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清梦纪事 >

第123章

清梦纪事-第123章

小说: 清梦纪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
  “我只是赫大人手下一个小小军官,对他的不幸很是难过,大人生前对属下很好,我只不过来略表下心意,小姐不要太放在心上了。营里还有军务,不能耽搁,咱们就此别过,还望小姐节哀。”说完这一番话,这个人拱了拱手,迅速的翻身上马走了,骑上马背右脚还没有勾好马蹬,手就急切的一抖缰绳催马赶路了。看那仓促的背影,若不是他说还有急事,真的像落荒而逃。
  调转马头,我又奔回墓地,边走边觉得这个军官也着实腼腆,难道是我的眼睛太明亮迷人了?难道是沁芳的美貌让他不敢逼视?他为什么从不正视我呢?那天出殡他吓得不敢看尸体,今天倒敢一个人来祭坟,这大清早的,心还真诚啊。看他的样子似乎以前也并没见过赫小姐,这就好了,别的我也不用想太多。
  回到墓地,翠影已摆好了供品,照旧化了帛,烧了香,我真心实意、恭恭敬敬的为墓主磕了几个头,心里祈祷着他们灵魂安息,虽然我冒名顶替,但是好歹也尽了孝女之责给他们风光大葬、送了终,还请不要来找我麻烦才好。之后又到了不远处的义地给埋在这的仆人们烧了香。庆福他们看到我对原来的家丁、婢女这样重情义,嘴上虽不说,看神情也是有些感动了。其实原委只有我自己心里清楚,那个贵族小姐也和丫环们一起被埋在这里,连个墓碑都没立,荒冢一堆土没了。我心里总是有些过意不去,可能做的也仅止于此了。
  有了独立的门户,我成了一家之主,进出就更自由了。但也不敢频繁的抛头露面,有时候也会易容去镖局转转。快近年关,商业街的商户们与外地的货物往来愈加频繁,镖局的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原来的十几个人已经忙不过来,郝金彪和我商量着又招集了一批吉林、黑龙江的弟兄过来帮忙。他们有的带来了家眷,我又拿出银子来以镖局的名义在旁边租了几间房子安置了他们。那些妇女闲暇时做些手工针线,让孩子们拿到早市上去卖赚几个脂粉钱,没想到产品居然很受欢迎。盛京这地方,旗人贵族多,京里大官的老家基本都在这里,可是旗人女子多不擅女红,这里又不像江南没有专门的绣坊,这些精美的绣品和小摆设就成了抢手货。往往刚绣出几件,一上早市就被抢购一空,有的想订制的,可孩子们年纪小,回来也表达得不清不楚。
  这种小事是没人会来特意告诉我的,直到过年前我带着几件托她们缝的虎头帽和小睡包给绮雯送去的时候,她们都爱不释手的夸奖绣工精美,赞我有心,我才知道。彩凤也私下对翠影抱怨,说认识这样的绣娘为什么不早告诉她。听说早市上有卖这绣品的,可是每次赶了去都被一抢而空,要是有个店专门可以订制就好了,偌大一个镇国公府只有她一个人会绣花,平时倒也罢了,这未来的小公爷或是小格格降生可是大事,爱子心切的绮雯准备的每件衣饰被单都要绣上吉祥平安图案,她每天为了赶这些小零活,手都让针磨出水泡来了。
  翠影回来当个笑话给我讲,我却没有当笑话听。眼前明明就是商机啊。我们有人才、有技术,眼前有市场、有需求,岂能白白浪费资源呢?事不宜迟,第二天我就去钟鼓楼大街寻合适的门面去了。租下了一间带后院的铺子,让那些妇女们好好打扫了一番,就当前店后厂。我这一举动得到了福晋与绮雯的大力支持,我开了绣坊,她们的绣活儿问题也解决了,工钱的事双方谁都不计较,她们要的是品质。而且这不是有武丁的镖局,只是群女人干活的绣坊,对社会治安也没什么威胁,城守卫的许可根本就不用。何况我有旗人的身份,又肯使银子,凭着和镇国公府的关系,户部的手绪办得异常顺利,都没有借姑爷使力,只预缴了十两银子一年的年税,就被允许挂牌了。
