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随时穿越明末 >

第137章

随时穿越明末-第137章

小说: 随时穿越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247章 君主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太子朱和城斩钉截铁地说道:“不行,找不到楚才子的话,本太子是不是走的!”
  和楚江秋接触了这么长的时间,在太子朱和城心里,楚江秋的形象亦师亦友,已经给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而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之中,一旦走散,几乎就意味着死亡。
  所以无论如何,太子都要找到楚江秋,保证他的安全。
  很快就有人向后找去,很快就找到了楚江秋。
  然后他们才发现,原来楚才子并没有走丢,而是正在整顿利刃成员,正准备进城。
  这时候天色已经逐渐放亮,太子也发现了这边的情况,匆忙走过来,抓着楚江秋的胳膊说道:“楚大哥,快跟我一起上山!”
  楚江秋轻轻挣脱了太子说道:“太子,你身边的力量足以保护你安全了,我在城里还有财产,需要我去处理一下!”
  太子怒不可遏地说道:“楚大哥,难道钱对你来说就那么重要吗?你这么喜欢钱的话,等我回京以后,你想要多少我就给你多少!现在你必须要跟我走!”
  楚江秋撇撇嘴,心道:你现在恐怕还没我有钱呢,还敢说这种大话,也不怕闪了舌头。
  不过其实他心里还是相当感动的,在这种时刻太子居然还没忘了自己,也算是难能可贵了。
  楚江秋轻轻一叹说道:“太子,不行啊,留在城里的,是数万百姓,还有种粮!”
  楚江秋的一句话,顿时让在场的几个人无不脸色大变。
  是啊,城里不但有数万百姓,还有三种粮食的种粮!
  玉米和花生已经收集了起来,已经分发完毕,只等分到的那些州县前来取粮,但是现在人家还没有赶来。
  地瓜是窖藏的,一旦这些都被毁掉的话,这后果……
  毁掉的,简直就是大明的希望啊!
  楚才子不惜自己的生命都要保护这些种粮,都要保护大明的希望,这份情操让在场的人都深深感动起来。
  刘将军只觉心头一热,居然一下子跪倒在地,大声对楚江秋说道:“楚才子,俺服你了!这一别,只怕再难相见,保重!你要不死的话,俺老刘请你喝酒!”
  袁继咸却是喟然一叹说道:“楚才子,你快跟着太子走吧,种粮这里,我带人去保护!”
  看着眼前这些人的反应,楚江秋心里也是颇为感动,不过还是催促着他们快走。
  其实楚江秋之所以要回城,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种粮。
  种粮在太子、袁继咸心目中极为珍贵,但是在楚江秋眼里根本就不值什么,这玩意只要有钱,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
  真正让他放不下心的,其实是利刃队员的家属。
  这些天为了收获种粮,沙发厂那边的活都耽搁下来了,压了不少的活计。
  订单早就有了,人家那边催的急,因此住在楚府那边的利刃队员家属,都赶去柳城内的沙发厂帮忙。
  这也不能算是帮忙了,毕竟这也可以算是自家的生意。
  正因为此,楚江秋才不能抛弃他们。
  如果无情地抛弃了他们的话,这些利刃成员会跟他走吗?
  就算真的跟他走了,心里能没有怨言?以后会真心真意地跟着他?
  这些利刃成员,是楚江秋耗费心血打造出来的,绝对不容有失。
  在加上,只要太子安全了,楚江秋自己的安全并不成问题。
  ……
  太子看着楚江秋,眼睛不由得越来越亮,里面多了好多莫名的东西。
  “楚大哥,你不走,我也不走!”
  楚江秋不由皱眉说道:“太子,别闹了,现在赶紧走,要不然只怕来不及了!”
  太子微微一笑,昂首淡然却又是极为坚决地说道:“我大明朝立朝以来,不外嫁不和亲,君主死社稷,天子守国门!”
  “现在孤的百姓处在这些倭寇得淫威之下命在垂危,现在大明的希望那些种粮就在城中,楚大哥一介书生都能为国为民,难道孤王身为太子,就做不到这一点吗?”
  “今天,孤王绝不会走,孤王要以柳城百姓共存亡,以种粮共存亡!走,咱们都进城去!”
  说完之后,太子大步向城内走去。
  刘将军还有袁继咸见状,犹豫了一下,却是没有反对,而是带领手下,快步跟了上去。
  他们并不是被太子的一番话给感动的改变了立场,感动是有的,尚不足以令他们改变立场。
  而是在他们的算计中,上山和进城的安全方面,大约是五五开,或者再大一些,但不会差上太多。
  因为如果这些倭寇真的是为太子而来的话,等他们上山之后对方放火烧山,恐怕也未必好逃脱。
  进城死守其实未必就没有一点机会。
  正因为此,对于太子执意进城,他们才没有阻拦。
  而那些利刃队员,在这一刻对楚才子的拥戴,直接达到了顶峰。
  因为只有他们才知道,楚才子到底是问了什么才要留下来的。
  楚才子为了他们的家人,能够不顾及自身的安危,那他们对楚才子,更是上刀山下火海眉头都不会皱一下的。
  一队人马先是将城门口清理出来,将城门口防守的倭寇杀了个干净,然后命人关上城门。
  不过此时城门里面的机关已经被那些倭寇给破坏掉了,袁继咸不得不命人将城门用石头堵上。
  然后直接领命城里原有的军队守城,不过七八百人分散在城四周,还是显得人太少了。
  不得已,太子直接命令刘将军留下一半人马帮助那些军队守城。
  现在他们之希望闯进城里来的倭寇并不是太多。
  不过按照推算的话,从袁继咸带领人马出城到接到太子回来,顶多小半个时辰的功夫,这些时间,应该不会有太多的倭寇进城。
  最多也就一千人左右吧!
  不过这些倭寇可都是豺狼虎豹,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进城之后,陈近南带着利刃队员,飞快地向沙发厂方向赶去。
  好在沙发厂和存放种粮的仓库只有一墙之隔,倒也不用绕路。
  袁继咸本来是要请太子到县衙里面去休息的,不过太子执意不肯,定要到仓库去保护种苗。
  袁继咸想了想了,如果真要太子到县衙休息的话,势必要带走一部分护卫,这样放到是分散了力量。
  因此也就没有反对太子要保护种粮的决心。


