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国无疆 >

第1151章

大国无疆-第1151章

小说: 大国无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东辰爽快的坐了回来,拿起了泸州老窖的酒瓶就把两个酒杯给斟满,捡起筷子立马就加入到了争抢鱼肉的战团中来,共和国陆军第二集团军两大师长抢得可谓是不亦乐乎。

二十分钟后,第八机步师师部办公楼前的停机坪上,左平送走了人很仗义但酒量不行的东北大汉赵东辰,第八机步师师部官兵们基本都看到了他们的师长相当威武的把第七师师长赵东辰给灌趴下了,因为赵东辰是被他的副官搀扶着坐进直升机里的,“黑骑兵”陆军型多用途运输直升机都升空了,赵东辰都还在机窗前醉醺醺的红着脸敬礼,用最简练的“语言”向即将踏上征途、为第二集团军乃至为整个中亚战区部队探路的第八机械化步兵师送别。

送走赵东辰,左平自己也有些醉意了,不过他头脑还清醒得很,期待已久的大战终于到来,澎湃的战争豪情已经让加速的心跳告诉了左平的大脑,他已经亢奋起来了,所以左平没有让自己的副官搀扶着,而是整了整军装、戴好了大檐帽,左右掸了掸军服上的灰尘,抚摸了一下自己肩膀上熠熠发光的将星,微微昂着头阔步向即将告别的办公楼走去,此时此刻师部人员已经空前忙碌起来。

回到办公室,左平没有干涉勤务兵的拆搬劳作,而是走到了电话面前,趁着电话线还没拔掉,拨动了熟悉的号码,话筒传出了一阵嘟嘟声后,那熟悉的声音从话筒里涌了出来,她就是左平的妻子,在这即将踏上战场的时候,他心里思绪万千,嘴上却说不出一句话来,憋了半天,只说了一句——“我要去了,你和孩子都多多保重!”

电话那头没有了声音,过了很久,勤务兵已经站在门口等候起来,他似乎就差拔掉这座电话了,左平也终于放下心来,因为话筒里终于传来了带着哭腔的声音,他知道,妻子刚刚一定是捂住了听筒大哭,现在,她唯一说出的话不过一句——“保重,等你回来!”

左平心里怅然,转过头看了看脸色都还带着空前兴奋的勤务兵,也不知道犯了什么神经,竟然喝道:“你过来。立刻马上,就在老子面前给你家里打个电话!”

勤务兵一头雾水,不知道师长怎么突然下达这样一个命令。但错愕的表情没有保持住两秒钟,脸上的临战兴奋感已经被幸福所代替,快步走到左平跟前,幸福得嘴都难以合上的给左平敬了个军礼。因为自打第八机步师辗转出国来到哈萨克斯坦驻扎以来,很多人都很久很久没有和家里有过电话联系,需要通过反复审查的信来往又怎么能传达对家人的思念呢?

勤务兵的手几乎在颤抖,幸福来得太突然他似乎有些措手不及,还拨错了一次号码。这才拨通了正确的号码,而当话筒里传出“喂?、你是谁?”等声音的时候,勤务兵一个字都还没说,但已经是泪流满面,看到这样的左平只能拍了拍勤务兵的肩膀,又指了指自己手腕上的表,便走出了办公室门,守在门外等候着。

两分钟后。勤务兵就拿着电话出来了。泪水已经被擦拭得很干净,脸上洋溢的似乎不仅仅是战争到来的兴奋感,还有那种莫名的自豪,而房门也在这一刻关上,不多时,昔日井然有序忙忙碌碌的第八机步师师部办公大楼。便俨然已是人去楼空,只有远方安静的咸海。依然在呼呼的吹来那湿热的“海风”。

