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世家千金 作者:蔷薇柠檬(起点vip2013-04-14完结,腹黑,高干)-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身边的那些人听说这是唱南戏的仙姐,态度倒是蛮好的,还面带微笑地与薛瑞仙点头为礼。
白玉芳边笑边对同伴们说:“这也是我们南都的艺术家,应该多关注一下嘛……老孙,你们对老艺术家关心不够啊。应该多去了解了解咱们老艺术家生活的现状,若是生活上有困难的,政府要多帮助嘛……”
“是的是的,郭夫人说得对,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不够。”那叫老孙的中年人大概是市里分管文教的官员,闻言频频点头,态度甚是谄媚。
被“关心”的薛瑞仙脸色却越发阴沉,垂在身侧的双手轻轻握拳又不甘地松开。小仙担心地看了看母亲,嘴巴动了几下,终究什么都没说。
柳蔚虹在一边冷眼旁观,心中冷笑不已。这白玉芳……当了这些年官太太,却还浅薄若此。有这样的老婆,郭其鹤想不招祸还挺难的呢。
别看她说话冠冕堂皇,却是句句带刺,极尽讥讽之能事。端着高高的官太太架子,居高临下地“关怀”着薛家母女。借着“关怀”之名,又是暗讽小仙“没出息”,又是嘲笑薛瑞仙“生活困难”,明明就是在羞辱薛家母女,却还让人没法反驳,真是……
好没气度的老女人啊。
现在柳蔚虹可以百分之百的肯定,白玉芳就是当年的“小青”了。这种人的心理,柳蔚虹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
“当初你演小姐、我是丫鬟;你当名角,我做龙套。可如今呢?你穷困潦倒,女儿也前途无光,我却是光鲜亮丽的诰命夫人!羡慕吧,嫉妒吧,恨我吧!”
她真想站在白玉芳身后替这老女人配音,以满足其变态的炫耀**。
不过柳蔚虹显然还低估了白玉芳的小鸡肚肠。
过后,她才从小仙口中得知白玉芳无耻到何等地步。
当年薛瑞仙与白玉芳是师姐妹,自然也是竞争对手。白玉芳不满薛瑞仙比自己出色,处处要与薛瑞仙争斗,后来由于人品太差在戏班里混不下去,跑到外地去当了个饭店里的女招待。
谁能想到她后来竟把刚从外地调来南方省工作的小干部郭其鹤钓到了手?更令人想不到的,郭其鹤一路高升,直升到了南都市的市委书记。白玉芳衣锦还乡,那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
但她向来对自己的戏班出身讳忌莫深,轻易不与人提起。可她却还记得当年与薛瑞仙的纠葛,几年前她随郭其鹤刚回到南都的时候,就在暗地里蓄意打压薛瑞仙。
那时候国家经济刚刚复苏,薛瑞仙也复出唱了一阵子,赢来了满堂喝彩,名声也越来越响亮。但谁知不久后,在白玉芳的暗算下,她的演出屡屡受阻。有行内知情人对她说,你先去对某人服软求个情,往后就好办了。
心高气傲的薛瑞仙哪里愿意?她宁可再也不登台,也不会向人摇尾乞怜!
所以,薛瑞仙从此过上了半隐居的生活。除了在家教导孩子唱戏,和偶尔到朋友开设的酒楼里唱一段赚点生活费外,她再也不曾正式登台演出过。
大概是憋得太久,小仙忍无可忍,在柳蔚虹的追问下才告诉了她内情。柳蔚虹听后简直无语——不愧是白国凯的姑妈,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能养出那种放高利贷逼死人命的渣滓,便可知这女人的人格之低劣。
小仙对于柳蔚虹这“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的观点简直要举双手双脚赞同,心理上一下子和柳蔚虹拉近了距离。
白国凯曾在追求小仙时向她吹嘘过,他的姑母是如何如何的信任他,对他比对亲生儿子还好——白玉芳和郭其鹤的儿子在外地工作,却不知其人如何。
“白国凯还说,因为姑母姑父对他好,市里的大官都和他很亲,什么公安局检察院之类的……他就吹吧。”
小仙估计是气得不轻,往日不肯吐露的许多话,也愿意对柳蔚虹说了。大概是她觉得柳蔚虹同样被白国凯“骚扰”过,应该和她同仇敌忾才是。
柳蔚虹却心中一动,想起了乔万开那消失的半本账簿。
那账簿不在乔万开手上,应该是被人提前转移走了……会是在白国凯手上吗?
