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大王-第1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那九头虫还以为只需轻轻一握,就能拿稳叉子之时,那两把叉子早以其极大的冲力,将九头虫撞出两丈外,一时立身不稳,随即便向后倾倒。
啊呀呀……
九头虫将手里的叉子扔在一边,立即捻了句口诀,丢出了法宝。
那袋子升上半空,见风而长,立即就变的如斗篷一般大小,随着九头虫口诀的结束,自那袋口突然席卷来一阵旋风,将金鳞子刮了起来。
金鳞子先没有借助妖力来抵御,只是任由着自己被这袋子吸
当其到达袋口之时,便立即催生妖力,酝酿一团烈火,在袋子口边熊熊地燃烧起来。
金鳞子吹出之火,可不是一般的火,那是太上老君专门用来炼制九转金丹的三昧真火。
此火除了一些顶级法宝一时不能焚毁之外,似这类中级法宝,都有焚毁之效。
那九头虫自然知晓金鳞子口中吞出的乃三昧真火,当即大惊,急忙捻动口诀,收起袋子。
金鳞子见状,抓住时机,先脱了袋子的束缚之力,然后飞窜上前,闪电般地朝九头虫的肚皮重重踢了一脚。
那九头虫在半空中立身不稳,立即掉落下来,受制于金鳞子。
卷五 西游前篇 第六章 唐僧(1)
(。。om整理) 更新时间:2008…12…10 23:13:53 本章字数:3369
九头虫从半空中坠落,正好被金鳞子拿住。他虽然将袋子紧握在手中,却逞强不得。
金鳞子就势夺过他手中的袋子,纂在手里,瞥了一眼之后,随即说道:“小小的九头虫,快说,这袋子是从哪里来的?”
想那九头虫乃是西游路上的妖魔,而作为一个穿越人士,能这般理直气壮的教训一个这样的魔头,金鳞子感觉实在是爽。
九头虫结巴地说着,半天也没个正题,而是扯东拉西,意图绕在话题。
“你刚才不是说这件法宝乃是天庭之物吗?你一个地界的妖魔,为何能获取天庭之物?”金鳞子一边发问,一边琢磨着。貌似在西游记中并没有说出这九头虫的出处,更没提他与天庭有任何关联。
九头虫没再回话,只瘫软在地上,眼睛左右转动。没等那金鳞子再度追问,他突然抽身,向那清风河中一跃,哗啦声连成一片,顷刻之间便不见了踪迹。
金鳞子哪里料想的到这九头虫有这般胆量,在受制于自己的情况下还施以鬼蜮伎俩,设法脱身。一时没了防备,竟然让九头虫得意逃之夭夭。
逃便逃了,至少宝贝袋子还在自己的手中。
金鳞子随即便将袋子打开,从中放出了东海龙王敖广。袋子被打开之后,释放出一股劲风,那敖广就顺着风窜了出来。
敖广刚一出袋子。就全身大汗淋漓。见自己乃金鳞子所救,立即上前拱手道:“多谢上仙搭救之恩。”
“你在这袋子中,为何被蒸出了这么多地汗水?”金鳞子一时新奇,故此追问了一句。
龙王道:“上仙哪里知道,其实这袋子乃是那上界的困魔袋,是一些法力平常的神仙,用以制服地界妖魔的袋子。被装入其中。受天罡阳气所笼罩,一时三刻,便极有可能化为了浓水。而刚才,小神被困其中,耗费了太多的元气才能与之抗衡,如若不是上仙及时搭救。小神性命不保也。”
听完龙王的一番陈述之后,金鳞子却才知晓这袋子的名号与其发挥功效地途径。
“但是如这般袋子,应该只有天上地神仙才有,为何会出现在九头虫的身上?”
