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邪王戏痞妃:重生在红楼 作者:淡雅轩凝(云起vip云起vip2014-07-22完结) >

第47章

邪王戏痞妃:重生在红楼 作者:淡雅轩凝(云起vip云起vip2014-07-22完结)-第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纷纷表示愿意投身到王宝珍的报纸事业中,这让王宝珍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惜第一期的报纸已经印的差不多,没办法让他们再润色了,不过接下来的几天也有事做,就是对他们进行一个培训,无非就是断断续续的默写了几篇鲁迅先生的文章,给他们瞧瞧,让他们树立“老百姓看得懂,暗讽不得罪人的文章才是好文章”的概念。三人都是当代的文学俊杰,接受的很快。又过一日,《太虚周报》第一期终于发行,大街小巷人手一份,原因呢?价格极其低廉,看完了可以糊墙。王宝珍也没有对老百姓的这种想法有意外和不满,因为她知道,当老百姓真正看到上面文章的内容时,或许会成为固定的读者。 分割线对不起,我马上要生孩子了,婆婆老公和亲妈都不让我碰电脑了,在此淡雅向一直追文的读者请两个月的假,最晚12月10日定恢复更新,期间如果有机会,偷偷写上一千字,也会来更新。谢谢一直支持本书的读者,祝大家国庆快乐,全家健康。

章节目录 第175章 智擒采花大盗

    刚一开始,《太虚周报》果真如同王宝珍料想的那样,被金陵的许多老百姓购买,原因无二,这满是字的纸,太便宜了,用来糊墙,包东西是无二选择。不过,这种情况甚至没有持续一个时辰,有几个认识字的老百姓买了报纸,正欲糊墙,却发现报纸上的文字正是自己所关注的消息,一时间,一传十,十传百,《太虚周报》马上成为金陵人士人手一份的炙手可热的读物。当然,在这个世界,识字的人还是太少了,但是,这又哪能影响人们对新闻的好奇心呢,纵使不识字的,也会积极的去买一份报纸,找几个稍微认识一些字的朋友念给自己,更有甚者,还一边听报,一边学习认字,一时之间,王宝珍所筹办的《太虚周报》竟然掀起了金陵城的一阵学习、阅读的风潮。仅仅过了三天,王宝珍就接到了报社的消息,说《太虚周报》此时已进入供不应求的状况,读报,也成为了金陵大多数人在用早餐时,新增加的一种习惯。不过,也就是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采花大盗如同挑衅似得再次作案,又有两个无辜女子遇害了。马上,就要进入《太虚周报》新一期的采访和印制了,王宝珍本人,却是显得神出鬼没,每天并没有闲在家里,也没有再多往自己旗下的任何产业跑,而是,带着令狐兄弟经常出没在官府附近,无论任何人问,也不愿意透露自己的行踪。新一期的《太虚周报》终于问世,在《太虚周报》的一处显眼的版面上,刊登了一条招亲启示,有一个礼部官员的女儿,正直待嫁年龄,眼光颇高,望有志青年登门,供女儿选亲。消息的下方,留下了这个礼部官员的地址,招亲时间,以及……他天仙一般女儿的画像。当天夜里,这位礼部官员家中,偏堂的卧房中,亮着一盏微弱的灯,灯光下,隐约可以见到一个女子裹着被子,闭目睡觉。这时,卧房的窗户突然打开,吹进一阵冷风,将蜡烛吹灭,大概是风寒气比较重的关系,那个女子轻轻咳嗽了一声,将被子又往头上裹了裹,似乎完全没有起身点灯的想法。这时,一个蒙面男子从窗户灵巧的、毫无声息的钻了进来,看到那被中的没人,桀桀的笑了笑,掏出一面沾湿迷药的湿巾,悄悄的,朝闺榻走去。走到榻旁,他伸手,将湿巾缓缓的向那女子的鼻尖送去,突然,心中感觉有些不对。但是,为时已晚,只见那女子突然睁开双眼,然后从被子中伸出胳膊,只瞧一张凌烈的虎嘴对向了自己的脸,下一刻,一阵白雾喷出,那男子直觉天旋地转,下一刻便倒在了地上。这个蒙面男子,显然就是一直逍遥法外的采花大盗了。这时,女子的闺床下方,窜出两个男子,一个对采花大盗进行捆绑,而另一个,则是狠狠的又补了几脚,口中还振振有词:“终于落网了,害我们在床底下冷那么久。”恢复更新啦,宝宝身体不太好,淡雅月子恢复也不理想,让各位看官久等了

