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破三国-第1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在此时,孙策接到了苏辰的来信,孙策看完信后,心中有些意动。
第227章 既生瑜何生亮的悲剧还会重演吗?
苏辰在信中告诉孙策,江东局势混乱,袁术刘表两路诸侯都和孙家有仇,尤其是七路诸侯伐刘表,刘表不可能还容得下孙家,为了孙家一家老小着想,苏辰邀请孙策去幽州,并且承诺让他独领一军,将来重振孙家的家业,如此一来,也算是告慰孙坚的在天之灵。
孙策看完信后,十分意动,一来是因为幽州牧苏辰与孙坚是结义兄弟,苏辰也算是孙策的叔父,二来苏辰乃是天下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之一,如果把孙家托庇在他麾下,且不说能保存家小,而且还有望给先父报仇。
只是这么大的决定也不能让他一人而决,他当即找来黄盖程普韩当三人,问道:“三位叔父,我接到幽州牧苏将军送来的书信,他在心中缅怀了与先父的交情,最后在信中邀请我去幽州,承诺到了幽州让我独领一军,不知三位叔父如何看待此事?”
“这……”仓促之间,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有说话,最后还是韩当率先说道:“主公,依我看此事可行,苏将军与先主公乃是结义兄弟,苏将军此人重情重义,当初在汜水关,若不是苏将军及时给我们供应粮草,不知我们江东健儿会有多少人回不到家乡。”
韩当本就是幽州辽西令支人,故土难离,若是能够回到生养自己的地方,他当然愿意。
等韩当说完,孙策又看向黄盖问道:“两位叔父以为呢?”
程普也是右北平人,他也想回到幽州,可如此一来,孙家就变成了臣子,而不是一方诸侯,想到当初孙坚开创基业的不易,程普也不知该如何回答。
倒是黄盖反问道:“主公,你以为我们在江东能够闯出一番名堂吗?”
“恐怕不行!”孙策肯定地说道:“且不说长沙我们是回不去了,就说如今扬州六郡,局势复杂,而如今七路诸侯共伐刘表,只怕刘表也不会容忍我们孙家继续存在,到了那时候,舅父也庇护不了我们,普天之下,真正能够庇护我们孙家的,恐怕也只有幽州了。”
“那主公何必犹豫?”黄盖看似反问,其实是帮孙策下了决定。
看到三人都觉得此事可行,孙策当机立断:“既然如此,咱们就去幽州投靠苏将军,我们孙家全不北上,有朝一日,咱们再回来找刘表报仇。”
“谨遵主公之名!”
孙策站起身,遥望北方,背对着三人说道:“今后你们还是叫我公子吧!”
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叹了口气。
得到孙策的回信,苏辰欣喜若狂,当即命张协助孙家北上,要是出了任何意外,唯他是问。
七路诸侯共伐刘表,袁术最是积极,显然已经把自己当成了七路诸侯的盟主,那架势,颇有当年十九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气势。
扬州各郡都是拥护东汉朝廷的,朝廷的命令他们不敢不从,没一家或出兵三五千,或出兵三五万,总之都没有缺席,最后七路诸侯加在一起,竟然有三十万大军,其中一半都是袁术的队伍。
袁术召集其余六路诸侯商议军事,讨论该如何对付刘表,按照袁术的想法,自然是兵出南阳,先占据荆州北方的门户,而后慢慢缠食。
七路诸侯袁术兵力最多,但却不是唯一实力最强之人,这扬州六郡,有三分之一都掌握在会稽周氏手里。
丹阳太守周昕与九江太守周喁乃是兄弟,当初曹操招募义兵的时候,周喁就曾率领两千义兵追随曹操讨伐董卓,后来各路诸侯分崩离析,离开洛阳,周喁就被袁绍任命为九江太守。
周昕乃是忠于袁绍的部将,他三兄弟都是如此,所以袁绍才任命周昕为丹阳太守,周喁为九江太守,不止如此,袁绍为了制约袁术的发展,又任命周昕之弟,周喁之兄周昂为豫州刺史。
所以七路诸侯,明面上袁术实力最强,可实际背后还有袁绍的影子,袁氏兄弟明争暗斗,可见一斑,要不然,袁绍为何不认命袁术为豫州牧而是扬州牧?
