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交锋 >

第835章

交锋-第835章

小说: 交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出面。”朱慕云缓缓的说。
  张斓是帮会成员,他手底下的那帮人,都与帮会或多或少有点关系。这些人不打政保局的旗帜,可以做很多政保局想做,而不能做的事。不管如何,政保局始终是政府机构,有些事情是不方便出面的。
  “我明白了。”张斓无奈的说,不就是让自己当编外人员么?
  “你的人,加上以后新来的人,暂时都归第四科管。你暂时担任副科长,主持科里的工作。”朱慕云缓缓的说,这个四科是不公开的,让张斓先担任副科长,既是为了敲打他,也是给后面的人一个机会。
  如果阎恩甫愿意过来,到时候特警第三队的人,也是要到第四科的。到时候,科长的空缺,能激发他们空前的工作热情。
  “副科长?多谢处座栽培。”张斓感激的说,现在这个副科长,让他已经很满意了。
  虽然曾经有一个科长,摆在张斓面前,他没有珍惜,结果被吓得半死,只能办理自首手续。从那个时候起,他的命运就掌握在朱慕云手里。
  “这是对你的信任,也是对你的考验。新的科长,能否由你升任,就要看你以后的表现了。”朱慕云缓缓的说。
  “我一定好好表现,为皇军效力,为处座卖命,肝脑涂地、在所不辞。”张斓郑重其事的说。
  昨天的情报,换回一个副科长,虽然距离原来的期望还有一段距离。但在目前来说,已经是很好的结果了。
  朱慕云等张斓走后,向李邦藩电话汇报了自己的安排。在此之前,朱慕云并没有提前汇报,自行安排了一个四科。是因为他知道,李邦藩很愿意政保局扩充编制。况且,让张斓担任副科长,也与他们的分析一致。
  “局座,我的意思是,这个四科不对外公开。有些事情,我们不方便出面,可以让四科去干。干成了,是政保局的功劳。干砸了,就是张斓的责任。”朱慕云微笑着说。
  “可以。至于扩编之事,你与尹有海协调就是。但宪兵分队那边,得你自己去请示了。”李邦藩说。二处的事情比较复杂,除了政保局这边要批复外,还得通过宪兵分队批准。
  “这个四科是二处的四科,不是宪佐班的四科。我已经跟张斓说得很清楚,以后四科只对政保局负责。”朱慕云说。
  “这样好么?”李邦藩说,但他心里还是很欣慰的。这说明,朱慕云总是站在政保局的立场考虑问题。
  “当然可以,他们在编不在职。没事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自由活动。有事的时候,他们就是急先锋。”朱慕云微笑着说,他能感觉出来,李邦藩对自己的安排还是很满意的。
  李邦藩点了头,剩下的事情就好办了。朱慕云又给陈旺金去了个电话,就算他们的关系再好,这种事情也要提前打个招呼的。
  沟能好之后,朱慕云给邓湘涛准备好了情报,崇德里16号,以军统的行动能力,张斓能否活到明天,还真是个未知数。
  董广宁今天上午,收到了野草传来的情报。看到上面的内容,他也很是惊讶。中储券竟然也要在古星推广了,作为一名生意人,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况且,野草也说得很清楚,一旦中储券登陆古星,将会对整个抗日战局造成极大的影响。作为一种新的货币,以后日军的军费开支,完全可以通过增发中储券来承担。这种增发,最终也是将损失,转移到了普通老百姓头上。
  而且,野草最关注的是,回收的法币,最终会涌向根据地,通过大肆购买根据地的物资,达到摧毁根据地经济的目的。
  不要小看金融战,有的时候比正面战场的破坏力还大。一旦根据地的经济被破坏,老百姓自己的日子都过不下去了,部队就更加不用说了。如果新四军的后勤无法保障,战斗力自然无从说起。
  正如野草所说,此事必须尽早向家里汇报,越早汇报,家里就能越快回应。只是,野草提供的情况比较多,简短的电报,能引起家里的重视么?
  作为一名生意人,董广宁很理解野草的担忧。他准备好电报译码,让姚燕萍在晚上八点发报时发出,自己则出城,回家里当面向组织汇报。
  “你可得早点回来,要不然,有紧急情况怎么办?”姚燕萍担心的说,以前她一个人可以待在商行。可现在,她是野草情报小组的一员,如果出现紧急情况,该如何处理?
  “当然,我会尽快赶回来的。如果真的有紧急情况,你可以发电报请示,用二类密码。”董广宁说,他与姚燕萍一个负责译码,一个负责收发报。两人分工不同,家里的电报内容,姚燕萍并不知道。
  朱慕云到码头后,接到周志坚的汇报,特警第三队的人,有些愿意“过来”。朱慕云决定,去趟六水洲。特警第三队抓来的十一人,经过一天的审讯,有些已经熬不住了。
  “处座,这是他们的口供。”周志坚把那些人的笔录拿了过来,讨好似的说。
  “有什么重要情报吗?”朱慕云接过材料,并没有马上看,问。


