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风华之第一农家女 作者:席妖妖(潇湘vip2014-05-30正文完结)-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君媱出来,就看到桌上那几个菜,其中就有她新写好的三个菜。
走到墙边位置,那里有一个木盆,里面有一些清水,水温正合适。
撩起一把水,泼在脸上,洗完之后,擦干脸就走到桌前坐下。
“尝一尝吧,新的菜式。”她指着三个菜说道。
“嗯!”宁月谨点点头,然后对两个小包子说道:“无忧,巧儿,吃午饭了。”
“好!”两个孩子看到君媱坐下,忙收起手里的木雕就开始吃饭。
君媱慢慢的品尝着三个新的菜式,只觉得口味还不错,虽然和自己还是有点差距,但是第一次就能照着菜单做成这样,已经是很不错了,所以以后再熟练一下就可以,完全不需要指正。
午饭结束后,宁月谨就让竹影带着两个人进来,看样子好像是一对夫妻。
两人一进来,就赶忙跪在地上,说道:“见过老爷夫人,少爷小姐。”
“起吧!”宁月谨淡淡说道,然后看着君媱,对她说:“这是我给你买的两个下人,他们是一对夫妻,家乡发洪水,才逃难过来的,家里也没什么人了,所以我就买了下来,一个会做饭,一个会赶车,后院已经给你买了一辆马车,以后无忧上课,或者是你来镇上,也方便的多,这是他们两人的卖身契,已经在官府落了案。”
君媱看着面前的两张卖身契,再看着站在不远处的俩人,感觉这个宁月谨就是个妖怪,居然能看到她心里在想什么,原本她就想着买辆马车,然后再买几个下人,没想到这一顿午觉的功夫,他就给你一切都准备好了,这种感觉,还不赖。
接过卖身契,君媱仔细看了看,这才折起放进怀里,然后对两人说道:“你们叫什么?”
“回夫人,小的叫刘山,这是小的家的。”
君媱见两人的年纪似乎有将近四十岁,这完全就可以叫做大叔和大婶了。
“哦,刘叔刘婶子,既然来了我们家,就只要做到一点就可以了,那就是忠诚,其他的,都没有多大的约束,别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习惯了就好了。”
“啊,夫人,俺们夫妻俩担不起夫人的一声叔婶,还是叫名字吧。”刘山和刘娘子都是一脸的惶恐。
君媱则是柔和一笑,道:“那多不好意思啊,你们可比我大那么多呢,没事,不过是个称呼,你们别喊我夫人,就喊东家吧,家里有老爷和夫人。”
说的再明白点,她还没有成亲呢,如果就这样喊着回家,她爹娘还不得啰嗦死啊。
“是东家!”两人忙躬身应道。
“行了,你们先下去吃点东西吧,等走的时候我会喊你们。”这可是雪中送炭啊,刚觉得瞌睡就给你送上了枕头,深得她心。
“哎!”刘山夫妇又是躬身,这才转身离开了。
君媱看着宁月谨那云淡风轻的表情,喝了一口茶道:“真是感谢你想的周到了。”
“客气了,并不算什么。”两张卖身契,不过才十二两银子,男子七两,女子五两。
君媱心里也有点悲哀,古代的人就这么的脸颊,十二两居然能买断两个人的一生,而且他们以后的子女还会是家生子,简直就可以说是代代为奴啊。
而吃过午饭,两个娃子又是打起了瞌睡,君媱其实也觉得有点困,屋子里这么暖和,在这样的冬季,总会让人昏昏欲睡。
似乎是察觉到了君媱的疲倦,宁月谨说道:“你们都去睡会吧,我下午要回军营一趟,明天就回去了,等你们起来,就可以带着他们离开了,我下午可能回不来。”
