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盛世太平公主 >

第22章

盛世太平公主-第22章

小说: 盛世太平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知道弘哥哥其实不愿意触怒母后的,可是他太荒诞,太放肆,太不知礼数,真真惹恼了母后。

我依然记得母后那张笑容瞬间僵硬的脸,她的发丝保护得极好,年过五旬了也依然乌黑透亮,她的额上却还是留下些许岁月的痕迹。可是当她打开那个承载着无数期待与哀怨的小锦盒时,终究仍是忍不住恼怒起来。

是啊,多么鲜明的对比,一边是将近花甲之妇的满头乌发,另一边是二十出头的妙龄女子的缕缕白丝,母后即使再大度,也不会原谅儿子如此破坏自己的寿宴吧。

弘哥哥那时却仍不放弃,一直用悲凉的眼神注视着母后,沉默着,等待着,似乎是在述说一段无法挽回的生死离别,而我那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母亲当然不可能就此妥协。

她脸上的微笑又重新蔓延开来,然后熠熠然放下手中锦盒,用最慈爱的声音对弘哥哥说:“我答应你,给她们二人找夫婿,放出宫去。”

太子眼底的热泪似是突然止住,尽管隐藏着些许不信、质疑,他还是很快跪下向母后叩首,感谢她的宽容大度。

如果弘哥哥那时因此而认为我的母亲老了,开始学会宽容理解了,那他就大错特错!母亲是多么狡猾的一位皇后,她怎么可能轻易放过情敌的女儿?

本来如若没有太子的请求,两位公主庸庸碌碌在宫中了此余生也就罢了,只可惜母亲怀恨在心,竟把她俩许配给侍卫作妾,受尽凌辱,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太子也从此不再受母后喜爱。

弘哥哥与太子妃裴氏成亲那日,应是母亲对他的最后一次真心祝福。

母亲本就觉得自己越来越难以掌握这个羽翼日渐丰满的儿子,为他精心挑选一位心腹儿媳丝毫不为过。裴氏嫁过去之后,颇守妇德,安心辅佐太子其侧,二人从未有过嫌隙,就连父皇也称赞曰:“东宫内政,吾无忧矣。”可见母后看人的眼光的确独到。

可惜太子命苦,无福消受,自小的隐疾加上成年后的忧郁最终还是引致他英年早逝在那凄凉寒冷的东宫。

他离去的面容安详而又静穆,仿佛要去的另一个世界正是他所向往已久的天堂,在那个天堂里,没有血腥,没有权谋,没有仇恨,有的只是亲情,只是爱。

他的太子妃裴氏也同样福薄,未曾育有一儿半女。

父皇对李弘太子的死悲痛万分,后追谥其为“孝敬皇帝”,意在感念其数十年来仁孝有加。

裴妃死去的时候,又被李显哥哥追谥为“哀皇后”,这已是后话。

其实那时,父皇早已把这二人视为自己最疼爱的子媳了。由于弘哥哥没有后嗣,母后便将李旦哥哥的儿子李隆基过继给他,也算是了却一桩心愿,为他短暂的一生画上圆满的句号。

卷一【盛唐篇】 第四章 吐蕃王子 前来求亲

我也终于长至二七年纪,正是鲜花一般的活跃在母后掌心。寻常百姓家的女孩到了我这个岁数,恐怕早就许配了人家,母后却非常舍不得我,生怕我有了佳婿忘了娘恩。

一日,我偷溜到织造殿,想要观看宫女们刺绣,看到一件十分英气的锦袍,珍爱不已,好死赖活向首领女官讨了来,一溜小跑赶回自己寝宫,迫不及待地穿上。然后又把自己的长发高高竖起,横贯一只玉簪,对上铜镜细瞧,可不就是个英俊少年么!

我又欢快地跑出寝宫,去见我的母亲,让她也欣赏欣赏我的杰作。

父皇那时正好也在母后寝殿小憩,二圣一见我这身打扮,顿时笑得前仰后翻。

父皇说:“朕的月儿越来越没规矩了,堂堂公主怎可作男人打扮,成何体统。”

我看向母亲,希望她为我说话,争辩一二,不料母亲却一语不发只顾着笑,我很气愤地撅起小嘴,冲二圣嚷道:“这衣服多好看啊,要是你们不让我穿,那就留给我的驸马吧!”

