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侯-第5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道:“以祥符王的手段很有可能会派人刺杀大帅。我等应该率兵保护大帅。”
这句话一出,顿时得到了所有人的同意,唐鹏、陆龙和黄东秋也是暗松了一口气,当即便带兵去追高怀德。
……
……
叶尘带人来到夏州,夏州知府王宝兴远迎十里将叶尘一行迎入城中。
夏州、银州、兰州早已接到中书政事堂相关文书和皇帝陛下的圣旨,再加上叶尘的威名,且此事其中牵扯之到皇帝陛下的生死。所以,银、夏两州之地知府、守将没有人敢有丝毫怠慢,很快就完成了军政交接。
至于叶尘为何带来两万身着宋军盔甲的党项骑兵,这些人都极为聪明的当作了无视。
叶尘的封地是最彻底的那种,军政之权全部归叶尘所有,所以这银、夏两州及两州下属的九个县所有的官员都同样进行了交接。至于兰州,距离夏州还有八百多里路。叶尘已经派了徐铉和王超带领五千黑骑兵去交接,想来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其中牵扯到很庞大的事务,还好韩熙载带领三十多名在南唐为官多年,经验丰富的官员已经早有准备,大体上过渡进行得很平稳。
不过,有一个问题却是不可避免——叶尘麾下地方文官系统的官吏严重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叶尘一道命令,强行将除银、夏两州文官集中于夏州,亲自威逼利诱,进行了一场坐谈会。然后所有家在本地的官吏继续留任,由内地调任过来的文官除极个别的愿意留下之外,其他的全部离开,等大宋朝廷新的任命。
此外,叶尘带来的这一万家眷的安家,下面的人重新任命定位等等,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繁琐的事情。还好,韩熙载有着三十多年为官经历,二十多年担任宰相的经验,处理这些事情经验丰富不说,协调分配,统筹工作的能力可谓是登峰造极,看似杂乱的事情,再请示过叶尘之后,到了他手上便随着一道道命令,开始有条不紊的展开。这让叶尘省了不少心。
当然,这个期间最让叶尘警惕和担心的则是他强占了五州之地之后,来自大宋西北两路的应对和朝廷的反应。
……
……
八万党项铁骑,身着大宋军队盔甲军服,插入六个军寨后方,同时攻打八个州城,最终攻克了五个州城。消息传到庆州、怀州等地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宋西北两路——秦风路和永兴军路及下面的州县所有军政官员空前地紧张起来,部队全部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一时间警哨密布,探马往来,不管士卒还是将官都是衣不解甲、枕弋而眠。
但是,诡异的是,除了一道道奏折、密信以八百里加急快马不断发往京都皇宫、宰相府、枢密院之外,没有人提出发兵收回这五个州城。
与此同时,叶尘在京都准备的伏笔也开始动了起来。
……
……
第675章 今日的宰相府
叶尘带人离开京都之后,华夏卫府留在大宋之内势力主要分为四大块。
刘金元统领的南府,盘踞在江南一带,除了大江帮数千帮众之外,还有大江帮暗中控制的江南一带一些江湖帮派。
黄楼平统领的西府,势力主要在西北两路和成都府路,除了有编制的探子、刺客之外,还有这两年多黄楼平发展的庞大的外围势力,其中最多的便是镖局,可以说黄楼平带领的西府已经暗中垄断了大宋西部镖局这个行业。
萧秀明控制的北府主要势力反而在契丹境内,这两年以来,随着萧秀明在契丹国内职位变迁,身份地位不断提升,北府暗中势力的发展也很迅速,而且隐藏得极好。
除了这三个分府的势力之外,还有内务司下面,由周鑫、冯刚、吴志远三人具体经营操控的庞大商业帝国,遍布整个大宋各个行道、各个角落。
除了上面所说的之外,还有以京都为中心中的一些举足轻重的势力。比如周杰统领的漕帮,控制着长江以北整条运河民间水运,帮众多达数万。十娃控制着以乞儿帮为主的开封城内外地下势力的半壁江山。
可以想见,以上这些势力之中,除了位于契丹境内的北府之外,其他势力在接下来随着大宋皇帝解了毒之后,必然会成为皇帝陛下和朝廷疯狂报复的对像。
所以,叶尘离开时,便已经对这刘金元、周杰、十娃、周鑫、冯刚和吴志远等人下了密令,让他们开始收缩手中势力人手,让麾下已经暴露的人手开始进入潜伏状态或者直接调回西北。
十娃将叶尘的命令执行的非常彻底,中秋之夜那晚上暴露的一千多名乞儿帮的乞丐离开了开封,去往其它地方,期间出面帮助叶尘清理住户或者给那些住户赔偿的帮派直接解散,化整为零,或者离开,或者融入到其它十娃暗中控制的地下势力之中。
……
……
赵普的宰相府如今仍是他先前的旧邸,本来在先帝时期,除皇宫之外,京都内最雄伟豪华的府邸是晋王府。但是,自赵德昭登基为帝以来,赵普先后没有了赵光义和叶尘这两个大佬的掣肘,已经彻彻底底的成为了一人之下,千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权相。特别是比起对赵匡胤的畏惧和尊敬,赵普对赵德昭或许有些忠心,但却没有多少畏惧和尊敬,有的只是轻视。
