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在晚明 >

第24章

奋斗在晚明-第24章

小说: 奋斗在晚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倒是宁修这里有不小的危险。

    宁家毕竟不是大户,府中基本没有护卫,真要是起了冲突自保都是问题。

    “这点宁某也有过考虑,这几天宁某会去招募些护卫的。”

    随着宁家崛起,无数豪族虎视眈眈。

    不光是私房菜,肥皂,将来还会有葡萄酒等更多的东西出现。

    这世上得红眼病的可不止一个卢家。

    今天有卢大少,明天就会有李大少,王大少。

    总不能一爆发冲突就期待常小伯爷把那些恶少阉了吧。

    况且很多时候远水解不了近渴,豢养门客护卫是很有必要的。

    以宁家现在的财力还养不了太多护卫,但十几人还是没有问题的。

    重要的是这些人身世必须清白,来源要可靠。

    不然万一后院起火,可有的宁修受得。

    “这件事你找懋修啊。在荆州有谁比他张家厉害。张家登高一呼,无数门客奔涌而至,宁贤弟接过去还不是美滋滋?”

    “咳咳,话可不能乱说。张家哪里有小伯爷说的那般能量。”

    张懋修连忙咳嗽一声打断道:“真要是那般,我也不会和几位同年同月同日挨揍了。”

    “啊,哈哈哈哈,有趣,有趣。”

    常小伯爷笑的没心没肺,众人皆是面面相觑。

    这笑话很好笑吗?还是常小伯爷笑点太低了?

    宁修有意打破尴尬的氛围便主动换了话题:“诸位可听说卢家每年都会在夏日大量购入葡萄?”

    张懋修点了点头:“这个张某有所耳闻,据说卢家家主喜好洗葡萄浴,故而需要大量新鲜葡萄挤汁。正因为此,市集上的葡萄都断货了。”

    我靠!这卢家家主还真的是变态啊。

    挤葡萄汁洗澡?这还真是亘古未闻之事。

    宁修只听说过牛奶浴,可从未听说过葡萄浴。这些豪族门阀真的是会玩!

    一串葡萄才能挤出多少汁液,难怪卢家能把葡萄买断货。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啊。

    看来等到下一批葡萄下来,宁修得先下手为强将葡萄买到手。

    “怎么,宁贤弟突然提起此事是因为想吃葡萄了?”

    张懋修饶有兴致的打量着宁修。

    “咳咳,吃葡萄这话可不能乱说,容易引起歧义的。”

    宁修讪讪一笑道:“不过宁某确实想要买葡萄,为了酿酒。”

    葡萄酒本身并没有什么稀奇,故而宁修并没有遮掩什么。重要的是现代化的酿酒工艺,这技术只有他掌握。只要他不说,大明还没有人能酿成真正意义的现代葡萄酒。

    “酿酒?宁贤弟该不会是要酿制葡萄酒吧?”

    张懋修沉吟了片刻道:“虽说果酒味道甜香,但酒味太淡了些跟喝酸梅汤差不多,这玩意真的值得酿制吗?”

    明代酿酒工艺已经十分发达,不但有黄酒米酒,甚至还有高度蒸馏酒。

    唯独果酒不受喜爱。

    因为用水果酿酒不似用粮食好控制,经常酿着就酸了馊了。再加上酒精含量太低,实际就是果味饮料很难取代米酒黄酒地位。

    葡萄酒市场自打唐朝以后便基本半死不活,只偶尔在乡间能看到酿制此种酒类的,小镇上都多半见不到了。

    “实不相瞒,宁某要酿制的这葡萄酒和懋修兄口中的葡萄酒完不是一个东西。宁某这酒可是真的会醉人的!”

