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随时穿越明末 >

第133章

随时穿越明末-第133章

小说: 随时穿越明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算是一切从简,两个跟随丫鬟,两个保护的太监总是要有的。
  不过来到柳城之后,公主很快就喜欢上了这种根本不用处处讲究礼节的自有生活,因此平时总不许那些丫鬟和太监跟着。
  因为公主的性子本来就跳脱,再加上山高皇帝远的,真要和公主拧着来,吃亏的绝对是自己。
  所以这些下人也就听之任之,任由公主在楚府之内自由出入。
  不过也仅仅限于楚府之内,想要到外面去,是绝对要护卫保护的。
  现在楚府之外,不但有明面上的护卫,还有太子暗中的实力。
  楚府之内,更是有将近一千的太子幼军队伍。
  有着如此严密的防范,楚府之内可谓固若金汤,安全的很。


第240章 收获的季节
  听到楚江秋问她出门怎么没带丫鬟,公主忍不住咬着嘴唇,凶巴巴地看向楚江秋。
  楚江秋被吓了一跳,哥们不就是随口问了一句么,这什么情况?
  殊不知公主朱芷雪心里正在生气呢,你这么问是什么意思嘛,是不是嫌弃我不够淑女啊?
  见公主没有回答,楚江秋咳嗽了两声说道:“公主,最近可好?”
  朱芷雪不满地看着楚江秋,幽怨地说道:“你还叫我公主?”
  楚江秋不由得一拍脑门,想起来了,好像两人上次就说好了,以后不叫公主直接叫她芷雪的。
  然后瞥见朱芷雪咬着嘴唇的娇俏模样,楚江秋忍不住心痒难搔起来。
  不由得起身,直接在朱芷雪身边坐下。
  朱芷雪一颗心不由碰碰乱跳起来,惊慌失措地问道:“楚大哥,你,你要干嘛?”
  楚江秋没说话,而是嘿嘿一笑,俯身弯腰,一只手搭在朱芷雪腿弯,一只手抱住她纤细的腰肢,直接将她抱到自己的腿上。
  朱芷雪不由羞的脸颊酡红,眼睛紧紧闭着,不敢去看楚江秋的眼睛,睫毛乱颤,浑身都僵硬绷直,简直紧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楚大哥,楚大哥他,到底要干嘛?
  下一刻,朱芷雪却是感觉到,一张嘴霸道地吻上了她的樱唇。
  说起来,这已经不是她的初吻了。
  她的初吻,在上次诗会上就被这个家伙给夺走了。
  但是这次的感觉,依然那么强烈,那种犹如触电般的感觉,让她全身都不由得轻轻颤抖起来。
  许久之后……
  朱芷雪已经迷恋上了这种感觉,双臂不知不觉间环在了楚江秋的腰间,已经开始生硬地配合起来。
  而久经沙场的楚江秋,此刻已经不满足于口舌之间,一双大手游鱼般在朱芷雪身上游走起来。
  被楚江秋的大手一使坏,朱芷雪只觉全身燥热绵软无力,只能任由他轻薄。
  不过当她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竟然再悄悄地减少的时候,不由得被骇了一跳,匆忙说道:“楚大哥,不要!”
  楚江秋无比幽怨地说道:“芷雪,你放心好了,我一定会娶你!”
  朱芷雪忸怩地说道:“楚大哥,不是芷雪不肯,而是回到皇宫之后,会有嬷嬷检查。如果被查出人家,失了身子的话,那就糟了。”
  竟然还有这种事情?
  刚才精虫上脑,差点把这妮子是公主的事儿都给忘了。