☆、095:获得家族认可
(9月22日第一更)
…
“你不要总想着那所谓的‘账簿’。”
柳成邦修长的手指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打着,深邃的眼神淡淡凝视着女儿泡茶的动作,语调平和而低沉。
柳蔚虹的动作顿了顿,抬起眼来看了父亲一眼,带着些征询的神色。
“薇薇,你的确很聪明。但是过于沉溺这些‘阴私’的东西,有时未必见得是好事。”
柳成邦接过女儿双手奉上的新茶,轻呷一口,沉声道。
“愿听父亲大人教诲。”
调皮地吐了下小舌,柳蔚虹微笑着调整了一下坐姿,将双手搭在膝上直面父亲,做出倾听的样子。
“政治,始终是要靠阳谋。”
“薇薇,你想要参与这些事,我不反对。你爷爷也说,既然你有意于此,那就让你锻炼锻炼也好。”
“但既然你真心想要做好,就不能再向以前一样,喜欢搞这些小手段。这些或许能起一时的作用,可能还是大用。但长久看来,对你未必是好事。”
柳蔚虹心中一凛,在京城的青松园里,爷爷也对自己说过类似的话。
“私下的调查也好,设套也好,都只能作为辅助的手段。你若是只想着靠这些就完全成事,那就太天真了。”
柳成邦的脸色渐渐严肃起来。柳蔚虹面上恭敬受教。心里却是欢喜的。
刚开始来到南都的时候,她拼命做事,只为了得到父亲的认同。而事情的发展也确实是像她所设想的一般,在她锲而不舍的努力下,父亲渐渐接受了她的参与。
然而直到此刻,父亲才下定决心要将她往这个方面培养。正因为要认真栽培她。便不再用以前那种较为轻松随意的态度来对待她。
或许,父亲的这一转变,也是征求过祖父意见的?又或许,用心培养她……是祖父的指示?
一思及此,柳蔚虹不禁激动起来。心口扑通扑通直跳。
能够获得那位站在华夏国顶端的老人的认同……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柳成邦看到女儿脸上掠过惊喜的表情,身体语言也变得更加恭谨,很是满意。他知道女儿已经明白了他的意思。
的确,这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决定,更是柳老爷子的决定。上次柳蔚虹赴京,柳老爷子就说过“你要好好培养她”。而这一回,柳老爷子的指示更进了一步。
在电话里。老人只说了一句:“成邦,从今往后,不要单单将薇薇当成女孩子来看待。”
这话若是让女权主义者听了,或许会敏感地跳起来,认为这是对女性的歧视。然而这种所谓的“歧视”,渗透着华夏文明从远古至今的集体潜意识。在政治上,在战场上,女人天生就是弱者——这不是几个女权主义者叫嚷几声“男女平等”就能够扭转的。
一个女人若是想在这些天生弱势的领域里获得成就,就必然需要拥有比旁人高出数倍的天资,以及付出百倍的努力。
“不要单单将她当成女孩子”。这对于政治世家的女孩儿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大的赞美。
柳蔚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与家中的男子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机会。但是,也仅仅是机会。往后能够继续获得家族的支持,还要看她自己的努力了。
再是嫡系,没有能力的话,家族也不会轻易将力量放在她身上的。就连柳成邦这绝对的家主继承人。也得被扔到南都市这种磨人的刀山里来锻炼一番,做出一定的成绩,才能得到家族与派系的认可。
又再用严肃端整的态度,教育了女儿几句后,柳成邦才提起了自己对这次事件的处理手法。
尽管郭其鹤一直想将乔万开的时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柳成邦又岂会让他如愿。
“省纪委已经介入了。”
闲闲的一句话,背后不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博弈斗争。柳蔚虹一惊,问道:“郭书记真愿意坐以待毙?”
