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锦绣芳华之农门秀色 >

第248章

锦绣芳华之农门秀色-第248章

小说: 锦绣芳华之农门秀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屋子里,便静了下来。
良久。
“你舅母说,想请了户部员外郎,鲍庆余的夫人上门说媒,你觉得怎样?”
户部员外郎,从五品的官职,文晋昭现在是翰林院侍讲,也是从五品,到也相当!
于是便点头道:“舅母做事,向来妥当,就这样吧!”
叶羽话落,朱氏张了张嘴,但却没有发出声音。
“过几日先请了罗姑娘来府做客,稍后再由舅母出面请了鲍夫人上门说媒,您看如何?”叶羽看向朱氏。
朱氏撇脸,避过叶羽的目光,淡淡道:“您觉得行就行,我没什么意见!”
叶羽点头,对朱氏说道:“您晚膳还没用吧?先用了晚膳吧,不然饭菜该凉了。”
“九爷,夫人一个人吃着也没意,不如您留下陪夫人用点吧。”朱妈妈在一边适时的说道。
“好的(不用)!”
叶羽看了眼轻垂眼眸的朱氏,点了点头道:“那好,我就不耽搁您用餐了。”
话落,起身揖礼退了出去。
叶羽一走,朱妈妈一脸急切的对朱氏说道:“夫人,您这是干什么啊!让九爷陪着您用饭,慢慢的把感情陪养起来才是……”
“阿媛,你没听出来吗?”朱氏打断朱妈妈的话,“他恨我,他虽然嘴里没说,但是他其实是恨我的,不但是他,楠哥儿也是!”
“夫人……”朱氏摆手,打断朱妈妈的话说道:“让她们把饭都撒了吧,我吃不下!”
朱妈妈还要再劝,但看到朱氏一脸的疲惫后,她只得让魏紫将才摆好的饭菜又撒了下去。默默的坐到朱氏身边,替她捏起脚来。
“阿媛啊,我真是后悔……”
朱妈妈手上顿了顿,抬头看向闭着眼的朱氏。
但朱氏却在说这一句后,便没再说。
至于是后悔当日没有离开叶府,还是后悔那样对待两个儿子,没有人知道!
……
西市柿子胡同的文府。
文晋昭是由小厮扶了回府的。
进屋,见林小桃还没歇下,正在逗弄着床上的文天赐,站在门边看了一会,然后摆了摆手,示意小厮退下。
“怎么这么晚还没睡?”
林小桃一抬头,见是醉意阑珊的文晋昭,连忙放了文在赐上前去扶文晋昭,埋怨道:“怎么又喝醉了!”
“没办法,今天怎么推也推不掉,是都察院的方大人请的客。”
林小桃叹了口气,扶了文晋昭去床上躺着,他则去张罗着让灶上做醒酒汤,又让丫鬟沏茶。顺便将青果今天出门的事说了一遍。
文晋昭一边逗着在床上翻来翻去不肯睡的文天赐,一边对林小桃说道:“要不,明天我去太医院请个太医来看看吧?”
“哪里还用着你去请太医,人九爷早把御赐的药送来了!”
文晋昭听了,不由便笑道:“太医院的小傅太医和他素来交好,很多药,宫里的贵人还没有,就现到了他手上!”
“哎呦,这可倒好了,我原还担心,这果儿子身骨弱,怕到时生产时吃苦头……”
文晋昭看着把话一歪歪到三千里外的林小桃,皱了眉头道:“你也想得太远了吧?这婚事都还没定下来呢,你就想着果儿生产的事!”
话落,文晋昭连连摇头,一边将把手指一个劲的往他鼻孔里塞的文天赐手往外抓,一边说道:“天赐啊,你娘这可真是一孕傻三年,你都三岁了,你娘还不见好,这可怎么办!”
文天赐哈哈笑着,眼见抠不到他爹的鼻子,干脆手往上伸,去抠他爹的眼睛。
“小祖宗啊!”林小桃见了,连忙上前抓了文天赐的手,抬手便重重的敲了一记,训道:“跟你说了多少次,不能抠,这要抠坏了,怎么办!”
