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随时穿越明末 >

第308章

随时穿越明末-第308章

小说: 随时穿越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楚江秋当即拍着胸脯说道:“李公请说,只要是我楚某人能够做的到的,绝无二话。”
  李岩当即说道:“我的条件就是,要楚公子迎娶小女!”
  嘎?
  这算是什么条件啊?
  听到李岩的条件,楚江秋不由得有些目瞪口呆起来,忍不住看向李薇儿。
  只见李薇儿含羞带怯,不过脸上的一抹喜悦却是如何都掩饰不住的。
  额,美人情深啊!
  不过,自己恐怕给不了她名分了吧!
  楚江秋不由叹了口气说道:“李公,薇儿小姐天生丽质,冰雪聪明,如果能够娶回家,当真是我三生幸事。不过我已经有过婚约,你看这……”
  楚江秋的确是有了婚约,并且还不是一个。
  所以这件事情就比较为难了。
  听到楚江秋的话,李薇儿得脸色不由得一下子变得惨白起来,编贝般的牙齿狠狠咬在嘴唇上。
  旁边的红娘子则是牵起女儿的手,轻轻拍打了数下,似乎是在安慰自己的女儿。
  李岩却是似乎早已料到了这种事情,当下微笑着说道:“楚大人如此出类拔萃,早有婚约当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过大丈夫三妻四妾,实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
  “我家薇儿虽然出身寒微,不会攀高枝,但也不会自甘下贱!我李岩不在乎你有几个妻妾,只要你答应给薇儿一个平妻的身份即可!”
  听到李岩的话,原本心如槁枯的李薇儿心里不由得又活泛了起来。
  所谓宁为英雄妾,不为庸人妻!
  漫说是平妻了,即便只能当楚大哥的一个妾室,李薇儿也是肯的。
  当下,李薇儿不由今咋会给你地看向楚江秋,想看看楚江秋到底会如何回答!
  楚江秋有些为难地说道:“只是这样未免太委屈薇儿小姐了!”
  李岩看着楚江秋,淡淡地说道:“不委屈,这么说来,楚大人算是答应下来了?”
  楚江秋当即向着李岩一揖到底,恭敬地说道:“李公,额,李伯父,能够娶到薇儿姑娘,当是我三生之幸,又怎么会有不允的道理呢?”
  听到楚江秋的话,李岩不由得哈哈大笑了起来。
  其实早在红娘子她们过来之前,李岩心里真的萌发了死志。
  古代的名士,都有着固执的一面。
  所谓知夫莫若妻,红娘子深知只有爱女才是自己丈夫的软肋。
  因此才用李薇儿得事儿说动了李岩,让李岩打消了以死报知遇之恩的念头。
  然后当李岩得知李薇儿居然喜欢楚江秋,并且李岩还亲口问过李薇儿,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李岩才上演了刚才的那一出。
  听到楚江秋答应的如此痛快,李薇儿又惊又喜,羞涩不已,不由得躲进红娘子的怀里,再也不肯露头出来。
  红娘子抚摸着李薇儿得秀发,脸上也是笑意莹莹。
  本来对整编这些李闯部下一事颇为头疼,要知道,现在俘虏的李闯部下足足有五万人之多。
  这些人,可是要比他现在所有的兵力还要多出一倍的数量。
  想要全部收编并且尽快地消化,可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做到的事情。
  但是这些人又不不能放任不管,真要如此的话,必然会闹出大乱子来。
  偏偏楚江秋现在最缺的就是时间了,满清那边不会留给他们太多的时间。
  而随着李岩的加入,这个事情得到了完美的解决。
  随着楚江秋改口,由原先李公的称呼变成伯父之后,李岩心里的一块大石也放了下来。
  当下上前拜见楚江秋,并且口称主公。
  楚江秋连忙搀扶起李岩,连道不可,让李岩直接称呼自己的表字即可。
  不过李岩执意不肯,一定要称呼楚江秋主公。
  楚江秋再三相劝,李岩一再坚持,最终楚江秋也只能随他去了。
  由李岩和宋献策出面,只用了短短半日的时间,就将李闯部下彻底收编下来。
  当然了,李岩也展现出了他铁血的一面。
  对那些平时作恶多端的匪徒,李岩也绝不姑息。
  还有一部分人,分发了一些路费之后当众遣散。
  留下来的四万多人,都是李岩平素冷眼旁观,信得过的人。
  不得不说,李岩平素的威望还是相当高的。
  随着李自成的几次失败,李岩的威望已经隐隐有盖过李自成的苗头。
  这也是李自成对李岩产生了杀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日,四万李闯部下由李岩和牛天星带领,和陈近南率领的神机营士兵还有收编的白莲教士兵并到了一起,足有七万余众,浩浩荡荡,剑指京城。
  队伍壮大了,需要的粮草也变得多了起来。
  需要运送的粮食就变得极为庞大了。
  幸好李闯还有存留的粮食,足够他们这些人一月之用。
  而这么多粮草,足够他们支撑到北京的了。
  只要到了北京城,就不愁没有粮食可用。
  人一多,速度就慢了下来。
  之前楚江秋可是全部用摩托三轮来运输士兵的,不过现在人数多了这么多,摩托三轮就严重不足了。
  到目前为止,楚江秋还不愿在人前显露传送戒指的秘密,因此不能无中生有地变出更多的摩托三轮出来。
  因此,那些摩托三轮就用来运输粮草还有弹药等军需物资,这样一来,倒也大大提高了行军速度。
  七日之后,楚江秋率领大部队,兵临北京城下。


