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

第379章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第379章

小说: 浪迹在武侠世界的道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然以水母阴姬的功力,也只能够凭空立在水面而已。
  这并不是说白衣人功力比水母阴姬还要深厚,而是他已经接触到了世界本源方面的东西,成功的把握住了天人之道的精髓。
  只不过这种境界只要没有稳固下来,就如镜中花水中月,犹如一场虚幻,随时可能会被打回原形,跌落回更低的层次。
  得道容易守道难,这一句可谓道尽修行的苦楚。
  以李志常的眼光来看白衣人正处于这种尴尬的境地,很难真正把这境界稳固下来。
  此刻是他最强的时候,也是他最弱的时候。
  只要他一守不住这境界,气势将会大为受挫。
  薛衣人显然也清楚了这一点,在半空中如凤舞九天、龙腾四海,剑气成行,不住朝白衣人点杀过去。
  只见到这千古流淌的河水,不住发生一连串爆响。
  这是薛衣人和白衣人交手,逸散的劲气击打在河水之上,造成的后果。
  这一战就算未必空前绝后,可是这壮阔的场景,绝对百年难得一见。
  人相对于这长河是如此渺小,可是在两人力量下,江河也为之震撼,也为之咆哮不已。
  薛衣人的剑如长空闪电,忽现忽隐,每一次灿烂的剑光之后,必然伴随着铮铮剑鸣,声震九霄。
  仿佛人间也有了雷霆。
  原随云也为之震撼,光听着这剑鸣,他就为之热血沸腾。
  大丈夫学武一世,若能有此剑术,有此酣畅淋漓的决斗,便可死而无憾了。
  他在三岁之后得了一场大病之后,便瞎了这双眼睛,因此纵然外表看起来温文尔雅,其实内心充满阴霾。
  仗着绝世天资,学会了三十三种绝学之后,更不把天下群雄放在眼中,妄图一统江湖,证明自己即便是个瞎子,也能把那些人踩在脚底下。
  这一切只不过为了掩饰他心中那种难以说出的自卑而已。
  可此刻两大剑客的决战,却让他生出了从未有过的热血,让他向往不已,阴霾的心思也淡去不少。
  他突然懂了李志常为什么要带他来,只因为想让他知道什么才是纯粹的武者,什么才是真正的剑客。
  庙堂之高高不过紫禁之巅,他即使再能玩弄人心,操纵江湖,有怎么及得上一统天下的朝廷,这非是武者所谓。
  江湖虽然免不了阴谋诡计,可是真正令人向往的还是那‘纵马江湖道,天地任我行’的快意。
  他不禁引吭高歌“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非有大感悟,不见真性情。
  原随云此刻便是颇有感悟。
  只不过任他如何高歌,对薛衣人和白衣人来说跟其他声音没有什么分别。
  因为他们现在眼中只有对手,只剩下了将对手杀死的想法,不管对手是谁。
  薛衣人的剑气如秋雨泄落,骤雨终朝,看不出一分停滞的架势。
  而白衣人举手投足间,便能陡出奇招,如万里平原,一座孤峰巍然而立,任凭风吹雨打,我自如如不动。


第一百零一章 血与剑
  高山无言,终立千古。
  薛衣人如疾风骤雨的剑势却逐渐消散,剑也越出越少,到最后居然完全停滞了下来。
  白衣人身子从虚空缓缓降落在水中。
  腿部自膝盖以下,皆沉入水中。
  整个人好似中流砥柱,任凭水流冲击,始终带不动他的身子。
  薛衣人亦复如是,剑尖垂下。
  天地间没有了剑气纵横,也没有了两人交手的破空声,仿佛陷入了宁静。