“嗯,那我就带他们回屋了。”
说着,站起身,领着两个眼皮都迷蒙起来的孩子回到了隔壁,因为床很大,所以睡上他们三个并不拥挤。
很快,母子三人就眯了过去。
另一边,宁月谨叮嘱竹影留下,等到时候就去叫醒君媱,护送他们到家之后再返回军营。
他应声,却没有看到给了他一脸怜悯的苗若。
等君媱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两个小时以后了,看到两个还在呼呼大睡的小包子,君媱虽然有点不忍心,但还是叫醒了他们。
之后她和刘婶一人一个,把两个孩子抱进了马车。
一进马车,君媱不禁有点咋舌,这别看外面很是普通,不过是乌棚顶,青油布面,可是里面却很是精致。
马车内铺设着宝蓝色的地毯,两边是宽约一尺半的坐凳,上面铺设着黄色的软垫,坐上去丝毫感觉不到任何硬实,软软的很舒服。而里面则是放着一个朱红色的檀木柜子,打开一看,里面茶壶水杯,格式点心一应俱全,在马车内部中央位置,则是一个方桌,下面是两个柜子,其中一个是暖炉,两一个则放着木炭,在放桌上可以烹茶,甚至长途跋涉时,可以当作餐桌,马车四壁都是厚实的兽皮,牢牢的将车内的温暖锁住,外面的严寒丝毫无法侵入半点。
两个小家伙一看,顿时乐的在里面蹦蹦跳跳,好在马车够宽敞,坐上七八个人一点问题都没有,很明显,宁月谨是连她家里的状况都考虑进去了。
外面,等刘山将今天购买的东西都装上车,这才随着一声吆喝,马车缓缓行进。
不过临行前,君媱和曹掌柜的说过,让青云二十七早上去她家一趟,她准备了一点吃食,要给店里回家或者不回家的伙计当个年货。
曹掌柜一听也是很高兴,毕竟君媱对于吃的可是很有研究,而她准备的吃食,绝对会是好东西,随后就笑着答应了,说是二十七那天早上,青云肯定早早就去了。
马车一路嘚嘚的往泉水村驶去,等到达君媱家,已经是下午将近四点的时间了。
刚走进家门,杨氏就出来了,看到君媱,就道:“咋这么晚回来啊,外面这么冷,也不怕生病。”
“姥姥不怕,我们有马车哦。”巧儿扬起小脸看着杨氏,然后回头指了指刘山牵进来的马车,
幸好当初君媱将门做的很大,否则马车哪能进来,就这样还得小心这点呢。
“马车?媱儿你买的?”杨氏一看,眼睛瞪得老大,这不就是说,以后他们再去赶集,就不用去外面等车啦?
“嗯,有辆车家里也方便,省得明年无忧去镇上读书,不方便。”必须是自己买的,要是说是一个男人给自己买的,估计她这个娘就一个白眼厥过去了。
“哎呀,你看看,这真好。”杨氏啧啧说道,然后扭头冲着厨房喊道:“他爹,你快出来看看,咱家有车了。”
正在厨房忙碌的君正民走出来,一眼就看到停在院子里的那辆很大的马车,也是一脸的惊讶。
“咱家的?”他懵了,他们家的?这样一辆马车再加上马,哪的多杀银子啊。
“可不是咱家的,媱儿买的。”杨氏激动的说道。
君正民搓搓手,看着那辆马车道:“我还没驾过马车呢,这可得学学。”
君媱一听就笑了,对君正民道:“爹,不用你学,以后咱家的马车让刘叔赶,厨房也交给刘婶。”
君媱说完,杨氏这才注意到站在一边的刘山夫妇,刚才因为担心君媱,再加上突然有了马车,这高兴的也顾不上别的,现在听君媱一说,这夫妻俩就纳闷了,他们是谁啊?
而没等两人开始问,刘山夫妇就走上前,冲着两人深深一躬身,齐声道:“见过老爷,夫人!”
“啥?”杨氏一下子傻了眼,老爷,夫人?这是啥啊?