袁术本意是先取南阳,可没想到庐江太守陆康身后出来一翩翩儿郎,驳了袁术的面子。
“小将以为,我们七路诸侯三十万大军,先取南阳犹如杀鸡用牛刀,再则,南阳有刘磐大军驻守,一时半会儿也攻不下来,到时候不止影响士气,还靡费粮草。我们应该趁刘表没有防备,直捣黄龙,兵围襄阳,围住襄阳之后,打击刘表的援军,如此一来,且不说可以给刘表迎头痛击,刘磐不回援则罢,若是回援,正好中了我们以逸待劳之计,刘磐旦夕可灭。”
这一番话说得众人耳目一新,不过袁术却有些不悦地问道:“此乃何人?”
庐江太守陆康说道:“此乃我庐江郡丞周尚之侄,前洛阳令周异之子周瑜周公瑾,公瑾才识不凡,如今在我军中担任主簿。”
周人见周瑜生得俊美,又是名门之后,都不由得心生好感,袁术听了其出生后,也一改之前的不悦,对他和颜悦色地说道:“原来是庐江周氏子弟,不错,不错,公瑾能提出这个想法,值得肯定,只是我军初来乍到,彼此之间缺乏配合,倘若兵围襄阳,或许中了刘表之计,还是先取南阳为好。”
袁术固执己见,周瑜摇摇头,没有再说,直接退回了陆康身后,心中则是想到:就连伯言这样的十岁小儿都知道取南阳不智,没想到袁术竟然连一个十岁小儿都不如,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眼光,此人即便成了一方诸侯,也难以问鼎天下。
这天下大势,周瑜如何又看不明白,他已经虚岁二十了,也到了该出仕的年纪,遍数江东诸侯,能让他瞧得上眼的还真没有,原本孙坚算一个,只是孙坚死得太早了,而失去了孙坚的庇护,又有刘表虎视眈眈,孙策即便有心也是无力。
想到孙策,他才想起自己还没来得及去吴县看望孙策,这里没什么值得他留恋,要不是为了叔父周尚,他岂会久留,既然不可留,何不早日归去,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
第228章 马腾攻汉中,张鲁求援龙虎山
当年十九路诸侯讨董,那是何等气势,何等场面,那时候旌旗漫天,百万雄兵陈兵酸枣,对洛阳虎视眈眈,何等地畅快。。』。
而当初的十九路诸侯,除了桥冒被杀之外,其余大多都混得不错,总之是各有各的地盘,尤其是南方以袁术为主的七路诸侯讨伐刘表之战,吸引了全天下人的目光。
可在洛阳城中,却是有一人混得相当不如意,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马腾。
细数马腾的昔日故旧,和他一起起家的韩遂都成了一方诸侯,而他马腾,只能在洛阳城中做一只病虎,为袁绍院,这让他如何高兴得起来。
尤其是得到消息,吕布命韩遂抄了他的老家,将马氏家族荡平之后,他几乎惊厥而死,好在后来韩遂给他送来密信,说并没有为难马腾的儿子和族人,已经让他们逃往汉中了。
马氏一族人才济济,尤其是马腾的儿子马,虽然刚到加冠之年,可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潜力,颇有大将之才。
马率领为数不多的马家护卫,护送着弟弟们逃亡汉中,本来是想去洛阳寻找马腾,可汉中太守张鲁得知马的身份之后,却派兵去抓马,原因是张鲁之母是刘焉的妾,那张鲁自然忠于西汉朝廷,承认刘协为天子的。
初平二年,刘焉就曾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与别部司马张修带兵同击汉中太守苏固。张修杀苏固后,张鲁又杀张修,夺其兵众。并截断斜谷道,在刘焉授意下,杀害朝廷使者,刘焉任命张鲁为汉中太守,为蜀中门户。