  不动心、不动手,除了水流风动,两人之间一片平静祥和。
  李志常叹口气道:“薛衣人败了。”
  原随云迟疑道:“何以见得。”
  李志常道:“风雨大作,必先以静,接下来薛衣人的出手必定全力施为,惊天动地。”
  原随云道:“既然如此,你又为何说他必败。”
  李志常道:“因为经过先前的交手,薛衣人一点一滴将自己的气势积累到顶峰,他现在好似拉紧了的弓弦,不得不发,若是不发,伤的便是自己,若是发出去,还有一线胜机,而这一切都是白衣人刻意为之的。”
  原随云惊讶道:“白衣人为何要这样做。”
  李志常冷冷道:“因为只有最强状态下的薛衣人,才有让他杀的价值,儿薛衣人发出最强一剑之后,也当再无遗憾。”
  原随云默然,既然白衣人敢让薛衣人不断攀升气势,用出最强一剑,自然有把握接住这一剑。
  薛衣人这一剑必然会用出全部的精气神,一旦白衣人接住了,他将再无任何手段可以抵御白衣人,结局自然便是死亡。
  原随云道:“你既然肯救我,难道不能阻止他们这一战,救下薛衣人?我知道你一定有这能力。”他果然已经变了,若是过去他绝不可能说出这样的话。
  李志常道:“不是我不愿意救,而是没有必要。因为这一战容不得外人的干预,对薛衣人而言,这一战,争的并不是生死胜负,而是要对自己这一生有个交代。”
  原随云默然,虽然他不能做到如薛衣人这般,却能体会到他这种心情。
  他想起了他的父亲,那个好好先生。
  可是若有一天无争山庄遭到别人挑战,即便他的父亲真的手无缚鸡之力,也不会让外人来帮他们无争山庄渡过难关。
  无争山庄的威严决不能被人侵犯,薛衣人的尊严也不能被人侵犯。
  只要他做了薛衣人,一辈子就是薛衣人,他可以败,他可以死,唯独他不能对自己没有一个交代。
  月更明,繁星更多,不知何处吹芦管,平添一丝凄然。
  而薛衣人此刻连一分凄然都没有,因为他觉得自己一生中,没有比此刻更充实,也没有比此刻更有价值。
  如果你已经了解了人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价值,那你一定会快乐得多。
  原随云突然再也不能‘看见’薛衣人的存在。
  而此刻薛衣人的出剑动作,的确不是用任何眼力以及其他的感官所能捕捉。
  无论是一个正常人,还是原随云这种比平常人看到更多不同东西的瞎子,都无法捕捉到薛衣人出剑的动作,甚至也无法捕捉到他这个人。
  在这出剑的忽然之间,薛衣人只觉得自己的肉体已经没有了任何重量,再也感受不到来自大地的束缚,他好像风一样,可以在空中自由流动,没有半分阻碍。
  行道而不见其行,剑出而不知其所止。
  精神的力量在此刻已经超越了肉体,让他接近了神的状态。
  虚空之中,突然出现了无数水滴,如果仔细看,就会发现这些雨滴,更像是剑。
  剑光流动的过程中,这些水滴朝着剑光扑去。
  薛衣人这一剑猛烈如山崩海啸,迅疾若风驰电掣,可是无论这一剑力量有多强,速度有多快,都不能毫无滞碍的穿过那些水滴。
  每一粒水滴都含有白衣人的剑气。
  白衣人虽然一动不动,可是这些水滴却代替他出招了。
  千万雨点,就是千万招。
  每一滴水在空中的轨迹都各自不同,可是最终的目标都是薛衣人的剑。
  薛衣人再次感受到了肉体的重量,也感受到了剑上面的阻力。
  但他不甘心。
  六岁习武,九岁习剑,十五岁便出江湖,自那之后,便逐渐有了‘血衣人’的名头,更有了天下第一剑客的美誉。
  一生过往,在刹那间便在他的脑海里面一一浮现。
  最后全都化作了三个字‘不甘心’。