    葡萄酒虽然酒精度数低,但喝多了也是会醉的,尤其是那些陈酿,喝多了后劲也很大。

    小伯爷常封听罢眼中放出光彩来。

    “那感情好,天天喝黄酒、米酒早就喝烦了。宁贤弟快变个神通出来。”

    宁修脸上一排黑线啊,在小伯爷眼中他不会就是一个变戏法的神棍形象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恐怕得等下一批葡萄下来才能酿制了。”

    宁修摊开双手一副我能怎么办,我也很无奈啊的表情。

    张懋修笑声道:“这倒也未必。张某府上也还有些葡萄,要不宁贤弟摘了去酿酒喝。”

    额,这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多谢懋修兄,这葡萄便按照市价购买可好?”

    张懋修摆了摆手道:“这个好说,便是都送给宁贤弟也是可以的,反正就几百斤。”

    宁修:“。。。。。。”

    这张三公子看来也是一个败家的玩意啊。

    罢了谁让他张家家大业大呢,经得起败!

    “咳咳,那我得晚些时候再回武昌,得喝到葡萄酒再走。”

    听到这儿宁修差点吓死,常小伯爷再待上几个月,宁记酒楼还不得赔得底朝天?

    “小伯爷有所不知,宁某要酿制的这葡萄酒不似以前品类,酿制期很长,少则数月,长则数年。时间越长,口感越佳。”

    常封瞪圆了眼睛道:“数年?不会吧?”

    宁修推了推鼻子道:“几十年的也不是没有,不过这不符合宁某的行事作风,我肯定酿制几个月就要装瓶出售的。”

    众人:“。。。。。。”

    常封叹息一声道:“那便有些可惜了。若是没这档子事我还可以在外面浪几个月。但卢家这事一出我恐怕得马上回武昌了。”

    宁修安慰道:“小伯爷不必感慨,宁某酿好了葡萄酒一定第一时间给小伯爷送到武昌伯爵府去。”

    。。。。。。

    。。。。。。

    

 第四十四章 初酿葡萄酒

    

    宁修从张家买来几百斤葡萄,便立刻开始酿制葡萄酒。

    第一步便是挑选葡萄。

    张家送来的葡萄中有稍显青涩的,快要成熟的,也有彻底熟透的。

    熟透的葡萄往往更适合制酒,故而宁修特地将熟透的葡萄挑出。

    接下来他把摘下的葡萄去梗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盐水里进行清洗。

    过了约摸一炷香的工夫宁修把葡萄部取出,将盐水沥干。

    宁修选出的葡萄有五十斤,虽然不多但还是能够酿出一小桶酒。

    宁修把这些葡萄倒在一个大盆里,用手把葡萄捏碎。

    一旁的十郎直接哭出了声。

    “三哥哥,你这是做什么,这么好的葡萄都被捏碎了。”

    宁修转过头来笑道:“三哥哥要拿这些葡萄酿酒呢。”

    说完他又放进八斤白糖进行搅拌,搅拌均匀后将葡萄浆倒入一个坛子中,刻意给坛子留出三分之一的空间。因为葡萄酒的酿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气体,如果没有空间葡萄酒就肯定会溢出。