而在距离阿拉尔斯克大约1800公里之外的苏联萨兰斯克,莫斯科时间的5月4日下午14点左右。纳粹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的先头部队便出现在了萨兰斯克镇以西10公里开外,和防守这座位于伏尔加河中游支流因萨尔河畔工业重镇的苏联红军部队火力接触后便没再快速奔袭,因为依靠这座工业重镇,驻扎在这里的苏联红军两个步兵师、半个炮兵师和一个建制整的高炮团可谓是物资充足,因为德国人用原子弹毁灭了莫斯科,驻扎在这里的苏联红军官兵早就恨不得活活撕了德国人,但他们在朱可夫元帅的命令下没有擅自行动而是奉命坚守在这里等着德国人上门来送死。

“哀兵必胜”的道理在苏联没有太大的实际价值,但是在骄纵的德军先头部队遭遇上了苏联红军驻扎在萨兰斯克的部队后,认为整个苏维埃基本没有什么大敌的德军差点就阴沟里翻了船,得亏德国陆军官兵饱经战争洗礼经验丰富,刚一发现萨兰斯克镇的苏军部队实力不俗后便迅速脱离,并报告后方部队。

15点许,德军对萨兰斯克再一次进行了火力试探,之后还进行了一次炮兵的火力侦查,苏联红军都予以了相当猛烈的反击,在的德军的炮战中,萨兰斯克的苏军部队还动用了进口自共和国的远程大口径火箭炮狠狠的秀了一把,让没有多少心理准备的德军吃了个哑巴亏,由于德国人在莫斯科放了个大炮仗,苏联人内部是越发的空前一致,德军很难从苏军内部搞到真实可靠的情报,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想到这萨兰斯克镇竟然驻扎了如此精锐的苏联军队,惨烈的炮战最终还是以德国空军的搀和而告终,而德国空军也似乎大意了,萨兰斯克的苏联空军给予了他们很大很大的惊喜,四架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喷气式战斗机以绝对的速度和空前强大的火力愣是在十分钟之内,就干掉了德国空军3架战术轰炸机,根本没想过为这么一次战术轰炸行动安排战斗机护航的德国空军只能仓惶逃走,可最终被尾追痛击,又损失了2架战术轰炸机。

小小的一个萨兰斯克竟然像是长了刺儿一样难以下咽,这可让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很是震怒,作为开路先锋的德国陆军第四集团军第293步兵师在当天傍晚之前就在强大的炮火支援下向萨兰斯克挺进,这对于缺乏装甲力量来组织积极防御的苏联红军而言,的确只能选择节节抵抗的方式来以空间换时间。

双方的交战在当晚21点左右达到了**,一度看到了萨兰斯克镇内教堂尖顶的德军第293步兵师,和在20点被派来支持战事的第267步兵师原以为能够轻轻松松拿下这座工业重镇了,却没想到他们之前对付的仅仅不过是苏联红军的一个步兵师罢了,而且这个步兵师还仅仅只用了两个团在防守,当德军几乎要冲入镇内,并像以往那样迂回包抄局部区域夹击之势的时候,苏军派上了大量的预备队,同时还有大批预备好的火炮突然助阵,突然落下的一枚枚火箭弹以及空前猛烈的自动化速射火力,一度把进攻的德军打蒙了,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就惊恐的发现,苏联人胃口比他们还要大,似乎要直接把第293步兵师和第267步兵师一部给反包围。

情报不足的苦果这可把德军给害苦了,如果他们能够提前知道萨兰斯克有这么多武装不差的苏军部队驻守,就根本不会如此稀里糊涂的就贸然试图拿下,所以在当晚23点左右,德军进攻部队这才在加入战团的装甲部队接应下跳出了反包围圈,狼狈的结束了第一次进攻。

而在5月5日黎明到来的时候,卷土重来的德国陆军中央集团军群,这一次派出的可就不是一个步兵师了,猛烈的炮火炸得萨兰斯克这座镇几乎像是遭遇了八级地震一样,大批扑来的德国空军战机也终究很快把萨兰斯克镇南的苏联空军的部队给绞杀得干净,连同机场设施在内都给炸得七零八乱,甚至还和从萨马拉赶来的苏联红军战斗机部队在天空中打起了激烈的空战,而地面上,连莫斯科那样千万级人口大城市都敢肆无忌惮进攻的德国陆军,似乎要像是隆隆开进的的战车那样,一口气碾平萨兰斯克这座镇子。(未完待续。。)