  准备了三天赶了个吉日我们的绣坊开张了,震天的鞭炮响彻云霄,我请福晋亲自到场给我挑去盖匾的红绸,算是剪彩。牌匾一亮已是夺人眼球,不是寻常的黑匾,而是粉底墨字,字的右上角雕了几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左下脚刻了两朵盛开的牡丹。字是我亲手写的,画就是我们绣娘平常绣的花样。蝴蝶是粘上去的木雕,牡丹是镂空的图案,一实一虚更显别致,坊的名字就叫做“锦绣前程”。
  绣坊不只卖绣品,还接受订制,也会制作一些小小的布艺饰品来卖。说到这一项,我可是太有心得了,也许终归是女孩心性,布饰家纺可谓是从小的兴趣了,除了书法之外我就喜 欢'炫。书。网'摆弄这些小玩艺。当然我的手艺不行,这些小东西还常常价格不菲,以前也只能过过眼瘾,可是见得多了,我的鉴赏水平应该还是不错的。如今可好,有了自己的布艺绣品店,心中口水已久的东西,这些巧妇都能按样子给我做出来,虽然我经营过乐坊,开了镖局,却第一次感觉到当老板实在是太爽了。至于效益我完全放心,看着第一天接到手软的订单,已经可以说明一切了。
  男人有了正经工作,女人也有了收入保障,孩子们可以念得起书,还有些盈余可以寄回老家去。都是苦孩子出身,这样的日子从前他们想都不敢想,从此这些弟兄们对我感恩戴德,愈加的敬服。谁想过颠沛流离、刀头舔血的日子?谁不渴望安定的生活?如今别的不敢夸口,至少放眼全国,东北分舵兄弟们的生活水平恐怕是天地会里名列前茅的,他们自食其力,他们心满意足,搞好了经济建设,雷火堂和谐了。
  当然开绣坊绝不仅仅是为了安置家眷和赚钱这么简单,其实还有另一个作用。当初选址我着实下了一番功夫,绣坊的门面隔着街斜对着的就是那个老德义山货店。我先求了姑爷,然后花了大价钱才从内务府淘了一块当时来讲还算稀罕的玻璃,借口说要陈列商品用,给绣坊安了一扇小玻璃窗。怕被人无意中砸坏,又派人找了铁匠打了花蔓式的栅栏镶在窗外,既美观又实用。橱窗内陈列了绣品和小摆设,背景是一大幅手绣的山水,如此陈设不只为了吸引顾客,也为了让人可以躲在帘子后面,监视对面的同时不被发现。
  也许是我们绣坊太新颖别致了,以致于天天顾客盈门,就算不是来买东西的,也都当成盛京一景来赏玩了。最夸张的是,竟有好信者专门从开原、铁岭等地赶来参观,既然来了又怎么能空手而归呢?当然要带回去点纪念品了。
  我们店每天的前十名顾客还有免费的来店礼,是一块绣着牌匾上图样的手帕,不卖只送。手帕本不值钱,不过却是限量版,一共只备了一百条,一时间能够拥有这样的手帕竟成了盛京贵族女眷中互相攀比、炫耀的资本了。除了第一天没有得到消息,从第二日开始,每天天不亮就有各府的家奴在外面排队等候了,甚至于还有为这事争吵打架的。我让管事的悄悄记下了那些没得到手帕败兴而归的名单,后来单绣了一批,悄悄给挨家送去了。谁肯白领赫府小姐这个孤女的人情?不论是看在面子上,还是看在工艺上,这些夫人、小姐已成了我们绣坊忠实的顾客。
  女人的钱最好赚,尤其是古代的这些豪门女眷。她们深闺寂寞、顾影自怜,空有如花颜色也不能显露人前,内心的寂寞压抑到了极致必然要有一处可以渲泄的地方,那就是购物了。绣坊是个纯女人的地方,她们到这里来是不受人诟病的,所以可以有机会就来。抓住这种心理,我们不断推陈出新,精致的睡裙、绣花的拖鞋、枕套、锦被、窗帘、甚至是抹胸,要多华美就多华美,不怕花样繁复,不怕手工昂贵,只要够档次,就有人喜 欢'炫。书。网'。可怜的女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实在是太单调了。