章节目录 第176章 树立高大形象

    “别打坏了,还要交官府呢。”女子张口说道。原来,女子就是王宝珍,她冒着暴露身份的危险,就是为了抓住这个人人喊打的采花大盗,这个计划,房间的布局,蜡烛对着窗户的摆向,以及那招亲启示,都是上一周和官府再三磋商订下的。见令狐兄弟将已经陷入昏迷的采花大盗完全制服,王宝珍飞速的从榻上起来,随后整理发髻,化妆,重新变成了一个俊俏的汪家少爷。随后,王宝珍给令狐水使了使眼色,令狐水会意,打开房门,对着门外吹了一声响哨,没过一会,便有三个男子从门外走了进来。三个男子,中间的略显富态,而左右两边,则是两个精壮的黑衣男子。“汪公子,您可真是神机妙算,厉害,厉害啊!”中间那个略显富态的男子对王宝珍说道。不错,王宝珍本来是打算为了不暴露自己的身份,让汪巧儿或者是贾迎春来完成这项瓮中捉鳖的计划,但临时又觉得放心不下,便自己解除男装亲自实行的。“李大哥客气了,这次你我协助朝廷缉拿这贼人入案,我们都少不了功劳。”王宝珍十分客气的对这礼部官员说道,毕竟,人家借给了自己地盘,又借给自己女儿的名声,场面上的话,那是不能少的。连夜,将这采花大盗压入官府,然后,王宝珍又找人散播消息,说采花大盗已经落网,之前报纸上的那条招亲消息是《太虚周报》和朝廷合力使出的一场“请君入瓮”的戏。这条震撼的消息,很快就弄得金陵城家喻户晓,甚至有许多受害者的家属,敲锣打鼓的到报社提出感谢,而报社在这个时候就显得十分聪明,说这是皇恩浩荡,朝廷明治,自己只是协助朝廷而已,一时间,朝廷的名声也提升了不少。那个礼部官员是怡空公子贾宝玉介绍王宝珍认识的,这件事情,自然很快就传到了皇上耳中,皇上一听,龙颜大悦,当天早朝时就将这件事情告诉了文武百官,说是要下旨奖励王宝珍,并再次秘密召见王宝珍。王宝珍顺杆直上,恳请皇上赐婚司马惠和孙姓青年,皇上本就一直关注《太虚周报》以了解民情,对于司马家这件事情也是知道原委,对孙姓青年不畏强权也很是欣赏,当即甚至没有考虑便答应王宝珍赐婚的要求,还别出心裁的将孙姓青年封了一个小官,司马元再也没有了什么顾及,自然很是高兴的操办了爱女的婚事。这条新闻和之前智擒采花大盗的新闻,一起刊登到了新一期《太虚周报》的头版头条,并配上了王宝珍的简笔画。当然,这两条新闻之中,也是不少对朝廷和皇上的吹捧,不过聪明人一读便知,这两件事的功劳,其实都是《太虚周报》。《太虚周报》如同王宝珍之前所计划的那样,渐渐的树立起了“公平、正义、真实、惠民”的形象,而王宝珍从诗会里拉来的几个人,也渐渐的对这项工作产生了百分之一千的热情,毕竟,怀才不遇多年,遇到伯乐,发挥自己才能的同时,还能让自己的名字留在纸上,这是他们之前敢想却一直做不到的事情。

