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

第385章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385章

小说: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声悠长的叹息也自磨剑之声那里发出,渐行渐远渐无踪。
  李志常对着藏花示意道:“他们已经走了,你自己去取你的东西罢。”
  藏花喜不自禁,冲入木屋,翻箱倒柜下终于找到了一个紫色的檀木盒子,高兴道:“你也进来看看。”
  却没有想到外面全无回应,只有一声尖厉的猫叫,笼罩四野,久久不散。
  藏花冲出门外,那袭白衣再也不见。
  清晨,日出东方,云霞明灭,让人不禁为之瞩目。
  此时虽是寒冬腊月,前天刚落了一场大雪。
  这一片幽静的梅林之中,暗香阵阵,飘荡着清冷的梅花芬芳,林间小道并不坚硬,只是有些淡淡的潮湿,偶尔露出几片枯黄,正是残秋时的落叶。
  在晨曦淡雾之间,一个人凭空出现。
  先是淡淡的影子,最后逐渐凝实。
  他的目光是那样的虚无,他的脸却笼罩着一层淡淡的薄雾,好似一道轻纱遮住了他的面庞。
  只能看见他穿着一身胜雪的白衣。
  绝世无双的剑手,纵然掌中无剑,纵然剑未出鞘,只要他的人在,就会有剑气逼人眉睫。
  这里没有人,却有梅花。
  梅花禁受不住白衣人的剑气,飘然落下。
  他的剑已是天上地下,独一无二。
  他的人也是天上地下,独一无二。
  他的剑纵然不是最强的剑,可是他的人早已奉献给剑道。
  剑就是他的生命,就是他的全部。
  在这段时间,李志常居住在这处梅林之中,他住的地方是一个有一条清澈溪流的地方。
  梅花飘落在溪流之中,形成一条散发出清香的花溪。
  花溪边有一块石头,一块磨刀石。
  李志常在磨刀石旁边,他自然是在磨刀。
  一把样式有些独特的刀,一把不过三寸三分长的飞刀。
  刀身冰冷,刀锋无情,人也是无情。
  他的身体也有汗水,这毕竟是凡人的躯体。
  他的手也有些颤抖,因为他的内里早就衰朽不堪。
  此刻若是有高明的大夫,便可见到李志常如今的身体,应该不能继续行动下去,他现在最应该做的,便是躺在一张舒适的床上慢慢等死。
  李志常现在每动一下都是痛苦的,他却仍旧没有露出任何痛苦的表情。
  等死的滋味并不好受,所以李志常决定用磨刀,来打发这段无聊的时间。
  同时他也在等人,等一个本该来的人。
  在太阳下山之后,这个人若是再不来,就永远不必来了。
  李志常已经感觉到他已经到了附近,可是对方仍旧没有出现。
  他明白对方在想什么,对方在等。
  他在等出剑的机会,他也只打算出一剑。
  恰好李志常也打算只出一刀。
  这样看来,两人之间还算有点默契。
  不过对方也只能等到黄昏。