第248章 坚守
  城门被清理出来,城墙上有士兵巡逻守护,这下城墙之下的倭寇顿时就炸开了锅。
  刚才城门明明被打开了,他们的人已经冲进了城中,大肆抢掠,如今怎么又被他们将城门给关上了?
  城墙下的倭寇,本就是以抢掠为生,现在看到竟然没有抢掠的机会了,无不红了眼睛。
  “巴格!”
  城墙下的倭寇一边怪叫着,一边向着城门冲了过来。
  柳城毕竟只是个小城,城墙并不高,也就在四五米上下,城门也算不上坚固,刚才已经受损,现在里面还是用石头堵起来的。
  如果任由他们破坏的话,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将城门再次打开。
  不过刚才城门口是无人防守,而现在有了人手,岂容这些倭寇在此放肆?
  嗖!嗖!嗖!
  城墙上的守军拉弓射箭,一片片的弓箭,划出一道道弧线,向着城下的倭寇抛射过去。
  这些倭寇衣着五花八门,穿什么样式衣服的都有,有些甚至还****着上身。
  这些倭寇可以说是在刀口上添血,腰带别在裤腰带上过日子,因此没一个倭寇都凶悍残忍,单兵作战能力强悍无匹。
  该因为武艺不出众,作战不强悍的,早就死在了屡次的战斗之中。
  他们也有一套合战的技巧,因此就算是面对三五百结队的官兵,他们也是不怕的。
  但是他们唯独缺少的就是军纪军法,他们本就是倭寇,本就是强盗,何来军纪军法?
  他们同样缺少的,还有盔甲。
  这些倭寇更注重进攻,在防守上,就要差了许多。
  在进攻方面,他们手中的倭刀,要比军兵手中的兵器强上不止一个档次,甚至根本就没办法做比较。
  因为在当时受到技术限制,很难炼制出好钢来,在当时就只能用百锻钢甚至千锻钢的办法来炼制精钢。
  要想打造出一把好的倭刀,需要大量的铁矿,一点点的提纯,一点点的积累。
  日积月累之下,才能够的上打造一把倭刀的材料。
  通常情况下,一个中等家庭想要打造一把上好的倭刀,甚至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的时间。
  并且为了打造这把倭刀,这个家庭可能会面临破产的危险。
  但饶是如此,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要将倭刀给打造出来。
  一旦打造出来,这把刀就会成为他们的传家宝,精心呵护,一辈辈地流传下去。
  当然,这也要中途不毁坏,不遗弃才行。
  因此,这些倭寇手中的武器,的确都是精品。
  不过很显然的,他们并没有攻城的经验。
  在城墙上的官兵抛射下弓箭之后,城门口附近的倭寇顿时死伤惨重,剩下的人不由如鸟兽散,跑向远方。
  原来这些倭寇也不过如此啊!
  见状,城墙上的官兵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心里也不由升起藐视的心态。
  刘将军却是正色说道:“你们小心提防,倭寇得战斗力很强,悍不怕死。他们真要凶性大发的时候,绝对非常可怕。”
  ……
  却说这次统领倭寇得匪首名为李明玉,这名字看起来好像不像是东瀛人,更像是明朝人。
  而实际上,李明月也的确是明朝人,并非东瀛人。
  其实这根本就不奇怪,倭寇并非单纯的就是东瀛人,里面也有好多明朝人。
  更甚者,再往前推个十几二十年的,整编了整个倭寇得大头目都是明朝人,唤作汪直。
  说起倭寇,就不得不说一说海禁。
  要是没有海禁的话,恐怕倭寇之患也不会如此猖獗。
  通过史书记载,大家可以看到,几乎是绝大多数的臣子,都义正言辞地坚决拥护海禁。
  认为我泱泱中华自给自足,根本无需和外面通商,无需开海。
  但是事实上真的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答案当然是存在很多方面的原因的。
  其实禁海最大的原因,就在于很多很多的大家族,可以在禁海中得到庞大的利润和好处。
  正因为此,他们才强烈地支持禁海,有时候就连皇上,都不得不向这股势力妥协。
  为什么他们要强烈地支持禁海呢?
  因为一禁海,就禁止一切海上贸易,而众所周知的,海上贸易的利润是极为惊人的。
  不过禁海却是禁不了那些大家族,禁海只是禁止了一般的商人进行海上贸易,那些大家族联起手来,仍然可以在大海上为所欲为,肆无忌惮地通商,大肆赚取钱财。
  正因为此,倭寇里面,固然有在国内因为战争失败,不得不出来冒险的东瀛人。
  但是里面也有数量相当不少的各大家族的人手,这些人改头换面变成倭寇,可以完成一些主家不方便出面的任务。
  比方说要是有人不知死活,胆敢在海上贸易的话,那么就需要他们出面了。
  不但货物要被扣下,就连人都会被抛进海水中喂鲨鱼。
  如是几次,就没人胆敢冒着死亡的威胁出海经商了。
  不但如此,如果有需要的话,这些假倭寇甚至也会抢滩登陆,偷袭抢劫。
  而真假倭寇之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