“这个……小神也着实不知。”
金鳞子觉得此事极为蹊跷,为防那已逃窜的九头虫事后有报复行为,他让龙王立即遣散东海卫兵,将周围海域全部严加把守起来,以防有任何突发起来。
金鳞子战败了九头虫,那山里的妖精多数已经逃走,一部分被龙王与金鳞子所灭。
而当他们到达山中的炼丹洞时。金鳞子却闻到了一股很古怪的气味。
这种似曾相识地气味,使得金鳞子不得不对丹炉中所炼制的金丹作一个更为具体的分析。
残留在主炼丹炉中的丹泥呈现出火红色彩,两边放置的小丹炉。丹泥却呈现出暗黑色。
盛装在主丹炉中的炼丹成分,在金鳞子的详细观察之后,被认定为是在炼制一种药性猛烈的金丹或者火丹一类。
“炼制火丹或金丹?”联想到这个层面,金鳞子突然想起了最初闻到的那股气味。
不错,那气味。曾经在金鳞子打开从潮音洞中窃取的那瓶九转金丹时也出现过。只不过这里地要比其浓烈很多而已。
“九转金丹?莫非这主丹炉中所要炼制的竟是九转金丹?不可能。决不可能,这类极品丹药。也只有如太上老君这等炼丹博士后才能完成,似九头虫这般泼魔,是决计不能的。金鳞子兀自说着,然后将目光投向龙
龙王此时正凝视着旁边一个炉子中,暗黑色地丹泥。
“一定是这个东西流入我东海,才会使得海滨被侵蚀的。”
金鳞子向旁边的两个丹炉望去,见那里的丹泥,在质地的表现形态上,几乎和主丹炉一样,可是其却呈现出令人恶心地暗黑色,这就极为古怪了。“主丹炉中有似九转金丹而又非九转金丹一般丹泥,而旁边地两个炉子之中却有暗黑色的无名物质?”金鳞子被搞胡涂了。不过胡涂归胡涂,他还不至于为了搞研究,要将这几样污染水源地物质保留下来。
“来,我们捣毁这里。”金鳞子与龙王同时施法,先在这洞中放了一把活,绝了妖精们的根,然后协同捣毁了整个小山,将这些丹炉全部都埋葬在了断裂的岩石之中。
东海边缘被污染一事算是得到了一个暂时的解决。在切断了污染源之后,那清风河水又再度恢复了往日的清澈,而东海也再无污浊的水流入,凭借着东海那莫大的净化消化能力,不消几日时间,便使得东海边缘再度恢复生机。
但是金鳞子在寻觅九头虫的前后,还尚有两个疑问没有得到解答。一个是,那九头虫的本领不大,却能将污染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而不肆意地向四周扩张,这是改变自然规律的行为,没有莫大的法力支撑,是决计不可能办到的。
第二就是,金鳞子通过与九头虫交手以及对话中。了解到,这九头虫的力量实在是单薄有限,他根本不可能有对付东海这样妄自尊大的想法,而他的法宝与天庭有关,背后一定有人撑腰。
这是一起突发事件?事件的始作俑者真的是九头虫吗?
金鳞子不相信,他将此次事件看成了一场阴谋,一场牵连到天上水下的阴谋。
重新返回了东海,那敖广的三个兄弟,西海,南海与北海龙王皆在收到讯息之后匆匆赶来。
本以为此次事件的影响很大,但是在龙宫之中等到东海龙王与金鳞子露面时,却得到了圆满答复,他们自然是欣喜万分。
更为欣喜的还是,事隔多年,他们四兄弟又再度见到了昔日的大恩人金鳞子。
时值四海龙王聚集一堂,而金鳞子又在,那东海龙王便为金鳞子能够打败九头虫,解了东海的污染事故而大摆宴席,将其好好款待了一番,并做了一个平海大会。
可是海真的平了吗?
没有!