母亲应该是从那时候开始知道我的小心思的,知道我想要嫁人了,想和其他女孩一样依偎在丈夫怀中撒娇,想成家立室做个真正的女人。母亲与我讨论的话题也渐渐开始转向男女之情。我知道母亲和父皇有一段唯美的邂逅,我也多么希望自己能像母后一样,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

母亲应算作是隋朝后裔,因为母亲的外祖父是杨达,是隋朝皇族,当年因其文韬武略很受前朝皇帝的赞赏,官拜右武卫将军,并封子爵。后来隋朝被我大唐所替代,我的外祖母也由隋朝皇族转变成大唐皇戚。外祖母生下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幼年就夭折了,只有我的母亲和姨母两个女儿最成气候。

我的外祖父也仅仅只是山西平民出身的木材商,本无建树,空有一家积蓄,算是半个富人子弟。只是生逢战乱年代而平步青云,由小小的官吏升作都督,掌握数州的军政大权。如此一来,武家就成了家财万贯且权倾朝野的大户。

母亲十二岁时,我的外祖父已经离世。外祖母杨氏寡居多年,与两个女儿相依为命。母女三人多受两个族兄虐待。

贞观十一年十一月,寒风正是凛冽的季节,众人对武家小女儿的明媚娇态之赞传入当时的大唐皇帝,也就是我的祖父耳中,于是十四岁的母亲便被纳入唐宫,赐封五品才人。

最初先皇很喜欢母亲,还赐名“武媚”。后来不知为何就淡了下来。

母亲做先皇才人期间,不曾得过宠幸。先皇薨逝以后,宫中所有无子嗣的妃嫔都被送到感业寺当尼姑,我的母亲自然也不例外。

母亲说,第一次与我父皇相遇,是在和众姐妹嬉闹玩耍之时。那会儿母亲才不到双十年纪,懵懂幼稚,也未曾得见天颜,整日里百无聊赖。和她一同入宫的好几个女子也都是如此,于是她们便常常结伴在御花园赏花,或是在各自宫殿间的小路上散步,或是聚在小亭楼里喝茶,无比自在。

我的父皇就是在这样百花齐放的美景下一眼看中了母亲这朵牡丹花。

父皇总说,初见母亲的时候,只觉得母亲是个体态丰腴、楚楚动人的女子,与身周其他入宫的女子相较,的确貌胜一筹,可也并未多作关注。后来常常听宫中人谈论,说是这位武家的才人不仅貌若天仙,还颇有文采。闲暇里母亲会和众女一同写诗作画,谈古论今,只有母亲是才德最为出众的一个。父皇瞬时对之钦慕不已,又听闻武才人是个性格刚烈的女子,不禁对她暗生情愫。

碍于母亲那时名义上还是先皇的妃子,我的父皇也只是皇太子,因而两人只有表面感情,并无风花雪月之事。感业寺一别,不知引出了二人多少愁绪。父皇实在忍耐不得,就偷偷给母亲写信,以此来维护那份纯纯的思念。

那时父皇宫中最宠幸的是萧淑妃和王皇后,两个女眷经常互相吃醋,胡闹生事,惹得父皇好不头痛。

王皇后听闻父皇一直与感业寺的一个尼姑藕断丝连,赶忙将她招入宫中,大大方方让她伺候父皇,实则是为了扳倒萧淑妃,以毒攻毒。

她从不曾意识到,我的母亲在父皇心中的地位远不是她所想那么简单。母亲用她独有的心计和手段一举除灭两大障碍,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也不免于难。

母亲总是告诉我,对敌人仁慈就是对自己残忍,要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不顾一切做出牺牲,否则最后什么都得不到。

她也的确是如此行事的,除了王皇后与萧淑妃的后嗣,就连当初虐待母亲的两个同父异母的兄长,也得到严酷的惩戒。母亲嫉恶如仇,对所有她看不惯的人全都处以极刑,毫不留情。

我想,母亲是有道理的,无论如何,母亲都是为了我好,她能走到今天这个地位,肯定有她的原因,而我若想也和母亲一样活的光芒四射,就必须学会她所有的手段和心计。

我是众儿女中最像母亲的一个。我一直梦想踩着母亲印好的脚印去成长,像她一样地成长。

直至有一天,父皇母后忽然召见我,面露难色,说是有人看上我了,要提亲。我的心扑扑直跳,似小鹿乱撞。

我要出嫁了吗?

