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为王 >

第665章

我为王-第665章

小说: 我为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富程却还兼顾着要为齐国大军筹集粮草的任务,说是筹集,其实就是抢掠,一股股的军队派出去,在各地大肆扫荡,兵力便大为薄弱,广坪的丁渭与琅琊郡城的郑晓阳抓住了难得的战机,一举汇合,丁渭放弃了广坪,全军突破了田富程的阻截,进到了琅琊郡城之内,丁渭的到来,不仅弥补了琅琊郡城这些日子以来苦战的损耗,更是将城内的士气提高了一个顶峰。

田富程慌乱之下犯了一个大错,他将青龙山下与黄湛相峙的田敬文所部直接调到了琅琊郡城以保持自己在兵力上的优势,但田敬文一去,黄湛便立即活跃了起来,黄湛并没有去琅琊郡城,而是堂而皇之地向新会进军,威胁着这个齐军好不容易才夺来的要塞。

琅琊郡的局势立时便显得微妙起来。

就在田单猛攻崤山关的时候,步兵所带领的骑兵已经进入了赤马,而公孙义,洛雷的独立骑兵师也已经抵达了翠屏山,一场针对韦和两万齐国骑兵的剿灭战,即将拉开帷幕。

第八百五十五章:日出东方(80)

韦和两万骑兵,一路直奔扶风县,随着他与扶风愈来愈接近,一路之上,针对他的袭击便愈加多了起来,一支支小股的地方军,试探着接近,在深夜,在半凌晨,一次次地开始袭击他的后勤补给马队,而且规模愈来愈大。而探马回报,连同辽西郡城在内的辽西众多县城,兵马调动频繁,有集结兵力向他进犯的意图。

虽然对手濒繁的,常常出其不意地袭击给韦和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韦和却也趁机连接歼灭了好几支小规模的征东军地方部队,但越是如此,韦和却越是欣喜,自己的决策是对的,向着扶风前进,果然如同踩了征东府的尾巴一般,他们要集结兵力与自己硬撼了,而这正是韦和自入辽西以来之后一直想求而不可得的事情。

韦和加速前进,在十月二十六日抵达扶风县,扶风县作为高远的起家之地,如今虽然高远已经离开这里,移居积石城,但扶风的特殊地位并没有改变,这里,不仅仅有着临时征召起来的青壮队伍,更有一个营的正规军驻守,当韦和抵达扶风城下之时,只是看了一眼,就觉得自己来对了,征东府或许对辽西别的地方丢掉不会有多少心痛,但却绝不会容许扶风有失,现在,正在向这里集结的征东军部队便是一个明证。

那些正从各地汇聚的兵马,韦和不屑一顾,探马斥候早已探得清清楚楚,这些部队不过是临时征召起来的青壮,他们甚至连一面军旗也没有,所持有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人数虽多,但毫不足惧,韦和决定就在扶风城下静静地等待着这些来解扶风之围的征东军部队到齐,他要一战而灭了这些部队。

利用马队的机动力。固然可以将他们分而歼之,但只消打灭其中的一两股,剩下的不免就成了惊弓之鸟,必然会一哄而散,到了那个时候,再想将他们聚到一齐就难了。

韦和大军在扶风城外扎下大营,四处搜罗材料,开始打制攻城器具,摆出了一副不下扶风绝不离开的模样。

扶风城内,负责守卫扶风城的军官罗锋如临大敌。自从得知韦和两万骑兵直扑扶风城的时候,他就衣不卸甲地待在城上布置防守事宜,扶风县城内有他率领的一个营驻守,他所率领的这个营,就叫做扶风营,扶风营作为高远的起家部队,有着光荣的传统和极大的名气,后来征东军改制,扶风营退出作战部队。转而隶属于征东府直辖,驻守扶风。

罗锋虽然只率领一个营的兵力,但军阶却是同野战部队的团长相同,扶风营的装备亦是比一般的野战部队要强上许多。作为这样一个营头的指挥将领,对于此次作战的全盘规划,他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虽然心中有底。但却仍是不敢懈怠。韦和虽然全员都是骑兵,但并不能排除他有攻城的可能。步兵上马不可能变成骑兵,但骑兵下马就能变成步卒。