这一下,赵普没有了别人的制衡,辅君王、安黎庶、佐政事、定国策的能力虽强,但贪财物、好奢华的本性也肆无忌惮的暴露了出来。短短两个月时间,宰相府又大修土木,据说光是价值千金的金丝楠木便一次性从成都府路运来了十二根。所以,如今宰相府已经远超过之前的晋王府,成为除皇宫之外京都内最雄伟奢华的一幢府邸。
当然,每日来宰相府官员们比起原来也多了许多,以致于本来开阔的宰相府门前街道,如今变得拥挤不堪。甚至已经超过了夜里面的小甜水巷和万姓烧香时的大相国寺。
可以想见,每日都有超过百名朝官和地方的官员,再加上他们的伴当,还有一样多的车辆马匹,不把宰相府门前的街道堵成犹如暴雨后的下水道才怪呢。甚至自赵德昭登基以来,日日如此,无一例外。
不过,不同于夜间小甜水巷和万姓烧香时大相国寺的混乱和噪杂喧哗,宰相府门前不管有多少人,都很安静,每个人说话都要屏气静声,脚步轻如狸猫一般。
……
……
九月六日这一天,随着赵普从宫中和陛下商议过西北五州丢失之事回府,一个个要拜谒他的官员陆续赶来,将车马停在了街口,让仆人上去递了门帖,就在门口等着。
到了夕阳西下的时候,又是一名身材魁梧,护卫多过仆役的壮汉面无表情的穿过人群,向宰相府的偏门挤过去。
不少人嘲笑的回头望着巷口处刚刚赶来的那名仆役的主人——一名富商打扮的青年,这人来得太迟不说,也不看看自己是什么身份,能进入宰相府那真见了鬼了。
但是,宰相府门前所有人真的是见了鬼了,这名壮汉仆役根本没有其他官员家的仆役那般讨好宰相家的门子,更没有递给一锭银子或者钱袋,而是显得很无礼的在偏门处向门子递上了主人的名帖,也不打招呼。然而那门子走进去通报片刻之后,一个文士打扮的中年男子就跟在那名门子身后从门中快步走了出来。
认识中年文士的官员不少,当即起了一阵骚动,窃窃私语的声音,就像被人捅了一下的蜂窝,顿时嗡嗡嗡的响了起来。
“竟然是李佑。”
“李佑,难道是宰相府七文君之一的李佑?”
“没错,正是宰相大人门下最受器重的七个幕僚之一李佑。”
“那青年是谁,竟然是李佑出来相迎?”
李佑在家丁的引领下,快步从人群中穿过,迎面的官员纷纷避让,脸上浮起谦卑的笑容,数百双眼睛追着李佑的身影,一直到他停步的地方,就是方才遣了那名仆役去送拜帖的青年。
所有人都看着这名青年,却没有人认得出,反而是一名官员的护卫低声对自家主子说道:“此人外号毒牙,名字很土,叫十娃,是京都地下势力霸主。传说是祥符王的爪牙。”
“是祥符王的爪牙,原来如此。”
“此人既然代表着祥符王,李佑先生亲自出来相迎,那不算什么了。”
“听说祥符王刚到西北,便调动八万党项铁骑攻下五州,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本官今天刚刚从京兆府回京,可以作证此事千真万确。咂咂……祥符王好恐怖的手段,竟然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控制了党项八氏。”
“可惜了,若是先帝不死,以叶尘和先帝之间的信任,那党项一族横山一带迟早成为我大宋疆土。”
“哼!那叶尘狼子野心,显然蓄谋已久,只不过先帝在时不敢显露而已。”
“好了,不管祥符王是被逼反,还是早就蓄谋已久,此时说这些又有何用。”
“不知陛下如何处理?”
“哼!陛下的性命控制在祥符王手中,还能怎么处理。”
“祥符王摆明了是要告诉朝廷和陛下,银州、夏州和兰州三地还不够,还要想那五州,陛下的毒还没有解去,投鼠忌器,西北之地大军怎么打。”
“听说高怀德被叶尘气得一病不起,不知是真是假。”
“哼!诸位有所不知,高怀德根本不是被祥符王气得,而是被华夏卫府的杀手所伤。”
……
……
这边这些官员低声聊得火热,另一边和李佑随口试探聊天的十娃隐隐听见这些人在谈论自家总司使大人,阴冷的这边看了一眼,使得这些官员中有近半脸色微变,然后低下头去,或者转向一边,但士大夫这个群体从来不缺有骨气的人,更是最为骄傲的一群人,当即便有不少人向十娃瞪了回去。
十娃嘴角扯出一丝冷笑,没有多看,便收回目光。
几百双眼睛或愤怒、或忧愁的看着李佑带着十娃从偏门进去,神色无不复杂之极。
李佑带着十娃所来到偏厅分宾主坐下,让人进去通报了赵普。李佑便热情的和十娃继续寒暄起来。
李佑笑着说道:“听说京都地下势力中至少有一半帮派都是阁下说了算,不知此事真假?”
十娃神色不变,淡淡地说道:“都是市井谣言,先生莫要信以为真。”
李佑深深的看了一眼十娃,见十娃否认,便不再说此事,转说其它事情。
没过多久,一名仆人走了进来,说道:“相公已经在书房中等候,请客人过去。”
十娃被领着进了书房中,李佑没有跟着进来。
书房里面,有两个人,除了赵普之外,角落阴影里面还站着一个人,十娃刚一进门,便本能的去转头看向此人,因为他从此人身上感受到了危险,这种危险犹如一个正常人面前突然出现了一条毒蛇。这种感觉十娃曾经在连继城身上感受过。
十娃知道,只要皇帝陛下的毒一日未解,自己在开封便会很安全,包括宰相府和皇宫之中。至于这位不知名的高手……自从数月前,总司使大人下令杀了二十多名赵光义一系的大臣之后,江湖武者、高手便吃香起来,身价暴涨,如今只要五品以上的朝廷官员,谁身边没个高手。以赵普的身份,身边有一名不弱于连继城的高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十娃收回目光,看向书桌之后的赵普。这是十娃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与权倾朝野的宰相大人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