更多精彩,更多好书,

第二四八章难

更新时间:2012…11…3014:58:16本章字数:6210

第二四八章

正当萨兰斯克苏德两军厮杀的枪炮声滚滚如雷的时候,远在四百余公里开外的萨马拉城内,一位满目血丝的苏联元帅正伏案深思,他就是苏维埃红军西南方面军总司令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西南方面军是如今苏联尚存的四支部队之一,最强一支是朱可夫元帅的战略预备方面军、最弱一支是形同虚设防守于远东地区的远东方面军。

崔可夫统帅的西南方面军本来实力是排在倒数第二的,但由于由斯大林亲自统帅的中央方面军在莫斯科战役中损失惨重,稀里糊涂就被纳粹德国扔来了一枚原子弹,巨大的核爆炸威力顿时让这个方面军“凭空消失”了不少兵力和装备,战斗力很受影响之下,已经由朱可夫元帅并入了战略预备军内,残缺不整的部队还来不及撤退到后方休整改编,就不得不投入到了下诺夫哥罗德的防守战役中。

如此一来,崔可夫算得上是当前整个苏联唯一一个和朱可夫一样手握雄兵的大将,可相比于声望很高的朱可夫,崔可夫的背景可就并不太好。

1900年2月12日,崔可夫降生在沙皇俄国图拉省奥谢特尔河谷的谢列布里亚内普鲁德村的一座小木屋里,出身之时身体极为孱弱,再加上家庭贫寒疾苦,身体发育缓慢的崔可夫在12岁那年还被迫辍学只身一人前往首都彼得堡谋生,从在喀山大街的彼得?萨韦利耶夫工厂的苦工开始干起,由于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制作军靴,所以他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有一天能穿上马靴,带上刺马针去拼杀建功。

坎坷的命运像是一波又一波的浪潮,不停的冲刷在年少的崔可夫身上,但他始终在坚持着他的梦想,通过不断的努力,年纪轻轻的他就在列宁第一次对外反干涉作战中表现出色,虽然后来罗曼诺夫王朝复辟成功,崔可夫差点被枪毙,不过他坚持到了最后,当布尔什维克党重新崛起,他终于如愿以偿的进入到了红军总参谋部军事学院,那时候共和国与苏联之间已经开始有了非常深入广泛的经济合作,崔可夫在军事学院里就曾专研过《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著作,还自学了中文,所以当他毕业之后不久,便在苏维埃外交委员会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苏联驻华总领馆武官。

在共和国担任军事武官的那一段时间里,崔可夫更加深入系统的学习了汉语,并且还游览了神州大地的诸多名胜古迹,同时也对共和国不断崛起的综合国力惊奇不已,然而,他并非是一个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他能够看到的或者说是所关心的,只会是如此强大的综合国力背后,究竟有何种强大的军事实力?

结束驻华军事武官一职之后,崔可夫回到了正借助中苏经济合作贸易而不断发展壮大的苏联,他很为苏联的经济发展与崛起感到自豪,而也是那个时候起,他更加深信不疑的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中苏之间只能合作而不能敌对,否则对于任何一方都是莫大的伤害。

可惜的是,崔可夫的信念虽然成真但苏联却招惹上了另一个强大的国家,而且还是一个远比共和国还要凶狠的军事主义国家,中国人顶多在商场上“烧杀掳虐”,但竞争激烈却根本不见硝烟没有死亡,可德国人却生生带来的血淋淋的战争,这却是崔可夫在回国后没有预想到的。

回国后的崔可夫参与到了苏联红军的军事变革浪潮中,在斯大林主席的主张下,那时候的苏联大举的向共和国学习,不仅仅是经济上就连军事上也大有借鉴的想法,不过共和国似乎并不热衷于教会邻居成为军事强国,所以除了军事武器装备或少部分军事技术的贸易之外,共和国并未与苏联进行军事交流与合作,所以苏联可以从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