文天赐瞪了黑圆圆的眼珠子,看着她娘,后知后觉的发现他被她娘给打了,然后,嘴一瘪“哇”一声就哭了出来。
一边哭,一边举了胖乎乎的爪子到文晋昭嘴边,“呼呼,痛……娘,娘打……”
“哎,不哭,不哭啊!”文晋昭心疼的抱了宝贝儿子,一边吹着,一边对林小桃说道:“你也是的,好端端的打他干什么,天赐这么聪明,你跟他讲道理就是了!”
“讲道理?”林小桃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说道:“前儿铃儿才被他扯了耳坠子,耳朵肿得有枣那么大,我再不制制他,怕是下回真就要抠了人家的眼珠子了。”
铃儿是林小桃屋里的丫鬟,平时也帮着照顾文天赐,那天戴了个圆圈圈的银耳坠,一时没留决,被文天赐的胖魔爪给拽了,差点就把耳朵弄了个缺!
文晋昭想想也是一头的冷汗,当下,便对文天赐说道:“天赐啊,你要听你娘的话,你爹是个穷官,你这万一把人给伤了,爹赔不起银子,就只能从你身上省了!”
文天赐才不管,他只在乎他被他娘打了,举着个小胖手,“哇哇”的嚎着,“打,打娘……”
呃!
这是要他爹替他报仇呢!
好不容易把个文天赐哄好了,林小桃让赵三娘进来,抱了下去。
然后又叫丫鬟打水进来,侍候文晋昭梳洗。
“果儿说是想在京都开家食为天的分号,你说我们能不能也入个股?”林小桃对文晋昭说道。
文晋昭正脱了鞋袜坐在床边由丫鬟侍候着洗脚,听了林小桃的话,摇头道:“这事怕是不行,这里面还牵扯着个十一皇子呢!”
林小桃想了想,点头道,“也是,只是这京都不比青阳镇,要应酬的地方实在太多,我们得想个生钱的法子才是,不然……”
文晋昭也知道,这两年下来,要不是青果时时接济,他们的日子只怕是捉襟见绌,于是便道:“要不,我向上峰请外调吧。”
“外调?”林小桃看向文晋昭。
文晋昭点头道:“这京都就算是我们想盘个铺子下来做点小买卖,就这地价物价,也只能想想,不如,我去谋个外放的县令,找个略显富庶的地方……”
“不行!”林小桃断然拒绝道:“果儿就是因为我们在京都,才想着要来再开家分号的,我们这个时候走了,算是什么?”
文晋昭想了想,点头道:“也是,那就再想想别的办法吧。”
林小桃却是愁苦的皱了眉头。
哎,要是办法那么好想,她何必犯愁呢!
文晋昭和林小桃在为这进项之事犯愁,那边厢,却有人正替他们细细谋划起来。
“小姨夫经常要这样应酬的吗?”青果问着庄婶。
庄婶点头道:“文老爷这官职还是低了些,这到是个好事情,有应酬就说明他跟同仁们处得好,往后升迁也不难,只是这银钱上就得花费大些!”
青果听了不由便失笑道:“我还奇怪,怎么我年年让人送银子来,我姨头上却是连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敢情都花在小姨夫的这应酬上了。”
庄婶便点头道:“这京都城里,关系势力盘根错节,逢年过节四时八节都需要打点,姨太太能把日子打点成现在这样,已经是很不容易了。”
“这满京都城,勋贵豪爵的不是开铺子做买卖,就是买田置地倒腾粮食。”庄嫂对青果说道:“光靠几个奉禄,养家小都难,别说是还要应酬了!”
青果听了便点头。
受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
光靠她时时接济还不如想办法替她姨张罗一门能赚钱的买卖!
心里拿定主意,青果便决定,明天继续出门逛!

