子们喜欢吃的点心糖果,然后递给小孩子,“小弟弟过来,拿糖去吃。”
“公子使不得,小孩子不能惯。”孩子他娘赶快阻止。
“大婶,不碍事,给小孩子尝尝,不算什么。我想知道这柱子的奶奶是什么时候走的啊?”万俟阳把糖果硬塞在她的手中。
“那就谢谢啦!嗨,自打柱子他爹去了以后,柱子的奶奶也就一病不起,没过多少日子也跟着走了!对了,今天好像是去世后第七天,造孽啊!还好柱子他娘一直都很坚强,硬是把家里撑起来的。按理说这中午也该回来了吧。”他婶子说着也是有些悲伤的情绪,“哎,你看我都没有请公子到家里坐坐,真是不好意思!”
“没事没事。谢谢你啊婶子,我这就去村口等着,你忙!”万俟阳告别了他婶子也就和宋长卿两牵着马向村口走去。
“公子,节哀。”宋长卿看见万俟阳有些感伤也只能安慰一下。
“没事。咱们去村口等等吧!”万俟阳和宋长卿又返回在村口去,这时候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看样子是要下雨了,此段日子也处于雨季。
因为万俟阳不知道他们祖坟在什么地方,所以只能等在这里。万俟阳把马就拴在村口的一个木桩上,自己和宋长卿两人则坐在路边的石块上,他说起了自己刚到京城时,孤身一人举目无亲非常幸运地碰上马大叔收留了他,以至于才会有现在的他,然后又发生了马大叔被京城守卫伙同着奸商残害至死的事,所以才会发生现在柱子他奶奶的病故。
正文 第193章 返村
第一百九十二章返村
万俟阳还是很责备自己,自己明明也是一心想做好事,却有时候总是事与愿违,难道一个人的命运真的就无法自己做主吗?万俟阳有时候的倔脾气还真是九头牛都拉不转来。越来越多的事情让万俟阳也感受到了一种无力的情绪,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强大的原因呢,如果能影响到更多的人的命运那么是否要自己更加地强大起来才行呢?万俟阳现在就是在这么做,即便是对自己的影响不好那也无所谓了,反正自己能做到这一步也不枉自己在明朝走了一朝了。
万俟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前进的脚步,他需要强大,需要更加强大,否则他所想的一切都是空想,万俟阳这个想法已经从一个种子开始冒出了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