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马大唐-第4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头的百余名守军也伸着脖子朝下看,见仁桑上了吊桥众人一阵欢呼,忙去拉起吊桥。吊桥一点点的升起,绳索卷动的声音在平日甚是刺耳,但现在仁桑耳中不啻于是仙乐。
猛然间,城头的士兵发出一阵惊呼之声,仁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快速扭头看了一眼,而这一眼却是他这一辈子看到的最恐怖的一幕。他看到了一柄大砍刀,月光下大砍刀刀刃上的鲜血都看的清清楚楚,连砍杀时留下的斑斑缺口都历历在目。
下一刻,他被这柄大砍刀正中头颅,轰隆一声落下马背。
第606章 夺城
仁桑踏上吊桥的那一刻,哥舒翰尚在三丈之外,眼前吊桥被缓缓拉起,仁桑正朝城门洞狂奔而去,哥舒翰心急如焚猛催胯下战马。刚才若不是被仁桑的亲卫军阻拦了一会儿,此刻凭着胯下宝马的脚力早已追上了仁桑了。
但其实杀仁桑倒非终极目的,东西城门关闭之后,只剩下北门的城门尚且洞开。若任仁桑进了北城门,北城门也将关闭,那么自己和李光弼则不得不和吐蕃兵死战。而北边烟尘滚滚,显然吐蕃骑兵已经赶回。
哥舒翰冲至吊桥前,吊桥已经翘起了一人多高,哥舒翰猛勒战马以免战马冲入护城河中。战马一个急停,马背上的哥舒翰借着前冲之势身子跃起在半空之中,脚尖在翘起的吊桥上一点,庞大的身体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直奔仁桑身后冲去。
就在此时,仁桑回过了头来,虽然相距仍有两丈远,哥舒翰毫不犹豫的将手中的大砍刀凌空掷出,一击而中,将仁桑连头盔带头骨砍成两半。
哥舒翰身子落地,冲上前来拾起大关刀便往回疾跑,奋力来到翘起的吊桥桥头处挥起大关刀猛力砍向吊桥的铁索。就听“铛铛”之声刺耳不绝,刀刃和铁索只见火星四溅,数刀之后轰隆一声响,一侧的铁链硬生生被砍断,吊桥顿时塌下了半边。
哥舒翰如法炮制,又迅速将另一边的铁链砍断,整座吊桥轰然落下,重新搭在城门前的护城河上。
这一切发生的太快,城门上的守军以及拥堵在城门洞中的吐蕃士兵都没来得及反应过来。直到吊桥被砍断之后,才有人醒悟过来,高声叫道:“关城门,快关城门。”
但哥舒翰怎容他们从容关闭城门,提着大砍刀飞奔向城门洞中,朝着拥堵在城门内外的吐蕃士兵冲了过去。吐蕃士兵们掉头朝城门内飞奔,人流阻碍了城门关闭的速度,推着城门的几十名士兵只将城门关闭了半扇便再也抵挡不住涌回来的吐蕃士兵,无力将城门尽数关闭。
哥舒翰踏步飞奔,手中大关刀横削梳砍砍翻一路的敌兵,一直杀到了城门内侧。砍翻了几名冲上来的吐蕃士兵之后,哥舒翰横刀而立口中发出震耳的怒吼声,如一尊天神一般守住了城门口。吐蕃数百士兵战战兢兢却无一敢冲上前来。
与此同时,李光弼的兵马终于摆脱了吐蕃步兵的纠缠,上百骑踏上了吊桥朝城门内冲来。百余骑兵之后便是潮水般涌入城中的骑兵兵马,将城门内的数百士兵一冲而散。
李光弼策马冲到哥舒翰身边,高声笑道:“哥舒大帅好生勇猛,光弼佩服的五体投地,大帅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啊。”
哥舒翰仰天哈哈笑道:“小意思,计谋我不行,但冲锋杀敌我拿手。光弼老弟,下一步该怎么办。”
李光弼道:“我已下令全部进入城中,敌骑兵已经回头了,时间不多。能让多少兵马进城便让多少兵马进城吧。”