张鲁抓了马,自然是想送给吕布,以此示好,如今刘焉垂垂老矣,怕是活不了多久了,张鲁也想当汉中王,但仅凭他自己的实力肯定不行,所以他才准备向吕布示好。
可是,张鲁小瞧了马的实力,马带着护卫,把张鲁派来的兵丁杀得一干二净,随后直接遁入山中,无迹可寻。
马腾接到韩遂的密信后就一直在搜寻马的踪迹,得知马差点被张鲁给杀了,马腾老牛舐犊,当即向袁绍请命,要带兵进攻汉中。
袁绍早就对刘表和刘焉两人不满,这二人仗着自己是皇亲国戚,竟然效忠西汉朝廷,这不是不给他面子嘛,刘表如今有袁术去收拾,原本刘焉龟缩在汉中,蜀道难,他要出兵讨伐也不容易,既然马腾愿意去打汉中,袁绍没理由不同意,反而觉得自己这个大将军当得很有威严,天下诸侯莫不听命是从。
马腾麾下都是骑兵,当初讨董的时候,马腾带了三万骑兵,虽然损失了一点,但主力尚存,骑兵无法进入蜀道,袁绍于是下令调三万北军协助马腾攻打汉中。
马腾得到袁绍的命令后,当即点齐兵马,备足粮草,就带兵攻打汉中去了。
张鲁得知马腾来袭,有些惊慌,毕竟马腾可是成名已久的宿将,还参与过讨董之战,名声很大,张鲁立即向刘焉求援。
可此时刘焉已经病入膏肓,不理政事,刘璋接到张鲁的求援信后,不仅没有给张鲁一丝一毫的援兵,反而把原本由蜀**给汉中的粮草给断了,如此一来,张鲁真是雪上加霜。
刘璋怨恨张鲁不是没有原因的,起因就是张鲁的母亲,此人在刘焉面前经常搬弄是非,刘璋对此很是不喜。
得知被刘璋断了粮草,张鲁怒火难平,好在他群众基础不错,天师道在汉中甚至蜀中都很有势力,关键时刻,他还是把主意打到了天师道身上。
说起这天师道,那可是大有来历,天师道乃是张道陵所创,传闻他是张良的八世孙,他七岁即能通道德经及河洛图讳之书,汉顺帝时永寿元年在鹤鸣山创建正一盟威道,太上老君“授以三天正法,命为天师”,自称“三天法师正一真人”,并纂道书24篇。
天师道第二代传人张衡,也就是张鲁之父,汉永寿二年(156年)袭教,成为第二代传人,不过此人却因为修炼不得当,走火入魔,与光和年间“飞升”去了。
张衡临死之前,把祖传印剑交给了张鲁,可张鲁名为教主,其实天师道的大权则落入张修之手。
中平元年,张角起义时,张修改进天师道为五斗米道并响应张角的起义。刘焉入蜀时,镇压了蜀中的起义军,收编了张修的五斗米师,封张修为别部司马。后刘焉令张鲁与张修将兵击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与张修掩杀苏固后,断绝斜谷,张鲁复袭杀张修,利用张鲁祖(张道陵)父(张衡)两代的威信,夺回了教权。
张衡虽然死了,可消失在世人眼中的张道陵却一直活着,只不过他无心俗事,一心渴望飞升成仙,所以在青城山中闭了死关。
张鲁自然是不敢去惊动祖父的,要不然,当初他早就在张修把持天师道的时候就去求助了,而张道陵的弟子之所以没有帮助张鲁,主要还是想要鲁是否是合适的传人,毕竟天师道需要一个合格的继承人。
张鲁没有去青城山,而是亲自来到了龙虎山求见他的师伯王长。
张道陵有弟子三千人,真正得其传的只有三人:一为王长,一为赵升,一为其子张衡。王长长期跟随师傅,擅长天文之学,精通黄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