  幸好这妮子提醒的及时啊,否则要是酿成大错,一旦被查出来,那事儿可真就闹大了。
  楚江秋恋恋不舍地抽出手来,又给朱芷雪穿上外衣,整理好衣服,悄悄挪动身体,坐的离她稍远一点。
  楚江秋是真不相信自己的自控能力啊,这玩意一不留神就有擦枪走火的危险。
  不过朱芷雪却是咬着嘴唇坐过来,直接坐到了楚江秋腿上,双臂环着楚江秋的脖颈上,低声羞涩地说道:“楚大哥,亲我……”
  真是个妖精啊!
  两人亲热了许久,楚江秋渐渐有种把持不住的感觉了。
  朱芷雪也好不到哪儿去,虽然她未曾体验过个中滋味,但是身体的敏感度也因此高出许多,此时已经秀目迷离,眼睛里能滴出水来。
  楚江秋相信,如果此刻他说要的话,这妞子怕是不会拒绝的。
  但是现在真的不能,这样就害了她了。
  最后,楚江秋硬下心来,把朱芷雪给撵走了。
  没办法,哥们不是柳下惠鲁男子啊!
  朱芷雪走后没多久,婉儿和入画就回来了。
  这一夜,楚江秋异常神勇,杀的婉儿和入画丢盔弃甲,连连讨饶不止。
  第二天,楚江秋神清气爽地起床。
  吃过早饭之后,就被太子朱和城请去,一道去现场观看收获胜景。
  他们去的地方是最高处的一片山坡,这里的土地还是颇为贫瘠的,往常根本没人在这里种地,是一片荒地。
  因为位置高,温度高,因此这里的农作物也最先成熟。
  楚江秋简单传授了一下收割技巧,其实也没太大的技巧。
  花生和地瓜要从地里刨出来,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农作物刨坏了。
  尤其是地瓜有的个头很大,不能从根茎处直接下手,而是要让出适当的距离来。
  至于玉米就简单了,只要把玉米棒子掰下来就成。
  看到那些灾民在热火朝天地收割,不论是太子还是袁继咸,心里都是颇为紧张。
  这些农作物是不是高产,今日便可见分晓了。
  如果真的是高产的话,那么受益的将是整个大明!
  太子和袁继咸心里要是不紧张才是咄咄怪事。
  “刨出来啦,刨出来啦,好大一块地瓜啊!”
  开门红!
  今天刨出来的第一块地瓜就是个大个儿,这一块足有十几斤重,个头跟个小孩似的。
  当下有个农人喜滋滋地抱着这块地瓜跑到楚江秋面前献功。
  “楚公子,您看,好大的个的地瓜啊!”
  楚江秋哈哈一笑说道:“不错,不错,好兆头啊!”
  说起来,这些全都是贫瘠的山地,能结出这么大的地瓜来,全靠这些灾民侍奉的好。
  楚江秋给他们讲过,地瓜要遮地瓜沟,要施肥,还要经常翻动地瓜秧,不让地瓜秧在土里扎根,以免它们抢夺肥料。
  而这些灾民是很听话的,地瓜沟一个个都弄得很高。
  沙发厂那边也不是天天都有活,没活的时候他们就集体出去拾粪,土地虽然贫瘠了点,但是肥料绝对十足。
  而地瓜真的不择地,甚至还比较喜欢沙土地,只要侍奉好了,据对能高产。
  看着一块块被刨出来的地瓜,虽然不可能每一块都跟第一块那么大,但是平均也在二三斤的样子。
  楚江秋当初在选种苗的时候,就没选现在烤地瓜那种黄壤的种苗,因为那种地瓜虽然好吃,但是个头太小。
  楚江秋选择的是最高产的种苗,而现在收获的时候,就显得格外喜人。
  袁继咸单独找了一块一亩地的试验田,地瓜全部收获之后,将一亩地的地瓜全部堆放在一起,简直形成了一个地瓜山。
  “这个地瓜,还真是高产啊!不论是水稻还是小麦谷子,都远远比不了!”
  看着堆积如山的地瓜堆,袁继咸不由满意地说道。