    之后就是密封发酵了。

    具体来说就是酒精发酵。

    糖分和酵母菌反应生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放热。

    得到了酒精,葡萄酒的酿制便成功了一大半。

    等待酒精发酵的时候宁修也没有闲着,他去找来上次卖给他柞木的赵木匠,与他说明了柞木桶的制作方法。并让他尝试做出样桶。

    赵木匠手艺都十分精湛,只用了两天便按照宁修的要求做出了样桶。

    宁修验货后很满意,赵木匠做出的柞木桶跟他想要的橡木桶基本差不多,虽然达不到后世葡萄酒庄园那种美观的程度,却也足够使用了。

    接下来宁修要求赵木匠给自己的雇工讲授制作柞木桶的方法。

    每教会一个雇工,赵木匠可以得到一两银子的奖赏,故而其没有任何藏私毫无保留的向雇工们讲授制作工艺。

    木桶的制作本身并不复杂,因为其是框桶,只需要编框加固即可。

    很快雇工便都学会了木桶的制作,一天就做出了三十个桶。

    以宁修手中现有的葡萄存量肯定是不可能做出这么多葡萄酒的,但这并不影响,等到大批量进货购买葡萄后便是量产葡萄酒的时候。

    雇工和赵木匠都得到了可观收入,可谓皆大欢喜。

    宁修对赵木匠表示今后还会需要更多的柞木,会和他保持合作。

    赵木匠闻言大喜。宁修在他看来就是一颗摇钱树,只要砍伐柞木就能换来白花花的银子。这样的买卖他自然愿意做。

    二十天后,葡萄浆便发酵的差不多了。

    宁修取开密封的坛子,用滤网把葡萄籽、葡萄果肉、葡萄皮部滤掉。

    接下来就是进行陈酿了。

    宁修把初期葡萄酒倒入柞木桶进行保存,最快半年就可以出桶。

    当然如果要口味更加醇香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

    但宁修等不起,他需要葡萄酒快速酿成,最好在腊月前就进行销售。

    直到这一刻七郎和十郎才明白了宁修的意图,纷纷感慨三哥哥行事果敢,必成大器。

    宁修也没有被这两个马屁精冲昏头脑,他知道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他能做的东西也十分有限,绝不是念句口诀就能变神通的造物主。

    就拿这葡萄酒来说,他也只能让葡萄浆带皮发酵制作红葡萄酒。

    这是因为葡萄皮上的天然酵母是发酵的必须品,而明代又没有酵母粉这种替代天然酵母的酿酒原料,故而只得看碟下菜了。

    而如果有干酵母,宁修便可以去皮用纯葡萄汁辅以酵母粉酿制白葡萄酒了。

    经过酒精发酵的葡萄酒其实就已经可以喝了。只不过这一阶段的葡萄酒酒味还很淡。

    宁修在把葡萄酒装入柞木桶进行陈酿之前取了一小杯尝了尝,确实口感还没到可以销售的程度。

    宁修虽然希望葡萄酒可以快速销售,但该有的流程还是要走的。不然若是砸了招牌就得不偿失了。

    宁缺毋滥是宁修的标准,宁记推出的产品必须都是质量过硬的。

    葡萄酒陈酿也有很严格的环境要求,酒楼的环境显然不行。

    宁修不敢大意,叫人把柞木桶搬到新宅子地窖中。

    虽然比不了专业的酒窖,但湿度温度都很接近,也算可以接受了。

    忙完了这一阵,宁修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好好读读书了。

    按照张懋修对他的要求,他要每天写一篇时文。这些日子欠下不少,宁修只得埋头苦干。

    好不容易将文章补齐兴致冲冲的拿予张懋修看,张三公子又变了新花样,开始让宁修研读翰林院学士、朝中一些鸿儒以及湖广提学官作的文章。

    宁修自然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考官也是人,那么就会有自己的喜好风格。如果能够吃透考官的风格并投其所好是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而如果一味的闷头苦练,哪怕写了几千篇文章,最后考试的那一篇不被考官所喜,一样难以中式。

    张懋修现在让宁修做的便是针对考官的喜好形成几套风格,随机应变。

    譬如乡试的考官是提学官和由京师委派的大儒。

    那么就要选择这些人喜好的文风。

    提学官好说,便是秦老大人。

    京师委派的官员却是乡试前夕临时决定的,这便只能猜了。

    但也不是无线索。

    一般这些大儒都是翰林院的官员,而除去翰林编修,修撰等初级官员,翰林院供职的高级官员并不多。

    拿到这些官员作的文章一一研读,将风格分类总结便成功了一大半。

    宁修不由得一阵感慨。

    官宦子弟比寒门子弟更容易登科不是没有原因的。

    父辈给他们带来的隐性资源实在太多了。

    便说这些翰林学士作的文章,官宦子弟可以轻松拿到研读,取巧投机。而寒门子弟是绝不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