扶风作为征东府直辖的一个县。自然而然拥有许多别的地方没有的特权,这里当初有太多的青壮加入了高远的队伍,而这些人组成的扶风老军也是征东军在近十年征战之中,损失最多的人手,但存活下来的,无一例外的,都成了军队之中的骨干,即便是因伤退役,回到扶风也成为了当地的官吏。整个县几乎所有的土地都成了死去或者仍然活着的士卒的永业田,这里是支持高远最为狂热的地区。

在这里做官是一种荣耀,当然,也更是一种压力,因为或者街上一个叫卖乡间土货的老婆婆,就能直接敲开积石城征东府都督高远的大门。

韦和骑兵压境,扶风县令董海操早就下令乡间村寨里头的百姓全都集中到县城来,给出的理由是敌军压境,有破城可能,县城需要百姓们来这里,帮助官兵保护都督高远的老宅,宗祠。董海操很清楚,如果以别的理由,这里的百姓很可能因为眷念自己的家业,自己土地还没有来得及收割的庄稼而拒绝入城,但这个理由,百姓们却不会拒绝。

果然,命令一下达,四乡八里的百姓,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各自携带着武器,源源不绝地汇聚到城里,来得速度之快,让县里的官吏们瞠目结舌,以至于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还没有完成,县城里已经聚集了大量的百姓,让董海操和他的属下们很是忙活了一阵子。

虽然知道这一场大仗用不上他们,但董海操还是按部就班地以村为单位,将这些满怀热忱而来的百姓编成了一个个的行伍。

韦和来了,城里却也是战意高昂。

"杀光侵略者"的口怀在城里不时会响起。

董海操带着几个吏员,走出了县衙,仰望着下起淅淅沥沥秋雨的天空,感受着那一片清凉,心中很是惬意。韦和是注定没有机会攻城的,刚刚,一位监察卫的探子潜进了城内,带来了他一直盼望着的消息。

秋雨萧瑟,来到城内的百姓,大都衣裳单薄,城内也没有足够的地方让他们居住,很多人都是抱着武器,随便街头屋檐之下一躺便算完事。但天下起了雨,董海操就必须走出家门,去巡视一翻,随时随地的解决一些临时发生的问题。

城头,罗锋拄刀而立,秋雨顺着他的头盔盔甲流将下来,在身下汇聚成一条条小溪,再流向远方。

入夜,雨下得更大了一些,韦和心中却有些不安起来,他派出去的十数路斥候,有一半到现在还没有回来,或者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而迷了路,又有可能是遭到了敌人的埋伏和袭击而已经命丧黄泉。

扶风城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到来而发生丝毫慌乱,出去扫荡的部队,带回来的消息,无一例外的是县城周围的村寨早就没有了人影儿,一切都在昭示着,扶风县早有准备,而韦和这一路奔来,他自问可谓是快如闪电,对方的反应速度应该不可能有这么快,将外面的百姓藏得干净利索,除非他们早就料到自己要来。

但这有可能吗?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田地里还有大量的庄稼没有收割,这让他暂时没有了后顾之忧,不过这场恼人的秋雨,让他的抢收计划不免大打折扣。

崤山关被敌人堵上了,韦和心中虽然有些警惕,但并不担心,相爷十数万大军齐临,崤山关的敌人只不过是螳臂挡车,多则三五天,便能突破对手的防守而进入辽西,到了那个时候,一切便会按照先前的预演而发展下去。

想到这里,韦和有些燥动的心暂时冷静了下来。明天;便开始攻城;哪怕只是作作样子;也要展开攻城行动;只有这样;才能摧促那些还在路上磨蹭的敌人快速向扶风县集中;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毕其功于一役;将辽西敌人还能调动起来的人马;一网打尽。