章节目录 第177章 摩拳擦掌

    经过六期的发行,《太虚周报》已经进入了平稳期,不过,报纸依旧是报纸,因为价格低廉,始终是不可能盈利的,虽然一直是国库拨款,但是一向视财如命的王宝珍可不甘愿如此。王宝珍之所以不甘愿如此,是心中有两个顾忌:一来,不想被敌对的势力抓住小辫子,说这是花朝廷的钱。二来,如果国家遇到什么灾难或者战事,国库空虚,那么,《太虚周报》或许会被临时喊停。当然,这些事情,运筹帷幄的王宝珍从刚刚筹建报纸时,便已经想过了,只见王宝珍走出报社的门,微微一笑,自语道:“是时候找一些广告了。”不错,如果报纸这一行业想要盈利,最大的收入便是来自于广告。如果放到现代,一个主流报纸的一个板块就可以用数十万一厘米的天价报价招收广告,还会遇到供不应求的局面,虽然这是在古代,但是也不乏有一些精明的商人需要这一媒介进行宣传。当然,因为是在古代,广告这个概念还没有普及,但是王宝珍秉着“万事开头难,难过便是甜”的理念,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当然,王宝珍的自信不是盲目的,因为她前一世跟着王金林纵横商海,了解国人秉性,知道国人喜好跟风,来到这个世界后,王宝珍观察得出结论,完全可以把这个世界看作是前一世的某一个朝代,跟风秉性传承千年,这里,肯定也会是一样的。况且,自从她成立宝珍集团以来,在任何产业的运行之前都采取了广告的宣传方法,例如广告牌、传单等等,金陵城的大部分老百姓已经渐渐的接受了这种新颖的宣传方式,只是还没有广告营销天才出现而已。 不过虽然目前《太虚周报》已经进入了平稳期,但是如果真的想要增加广告收入,迫在眉睫的还有两件事情要做。一;是要扩大报纸版面,二,是要增加固定的销售网点。也就是说,一是为了增加报纸的信息量个阅读感,让更多类型的读者选择购买。二是因为目前《太虚周报》采用的是雇佣报童销售的方法,即花钱,销售区域也不均匀,增加类似报亭的销售网点,能让更多想读报的人在固定时间和固定地点买到报纸。路要一步一步走,饭要一口一口吃。目前,《太虚周报》的第一步,就是扩版。《太虚周报》的新一期,将增加四个版面,但是价位却没有上涨,这可以更加促进老百姓的购买****,毕竟,同样的钱,买到了更多的纸,这纸上,有趣的内容还增加了,这新一期的销售量,效果很显著的又提升了一倍。而后,王宝珍给目前报社的所有人员增加了工资,使得这些工作人员干劲十足。对于目前《太虚周报》的恐怖发行量,王宝珍觉得还远远不足,在准备增加销售网点的时候,王宝珍突然又有了新的主意。

章节目录 第178章 美女排行榜

    王宝珍是回想到了之前举办“太虚好花。魁”时的盛况,转而想起了前一世时,各种媒体为了赚人眼球而公布的各类排行榜,什么“富豪作家排行榜”、“流行音乐排行榜”、“各地高校校花排行榜”、“中国美女产地排行榜”“空气污染城市排行榜”“房价排行榜”“最适宜居住城市排行榜”等等,虽然这些榜单绝大多数都是有心之人信口胡诌,但是那详细的上榜理由以及评分,都受到了大众的一致追捧。王宝珍想到这里,决定以后每一期新的《太虚周报》都可以增加一个排行榜已博人眼球,王宝珍的这个新奇的想法,很快就博得了报社全体成员的同意。古代的人向来保守,不可能像现代一样告诉王宝珍自己的财政收入,况且这个世界的老百姓也不一定会关注这些,就算关注了,还有可能引起贫富对立,那就起到反效果了。因此,王宝珍第一期《太虚周报》排行榜,并未搞有关金钱的,而是搞了一个相对保守却又能吸引绝大老百姓注意的排行榜。这一期排行榜的主题,便是“金陵闺中十二钗”。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偷窥到了《金陵十二钗》,大白话来说,就是金陵的美女,钗,是古代女子头上的装饰物,在古代,也用来形容美女,而十二,在古代算是十分吉祥的数字,无论从十二时辰、十二生肖、十二月等等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