这一点不光金鳞子自己知道,那四海龙王也尽皆知晓,所以他们极力挽留金鳞子暂时在东海住下。
原因很简单,其实他们也在怀疑,那九头虫并非是一个犯罪个体而应该是一个犯罪团伙,如今九头虫这样一个罪犯尚未抓捕,也就说明,事情只是暂时解决,而没有得到最终解决,那九头虫完全还有可能再度来袭。
金鳞子倒也不推辞,毕竟他还要修炼龙神教授的那三样神通,算是凑巧留在这里,平时饮食起居都有人照料着,修炼起来也舒适很多。
于是,待到东海风平浪静之时,金鳞子又再度开始了修炼的进程。
呼风唤雨的神通,已经被金鳞子所掌握,他现在要修炼的是那龙游浅水,随心所欲的神通。
如这等神通,最为讲究的就是气神一体,意念要与操控力相互匹配,搭配的越好,所修炼的效果就越好。
心念一动,讲究的是心中冥想,而所冥想的当然就是所要操控之物,也就是水下之物。
在西游记中,那些水下妖怪能够在水中自由开启石门,随心控制水域之中的物质,例如岩石,海草一类的,以用做袭击对手之用
这样的手段,其实就是龙游浅水,随心所欲,修炼到初级阶段就能达到的小法术。真正的龙游浅水,随心所欲,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当年龙神没有与金鳞子说清楚这类神通练成之日的神效,但是最起码,金鳞子能够拥有水下修行者,所能使出的全部水下神通。
紧张而繁重的修炼再度开始,金鳞子每日都要在海水中呆上好几个时辰,而值得一提的还是,修炼这类神通,所要耗费的精神力要比先前多上几倍。
因此,金鳞子在修炼之余,是感觉异常的困乏。平日里也就很少与龙王他们搭讪,而只是我行我素地加快着修炼的进程。
就在金鳞子正处于修炼的当口,那琐事却是一件一件的接踵而至。
在人间,金蝉子在众多眼睛的关注下,安全度过了其前八世的修行。但却在第九世里,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意外。
卷五 西游前篇 第六章 唐僧(2)
(。。om整理) 更新时间:2008…12…10 23:13:54 本章字数:3358
在东海修炼也有些时日,本来打算将那随心所欲的神通修炼完成,再来理会金蝉子一事,却不料,金鳞子在突然之间,接到了青牛的急报。
这次是青牛亲自赶来东海之上,他一见金鳞子,便向起禀报了金蝉子在人间修行的一切事宜,尤为提到的便是第九世的金蝉子。
“如大王吩咐,秦广王将金蝉子的第九世安排成了南部赡洲的一个小国…………子虚国的王子,此国信奉佛教,原本是一个无纷无争的国度,却因为近年来,此国出产了一种叫做朝天阙的宝玉,而引发诸多事端。”
听完青牛的讲叙,金鳞子已基本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直截了当地问到:“有什么问题,你尽管直说便是。”
“九世金蝉,此时正贵为子虚国国王。在这之前,我们和地府一起,暗中辅佐其顺利登上了王位。本来该国的各方势力在我等的眼里,皆极为弱小,但是最近几年,子虚国却突然出现了一批神秘的修真者,搅的我们方寸大乱,无法暗中相助金蝉子,并且……”青牛突然打住了,不敢往说下去。
“并且如何?”金鳞子随即追问了一句。
“这伙神秘修真者的目的不明,已经深入到金蝉子的身边,恐怕对其不利。”
听及此处,金鳞子陷入沉思,片刻之后。他作出决定,立即伙同着青牛赶往子虚国。
子虚国地处南部赡洲,偏西隅,距离东海三万里路程。
那时,南部赡洲,号称华夏大地地中原地带,正处于隋朝末年的军阀混战时代。但是临近西边大沙漠。北接冰寒之地,东边与大唐接壤的边陲小国子虚国,此时却正处于繁荣时期。
九世金蝉子便是被安排到了这个国度,并且成为了子虚国的一名王子。在阎王与诸多判官的安排下,子虚国的国王只生下了金蝉子一个儿子,他也就顺理成章的继承了王位。
子虚国以盛产美玉著称。举国上下,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