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与众心同
  凡人的一生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的。
  其中绝大部分人。
  生下来,在等待长大。
  长大后在等待成家。
  成家后在等待孩子。
  然后等待孩子长大、成家。
  最后便只能默默的等待死亡。
  这种平平淡淡的等待,说不上好,也谈不上坏,因为绝大部分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可是有些人天生就不一样。
  他们拥有最为超卓的武力,最顶尖的智慧,他们大都是孤独的。
  如叶孤城,如西门吹雪,又如白衣人。
  他们的寂寞总是相似的,他们的等待也总是相同的。
  毕生的等待只为等一个真正值得他们出剑的对手。
  风吹过。
  梅花落。
  不是风吹落了梅花,而是梅花本就要落。
  从清晨到黄昏,这是一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如果心中只有等待,那么这段时间必然漫长无比。可是白衣人已经习惯了等,时间的快慢,对他而言早就没有了意义。
  他终于动了。
  狭长的路,幽深的梅林,淡淡的清香。
  他的步伐绝非精准用尺子量过那般,他的脚印也非一样深浅。
  他好似在动的那一刹那,就变成了一个平凡的人。
  没有逼人的剑气,去击落树上的梅花。
  目光也不再虚无缥缈。
  这是因为白衣人连半分力气都不肯浪费在别的地方。
  他的剑能斩断一切,却不能斩断岁月。
  无论如何,他已经很老了。
  所以此时更需要珍惜每一分的力量。
  白衣人在幽僻的小路上踽踽而行。
  夕阳如血,花溪也变成了血溪。
  岂非在预言,这个地方注定要流血。
  飞刀已经被打磨的刀锋如蝉翼一般,薄薄的,近乎透明。
  落日的余晖照射在冰冷的刀锋山,似乎也禁受不住飞刀的锋锐,被劈成两半。
  北落师门适时的发出一声慵懒的喵声。
  睁开了它那似乎永远也睡不醒的眼睛。
  李志常转身,手里捏着飞刀。
  夕阳把刀染成了血色,也好似把他的衣服染成了血色。
  他看到了白衣人。
  白衣人也看到了他。
  没有多余的话。
  伟大的剑客,未必有自创的剑法。
  极伟大的剑客,却必定有只属于自己的剑法。
  他们的剑法别人可以学,可以模仿,但绝不可能有在他们手上的那种威力。
  正如李志常可以用出天外飞仙,却永远也用不出叶孤城的那种味道。
  白衣人的剑法没有名字,正如他的人,也没有了名字。
  李志常可以清晰的感觉到白衣人的精神已进入虚明,已浑然忘我。
  天地间万事万物的变化,都再也逃不出他的剑锋笼罩。
  李志常有些可惜,白衣人的精神已经无限逼近天人,可是他永远都踏不出这一步,因为这是世界的局限。
  正如刀耕火种的文明,纵然到了巅峰,也不可能变成机械文明。
  风已停,此时更无禅唱虫鸣。
  天地间,仿佛在刹那间陷入了一片寂静。
  令人心里生出绝望的寂静。
  无声的世界,往往能引发人的恐惧。
  连北落师门都人受不了这种气氛,用力的睁大它那湛蓝如海洋的眼睛,张开了口,想要呼吼,可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发出来。
  天地仿佛不单单变得寂静,空间也产生了凝固。
  北落师门保持着张口的姿势,纹丝不动。
  在这过程中,唯一能够动的是一把剑。
  准确的说,是一道剑光。
  剑光刺碎了空间一般,朝着李志常点杀过去。
  剑尖的尽头便是李志常的咽喉。
  李志常轻轻的抬起了手,同时抬起了手上的飞刀。
  飞刀在夕阳中,在红霞下。
  这世间之后必然没有这样的飞刀,也没有白衣人这样的剑。
  纵然以后还有别的飞刀,别的剑,精神已经不同了。
  此刻梅林之外,正有一个如花一般的女子,静静立在外面。
  再次动用青龙会的力量,藏花终于找到了这个地方。
  银鞍白马的白玉京也牵着马跟在藏花旁边。
  只要有阳光普照的地方,就是青龙会力量能触及到的地反。梅林也有阳光,自然也能被青龙会触及到。
  只是任何消息的传递,都会需要一点时间。
  这次的时间,确实久了一点。
  藏花他们还是来晚了。
  冲霄而起的剑气,纵然在外面,也能被藏花和白玉京清晰的感受到。
  剑气犹如九天雷霆,一闪而逝。
  同时他们也可以感受到剑气中那决然的剑意。
  随后梅林上方出现一道彩虹,横跨整座梅林,同时有仙音妙乐在半空中散下来。
  这种异象并没有维持多久的时间,不知是是否是错觉,在彩虹消失的刹那间,藏花听到了一声懒散的猫叫。
  藏花幽幽叹了一口气道:“他走了,他再也不会回来了。”
  白玉京笑道:“这样的人,本就是在世的仙,纵然在人间出现,也迟早要回到九天之上。”
  藏花淡然道:“我们进去看看有什么留下。”
  很快就到了白衣人和李志常决战的地方。
  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破坏。
  此刻明月照在梅林中,清溪里,洁白的鹅卵石静静的躺着。
  然后藏花看见了李志常,月白的衣裳,安详的笑容,一如仙人般飘然。
  全身上下没有一丝伤痕,身前的磨刀石上刻着一行字:
  葬我的时候别写我的名字,因为我还没死。
  藏花噗嗤一笑道:“我决定给这家伙风光大葬,给他找几百个孝子贤孙。”
  白玉京没有笑,他的目光停留在磨刀石旁边的一把剑上,一把古朴的长剑。
  他看到这把剑,就好像看到了一个孤高绝世的剑客。
  上面有着几点鲜血,染在剑锷上。
  藏花没有给李志常风光大葬,也没有找几百个孝子贤孙,只是在这梅林之中,挖了一个坑,然后直接把他埋了下去。
  然后在旁边的梅树上刻了一首诗:
  地肺重阳子,呼为王害疯。
  来时长日月,去后任西东。
  相伴云和水,为邻虚与空。
  一灵真性在,不与众心同。
  藏花想到如果李志常也像青龙会主一样吗,许多年以后回来见到这首诗,纵然那时她已经沦为冢中白骨,李志常也当能够悠然心会。