第548章 长公主的谋划
  早在三日前,满清政府便得到了楚江秋率领大部队即将兵临北京城下的消息。
  目前满清政府正处于巩固和迅速接受地盘的阶段,八旗内部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就是以鳌拜为首的强硬派,他们的自信心极度膨胀,自认为他们能够打进北京城里来,就是他们实力的象征。
  现在他们需要做的,就是马上继续攻占大明的领土,用最短的时间将整个江山都打下来。
  因为在他们看来,目前可以说是满清最好的机会了,吴三桂他们投降了,洪承畴投降了。
  有了他们,相信大明的花花江山指日可待。
  另一种是保守派,他们觉得,大明的人口基数实在是太多了,足足是他们的百倍之多。
  人家一百个人打他们一个,好汉架不住人多,双拳难敌四手啊!
  一个不留神,就有可能陷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
  要知道,他们在草原上的时候,还有躲避的空间和余地。
  但是一旦入主中原,下来战马,到时候情况危急的时候,恐怕就算是想跑都是跑不掉的啊!
  所以他们主张稳扎稳打,能够入住中原当然是最好的事情了,毕竟这是他们草原历代人的梦想。
  这个梦想,当然不能放过。
  但是必须要给自己留条后路,现在他们需要做的,是大肆搜刮大明的财富,然后迅速转移到草原上去。
  一旦有个风吹草动,他们立马就退回到草原上。
  毕竟草原上才是他们的根,才是生他们养他们的地方。
  两派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闹的康熙皇帝也是无所适从。
  毕竟现在的康熙帝还没有成长起来,并没有成长到后世的康熙大帝的地步。
  在很多问题上的看法并没有那么透彻和通透。
  然后康熙帝就问计长公主,长公主隐然间却是支持第一种理论,不过也劝康熙要稳扎稳打,切不可操之过急。
  最重要的是,每打下一个地盘来,就要马上恢复生产,给当地百姓宽松的政策。
  要让他们认识到,在大明的统治之下,要比在大明的统治之下生活的更好。
  对最底层的百姓来说,往往统治者是谁他们并不那么看重,他们最为看重的是谁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
  真正对血统还有满汉之别持有根深蒂固的士大夫,但是偏偏这些士大夫,很多时候其实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重要。
  对于长公主的论调,康熙帝深以为然。
  ……
  而对于楚江秋率领大部队前来,满清之内自然也是持有两种论调。
  第一种就是以鳌拜为首的强硬派,不屑地吹嘘着,汉人的军队完全的不堪一击,他只需率领两万骑兵,便可轻易地将楚江秋的部队消灭在马下。
  另外一派的人士,却是深知楚江秋楚才子的厉害之处的。
  他们认为现在必须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
  必须要有所准备,一旦战争失利的话,必须要做好马上撤离的准备。
  强硬派的人,对这种理论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当康熙问计于长公主的时候,却是意外地从长公主处得到令他极度吃惊的答复。
  本来康熙还以为,长公主既然也属于强硬派,此次必然对大明那所谓的楚才子率领的部队不屑一顾。
  没想到长公主对于这个楚才子竟然会如此的重视,其重视程度甚至比那些谨慎派还要谨慎了许多。
  甚至都不能说是谨慎了,甚至已经是恐惧的地步了。
  长公主对康熙的建议是,必须要做好最快的打算,必须要准备撤退的路线,并且事先就要准备好一切。
  否则的话,万一事情朝着最坏的方向发展的话,恐怕到时候临时抱佛脚,时间就来不及了。
  听到长公主的话之后,康熙帝不由得闷闷不乐起来,在他内心深处,是不愿意听到这种话的。
  但是随即康熙便悚然而惊。
  其实康熙帝的政治眼光还有军事才能都是极为了得的,只不过在某些事情上,他虽然有了自己的主见,但是一时间难以抉择,这时候就会忍不住去问计长公主。
  而在长公主哪里得到的答案,每每都会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当然了,长公主看的要比他更加细致就是了。
  而在整个过程中,康熙帝也在迅速的成长着。
  而这一次,从长公主哪里竟然得到了和自己截然相反的答案,如何能让康熙帝心里不郁闷?
  不过很快的,康熙帝就反应了过来,自己是去问计于长公主的,她的建议和自己的想法截然相反,其实应该是很正常的事情才对。
  自己怎么能因为如此,心里就不舒服就失去镇定了呢?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长公主的决断,很少有失误的时候。纵然偶然有所失误,基本上也是因为情报有偏差得缘故。
  既然长公主对这个楚才子如此重视,那足以说明,这位楚才子是位极厉害的对手,绝对要加以重视才行。
  当然了,康熙虽然在心里已经将楚江秋楚才子的警惕之心,提升到了很高的程度。
  但是也远没有达到长公主所说的那种地步,如果只是听到这位楚才子的名头,自己就在暗中布置,随时做好了逃跑的准备,那自己名声也就彻底完了。
  见康熙帝并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长公主不由微微叹息了一番。
  看起来阿弟是长大了啊,有了自己的主见,并不像是年幼时那般,对自己言听计从。
  并且这种事情,由他来做的话,的确是不太好的事情。
  既然如此的话,这种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好了。
  长公主最看中最提防的人,其实就是楚才子楚江秋了。
  她知道楚才子在扶桑的势力,她极为清楚楚才子懒散的个性。
  在她的判断中,凭这位楚才子的性格,应当是携美隐居海外才是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这位楚才子会在这种事情站出来呢?
  这个时机选择的太过微妙了!
  长公主甚至相信,如果给他们半年的时间,让他们将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