  过年前的半个月就持续这种忙碌的热闹,一直到大年三十上午,关了铺子封了针。正月是不做生意的,东北这里有正月不动针的习俗,反正我也旨不在赚钱,没有顾客正好派了兄弟轮流去那里蹲守。对面那个没什么生意的山货店竟然正常营业,那些外地口音的伙计也没有一个回乡过年的,这太不寻常了。要说盯稍种事还得专业人员做,那些家眷无法完全集中注意力,再怎么培养也当不了侦察员,我已经不再对她们报有一专多能的奢望了。
  福晋邀我去镇国公府里过除夕,但是考虑到兄弟们都等着我在这天分红利,我就以按礼数要给赫大人上坟为由婉拒了。虽然我们的镖局和绣坊没有开张多久,但是至少每人分上二两银子的过节钱是绰绰有余了。别看我动辄出手几百几千两的收购乐坊、帮助染厂,那都是为了救人,而且从姓金的那里得来的不易之财就该这么花。可是普通人一辈子也可能赚不到一千两银子,二两银子穷人家可以吃一个月的猪肉、白面。何况这只是分红,平常走镖和绣活也都有分成,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可以开开心心过个好年。
  晚上回赫府的时候天降大雪,吃过了年夜饭,我打发那些下人们去睡了。拉翠影一起钻进被窝里,两个人却谁也睡不着。离开扬州已经好几个月了,不知道嫣娘他们现在在做什么,是不是也在想念着我。师伯到现在还没有来,恐怕那个提督大人的老爷子也还没有下床吧。按理说卓斐是在东北长大的,对这种寒冷的气候应该更适应才对,可为什么今年的除夕我感觉这么孤单呢?
  “小姐,你在还想李公子吗?”翠影睁着亮晶晶的眼睛在黑暗里和我聊着。
  “是啊,不知道他和我娘现在过得怎么样了,我也惦记着启坤呢!”
  “好 久:。没有听你提起过陈公子了,咱们从回疆回来在安息也没见着,眼下咱们来了东北,联系可就断了。难道你都不想他吗?”听了她的话我良久无语,怎么会不想呢?但是明知道没有结果的事情,想念又有什么用?其实每到孤独和为难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要是身边有一个可以依靠的人是否会轻松许多?但是我却始终没有这种幸运,面对的多了,也就养成了一种凡事靠自己的独立,不敢过多奢望不过是怕再一次伤心罢了,紧闭心门的我其实是感情上的胆小鬼,只会逃避。
  “明天初一,我要去府里给福晋他们拜年,你准备些酒菜让庆福给姑爷调来的小队官军送去。另外封个红包给那小队长,人家日夜巡防也不容易。”
  “跟了小姐这么久,这点事我还不会做吗?早让庆福和那队长打了招呼,可惜人家明天有席吃,所以我让他今晚就送去慰劳酒了,下午你不在府里,我就自作主张了,因是小事所以没和你说。”
  “有你跟我一起我真是省心,做得很好,想得很周全,以后这类的事你就自己拿主意吧,我负责赚钱,你就当好管家。呵呵,好年轻的女管家,以后谁娶了你可真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大事小情都不用费心了,我到要看看谁有这个好运气。”
  “哎呀小姐你竟然笑我,要我说是好年轻的女老板才对,谁要娶了小姐可就等于搬回家一座金山,你说咱们的银子怎么越花越有呢?我也要看看谁有这个福气。”翠影学着我的口气调侃。
  一夜无话。
  大年初一,我带着翠影去了镇国公府,旗人有守岁的风俗,所以我不敢去太早,怕福晋还没起。巳时已过路上还没有几个行人,没想到国公府前却遇到了比我更早的人。我下了车,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