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9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给你们讲一个吧,讲讲你们程爷爷还有你们裴师兄他大哥的事情。”
“嗯,那个时候你们程爷爷还在瓦岗,当时你们裴师兄他大哥裴行俨也在瓦岗。当时裴行俨可是相当有名的,在隋朝时,号称为万人敌。勇猛了得,有一次,瓦岗军与王世充交战,裴行俨为前锋,结果中了埋伏,乱战之中为流矢所中,坠落马下。”
“眼看着王世充的部下就要擒拿裴将军,这个时候你们程爷爷跃马横槊,飞驰赶到,连杀数人,所向披糜,无人可挡。你们程爷爷抱起裴将军,策马而还。王世充所部骑兵追赶,一将挥槊破甲洞穿了你程爷爷的身体,可你程爷爷却怒吼一声,回身便把那坚韧无比的马槊杆给生生折断了,并用断槊把那人杀了,浑身浴血的冲出了重围。”
几个男孩子听的眼睛放光。
他们打小就开始练武,对于武将、沙场这些故事是最喜欢的。
听的小脸通红,眼睛放光。
不过小丫头们就明显不太喜欢这些打打杀杀的故事了,她们更喜欢听公主与王子啊,灰姑娘啊小丑鸭这些故事。
客厅里,崔莺莺等女人则看报的看报,看书的看书。
杜十娘则在弹琴,她与刚入门的两个瑶台来的姑娘关系处的不错,或许是有共同的出身经历,她与她们挺聊的来,如今倒是一起吹拉弹唱。
不过她们这方面确实强,崔莺莺也会弹琴,但明显就是业余水平,可杜采薇她们,真正厉害。
在这个下雨的春天,靠在躺椅里,听着杜采薇她们这个乐队的弹奏,跟着儿女们讲故事,真是有种说不出的惬意和放松。
也许是春天的原因,也不怎么出去,这使得家里又有几个女人怀孕了。
看着越来越多的儿女,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应当发明下羊肠***什么的,要不然以后自己会不会孩子过百。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吧,多生点也好,李家这么大家业呢,人多才热闹啊。
二月的时候,李世民正式带着百官出京,前往泰山了。
汉京城里倒是一如继往的热闹。
不过如今早朝的金殿上,坐着的却是太子。御前会议的圆桌上,坐着的则是李超、刘弘基、杜淹、杨恭仁四位为主。
朝廷二十七个宰辅,除了本就不在京的几位同军机事,就只有刘弘基三个宰辅在京了,其余的全都随驾去了泰山。
连三省六部诸寺,大部份官员也都抽调随驾了。
说白了,皇帝走了,朝廷也跟着走了。
汉京留下的,真的只是一个留守朝廷,没剩下多少官员。
甚至,留守朝廷也没多少事情可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直接送到皇帝那边去的。
李超这个留守大臣,也当的舒适。
他一点也不觉得无聊,还挺喜欢这种感觉的。
在二月的贞观九年会试大比中,李超倒是挺认真的去主考了,考试很顺利,没出什么意外。录取了五百名进士,然后那个时候李世民还没出京,又在金殿举行了殿试。
最后由李世民亲自定了名次。
李超的四个参加会试的学生都中了进士,并且来恒兄弟和裴二还包揽了前三。来恒是状元、来济是探花、裴行俭是探花。连宋青书,都中了个二甲十八名。
本来李超在会试上只点了来家兄弟几个在一百名以外。
可殿试后,李世民非要选他们三个为一甲,李超也劝了。可李世民说了,选他们并不是看你们师徒关系,而是他们答的卷确实令人满意。三人年纪虽轻,但基础扎实,对时事策问也答的好,有灵性。
于是乎,榜单一出。
在下哗然。
虽然不少人羡慕这三位都是李超的学生,但因为这名次是殿试后皇帝钦定,而会试后李超并没有选自己的门生做会员,名次还反而在一百多名外,因此最后大家也不能指责李超。
尤其是皇帝随后让报纸把三人金殿上答的卷子刊登之后,大多数人还是很服气的。当然也有些人不服气,文无第二,武无第一,谁又能说谁就一定是最好的呢。
他们认为来裴三人能位列一甲,都是因为有李超这个好老师。
对于天下士子们的纷纷嚷嚷,李世民是哈哈一笑后,就离京去泰山了。
李超倒也不太在意,反正三个学生也确实是有真本事的。
不过经此一事,也可以预见,贞观九年的这场科举考试,必然会特别有名的。
现在这四位新科进士,都已经回乡去了。这也是李超的意思,一朝金榜题名,总得要衣锦还乡嘛。
祭拜一下先祖,回家扫扫墓,然后还得回来进国子监再培训一年。
中了进士,也不是马上就有官做。
得先在国子监行政学院学习行政方面的知识,然后再参加吏部的铨选。最后量才为用,授予官职。
一年五百个进士,不可能个个都有好官当。
也一样是得拼背景比关系的,考进士还能相对公平些,但吏部铨选,则就没这么公平了。大部份的新科进士是要到地方州县从吏员做起的,运气好,能做个吏目。
只有少部份人能留京在各部衙里从吏做起。
还有更少数的幸运儿,可以从县丞、主簿做起,县尉则是要给那些军转武官们预留的。
能够直接一步做上县令的,可谓是百里挑一。一年都不见得能有四五个,做为一甲的状元、榜眼、探花,他们按例也是不会当县令的,他们待遇更好,能够直接进翰林院里从编修开始做起。
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只授给一甲三名进士。虽没什么实职,可在这里做满一任再外话,可就不简单了,起码也是一个上县县令。