沧海


第一章 佛光初现
  这天巍峨险绝的华山之上,突然有白虹贯彻长空,妙音仙乐显化。
  西施本在山中采摘野果,心有所感下,急忙回到了李志常肉身存放处。
  不多时,她就来到一处陡峭的山崖之下,柔荑往石壁上轻轻一拍,就凭空升起数丈,随后足尖踢在崖壁凸起的部分,又随之升空数丈。
  如此反复,身子犹如一团云雾,往上飘去。
  崖顶是一块大空地,中间一座简陋的道观,立在那里。
  前后空空,四顾皎然。
  西施刚到观前,便听到里面那熟悉的声音,悠悠传来:“你的武功进步很多,自我上次神游又过去了多久?”
  西施有些怅然道:“都七年了,若不是仙师肉身如故,我都以为你再也不会醒转了。”
  观门缓缓打开,李志常背负无常剑,脚踏无忧履,着一身月白色道袍,立在门口。
  只是双眼之间,比过去更加空蒙无凭。
  同时李志常足下跟着一只全身长着黑色绒毛的猫,眼神十分慵懒,眨动之间,有碧光流出。
  李志常目光远眺华山群峰,和楚留香世界别无二致,只是此世非彼世,决然不同,他轻声道:“原来也才过七年而已,这七年当真辛苦你了。”
  西施柔声道:“不辛苦,且很自在。”
  李志常目光明灭数次,最后趋于温润,轻柔的落在西施明艳的面庞上,有些唏嘘道:“我会在山中驻留一个月,你有什么武学上的难题就问我吧,因为我接下来还要出游一段时间。”
  李志常费一月之功,给西施指点武学上的难题之后,便带着北落师门施施然下山而去。
  经历一世生老病死之后,他所见所感又大不相同。
  最显著的便是天子望气术上的突破,行游各地,只见神州大地上,洛阳之地帝心暗淡,龙气垂危,而函谷之西,一股黑龙之气蓄势待起,有鲸吞天下的气魄,而函谷之东,六条蛟龙也露出爪牙,不住扩大。
  而且这六股蛟龙气息,气机之剧烈,尚且还在那条尚未成熟的黑龙之上。
  李志常当然明白这是战国七雄的时代就要到了,同时和这些龙气并起的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