第1145章 会议内容
  朱慕云原本以为,特警第三队的人,不可能提供什么有用的情报。这是一个单独的潜伏部门,他们甚少与其他情报单位发生交集。周志坚将材料送来的时候,他甚至都没兴趣多看一眼。
  “三青团古星分团的干事龙冈,这条鱼不算小了。”周志坚微笑着说。
  “三青团古星分团?”朱慕云诧异的说,他将桌上的材料拿起来,仔细看着,很快就发现,确实有人举报了三青团这位叫龙冈的干事。
  之所以会知道龙冈,是因为龙冈是洪帮成员,平时很活跃,经常出入舞厅、赌场等地,如此招摇过市,自然就成了别人立功的对象。
  “处座,抓不抓?”周志坚摩拳擦掌的问。
  “他一个干事有什么好抓的?先监视起来,过段时间再动手。”朱慕云摆了摆手,不以为意的说。他已经把特警第三队全抓光了,如果再把三青团古星分团也灭掉,那就真成了日寇的帮凶了。
  “是,我马上去办。”周志坚一怔,但还是马上应道。
  把龙冈监视起来,放长线钓大鱼,自然是没话说。如果操作得当,说不定又能把三青团古星分团给灭掉呢。朱慕云能如此慎重,也让周志坚有些意外。
  “我们刚刚把特警第三队灭了,如果再把三青团古星分团也打掉,别人会怎么想?就算真的灭了,你觉得上面会不会把这两个案子合在一起奖励?”朱慕云问,他自然知道,自己刚才的表现,出乎周志坚的意料。
  “处座真是英明。”周志坚愣住了,朱慕云的想法还真别致。
  刚才他还以为朱慕云准备放长线钓大鱼,但听了朱慕云的解释,才知道完全错了。或许在业务上,自己比朱慕云会强一些。但从格局上看,自己远不如朱慕云。
  有的时候,埋头苦干,并不等于立功。朱慕云将两件案子差开一段时间,工作内容基本没变,可却能立两次功。自己之所以是科长,而人家早成了处长,现在终于知道,差距在哪里了。
  “此事先不要张扬,你暗中安排可靠的人手。成功了,固然皆大欢喜。就算出了差错,也没人会怪罪。”朱慕云叮嘱着说。
  “明白。”周志坚郑重其事的点了点头。
  自己考虑的,只是一个科长能看到的事情。而朱慕云是站在处长的位子上,高瞻远瞩,考虑的问题,是自己根本没想到的。
  朱慕云在六水洲的时候,刘上书与井山也见了面。他向井山详细汇报了最近政保局发生的事情,特别是二处破获的重庆特警第三队一案,他更是汇报得很详细。
  “朱慕云的情报,是从哪里来的?”井山问。
  “张斓,原古星抗日铁血工作组的组长,他拉拢了特警第三队的吕世友,结果吕世友把第三队的交通徐世泉也拉下了水。”刘上书叹息着说。
  他现在的任务,还不是抓捕井山。孙明华要求,要先与邓湘涛联系上后,再对井山动手。只要邓湘涛露面,马上动手,绝对不会给邓湘涛任何机会。
  “这个张斓,还真是死心塌地。”井山喃喃的说,当初张斓刚投靠朱慕云的时候,原本准备制裁此人的。可是忙于刘澄宇和机场之事,就一直没有来得及动手。
  现在看来,这些小人物也不能忽视,哪怕张斓只是军统的外围人员。张斓在投敌之初,如果能马上制裁,就不会有特警第三队的事了。
  “还有件事,咱们在古阳袭击黄卫军运输队一事,政保局已经确认。现在全城都在堵截,特别行动队这段时间,可千万别回来。”刘上书叮嘱着说。
  其实,他与井山见面,最想知道的,就是特别行动队的行踪。沈云浩在古星的时候,炸毁了古星机场一座油库,两架轰炸机,还有仓库一座,损失难以估量。此次到了古阳县,又袭击了黄卫军的运输队。
  “你放心,政保局肯定堵不到他们。”井山微笑着说。
  “这倒也是,我已经提供了详细的情报,如果还被抓,就说不过去了。”刘上书微笑着说,他给井山提供的情报,都是真实的。
  他突然从黄卫军回来,又担任了情报处的科长,首要任务是赢得军统的信任。他暂时由井山接头,说明古星区对他的重视还不够。只有提供一些重要情报,让邓湘涛亲自掌握他这条线,才是消灭古星区的最好时机。
  “你的情报还算及时。”井山微微颌首,政保局会议室外面的窃听器,他也是知道的。那边的情报,由他掌握,重要情报,才会向邓湘涛汇报。
  “什么叫还算及时?难道还有人比我先一步么?”刘上书心里一动,不以为意的说。
  他肩负的最重要的任务,还不仅仅是接触到邓湘涛。而是要探明,在政保局是否还有其他卧底。这是李邦藩和孙明华特别要求的,这个任务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了破获古星区。
  “以后你就知道了,政保局的会议内容,基本上都瞒不过我们。”井山得意的说。
  刘上书在政保局的地位越高,自然也就越受重视。邓湘涛已经跟他透露,时机成熟的时候,会直接与刘上书联系。
  对刘上书的忠诚,井山和邓湘涛都没有怀疑。虽然刘上书亲手杀了孔祥宇,但那只是迫于无奈。此事,刘上书汇报之后,也得到了古星区的谅解。
  在邓湘涛和井山看来,检验刘上书是否忠诚的最好标准,就是机场杂货店余春桃的安全。只要余春桃一天是安全的,刘上书就是忠诚的。余春桃依然每天按时向重庆发报,足以说明刘上书没变心。
  “处座,如果政保局还有自己人,我可以与他相互配合。有些情报,我也不好单独传出来的。”刘上书马上说。
  “谁跟你说政保局还有我们的人?”井山说,政保局的内线,他所知道的只有刘上书一名。至于邓湘涛还有没有掌握,那就不得而知了。
  情报上的事情,永远都不会有真相。有些事情,哪怕就是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都不会有结果的。活着烂在肚子里,死了带进棺材里,有些秘密,是需要一辈子来守护的。
  “处座不是说,政保局的事情,都瞒不过你么?”刘上书说。
  “你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工作。其他事情,不要瞎打听。”井山说,身为情报处长,他当然知道,让刘上书知道太多秘密不是什么好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