是哪家的王孙贵胄呢?

然而我却万万没有想到,前来提亲的,竟然是吐蕃王子!

---------------------------

注:二七年纪是14岁

卷一【盛唐篇】 第五章 初见不忘 败兴而归

宣政殿。

莺歌燕舞。觥筹交错。

各皇子于大殿右侧一字排开,端坐,平视前方;大殿左侧正是远道而来的吐蕃王子,笔直挺立,谈吐豪放,滔滔不绝讲述着吐蕃臣民们对唐国皇帝多么多么敬仰,对则天皇后多么多么尊崇,满满的欣喜之态溢于言表。二圣位于龙椅两侧,正襟危坐,面相庄重,淡笑轻言。大殿内气氛很是和谐。

正聊到吐蕃的国王,数年前还大肆犯境,与唐国兵戎相见,打的不可开交,如今太平盛世,两国交好,边境也得少许安宁。吐蕃王子面露尴尬之色,只顾频频应声,聊表诚意,不敢多言。

矛头忽转至太平公主身上,吐蕃王子立刻兴奋起来,像是对这位仙女般的人物充满了好奇。

“素闻大唐太平公主惊为天人,才艺超群,不知在下是否有幸能代表我吐蕃国一睹其芳容?”

母亲看这个邻国的小青年居然是慕名而来,脸上微漾诧异之色,仍是淡笑着接话:“王子谬赞了,不知贵国竟会如此关注小女,若是小女有何失礼之处,还望王子您见谅。”

“怎敢,怎敢。”

吐蕃王子眼底写满了期待。

父皇差人传话,让我速速换装觐见客人,我既已知来人是所为何事,又怎会轻易束手就擒。我不过是想谋个夫婿罢了,犯不着嫁去吐蕃这么远的地方吧?

因此百请不动,狂耍小性子,躲在被子里不肯出来。

母亲无奈,亲自来看,将我狠狠训斥一番,说我怎么如此不知礼数,纵使不愿意远嫁,也总该要出面相迎,以行待客之道吧。

我拗不过母亲,但也不想就此罢休,不由得心生一计。

先要敷衍母亲两句,把她支走,然后得唤来随侍的小太监给我准备一套合身的太监服,再精心挑选出最华丽的公主裙,给我的贴身宫女换上,梳个隆重的发髻,画个淡雅的妆容,配上我珍藏多年的一对南海珍珠耳饰给她这么一戴,霎时间宫女变公主,有趣极了!

我也不敢迟疑,手忙脚乱地穿上太监服,卸下所有头饰,把一大束长发盘好塞进帽子里,活脱脱一个俊俏的小厮。

我对“公主”再三叮嘱:见到吐蕃王子需表现出傲慢的气势,能细说的要少说,能少说的就别说,总之不可露了马脚。“公主”被我折腾得冷汗直冒,我心里却暗暗笑出声来,我倒要看看,这个吐蕃王子到底想怎么样。

正窃喜着,父皇又派人来催,我赶紧把假公主推了出去,自己低着头紧随其后,旁边同行的太监宫女们见了,满脸疑惑,我向他们使个严厉的眼色,他们便立刻噤声不敢再问。

走进宣政殿,哥哥们正和吐蕃王子互相劝酒,喝得面色潮红。

殿内仙乐飘飘,舞袖纷纷,好不热闹!

吐蕃王子特地穿了他们民族的服侍进宫,乍一看去,肥腰、长袖、大襟,很是豪放的样子。他的腰带上挂着各式各样镶有珠宝的坠饰,还配着一把短小的匕首,他的帽子上也是挂满了五颜六色的饰物,显得大方却不累赘,与我们唐朝男子的装扮很不相同。

父皇母后见我这身打扮,再看看我身边的那个宫女,不由得皱了皱眉头。

那满脸醉意的吐蕃王子也朝我们这边看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