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地枪王张绣-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小太监问道:“东观在何处,且引本将去。”
话说去年袁绍等人引兵杀入宫中,将大小太监斩尽杀绝,不过却是有些逃出皇宫避过此劫的。董卓入洛阳之后,却是觉得后宫无太监服侍不妥,便召回这些太监,但人数却是不多。
这些太监平日很是惧怕董卓,对董卓麾下的西凉军亦如是,如今见得张绣来势汹汹的样子,却是不敢有丝毫迟疑和隐瞒,立即一阵小跑领着张绣去东观。
所谓东观,其实就是洛阳皇宫之中的一座宫殿的名字,不过这座宫殿并非平日皇帝办公或是后宫妃嫔居住的地方,套用现代的话说这里是一座皇家图书馆。而东观就是张绣此行的目的之一了。
张绣领军来到东观之前,并没有让小太监立即离去,而是命两名士卒看住他,自己则是领着胡车儿和百人入到东观内。
刚入殿中,却是见到一卷卷竹简和写满蝇头小字的绢布整齐地摆放在一个个书架上,一眼望过去,这里的藏书绝对不下万卷,张绣见得,暗道:“这些都是我中华的瑰宝啊,幸好我来了,才能保住你们,不然的话怕是被董卓一把大火全毁了吧。”
就在张绣刚准备命令士卒小心搬运的时候,却是听到一阵声响,张绣皱了一下眉头,胡车儿却是喝道:“谁,出来。”
不一会儿,张绣等人却是见到一个满脸灰尘,年过不惑之年的男人和一名十余岁的貌美女子走了出来。只见此女明目皓齿,精致的脸庞配上一头青丝,一身衣裳却是遮掩不了她姣好的身材,当是一绝代佳人也。兼且她透出的一股子书卷味和出尘的气质,烘托之下更显得高贵。
张绣望完此女之后,却是再看向那男人,骤一望去却是见得有些熟悉,定睛仔细一看之下,张绣却是慌忙上前行礼道:“原来是伯喈先生,却是绣的部下失礼了。”
原来这名年过不惑之年的男人正是蔡邕蔡伯喈。蔡邕开始时还有些惧怕,虽然董卓对他礼遇有加,但董卓杀人不眨眼的魔王行径蔡邕这么一个文人自然也害怕,故此对于西凉军,蔡邕也有一股莫名的恐惧,更兼现在他带着女儿在旁,西凉军的恶劣行径他也知晓,正当蔡邕苦思脱身之计的时候,却没有料到张绣已经认出了他,并唤了一声“伯喈先生”。
蔡邕听到有人叫唤,才醒了过来,定睛一看,却是见得眼前这名年轻人有些面熟,但是还未记得他的名字。正当蔡邕在苦思之际,旁边他的女儿昭姬却是惊讶地指着张绣说道:“是你?”
张绣一愣,却是问道:“请问小姐芳名?为何认识绣?”
此时蔡邕已经认出了张绣,虽然奇怪于女儿为何会认识张绣,但还是介绍道:“原来是伯渊贤侄,这是小女蔡琰。”
张绣听得,立即回道:“原来是蔡小姐,不知小姐怎会认识绣。”
蔡琰轻哼了一声,说道:“将军所念的诗词,小女子还记着呢。”
张绣听完,暗道:“原来是从我的声音中认出了。”嘴上却是说道:“不想能弹出如此美妙琴音的原来是蔡小姐,果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第一百三十四章 蔡琰(二)
蔡邕听到蔡琰和张绣的对答,却是恍然大悟道:“原来那些诗和词是伯渊所作,不过也是。伯渊文采不凡,当日能写出《师说》和《阿旁宫赋》两篇文章,创作出新体裁写下诗、词亦属正常。”
张绣被蔡邕一赞,却是脸色微红道:“伯喈先生谬赞了。”
蔡琰却是说道:“原来你就是张绣张伯渊,你倒是让我猜得很苦。”最后一句,话语之中却是带着一丝幽怨。
蔡邕听完,用有些奇怪的目光打量女儿,这时蔡琰也觉得自己方才说话语气有些怪,红着脸白了蔡邕一眼说道:“爹,你怎么用这么奇怪的眼神望着人家。”
蔡邕听完之后,干咳了几声,而后望向张绣,却是见到张绣用痴痴的目光望着自己的女儿,饱含深意地扫了两人一眼之后便问张绣道:“伯渊,你为何在此?”
