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4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点用在修行上亦复如是。
登临绝顶,见着越多,不了解的自然也就越多。
他一下子得了大圣国师王菩萨的经验,就好像从半山腰一下子到了峰顶,困惑也就更多了。
因为少了半山腰到峰顶这段路扎扎实实的体悟。
天道不可假他人而成,却并不是说他山之石不可攻玉。沿着别人走过的路,不敢逾越分毫,固然不对。
但是万丈高楼,更不可能平地而起。
李志常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对于太乙真诀,他当然不会不屑一顾。
每一种功法,由不同的人来练,就会有不同的效果。
好比李志常用明玉功走到了破碎虚空,成就元神的境界,不代表其他人也可以靠明玉功走到跟他一样的境界。
成功的路,未必可以复制,也未必都能复制。
越是接近真理的言语,越不可能给出明确的指引。
所以老子留下道德经,却没有一句涉及真正的修行,但道德经却是修行者的瑰宝,就连李志常如今的层次,也没有丝毫脱离道德经涉及到的道理。
越是这样,李志常也就越能够体会到老子的伟大之处。
李志常想起老子,回想起当初在越女剑的那个世界,无论是释迦牟尼尊者、还是那根菩提枝、或者是老子,现在看来依旧是那么遥不可及。
而且李志常也通过大圣国师王菩萨,知道只要到了某种境界,绝对是可以化身无数的,因此他见到的老子、佛陀都不可能是本尊。
这一点让李志常更加悠然神往。
修行的道路是那样漫长那样的难走,那样的看不到终点,这正是修行的迷人之处啊。
雪花片片飘落,梅花在风中摇曳,暗香混着青青的体香,不觉又是一番新奇的天地。
李志常淡然自若道:“她的事情我没有忘记,只不过我也没有料到这次闭关会这么久。红叶是个主意极正的人,她要走,自然谁也拦不住,何况她自有师门,我也不担心,倒是要谢谢你这段时间的守护了。”
青青微微弹指,一丝剑气,带走一片雪花,将其碾为微小的分子,她的修为果然越来越深不可测。
炼剑成丝的绝世剑术,果然被她更上一层。
剑光分化是分出更多剑光,组成不同的攻击形式。到最后,一剑之下,生灭一方大世界也并非不可能,故而又称一剑生万法。
而炼剑成丝却是不断入微,破除一切有无之法。
因为一面铜墙铁壁可能看起来毫无破绽,可是如果不断入微,便可以发现铜墙铁壁也是由无数的微小腻子构成,中间依旧是无数空隙。
所谓的毫无破绽,那是在同等世界观为前提的状态下。
佛家所言,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便是这个道理。
因为观微毫之妙,便能见无穷。
李志常分明感受到青青刚才那一道剑气,便是将那一片雪花的空隙填满,自动将其瓦解成雪粉,这并非靠的剑气绞杀的蛮力。
这种精妙的控制,连他都不过如此,李志常不由得更加佩服青青在剑道上的天赋。
他称赞道:“这便是上古剑修之道么,果然厉害。”
青青对着李志常有些玩味道:“那你怕不怕。”
第四十七章 莲叶舟中太乙仙
李志常哈哈大笑,转身而走,悠悠地道:
“一住行窝几十年,蓬头长日走如颠。
海棠亭下纯阳子,莲叶舟中太乙仙。
无物可离虚壳外,有人能悟未生前。
出门一笑无拘碍,云在西湖月在天!”
既没有说怕,也没有说不怕。
诗中逍遥洒脱之意,跃然而出。
青青锋利的言辞,丝毫没有起到作用,反而被李志常不带丝毫烟火气息地反击,高下立分。
只因为李志常言下之意便是,你现在还只是个求道术,快意恩仇的境界。
而李志常先有‘无物可离虚壳外’,后有‘云在西湖月在天’,既说明了命修之道,又顺应了‘大道本性’。
是佛家的‘空’,也是道家的‘无’。
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是不是实力的差距,而是境界的差距,无须比较。
难怪李志常之前还说过,如果有一天他阻了她的道,她虽然秉承阻我道者杀的上古剑修传承,依然会死在李志常手上。
便是因为李志常勘破了生死,已是天仙一流的境界,她还困于生死。
这种玄妙,即使说出来,也很难理解,青青只有细细品味。
到底李志常不是良师益友,却胜似良师益友。
耿去病天赋远不及青凤、青青这样的仙根道骨,可是却能对武道痴迷,青凤远远不及。当真是“三冬抱雪眠,六夏迎阳立”,凭借着这些苦功,李志常都可以看出他的基础在逐渐扎实。
虽然因为修行晚了,今生多半成道无望,不过李志常并不吝惜,送他再入轮回,收纳门下,只要他能够继续坚持下去。
小狐狸在亭子里面托着腮,眼中无神,也不知道在想什么。
不过李志常看到小狐狸后,不由得默默对耿去病表示同情。
因为李志常也算是元神大成,阳神高人,只差一步就成天仙,他锻炼肉身,天地元气也是无时无刻不再滚滚进入他的体内。
但他底子薄,所以元气转化效率,现在还不是特别厉害。
可是小狐狸青凤根本就没有下意识修炼,天地元气不单单滚滚注入她体内,还没有泄露出来,几乎全化入了她体内的血肉经脉之中。
也就是说小狐狸的修为无时无刻不在增长。
因为修行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练气初成的时候,一般而言,今天进步了一些,过了一天不修行,那些进步便有一些会退化。