哥舒翰点头道:“我去带兵马掩护大军撤回城中。敌骑兵冲锋而至,恐难抵挡。”
李光弼道:“我已下令常坤将军率一万骑兵迎击,拖住他们。哥舒大帅还是上城头组织守城吧。我带人占领四处城门,肃清城中之敌。大帅,城门要及时关闭,宁愿舍弃部分兵马,也不能教他们冲进城来。”
哥舒翰点头道:“好,既然你已经安排好了,便听你的。”
源源不断的大唐骑兵冲进石堡城。为掩护大军快速进城,李光弼帐下骑兵将领常坤授命率一万骑兵迎击从北边飞驰而回救援的吐蕃骑兵大队。
一万骑兵拒敌四万骑兵,这是个自杀性的任务。但常坤心里很明白,今晚的战役取胜的关键便在自己。拖住敌骑兵时间越长越好,这样便能给大军撤入城中多更多的时间,于是他义无反顾的率一万骑兵迎击上去,同救援而来的吐蕃四万骑兵迎头相撞,战在一起。
旺姆知道唐军的意图是掩护攻城,但他毫无办法,为了快速救援,他的骑兵已经没有了队形,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他无法将骑兵分头攻击,只能一股脑的被唐军骑兵黏上。唯一的办法便是尽快解决了这一万敌军。
但一万骑兵岂是那么容易便被歼灭的,就算一个个排着队送死,那夜需要很长的时间。更何况他们还是大唐的骑兵,骑术虽逊色一筹,但盔甲兵器上却胜出吐蕃人一筹。很快四万吐蕃骑兵便被这一万骑兵紧紧的黏住,陷入混战之中。
被唐军冲杀逃散的近两万吐蕃步兵也逐渐缓过神来,他们不敢靠近正在进城的大唐骑兵主力,但他们却敢于同自己的骑兵一起围杀这陷入重围的一万大唐骑兵。吐蕃步骑兵六万多人将这一万骑兵重重围困,水泄不通。
李光弼率领兵马迅速占领了石堡城的四处城门,将东西两侧的城门也打开来,这大大加快了骑兵进城的速度。当常坤的一万骑兵已经阵亡大半的时候,整座石堡城已经基本上被唐军控制。三万八千余唐军骑兵已经尽数撤入城中。除了北城门以外,其余城门尽皆关闭。
半个时辰之后,城中大势已定,李光弼和哥舒翰并肩站在北城楼上,看着城下一片混战。常坤的一万骑兵只剩下了三千多人,但他依旧没有退却,带着这三千残兵在吐蕃人的阵型中左冲右突。
“常将军很有种,若他此战不死,你我必要大力提拔他。”哥舒翰道。
李光弼点头道:“常将军是忠勇之将,我不希望他死在城外。来人,鸣金提醒他们往城内撤,城头弓箭手准备。”
铜锣“哐哐”作响,那是提醒常坤和他的残兵撤退的命令。常坤浑身上下伤了十几处,肩膀大腿上都有着很深的伤口。右手已经无法握住兵器,只用左手握着一柄长剑作战。闻听城头鸣金,常坤拨转马头喝令身边兵马开始突围。
三千多骑簇拥着常坤朝着北城门方向猛冲突围,沿途不断有人被砍杀,三千人杀出重围时只剩下了八百人。但这八百人终于成功的冲除了吐蕃大军的包围朝着城门猛冲。
铺天盖地的吐蕃骑兵在他们身后猛追而来,追到城下百步之内时,城墙上万箭齐发,如瓢泼大雨般的箭支从城头射了下来,顿时将追的忘形的吐蕃骑兵射杀数百。一轮轮的箭雨瓢泼而至,吐蕃骑兵死伤惨重,他们中的很多人到此时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这座城池已经易主,城中的守军已经是唐军了。
旺姆急忙下令撤出箭支射程之外。收拢兵马后,旺姆一脸丧气的遥望着石堡城。他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这场战斗是这样的一个结果。八万大军出动袭营,结果却被被人掏了老窝,石堡城就这么被唐军被占领了,这算是怎么回事?
