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时穿越明末-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米则是单独一锅来煮。
现在不但是太子和袁继咸,那些灾民也无不眼巴巴地看着。
其实他们比谁都盼着这些农作物能够食用,真要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他们以后再不用为粮食不够吃而发愁了。
说起来,其实他们在沙发厂的收入比地里的收入还要多。
但是民以食为天的小农思想始终左右着他们,在潜意识里,他们还是觉得土地和粮食更为重要。
没多久,一股股诱人的香味就从锅里传了出来。
“好香啊!”
“真的好香!”
“肯定能吃!”
那些小孩子更是馋的直流口水,围着一口口锅不断地跑来跑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味越来越浓郁起来。
这下别说是那些小孩子了,就连大人都忍不住吞咽起口水来。
半个多小时候,感觉火候差不多了,楚江秋打开一口锅,用筷子实验了一下,完全可以食用了。
不过在食用之前楚江秋先叮嘱了一番:“大家伙注意了,地瓜很好吃,但是也不要一下子吃太多,吃太多了容易积事,并且容易通下气。”
周围的灾民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大家都知道了。
好多人都不知道什么叫通下气,忍不住悄悄询问起来。
终于有明白人说了出来,通下气其实就是放屁。
嗨,不就是多放几个屁嘛,这有什么!
楚江秋接着说道:“还有,花生吃多了呢,会口渴,可能会喝很多水。所以大家都注意了,一定不要吃到十成饱。我可不希望有人喝水被撑死!”
楚江秋说的非常严重,其实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可怕。
多喝水会撑的很难受是真的,基本上达不到撑死人的地步。
楚江秋主要是怕第一次吃有人吃撑了,还以为这些农作物有毒,那可就说不清了。
说完这一切之后,这三种农作物都从锅里捞了出来,用山溪水浸泡了一下。
然后分别盛了一碗,端到了太子和袁继咸大人面前。
还有个太监准备给太子实验一下有没有毒,直接被太子一脚踹了出去,然后太子急不可耐地拿起一个花生就扔进嘴里。
几经咀嚼,才简单地咽了下去,太子不由翻着白眼说道:“好像不怎么好咽啊!”
楚江秋翻着白眼说道:“和城,其实花生是要剥开外壳吃里面的花生仁的……”
第242章 人间美味
楚江秋不由翻着白眼说道:“和城,其实花生是要剥掉外壳吃里面的花生仁的!”
朱和城脸上一红说道:“是吗?那你怎么不早说?”
霍,合着这是还赖到哥们头上来了?
我是想给你说来着,这不还没来得及嘛!谁让你下手那么快的!
得知了正确吃法之后,朱和城拿起一颗花生,剥开外壳,两里面的花生仁送入嘴中。
“嗯,好吃!真好吃!”
“这花生真是人间美味啊!”
那当然啦,煮花生、椒盐花生、加工制作成麻汁、糖醋花生,花生的吃法多了去了。
就算是在现代,花生也是一道极佳的下酒小菜。
朱和城抓起几颗花生,越吃越香,大有收不住嘴的味道。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和城,你再尝尝玉米,这玉米的味道,丝毫不差于花生。”
“是吗?”
听楚江秋如此说,朱和城眼睛不由得一亮,拿起一根玉米,斯斯文文地啃了起来。
刚咬下第一口咀嚼了一下,朱和城的眼睛就亮了起来。
“这味道,真是绝了!”
“味道如此独特,真是太好吃了!”
“这下百姓可是有口福了!”
“要是天天能吃上如此可口的玉米和花生,那得有多幸福啊?”
楚江秋不由翻了翻白眼,心道你这最求未免也忒低了吧?
楚江秋不由含笑说道:“其实无论是花生还是玉米,都只有刚收下来的时候味道最佳。等风干之后,就不能再这么吃了。这口福,也就这几天的事儿!”
朱和城忍不住惋惜地说道:“那真是太遗憾了!我还想着带一些回去,给父……亲尝尝呢!看起来是不能够了。”
朱和城顺口之下,差点把父皇给说出来,幸好最后关头醒悟过来,改成了父亲。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其实,用一些手段的话,玉米也是可以存放一段时间的,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来做吧!”
朱和城赶紧说道:“真的吗?那真是太好了,楚大哥,谢谢你!”
楚江秋微笑不语。
朱和城吃完一个玉米,不由得伸手再次抓向玉米。
品尝过玉米的美味之后,朱和城现在连花生都丢到一边去了。
楚江秋再次提醒道:“和城,你再品尝一下地瓜。”
朱和城忍不住问道:“难道这地瓜比花生玉米还要美味不成?”
楚江秋摇头说道:“各有妙处,你品尝一下就知道了。”
听楚江秋说的玄乎,朱和城忍不住丢下抓到手里的玉米,拿起一块地瓜。
在楚江秋的提醒下,将外皮剥去,小小的咬了一口。
“甜!真甜!原来这地瓜也如此美味啊!”
“真的好吃!江秋,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了!这地瓜如此美味,产量又高,还不择地,真乃百姓之福也!'
楚江秋微微一笑说道:“水煮地瓜虽然好吃,但是也不能吃的太多。吃的太多的话,下气通增多,胃酸,还容易让人发胖。”
朱和城脸色一变问道:“这么说来,这地瓜并不能当成主食食用了?”
