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随时穿越明末 >

第157章

随时穿越明末-第157章

小说: 随时穿越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一来,计划生育就有很大的可操作性了。可以暂定为,每一对夫妻只准生两胎,凡是两胎之内的,一律发放土地。两胎之外的,不发放土地,甚至不给办理户口,如此一来,当可遏制人口增长势头,将人口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反观现代的计划生育,刚开始实施的时候,有些地方的口号甚至喊出了‘宁添十座坟,不添一口人’的极端口号。
  其实当时计划生育之所以这么严格,也是由其历史背景的。
  因为当时的人口基数太大了,如果不采取严厉措施的话,相信用不多长时间,人口问题就能把当时的中国给拖垮,就像现在的印度一样。
  而如果计划生育施行的早的话,在人口基数不算太大的时候开始实施,就可以慢慢进行,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
  听到楚江秋所说的变革,史可法和洪承畴脸色不由得都变了。
  太子也是差异地问道:“楚大哥,记得上次你说过,变革不可轻易施为,为何现在你又提起变革了呢?这变革真的能够成功吗?”
  楚江秋提出的将所有土地全部收回为国有,然后按照人口发放。
  如果真的能够如此的话,这里面的好处实在是太大太大了。
  首先就是土地可以重新丈量,然后全国的人口统计能得出一个准确的数字。
  以前都是隐报瞒抱,现在肯定是有的要报,没有的估计也想往上报。
  再说土地国有,不准私人买卖,这样一来,就杜绝了大地主大财阀的出现,百姓能够安居乐意。
  当然了,以上的种种,其实都不是重点。
  重点中的重点就是,如果真的能够实施这种变革的话,大明的税收不说增长十倍,五倍绝对是会有的。
  如果大明的税收能够增长五倍的话,那就能够做太多太多事情了!真是光是想想就让人兴奋的睡不着觉啊!
  但是这种变革,真的能够实施吗?
  洪承畴意味深长地看了楚江秋一眼,不由问道:“鸿飞,你说的是王莽改制吧?”
  不错,当初王莽就进行过这样的改制,不过最终他失败了。
  楚江秋微笑着点头说道:“不错,这也算是当初王莽改制的一部分。虽然王莽的新政失败了,但是不得不说,王莽新政的出发点是好的。”
  洪承畴忍不住再次问道:“鸿飞,那你觉得,如果我大明实施新政的话,有多少成功的把握?”
  楚江秋淡淡地说道:“如果在地瓜、花生和玉米没有大面积推广之前,可以说毫无把握。如果有人敢提出此等变革,学生必然会说一句:此人该杀!”
  史可法和洪承畴不由得对视了一眼,都从彼此眼睛里面看到了震惊之色。
  太子忍不住问道:“楚大哥,为什么在这三种农作物没有大面积推广之前,就不能进行改制呢?”
  楚江秋言道:“在这三种农作物没有大面积推广之前,民不聊生,食不果腹,绝对不宜发生任何形式的动荡。一旦引发民怨,后果不堪设想。”
  “但是在三种农作物大面积推广之后,局面就完全不同了。”
  楚江秋的想法极为积极,在他看来,只要三种农作物全面推广开来,方法得当,改革是肯定能够成功的。
  因为这种改革,后人已经经历了多次,所以这一次连摸着石头过河都算不上,都是有先例可循的。