可是小狐狸相当于无时无刻不在吸纳天地元气,淬炼自身,化成妖力,提升修行。
李志常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也只是觉得她仙根道骨,灵气逼人,现在看到她,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修为当真是一日千里的那种进度。
给她这般成长下去,不到百年恐怕就能到七大妖圣的境界。
青凤仿佛感觉到了什么,侧过头望去,只见到李志常踏步雪中,飘然而来。
她的灵觉居然能到了察觉李志常的地步,固然有李志常没有可以隐藏的缘故,但这也太过耸人听闻。
这下子李志常总算知道这小狐狸之前是怎么逃出来的了。
李志常却没有先呼唤青凤,而是一步来到耿去病身边,伸手按住他的肩膀。
他这一抓,平平无奇,只一个快字,没有任何精奇的变化。
但大千世界之中,能躲过这一抓的人,无论他是诸子百家哪一派修士、武者,都可以称得上修行入了门。
耿去病当然差远了,安安稳稳挨了李志常一抓。
李志常也不是要害他,却见得耿去病安之若素,一只脚独立雪中,这翘着一只脚抱桩的架势,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果有奇效。
他也不是个读死书的,不然也不会有个狂生的名头。
李志常见他虽然被抓住,却纹丝不动,收了手,说道:“不错,下盘练得有些样子,气度也培养出来了。”
要是普通人,没一些心性的人被李志常这随意一抓,恐怕当即浑身发颤,不由自主。
耿去病能够纹丝不动,面色不改,这养气练血的功夫,算是有点基础。
当然比起青凤而言,他这点成就几乎不算是成就。耿去病回头看见李志常吗,当即一喜,说道:“师傅你老人家终于出关了。”
李志常悠悠地道:“看来你最近倒是没有偷懒,不过这还不够。”
青凤见到李志常倒是欣然不已,说道:“李大哥你终于出来了。”
她这些天也不光是在等李志常,她叔叔涂老被那少年公子抓住,就关在城里面。
她几次偷偷前去,本来她近来灵觉越来越玄妙,偷入到少年家里面去,可是每次到了院子外,就被那纯黑色的猎犬发现。
而且她也算是有些法术了,可是被那猎犬一盯就不敢动弹,如同遇到了天敌。
青凤叔叔本就有些道行,能够阴神出窍,幻化鬼怪,可是遇到那黑犬,比她还不如,动都不敢动。
她之前同叔叔一起被猎犬看管,她固然有些害怕,到底还能动弹,加上她叔叔用了些计谋,才把她送了出去。
她叔叔对她的大恩她永世不忘,一定要报答才行。
而她又不认识其他厉害的人,只有找李志常了。
青青的确十分厉害,不过心如铁石,她求了几次,毫无用处,也就不在求肯。
李志常随口指点了耿去病几句,结合他的进度,让他欢天喜地的去了。
他看了看青凤,青凤被他眼睛一盯只觉心理面慌乱不已。李志常闭关太久,随着大圣国师王菩萨的经验掠过千百世,此刻还没有完全缓过来。脸上犹自有些大梦初醒的慵懒,双目虽然没有运起什么真气,眼神却自然有点清亮夹杂昏蒙,迷人至极。
青凤就算是狐,也是个雌的,纵然灵气逼人,天生的修道奇才,心里到底没个定性。
李志常看见她双目红晕,姿态娇美,当真颠倒众生,却不为之迷惑。
对着她温颜和气道:“青凤你没发觉自己身上发生了许多变化么?”
青凤有些愕然,呆呆道:“有么。”
李志常道:“你变回狐身给我看看?”
第四十八章 绥绥白狐,九尾庞庞
青凤闻言一颤,脸上的肤色,就好似石榴子,红中透白,晶莹透彻,想让人咬上一口。
狐身便是她的原型,这对她而言,变成狐身,就好像脱光了衣服一样。
虽然李志常不是第一次见她原身,可是主动在李志常面前变化,总有些不好意思,就像她赶着让李志常把她看光了。
虽然四下无人,耿去病被打发走了后,天地间只有一片素白,清清静静,可总归是令狐害羞的。
青凤不免有些踌躇。
李志常见她神色,便知她的心意。
他阅人无数,青凤又不是个深沉的人,他从她眼色,便知这女儿家的肚肠,分毫不错。
懒洋洋道:“我可不是想占你便宜,而且你的狐身再漂亮,也不及你现在美丽。”
语气中还带几分促狭。
青凤终究不是迟钝的人,知道这位李哥哥不是个妄人,让她这样做,肯定别有深意。
但见得青凤化成一个雪白小狐,一双眼睛,流波生辉。纵然变成了一个狐狸,她的眼神也足以让人又怜又爱。
李志常却没有注目她的眼神,而是落在她尾部,果然奇怪,居然两条雪白的尾巴,在雪地里摇摇曳曳,不仔细点,还分不清楚。
一条尾巴的狐狸到处都是,两条尾巴的狐狸,那就举世难寻了。
长了多条尾巴的狐狸,并不是从没有出现过,最有名的便是九尾狐。古书上有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意思是:在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青凤肯定没有吃过人,性灵不然也不会这么纯净。
虽然天定万物平等,可是人类智慧最高,魂魄更加强大。青凤若是吃了人,免不了有魂魄的怨气缠绕。
她性灵纯净,简直可以算得上纤尘不染。
南疆十万大山纵横十数万里之遥,这里便是苗疆。
苗疆之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