这才是重点,地瓜有如此多的优点,如果不能当作主食食用的话,其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了。
楚江秋解释道:“我刚才说的是,水煮地瓜不宜多食。但是把地瓜切片晒干,再粉碎做成地瓜粉,用地瓜粉做成窝头或者摊成煎饼,那就没事了。”
楚江秋小时候,家里还经常吃地瓜煎饼。
地瓜煎饼发粗发涩,吃起来并不是那么好吃,但是胜在可以当作主食,一年到头食用都不成问题。
朱和城这才点头说道:“这样就好,对了,楚大哥,麻烦你讲你刚才所讲的注意事项整理起来,然后由官员讲解给百姓们听。”
楚江秋点头说道:“这是自然,其实无论是地瓜还是玉米花生,都有很多种吃法。尤其是花生,可以用来榨油,提炼出花生油炒菜,不但对人体有益处,做出的菜也是美味。”
“你在天然居酒楼里面吃到的菜,大多数都是用花生油炒出来的。”
朱和城连连点头,说话的同时,手里和没闲着,花生、地瓜和玉米换着花样的吃。
吃了半天,朱和城才差异地看着楚江秋问道:“楚大哥,你怎么不吃?”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和城,这三种农作物都是我提议栽种的,看着你们吃的香甜,我心里就痛快!”
一边说着,楚江秋一边也拣起一个玉米啃了起来。
别说,在这里没用化肥农药长起来的纯绿色玉米,吃起来口感就是不一样,有一种特别浓厚的清新味道。
吃了一个玉米,楚江秋又尝了尝花生,味道其实一般般。
主要是花生和地瓜放一个锅里煮的,煮的时间稍长,有点过了。
不过对于第一次品尝到水煮花生味道的人来说,这味道已经是人间美味了。
朱和城饭量本来就不大,吃了一会也就吃不下了。
等他停下来的时候,才觉察到吃的好饱,都有种站不起来的感觉。
朱和城不由苦笑道:“居然吃撑了,多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身为太子,凡事都要注重礼仪,无论说话行走做事都是如此。
吃饭也是一样,讲究中庸之道,过犹不及,要吃的刚刚好才行。
吃撑了这种感觉,朱和城觉得至少有十年时间没在自己身上发生过了。
身为太子的朱和城尚且如此,作为大臣的袁继咸就更不要说了。
说起来,袁继咸袁大人的胃口比太子还要好,这会子还在津津有味地吃着呢。
不过楚江秋和太子的对话袁大人都听在耳中记在了心里,这些回头可是要上奏的。
当然了,回头有时间的时候,还要仔细询问一下楚才子才是,楚才子整理出来的材料,也是要上报给皇上的。
太子、袁大人两个差不多尝遍人间美味的太子和高官尚且如此,那些灾民就更不要说了,几句都要吃疯了!
那速度,简直就跟饿了几年似的,那叫一个快!
他们何尝吃过这种人间美味?
在他们的感觉中,就算是大鱼大肉,也比不过眼前的这三种美味!
其实这大概就是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吧!
真要让他们天天吃,感觉也不过如此。
第243章 五年计划,大明希望
不知不觉中,上午收获的地瓜花生还有玉米,就被全部吃进了肚里,众人尚且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不过等他们停下来的时候,才感觉貌似吃撑了。
没有任何人组织,这些灾民不约而同地站到了楚江秋面前,集体对楚江秋深深施礼,并且大声说道:“楚才子,感谢您为我们带来如此美味的粮食,您的大恩大德,我们终身都报答不完!”
楚江秋一边还礼,一边忙不迭地说道:“我也谢谢大家,我有何德何能,不值得大家如此称赞!对了,今后你们收获的粮食,就不能再吃啦!”
不少百姓都疑惑地问道:“楚才子,这是为啥?为什么不能再吃了啊?”
他们品尝过如此的人间美味,现在一下子说不让他们在吃了,几乎所有人都接受不了。
要不是楚江秋对他们有大恩,估计都要对他大打出手了。
楚江秋大声说道:“诸位父老乡亲老少爷们们,你们想想,有了这几种粮食,是不是以后你们地里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
在场的百姓全都点头说道:“是,这些都是托楚才子您的福……”
楚江秋摆摆手说道:“感谢的话就不要说了,大家先听我说完。大家有了这些粮食,自然会过的很好了,可是大家想过全国其他地方的百姓没有?”
“大家可曾想过,还有无数的百姓吃不饱饭,填不饱肚子,甚至好多地方都到了卖儿卖女的地步!大家想想他们,你们真的忍心吗?”
其实,好多人心里的真实想法是,有什么不忍心的?
我只管好我一家人不挨饿受冻就行了,哪管别人死活?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小农思想就是这样的,你不能指望他们都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觉悟。
不过这句话是楚才子说出来的,他们道不好这么回答了。
因为毕竟按照他们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理论的话,当初人家楚才子根本就不需要救他们,也不需要给他们活路,给他们更好的生活。
然后就有灾民问道:“楚才子,那您说该怎么办?”
楚江秋等的就是这句话,不由大声说道:“各位老少爷们父老乡亲们,我的意思是大家除了留下来年的种粮,还有残次品之外,剩下的粮食,全部有官府统一收购。”
“至于收购的价格呢,我的意见是一斤粮食可以换取一斤大米。官府收购这些粮食的目的,是要给更多的百姓播种。我相信,用不了五年的时间,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能种上这三种粮食,整个大明的百姓都能够填饱肚子!到时候,整个大明的百姓,都会念着你们的好处的!”
其实,就算没有官府出面,附近的百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