君媱看到杨氏的表情就知道了,定是无法适应,这才上前,挽着她的胳膊道:“刘叔和刘婶以后就是咱家的人了,这家里的事情,和厨房,你们也就可以放下了,专门就享福吧,没事的时候做个绣活,要么就是红红外孙,要么就出去找村里的婶子嫂子聊天,什么都不用管。”
“这是咋回事啊?”两人更加的不知道该说啥了,毕竟都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了,这一下子让他们做什么老爷太太,谁做的来啊。
再说,他们以后就是他家的人,这是啥啊?
见两人还是无法回神,这才从怀里掏出两张卖身契,递给君正民和杨氏,道:“刘叔和刘婶家里发生天灾,逃难到咱们这里,现在已经和我签了卖身契,以后就是咱家的人了,如果娘你闲不住,就和刘婶一起做活计,这样不但快,还有个能说话的人不是?”
然后没再和他们多说,而是嘱咐两人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让杨氏放起来,就领着两个孩子去了后院。
回到巧儿屋里,梦妮在做衣服,如今几件衣服都差不多了,只剩下最后给老爷子的一件宝蓝色长袍,而君媱看过,梦妮的针脚细密,排列紧凑整齐,穿着她做的衣服,绝对服帖。
“姐,你们回来啦,赶紧上炕暖和吧,外面冷不?”见到他们三人进来,梦妮放下针线活,然后抖开一条薄被,迅速将两个爬上炕的小家伙裹住。
“不冷,梦妮,咱家买了马车了,过年回去的时候,就不用坐牛车了,省的冷。”她说道。
梦妮同样很高兴,忙放下针线说是要出去看看,两个小家伙一听,有飞快的钻出被子,趴下炕,领着梦妮就往前院去了。
君媱则是摇头笑着回到自己屋,从一边大衣柜下面拿出一套被褥,暂新的,虽然布料比不上君媱家里盖的,可是棉花却蓬软厚实,冬天绝对暖和,这是给刘山夫妇准备的。
他们跟自己来的时候,就背了两个背包,里面大概只是几套衣服而已。
抱着被子来道前院,就看到君正民和刘山站在马车旁边说话,而杨氏大概和刘娘子在厨房吧。
“刘叔,这是给你和刘婶的被褥,崭新的还没人盖过,你们就住在西厢这两间屋吧,一个卧室一个正屋,我家都有地龙,冬天也不冷,你们第一天来,晚上就早点睡个舒服觉,有活咱们就明天休息好了在做。”
刘山随着君媱的话,眼眶有点酸涩,这个并不算高的汉子,不住的点着头,声音有点哽咽的说道:“多谢东家,多谢东家,俺们俩一定会使劲干活的,请东家放心吧。”
“嗨,庄户人家都是地里活,现在也不到时候,能忙的也不多,总之咱们就先这么悠闲着干,过个好年。”都不容易,十二两买下两个死契的下人,也算是很便宜了,何苦还要为难人家。
049,巨款
锦绣风华之第一农家女;049,巨款
厨房里,杨氏正和刘娘子忙活着,不过今天杨氏只是给刘娘子打下手而已,不是说要试试她的手艺,反正都是庄户人家,也不讲究什么好吃不好吃的,而是刘娘子说啥也不肯让杨氏动手,直说能遇到君媱是他们夫妻的福气。舒悫鹉琻
不过当晚上回屋看到那崭新的被褥,更是激动的热泪盈眶,当然这是后话。
梦妮和两个孩子则是在厨房里面的储物间,当看到那堆了满满一货架的东西,梦妮可是好一阵惊讶。
“你们今天赶集,买了这么多东西啊?”
“嗯,娘亲说快过年了,就要买好多东西。”巧儿拉着梦妮的手说道。
这可不是好多吧,简直就是太多了,又是猪肉,米面粮油的,还有集上但凡能买的菜都买了。
“大妹子,你们老家是哪里的啊?”外面,杨氏将所有的菜洗好,装好,就坐在一边和刘娘子说着话。
“淮阳城下面的一个村子,也和夫人这边差不多,不过就是没有这么冷。”刘娘子说道。
“哦,我这一辈子就没出过青山镇,更别说你们淮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