蔡邕却是连叫了几声张绣才稍稍醒悟了一些,听得蔡邕的话后却是糊里糊涂地回了一句:“绣奉令到此抢劫。”
此言一出,张绣方才感觉到不妥,立即醒了过来,而蔡琰听到却是掩嘴直笑,无奈要维护大家闺秀的形象,只能苦苦忍着不让大声笑出来。
蔡邕听得,却是说道:“伯渊到这东观抢劫些什么呢?”
这时张绣已经清醒了,脸也不红地回道:“自然是我大汉的瑰宝了。”
蔡邕听得,奇道:“大汉的瑰宝。”说完四周打量一番。
张绣却是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里一万多卷藏书,在绣眼中自然都是我大汉的瑰宝了。”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是宋代才有,蔡邕听完之后细细品味一番,却是说道:“伯渊果然大才,短短一句话道尽我历代文人对书的印象。”旁边的蔡琰听完之后,美目一眨不眨地望着张绣,对他的好奇心更重了。
蔡邕品味完之后,却是说道:“本来老夫还担心皇宫藏书会被毁,故此携小女来收集一些重要的孤本,现在看来此处藏书定然无恙。”
张绣却是说道:“士卒粗鲁,藏书运出之后还要劳烦伯喈先生重新整理。”
蔡邕听完之后说道:“固所愿也,不敢辞尔。”
见得蔡邕答应下来,张绣却是领着两人和胡车儿来到外面的百辆大车前,让蔡邕和胡车儿指挥军士按类别摆放好藏书到大车上。自己则和蔡琰领着一半军士和四十辆大车到兰台处搬运藏书。蔡邕却是没有反对,反而饱含深意地看着两人离去,而后一边指挥着士卒一边向胡车儿套问一些张绣家中的情况,胡车儿乃是憨直之人,说话怎是蔡邕此等文人的对手,不一会儿就倒豆子一般将张绣家中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了眼前这个老头儿。
东观和兰台是皇宫之中两处藏书的宫殿,东观较早建起,故此藏书较兰台要多些,不过兰台的藏书虽然没有东观多,但亦有近万卷。相对于西汉时期整个皇家藏书仅有一万三千卷,现在的藏书差不多多了近一倍。
张绣和蔡琰却是一边指挥着军士按类别将藏书摆到大车上,一边和蔡琰交谈。
只听见张绣问道:“蔡小姐去年还在河东,怎会来到洛阳城了?”
蔡琰白了张绣一眼,说道:“大儒蔡邕之女克死夫君逃回娘家,这事在大汉士人中传得沸沸扬扬,你不会不知道吧。”
张绣却是没有料到蔡琰会如此直接将此事说出来,不过仔细想一下历史上的蔡琰,因为受不了卫家人的羞辱独自回到娘家,后来回到大汉之后另嫁他人,夫君犯事却是赤足去求曹操。可见这个女子亦是一豪爽,敢作敢当之人。
张绣听完之后,却是挠了挠头说道:“这个绣确实不知,于河东之时却是忙于军事,来到洛阳刚安定下来却是出了一档事,被闲赋在家了,于是便到郊外修炼武艺去了。”
蔡琰听完之后说道:“是差点杀了李傕那事吧。”
张绣点了点头道:“想不到你也知道此事。”
蔡琰展颜一笑,说道:“此事洛阳上至公卿大臣,下到黎民百姓都知道,琰自然也知晓这么一个董卓麾下这么另类的一个将军了。”
张绣只是呵呵地笑了笑,然后说道:“你逃回娘家,卫家那边不计较此事吗?”