算算时间,自己的这几个得意门生也应当要回京来了。
第1172章 征服
曙光渗进窗台。
一缕金色的朝阳照到了床上,李超才醒来。
虽然身为留守朝廷的首辅大臣,又兼着汉京留守之职,但李超却并不勤政。朝中的事情,他基本上交给了杨恭仁、杜淹、刘弘基三位辅政大臣。没有特别的事情,李超五天才上一次朝。
李府最近也很热闹。
因为李家得了六百里的大宛封地,要招募不少的领地骑士。李超把这领地骑士名额当成了是李家的福利,管事们都有机会得到。
从过年开始,一直到现在,李家那些内外管事,都在盯着这件事情。各种申请报名的折子、资料,要从这上千份的折子中,选出合适的人,可不容易。
“想不到这么多人感兴趣!”崔莺莺肚子又已经微微隆起,她身上披着一件貂裘,手里拿着一份报名表正看着。
李超笑着在她脸上亲了一口,伸手摸了摸她那才刚隆起一点的肚子。
“毕竟领地骑士也是贵族了,对于管事们来说,这也是极难得的。一旦成为领地骑士,就成为了贵族,光耀门楣呢。”他随手翻看了几份,“我倒是惊讶,我们家的管事居然如此实力雄厚。”
要成为领地骑士,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能拥有五百人口去大宛。五百口人可不少,尤其是如今贞观九年,这可是武德时。武德时,天下贫困百姓遍地,可现在,经历了这些年的移民边疆,还有贵族们的领地招募,哪里还有那么多人可招。
现在中原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地广人稀了,而且因为工商兴起,大量的工坊也吸纳了许多人口。哪怕依然没有多少地的百姓,也一样不愁生活了。在工坊做工,比起种地还强呢。
而大宛毕竟太远遥远,一听说万里之遥,就已经能吓退绝大多数想要去边疆圈地的百姓了。去大宛,还不如去其它地方。岭南、辽南、甚至是琉求,不比西域大宛好吗?
因此这个招募五百口人的硬性条件,绝对能挡下绝大多数想要得到这个领地骑士封号的人。
现在李家管事们这么多人报名,当然是有人的。
“这些家伙倒是挺聪明的,各种各样的手段都使出来了。”李超一边看一边笑。有的人是直接买奴隶,买五百个奴隶去西域大宛,五百个奴隶虽不便宜,但许多李家管事都身家丰厚,一般的地方商人都还比不过他们呢。
尤其是李家的那些高管,这些人可都是有身股的,一年分红和奖励相当了得。李家向来信奉的是为李家创造的效益越高,得到的奖励也就越高。
对于李记钱庄、当铺、印刷、糖、茶等不少产业的高管来说,从钦州港买五百个奴隶,真不是什么事。
还有些人则是动员自己的家族亲戚,凑五百人前去。
更有人直接从那些孤儿院等地方,认领一群孤儿,只要能够保证对孤儿院长大的少年们的抚养等,孤儿院也是允许百姓甚至是商人们认领的。管事以雇佣的名义把少年接走,提供薪酬,安排住宿衣食,签署了合同,那边没理由不放人。
为了得到领地骑士衔,李家的管事们简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李超对此倒只是乐见其成。
只要能把人弄过去,就行。
李家自己也在招募百姓,不过往大宛招人确实比较难,哪怕开出的条件非常的好,承诺只要他们能开垦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地,承诺前五年免一切税,甚至承诺路费全包等等。也一样没多少人愿意去。
现在大唐的百姓日子比以前好过的多。
已经少有人愿意背井离乡了,留在家乡,没有田地,也还可以进工坊做工,反正如今税制改革,按田产征地税,按财富征户税,税赋的压力并不大。
又没有了丁役这个束缚,大家出门去做工挣钱很方便。在家附近做工,清明啊过年啊,还能回家祭祀祖先,打扫祖坟,甚至是将来死了,也能埋进祖坟,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最好不过了。
离家太远,就回不来了。
死后若进不了祖坟,岂不就成了孤魂野鬼?
现在各地的矿山工坊,领主地主们的种植园里,基本已经开始用奴隶了。钦州港如今成了大唐最大的奴隶交易中心,每年无数船的奴隶运来。
另外,中原的贵族们也都会开源。
三年前的湖南梅之蛮叛乱,只不过是一个开端。三年,湖南的梅州蛮差不多已经被抓光了,全都成了荆州奴隶市场上的奴隶。
荆州现在都成了大唐仅次于钦州的奴隶市场,钦州的奴隶大多来源于海上,以昆仑奴为主。而荆州的奴隶,却多数是山南的土蛮,湖南的梅州蛮,还有巴蜀的僚人,也有江西广西云南的蛮獠。
这几年,无数豪强贵族之家都组建了捕奴队,全副武装的在五岭大山,在大巴山在蜀中捕奴。
那些山里的蛮夷,算是倒了血霉了。
好多人要来过着与世无争的大山生活,可就因为如今奴隶交易的火热,利润的惊人,于是他们纷纷参与进来,去攻打那些山寨,捕捉那些蛮夷。
而朝廷也在默许着。
发生的这些事情,对朝廷也是有好处的。
蛮夷们的村寨被攻破一处,朝廷自然就接管一处地方。原来只是在山下平地才有控制权的州县,也便拥有了更大的辖地。
甚至当地的汉人百姓,也能以低价从官府买到许多刚收归官府的蛮地夷地。
据不确切的统计,在过去的三年里。
那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