☆、50你不就是嫌我老么

青果是个行动派。
次日天一亮,陪林小桃用过早餐后,便带着庄婶和凤梨再次出发了。
庄婶之前就跟她说了,这大宣朝的京都,以朱雀门为中轴分为东、西两市。沿着东西向大街,往东走三坊是以东市,而往西走三坊便是西市。
青果先就近逛起了西市。
从妇人们喜欢的绸缎衣帽肆、珠宝首饰行、胭脂花粉铺到郎君们喜欢的骡马行、刀枪库、鞍辔店,举子秀才们的坟典书肆一一逛了个遍。
逛得累了,就近找了家酒楼,点了一桌子的菜,边吃边从酒楼的窗户往下看大街上的杂耍,拉琴卖唱算命卜卦……回头热闹看够了,这饭也吃好了!
“姑娘,我们吃好饭是不是要回府了?”凤梨一边揉着酸痛不堪的脚,一边问了青果。
青果摇头,“休息下,下午继续,我们这才逛了几条街!”
“还要继续啊?”凤梨一声哀号,差点就一头栽倒在地,“姑娘,这一口吃不成胖子,您总不能,一天就把这大半个京都城给逛了吧?”
青果笑了笑,回头看向庄婶,“婶,您怎么说?”
“没几天就是三十了,姑娘到时还要去兴国寺,那可是个考验脚力的地方,姑娘还是把精神养足了,先应付过这一关再说!”庄婶说道。
“是啊,是啊!”凤梨一迭声的说道:“姑娘,您又不急着回青阳镇,这开铺子也不是说开就能开的,慢慢来,慢慢来啊!”
青果想了想,觉得庄婶说的话有道理。
今天已经廿六,再有四天便是三十,她这两天要是把脚给走伤了,到时在睿王妃跟前失了仪,反到不好!
“嗯,那行,回头我们去之前那条卖胭脂花粉的街道买几盒胭脂,就回去。”青果说道。
凤梨长长的吁了口气。
阿弥陀佛,总算是把今天这一劫,给躲过去了。
回头,姑娘要是再说来逛街,她得想办法找个借口躲过去才是!
心里下打着主意,耳边响起青果的声音。
“婶,你去把帐结下,我们走吧。”
“是,姑娘。”
庄婶便起身,喊了小二上来结帐。
结完帐,主仆三人,下了楼,沿着来时的路往回走。
回头路总比来时路难走,沿途的风景和热闹已然看过,剩下的只有对家的渴望,对路途遥远而一时难以到达的疲惫和无力!
这其间犹以凤梨为最。
“庄婶,还有多久才到啊!我记得,刚才明明没多少路的啊!”
念叨完了庄婶,凤梨又念叨青果。
“早知道要走这么多路,就坐马车出来了,姑娘,您累不累啊,要不要歇歇脚?”
只把个庄婶气得眼睛都绿了!
姑娘没喊累,你一个做丫鬟的,左一个走不动了,右一个累得不行了!这到底,谁是主子啊?
“婶……”
在凤梨再次出声时,庄婶狠狠的一个刀子眼扔了过去,压了声音斥道:“好了,你!别给点颜色就开染房,你看看这满大街的,有你这样的丫鬟吗?”
凤梨瘪了瘪嘴,虽然很是不服气。
可是,却当真抬头去打量大街上的男男女女,特别是那些三三两两,一看就是丫鬟陪了小姐逛街的人!
这一看,顿时便如同泄了气的皮球。
果真如庄婶所说,人家做丫鬟的那叫做得一个尽职,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自家主子护在里面不说,脸上更是丝毫不见疲惫之色,反而满满的都是兴奋和喜悦之情!
怎么会这样啊!
难道她们都不觉得累吗?
“庄婶,这家胭脂铺的胭脂好似不错,我们进去看看吧。”
青果站在一处挂着张记牌匾的胭脂铺前,对庄婶说道。
待庄婶抬头看了黑底金字的招牌后,不由便笑了说道:“姑娘,您可真是有眼光。”
咦!
青果到是奇怪了,她笑着看向庄婶说道:“婶,莫不是这家胭脂铺大有来头?”
庄婶一边陪了青果往里走,一边轻声解释道:“老奴也是从前听主子们闲说,偶尔听得两句,听说这张记的老板是关外人,这张记卖的胭脂都是从关外运来的。说起来的,也奇怪,他们家的铺子开得都不在繁华地带,可生意就愣是好过别人家!”
青果闻言,笑了笑后,轻声问道:“关外?关外的哪里,婶,你知道吗?”
庄婶摇头。
青果到也没觉得失望。
正吏记载,古时胭脂又称作燕脂、焉支或燕支,而关于胭脂的起源,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胭脂起于自商纣时期,是燕地妇女采用红蓝花叶汁凝结为脂而成,因为是燕国所产故而得名。
另一说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