蔡琰轻轻地“哼”了一声,虽然张绣知道她心里不高兴,但这声轻哼在张绣听来却甚是悦耳。只听见蔡琰说道:“卫家那些人巴不得我这个灾星早点走呢,明明是卫仲道自小体弱多病,却是怨我是个灾星。如果不是当年卫家对爹爹有恩,爹爹也不会让我嫁与大我八年的卫仲道……”
张绣听得出蔡琰的苦闷,这些话她自然不会说给他老爹蔡邕知道,而蔡邕之前不停被贬官,蔡琰自小跟着蔡邕四处游走,自然不会有什么同龄的闺中密友。这些话又不能和一些丫鬟说,平时只能困在心里面,现在却是被张绣问起,不自觉地说了出来。
说完之后蔡琰却也觉得很奇怪,明明她是第一次和张绣见面,但是却将心里话都说出来了。细想之下蔡琰觉得,可能是知道张绣是那些诗词的作者,知道她心中的苦闷,两人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其实相交已经一年有余,而且蔡琰通过张绣所“作”的诗词知道,张绣是一个懂她的男人。
张绣只是在一旁静静地听着,并没有发表些什么,蔡琰的话很多,从她小时候一直说到长大,她第一次学琴、她第一次拿起毛笔趁着蔡邕睡着了将他画了个大花脸、她第一次在识字……
直到军士来报,兰台所有藏书都搬出之后,蔡琰才醒了过来,停下了话。张绣有些暗怪那军士不识趣,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这名军士被张绣一瞪,便知道自己坏了张绣的好事,惹得这名从来都和和气气的主公都要瞪他一眼,立即告罪一声走了开去。
聪明的蔡琰见得张绣瞪了那军士一眼,便猜到因由,对张绣说道:“莫要责罚他。”
张绣听完,哈哈一笑道:“我张绣又岂会不按军法随便乱罚之人呢。如今兰台藏书已经搬出,吾等且去和伯喈先生他们会合。”蔡琰点了点头表示应允。
第一百三十五章 蔡琰(三)
重新回到东观,发现这里的藏书基本都搬出来了,最后清点了一下之后,张绣却是让胡车儿领着三千士卒推车一百辆大车先回城中,自己则领着剩余将士送蔡邕和蔡琰二人回家。
张绣本来还担心蔡邕一个文人和蔡琰一个女子不习惯骑马,想牵马与二人步行,怎知道士卒牵过马来之后见到二人轻而易举就跳上马,张绣就知道不用多此一举了。却是蔡邕早年被四处贬官,这时代这有马匹这样的交通工具,蔡邕本身就不富有,就算有钱亦投入到收集书籍当中去,故此不停地贬官就练就了一身马术,而蔡琰自小跟随蔡邕,亦因此练就了马术,不过她却不常骑马,毕竟一个大家闺秀还是坐小车为好。
今日二人本来就是步行来皇宫,怎料到张绣会来。张绣亦没有想到在此遇到两人,因此亦没有备小车,却是正好让久没有骑马的蔡琰重新过了一把瘾。
张绣陪着两人一路前行,却是问道:“据闻伯喈先生家中藏书有四千卷,不知此传闻是否准确?”
蔡邕抚髯微笑道:“却是老夫闲来无事收集的。”
张绣听得,却是说道:“伯喈先生既要前往长安,家中奴仆亦不多,却不知伯喈先生准备如何运送藏书?”
蔡邕却是说道:“老夫出来之前还正为此事烦恼,不过今日见到伯渊贤侄,老夫却是无后顾之忧了。”
张绣听得,笑道:“此事绣定当为伯喈先生处理妥当,不过绣有一个不情之请,想伯喈先生答应。”
蔡邕听得,奇道:“哦?不知是何事?若老夫能办到,自当助贤侄一臂之力。”
张绣说道:“不知绣可有幸阅读到伯喈先生的藏书。”
蔡邕听得,笑道:“此事易尔,到得长安之后贤侄随时来都可以。”
张绣听得,回道:“绣谢过伯喈先生。”
之后张绣却是和蔡邕、蔡琰二人谈论些诗词,特别是蔡邕对张绣所“创作”的词很感兴趣,他却是听得蔡琰为每首词都配上乐曲,对此道很有兴趣。张绣见得,却是将一些词牌名和作词的基本原理说给了蔡邕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