第283章 发展商业的好处
  但是楚江秋的这种大胆言论,却是让在场的人全部都惊呆了。
  太子朱和城还能稍微好上一些,因为他现在对楚江秋的崇拜近乎盲目性的。
  在他看来,既然楚大哥说能,那就应该能够做到。
  至于史可法和红惩处,却是完完全全地被惊呆住了。
  从古至今,历史上的变革者大有人在。
  就说眼前这两位史可法和洪承畴,难道他们就不想变革吗?
  想!他们其实比谁都想!
  他们很想改变大明的现状,而想改变这一起,重中之重就是税收改革!
  但是他们也就只能在心里想想,全完不敢实施。
  自古变革者,从未曾有过好下场。
  有没有好下场先不提,就说现在大明风雨飘摇的现状,如果真的实施变革的话,估计和直接拿倒抹脖子差不多少。
  好在现在有了地瓜玉米和花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之后,大明现在面临的压力大大降低。
  相信经过五年十年的发展,大明一定能够发展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甚至能够超越历朝历代也未可知。
  但是如果说就因为有了这三种农作物,改革就能够顺利实施的话,史可法和洪承畴是难以置信的。
  他们可不是太子,三言两语就被人忽悠的团团转。
  但若是不信吧,偏偏这位楚才子就是个妖孽。
  之前三千杂牌军加两万百姓,歼灭一万五千多倭寇,自己还没有一个人死亡这种事情你能相信?
  玉米地瓜花生这三种新型农作物你能够相信?
  神奇的对讲机,在二十里范围内随便通话,你能够相信?
  楚才子做出了太多让人难以置信的事情出来,所以现在这话从楚江秋口中说出来,尽管他们心里不是很相信,但是却是不能随意就否点。
  就听楚江秋说道:“大明可以用五年的时间休养生息,最多十年的时间厉兵秣马,大力发展商业。十年之后,就是大明向外扩张的时候了!”
  “海陆陆路齐头并进,让视线所至的地方,全都归于大明的版图!”
  “相信到了这时候,好多人都会发现,原来土地产出,远远不如商业积累财富为快。相信到时候如果进行改革的话,就不会像现在这么困难了!”
  楚江秋的一番话,直接让现场所有人都傻眼了。
  这,这,这货不会是在做白日梦吧?
  让视线所至的地方,全都归于大明的版图?
  这怎么可能?
  原来他们都以为楚才子有什么神奇的办法,没想到他提出来的,竟然是最不靠谱的根本就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太子不由问道:“楚大哥,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吗?”
  楚江秋淡淡地说道:“太子殿下,若为你亲眼所见,亲自参与,有人告诉你三千杂牌军加两万百姓,能够歼灭一万五千多倭寇,自身无一人死亡,你能相信吗?”
  太子不由摇头说道:“如果不是孤王亲眼目睹的话,是万万不会相信的。”
  楚江秋接着说道:“当十年之后,我们组成一支支的万人枪队,还有炸弹更为先进的火炮等先进武器,试问哪个国家那个部落能够阻挡的了大明的步伐?”
  对啊!
  怎么把新式武器这一点给忘记了啊?
  如果有一支万人队的枪队,相信就算碰上对方的十万大军,都能轻松消灭掉吧?
  这世上,有那个国家或者部落能够阻挡他们的步法?
  刚才他们还觉得楚才子是在做梦,但是现在楚才子只是一句话,就让他们感觉到,楚才子刚才描述的,的的确确是有可能做到的。
  甚至是有很大可能能够做到的,到时候,大明的疆域势必会大大扩充,扩充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版图。
  到时候,他们都会在史书上留下重重的一笔。
  一想到这个,史可法和洪承畴就忍不住兴奋起来。
  就在此时,就听楚江秋接着说道:“不过,有个前提,就是在五年之内,不能有大的动荡!”
  “第一个五年对现在的大明来说太过重要了,现在的大明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病人,如果能有五年调理的时间,势必将大明初愈,更胜往昔。”
  “但是如果在这五年之后有大动荡的话,会产生太多太多的变数。”
  听了楚江秋的分析,太子、史可法和洪承畴心里不由得一沉。
  他们也不希望会有什么变数啊,但是变数是他们不希望有就不会出现的吗?
  很多时候,都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太子忽然间又问出了一个问题:“对了楚大哥,刚才好像听你说了一句,要大力发展商业?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商业呢?虽然商业对地方繁荣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大力发展商业,是不是偏离了方向?”
  当太子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史可法和洪承畴也反应了过来,对啊,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商业?这不是和儒家经典背道而驰吗?
  倒不是说史可法和洪承畴不如太子反应的快,实在是这两人刚才被楚江秋惊人的言论给震惊住了,一时半会的,根本就没往这方面想。
  这一次,楚江秋没有直接解释原因,而是问了太子一个问题:“太子殿下,我想问你一个问题,为什么宋朝在历朝历代之中,都是最为羸弱的,和外族打基本上就没赢过。但是为什么终宋一朝,基本上没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呢?”
  楚江秋一问出这个问题,顿时引起了太子的深思。
  对啊,以前的历朝历代,几乎或多或少的都爆发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就宋朝几乎是没有。
  宋朝又这么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现在别说是太子,就连史可法和洪承畴都不由得深思了起来。
  凭他们的阅历和智慧,当然很快就能发现一些线索和答案,但是他们不敢肯定,他们的答案是不是就是正确答案。
  因此,一时间,他们倒是不敢轻易开口了。
  太子殿下想了半天,脑袋都快想懵了,还是不得要领,不由问道:“楚大哥,你就别卖关子了,快说出答案来吧!”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宋朝虽然军事上羸弱,但是宋朝在历朝历代都是最富有的!农民的要求其实很简单,只要有口饭吃,只要能够活下去,他们根本就不会去造反。”
  “而宋朝为什么会这么富有啊?最重要的一点,是宋朝的商业及其发达!就只是这么一个例子,你们是不是就发现大力发展商业的好处了?”


第284章 宣传正能量
  宋朝在历代的封建王朝之中,是最为富庶的一个朝代。
  终宋朝整个王朝,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一点,和宋朝的富庶是密不可分的。
  不要以为水浒传是真正的史实,真的就有一百零八位好汉占据水泊梁山扯大旗造反。
  其实真正造反的好汉只有三十六位,也并没有占据水泊梁山扯大旗造反。
  这三十六位英雄或者说是马贼,是流窜作案,个个武功高强,官府围困不住。
  但区区三十六个人,绝对算不上是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老百姓其实是最容易满足的一个群体,有饭吃,能活下去,就没几个人会选择去造反。
  但是把这一切都归结到商业发达这一点上,还是让在座的诸位有种恍然的感觉。
  不过仔细想想,似乎还就是这么回事。
  商业并不是洪水猛兽,发展好商业,对国家是有利无害的。
  半晌之后,洪承畴忍不住问道:“楚才子,不知那种燧发枪,能够大规模制造吗?”
  这才是洪承畴最关心的问题,只要燧发枪能够大规模制造,那么大明的军事力量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有巨大的提升。
  到时候,草原铁骑在枪阵面前也只有瑟瑟发抖的份儿。
  燧发枪当然能够大规模制造,在现代只要有钱,想要制造这玩意儿并不是多困难的事儿。
  甚至想要弄到更好的枪支,只要有门路,都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但是现在楚江秋还真不敢大批量的引进燧发枪,或者其他更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