  他纵然遇见了一生中最好的对手,也绝不愿意败给对方,也更不愿意死在这里,不为什么,只因为他是薛衣人。
  在绝望中他非但没有筋疲力尽,本已经榨干的潜力,突然迸发出一股强大的力量。
  这时精神的力量,改变了物资。
  长剑震颤、鸣啸。
  附在剑身上的水滴,立刻便被剑上的力量震散,甚至其余的水滴也不能再次逼近。
  长剑破空而来,剑气纵横大河之上,白衣人避无可避。
  他依旧纹丝不动,从从容容。
  面色看不出喜,也看不出怒,平静地像一口古井。
  他低喝一声‘剑来’。
  袍袖一挥,手中好似紧握者一柄绝世神剑。
  无形的剑。
  暴风骇浪凭空在两人交手的地方生出,漫天都是冲天而起的浪涛和水雾。
  及至最后风平浪静,白衣人依旧站在流水之中,薛衣人已经倒下,躺在江岸上,胸口一片血红,血水掺进河滩里面。
  原来那股绝世大力不但将他全身经脉粉碎,还破碎了他的长剑,其中一片碎片正插在他的心口。
  碎片的速度一定很快,穿过他心口,也不会给他带来任何痛苦。
  白衣人缓缓走向河岸,来到薛衣人的身边,帮他闭上双眼。
  同时一滴血珠从他身上滑落,落在薛衣人的衣服上。
  血衣!血衣!
  这一件血衣不但有他自己的鲜血,也有敌人的鲜血。
  薛衣人纵然死了,也当了无遗憾。
  随后白衣人往李志常的地方看了一眼,眼神锋利如名剑。
  李志常被他锋锐的好似能发出剑气的眼睛看着,只是微微点头,看不出什么别的情绪。


第一百零二章 无人知我是真仙
  在这刹那间,两人的目光便好似凝成实质,几乎能在物质界形成火花。
  白衣人只看了一眼,就转身离去,留下了无尽苍茫的秋夜。
  李志常赞叹白衣人此刻的境界,却同情薛衣人的死亡。
  因为他虽然轻伤了白衣人,也仅此而已。
  白衣人甚至都没能借助他的剑,给自己完成突破,毕竟两人之间的实力仍是不对等的,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原随云叹息道:“可惜世上再无血衣人了。”
  不知是兔死狐悲物伤其类,还是别有感慨,原随云有些惆怅。
  以薛衣人的武功,尚且比他现在还高明不少,却也不得不死在白衣人手上,天下之大,能胜过他的人虽然不多,一定还有。
  只是那时候,对手找上门来时,他也可能不比薛衣人好到哪里去。
  薛衣人何尝又曾得罪过白衣人,可是一日是江湖人,一辈子就是江湖人,这种事就是想躲避想躲避不开的。
  侠以武犯禁,这侠又何尝不是犯禁下的牺牲者。
  自古名侠多横死,岂独一个薛衣人。
  李志常似乎看出他的想法,拍拍他的肩头道:“这就是江湖,你踏入这里面的时候,就当早明白这一点,天道无私却又至私,物竞天择,弱肉强食,不外乎如是而已,我要离开了。”
  原随云惊讶道:“你这就要走了?救命之恩,我还没有回报你。”
  李志常道:“那就欠着吧,缘来缘去,总会因缘散尽,你我的缘法仅此而已。”
  原随云叹道:“想当初我还想要杀你,却没想到最后是你救了我的命,这世事之奇妙,真教人难以预测。”
  李志常哈哈大笑,一脚踏进这泛白的流水之中,高歌道:
  “曾经天上三千劫,又在人间五百年。
  腰下剑锋横紫电,炉中丹焰起苍烟。
  才骑白鹿过苍海,复跨青牛入洞天。
  小技等闲聊戏尔,无人知我是真仙。”
  原随云见道士放浪形骸,不禁长叹道:“此时方知吕纯阳或许真有其人。”
  李志常所吟的道歌便是吕纯阳遗作,不知真伪。
  而李志常行事也每出人意料,不拘于行迹,颇有真仙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