八万大军死伤了两万多,虽然唐军阵亡的数目相当,但人家将自己的老窝给端了,现在自己这五万多兵马倒成了无主的孤魂了。
城是没法攻了,攻城器械一样没有,如何攻城?而且现在连吃饭喝水都成问题了,出战前可没人带着干粮水囊推着粮车跟着走,因为仗着有城池作为大后方。而现在这些都成大问题了。
旺姆召集几名将领一起商议了一番,一致决定立刻率军往南撤离。断粮之后的大军是没有战斗力的,只消一天,士兵们便会头昏眼花,战马便会脚软失蹄,所以一定要立刻离开此处到南边的部落城池中寻求补给,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大戈壁滩在清晨的霞光中醒来,戈壁滩上矗立的石堡城终于被唐军攻克,昨夜还在此处驻扎的八万吐蕃兵马已经无影无踪,城头上飘扬的是大唐的龙旗。
得知吐蕃兵马狼狈往南逃窜的消息后,城中一片欢呼之声。昨夜谁也没想到以六万对八万的战斗能有这样的结局。死伤的兵马固然不少,特别是那一万步兵根本就是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屠戮了。但战役的结果却是让人振奋的。
正是这座石堡城给陇右河西两军带来了极大的耻辱,这一次能夺取石堡城,既报了去年之败的一箭之仇,也完成了玄宗一直一来执拗的愿望。并且也算是给因为此城而被贬斥的王忠嗣一丝安慰。
“我要将夺取石堡城的消息写信告知王帅,他一定很开心。”红着眼睛一夜未眠的哥舒翰如是道。
“对,让他为我们感到骄傲。”李光弼也红着眼睛道。
第607章 隘城
整军三日后,律賁城中的剑南军终于开拔西进。律賁城中留守三千兵马驻扎作为运输粮草物资的中转点。数日前阁罗凤的五千蛮兵也被派往姚州运送物资前来,故而跟随王源开拔的兵马数量锐减八千,加之攻击两城的伤亡兵马逾六千人,王源手中可用的兵马也只剩下了五万五千人。
律賁城以西山峦起伏一路高升,山道狭窄坎坷难行,大军不得不一边休整道路利于大量的器械和物资通行。这还罢了。关键是渐渐增高的地势让剑南军苦不堪言。高原病像是一个隐形的幽灵缠住剑南兵马,让王源深以为忧。
高原病王源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当年率军攻打南诏国时便碰到过大范围的高原病发作。这种病说白了便是随着海拔的增高而产生的缺氧症状,若拿他不当回事的话后果很是严重。
剑南军和其他两路兵马不同。安西军长期驻扎在西域高原上,他们已经适应了高海拔的地势,早已适应了环境。北路的陇右和河西军长期驻扎在吐谷浑一带的高地势之处,影响也不太大。但剑南军却不同。剑南之地其实应该算是个盆地,四周的海拔高而中间的海拔地。东南西北或高山或高地,唯有剑南道的地势低洼,海拔平均只在四五百米左右。所以对于剑南军而言,尚且无法适应这种高海拔的情形。
其实在攻击牦牛城的时候军中不少士兵便有了高原反应。只是王源速战速决之后一路往东,律賁城所在之地海拔不少过一千米,故而没有因此发生大规模的病情。
但自从出了律賁城往西,日如一日艰辛的往高海拔之地进发,军中士兵的高原反应症状逐渐明显起来。数千名士兵出现了胸闷无力昏厥等症状,情形甚是危急。
但王源没有治疗的手段,这年头可没有什么便携式的吸氧瓶让他们吸氧。唯一能做的便是减少行军的路程,减缓行军的速度,让他们自己去适应。
这样一来,山路的坎坷崎岖和高原病的折磨,让大军行动速度缓慢之极。本来七八天时间便能抵达墨脱城,却足足花了十二天时间。
但有趣的是,最后几日大军的行径路线却一直往海拔低的地方走。地貌植被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葱郁的山岭之间,溪流飞瀑奇书繁花美不胜收,这地貌像极了南诏国的情形,这反倒让阁罗凤的五千蛮兵胜似闲庭信步一般穿梭在山林坡地,颇有些如鱼得水之感。
地势的降低也缓解了高原病的反应,王源也算是了了一桩心事,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