带着对未来战局的美好愿望;韦和倒在行军床上;酣然进入了梦乡。

随着时间的推移;雨却愈下愈大起来;闪电夹着霹雳;大风裹协着雨水;打得帐蓬刷刷作响;如此的大雨;让韦和派出去警戒的斥候队伍一支接着一支的跑回了营地;营中望楼之上的顶蓬完全无法挡住风雨;上面的哨兵抱着武器;龟缩在一角;咒骂着这该死的天气;此时的他们;已经完全失去了警戒的作用;视力所及;不过十数米而已。

这一刻;这座连绵十数里;多达两万骑兵的大营;几乎完全失去了警惕和防守;将自家的大门完整地敞开给了敌人。

大雨之中;步兵骑在战马之上;任凭着雨水浇在身上;身子如同铁铸的雕像;凝视着眼前的雨幕;一寸一寸地拔也腰间的马刀;唰地前指;怒吼道:”出击!踏平敌营。”

六千骑兵在狂风暴雨之中;奔向数里开外的韦和大营。

铁蹄踏起雨水;马刀划开雨幕;这支骑兵如同黑夜之中的幽灵;在雷电的伴奏之下;风驰电挚一般地向前挺进。

他们曾在比这更恶劣的天气之下与敌人作过殊死搏斗;这种天气;在韦和带领的骑兵看来;并不适宜作战;但在他们看来;却是偷袭作战的最佳时机。

六千骑兵发起攻击;即便有风雨雷电的掩护;那排山倒海的气势也根本无法掩饰;地面在颤抖;隆隆的马蹄声;将天上的雷声亦掩盖了下去。

韦和从床上一跃而起;刚刚还以为是雷电的轰鸣;但马上;他便意识到;有大规模的骑兵来袭;霎那之间;冷汗从全身都渗了出来;那里来的骑兵?根本不可能是自己的队伍;只有一个可能;敌人;敌人来了。

他冲出大帐;眼前的一幕;让他魂飞魄散;借着闪电撕开天幕的霎那;他看到的是无数全副武装的骑兵;已经到了他的大营之外;而此时;他的数万骑兵还在大营之中乱作一团。骑兵对决;胜负一般就在霎那之间;当敌人排山倒海的冲锋已经到了眼前;而另外一方;连战马都还没有跨上之际;这一仗;那里还有什么胜负可言;有的只会是一场屠杀。

第八百五十六章:日出东方(81)

韦和现在清楚他派出去的斥候并不是因为人生地不熟而迷路了,他们是碰上了这股骑兵,自然是有死无生。但现在已经不是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了,翻身上了亲卫牵来的战马,他痛心疾首地看了一眼混乱的大营,大吼一声:"突围,突围"

步兵勒马于整个大营的中心,冷眼观察着自己的部下一队一队地在敌方大营之中纵横来去,驱赶着一群一群的战马,征东军的突袭来得太过突然,在齐**队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之下突袭入营,相当一部分齐国士兵连战马都没有来得及跨上。征东军驱赶着这些战马,在大营之中横冲直撞,也不知有多少士兵不是丧身于马刀之下,而是被他们自己的战马活生生地撞死,踩死。

缓缓地拉弓,却是闪电一般地放箭,嗖嗖连响,三个战马之上的齐军卟嗵连声掉下马来,步兵缓缓摧动战马前行,一边走一边放箭,弦响箭出人落马。

"将军神技"围绕在他四周的亲卫骑兵们齐身夸赞,他们身后也背着弓,但却没有步兵这身神技,在如此混乱的战场之上,他们却是生怕误伤了战友,不敢轻易放箭。当年步兵在扶风之时,便被高远强逼着练习这种射习方法,在高速旋转的六面体上,要准确无误地射中红色的那一面,为此,也不知吃了多少苦头。

但付出多少,便有多少回报,当年所流的血汗,终是没有白流,如今步兵的这一身箭技,便是连以骑射为本的匈奴人,东胡人,也望尘莫及。

"驱赶他们,不能让他们有片刻的喘息之机。杀伤为辅,驱赶为主,放开一条通道,让他们往赤马逃,那里,公孙义和洛雷会收拾他们的。"一边放箭,步兵一边下达着简单的军令,敌骑多达两万,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