第241章 不好咽
  楚江秋微微一笑,心道:那是自然。
  要知道,历史上明末人口达到三万万人口,也就是三亿人。
  凭明末的生产能力,已经不足以养活这么多人了。
  但是在清朝,当花生、玉米、地瓜引进大面积种植之后,养活五亿人都轻轻松松。
  这里面高产的地瓜的功劳功不可没!
  下一步,袁继咸组织人手将一亩地的地瓜全部称量了一番,然后将这些数据全部加起来,最终得出这一亩地的产量,居然达到了四千五百斤!
  这个产量,别说是太子朱和城和袁继咸,就连楚江秋都被吓了一跳。
  要知道,就算是在现在,四千五百斤的亩产量都算是高产了,在明末怎么可能达到这么多?
  不过在楚江秋偷偷问过那些灾民一亩地到底有多大这个问题之后,这才明白过来缘由。
  合着他们根本就没有丈量过,就是大约摸的搭眼一瞅,差不多是一亩地,那就算是一亩地了。
  认真丈量的话,这片土地就算没有两亩,一亩半绝对是有了。
  但就算如此,也算的上高产了。
  相比较而下,花生和玉米的产量就低了好多。
  花生也玉米的亩产也就一千多斤,这还是没有晒干的情况下,要是晒干之后,至少还要缩水一半。
  当然,这也和这两种农作物择地有关,如果是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亩产绝对不能只有这些。
  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在这些灾民的辛苦劳作下,终于将这些成熟的地全部收割完毕。
  其实玉米还稍显生了一点,但是如果用来煮着吃的话,则是恰到好处。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个问题了,那就是这些农作物真的能吃吗?
  袁继咸和太子忍不住都问出了这个问题。
  现在产量方面已经不是问题了,这三种农作物产量真的不错。
  就算玉米和花生的产量稍微低了一点,但是没有关系啊,因为楚才子说过,如果是在北方的话,收割完小麦之后再种下地瓜玉米和花生都可以。
  而地瓜玉米和花生收获完毕之后,还可以播种冬小麦。
  原本一年一熟,现在直接变成了两年三熟。
  这里面提高的产量可就太大了,能够养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
  其实农民的要求真的很低很低,只要能让他们吃饱,他们就会本本分分任劳任怨地劳作。
  历史上的宋朝,从始到终都很羸弱,无论和谁打都打不赢。
  但是宋朝其实是封建王朝里面最富有的一个朝代,在宋朝的整个历史中,几乎都没发生过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和她的富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现在,如果这三种农作物真的可以长期食用,那么相信大明会在短短的十年,甚至五年时间内发生惊人的转变。
  五年的时间,相信足以让这三种农作物在全国范围内普及,相信足以使得几乎所有的农民都能够衣食无忧。
  民富则国强,当大明在无内忧的时候,区区一个满清又有什么可怕之处?
  楚江秋微微一笑,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耐人寻味地说道:“和城,袁大人,待会你们就知道了。”
  就在他们说话的功夫,那边早就有人将地瓜和花生弄到山溪里清洗起来,玉米也都将外皮剥去,单独放在篷布上面。
  现场已经支起了上百口大锅,里面放满水,加了一些盐,开始烧起水来。
  袁继咸惊喜地问道:“江秋,难道这些农作物用水煮了就可以吃?”
  楚江秋微笑着说道:“直接用水煮了当然可以吃,并且还是难得的美味!不过嘛,要是长期存放的话,还需要晾晒干了才行。”
  “比方说地瓜,就要切成薄片,晒干之后存放。花生直接晒干,玉米需要剥去外皮晒干。”
  “地瓜干弄碎之后就成了地瓜面,可以煮稀饭,可以做成煎饼长期存放,也可以做成窝窝头,吃法有很多。”
  “现在就让你们品尝一下最为简单的一种做法,直接水煮!”
  花生清洗干净之后,直接倒进锅中,地瓜则是要砍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投放进去。
  要是把地瓜整块投放进去的话,十多斤一块的那种地瓜,只怕一下午的时间都煮不熟。
  玉米则是单独一锅来煮。
  现在不但是太子和袁继咸,那些灾民也无不眼巴巴地看着。
  其实他们比谁都盼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