这话说得难听,不过柳成邦只是皱了皱眉,也没有训斥女儿。可见他内心里,对郭其鹤也是着实厌恶得很。
“当然不会,所以好容易成立的省纪委调查组,大多数还是他们的人。”
他能够促使省纪委介入,已是很不容易。郭派以及他背后的省级领导也不是吃素的,不能眼睁睁看着郭其鹤老这么吃瘪。
无论如何,郭其鹤是他们在南都市的一面旗帜,怎么能老让柳成邦压过去?
甚至还有省级大佬在公开场合不点名批评柳成邦的工作问题,说他老是和一把手对着干,毫无组织纪律性。
柳成邦当然不会在意这些。身为世家子,他有许多别人没有的优势。一般的这种闲碎批评,动不了他的根基。
柳蔚虹听到省纪委的调查组大多是“敌方”,眉尖也不自觉地蹙起。柳成邦却淡然一笑,将杯子放回茶几上。
“所以,我才有理由将这件案子递送到中纪委去……还得谢谢他们的配合呢。”
啊……是这样!
柳蔚虹的美目一瞬间亮了起来。
父亲这一招果然是“阳谋”,而且是扎扎实实的阳谋,让人无可反驳的阳谋!
将矛盾层层上传,最后利用柳家在高层的关系将案子捅到中纪委里去。别的城市出了这种案子,中纪委不好伸手。可南都市特殊啊,中纪委又不是第一次来管南都市的案子了,有一就有二嘛。
自从上次被父亲教训他“束手束脚”、“格局不高”后,柳成邦及时反省了自己的作为。他也承认,自己是过于拘泥了。
既然有可用的资源,为什么不用?世家子的底气,就是这么足啊!
让省纪委介入,只是柳成邦的“假动作”。真正的目的,是在省纪委“不配合”之后,直接向中纪委“求援”!
柳成邦的表情很微妙,似笑非笑地说:“政府官员,尤其是公安战线上的高级干部,和地方黑恶势力勾结……在咱们开放之后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新现象。中纪委和公安部,似乎正想针对这些情况开展一系列的治理活动啊……”
“就让上面抓个典型好了……”
他面上的笑纹越发明显,看在柳蔚虹眼里,只觉得父亲的笑容透着很“阴险”的感觉。
嗯哼,姜还是老的辣!柳蔚虹发现,自己虽然是有着先知先觉优势的重生者,加上自身见识也不算差……可许多方面还是比不过父亲的。
她毕竟没有真正混过官场,很多明面上的操作手法,没有柳成邦想得透。这样的手段,她也不是想不到,但是不会主动去想——因为她不熟悉。
柳成邦也知道女儿不熟悉,所以才会特意将她找来,解释了几句。虽然没有说得太透,但他相信以女儿的天资,应该可以参悟透彻。
这就是所谓的“栽培”了。
柳蔚虹感受到了父亲的培养之意,愈发兴奋起来。只要父亲愿意让自己学习……她会很努力很努力地吸收这些知识,补上自己所欠缺的很多“课程”的!
这次谈话后,柳蔚虹停下了调查白国凯的步伐。不过还是让李荣添吊着这条线,一旦白国凯有什么异动,还是要好好注意。
课外的事务少了以后,她对华大记者团的活动却是更积极了起来。另一边,她依旧以“爱柳”为笔名常常在《南都日报》上发表很多关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