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1895淘金国度 >

第773章

1895淘金国度-第773章

小说: 1895淘金国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在朗·帕多和刘敬文等人看来,帕达诺夫等人想要减轻己身伤亡是一个方面,但也许帕达诺夫等俄罗斯族军官潜意识里还是不想这样与苏俄红军硬碰硬吧,他们想通过这种围困,磨灭苏俄红军的抵抗意志,希望城堡内的俄军能够投降,不管怎么样,城堡内的人与他们同为俄罗斯族。
  但是帕达诺夫等人显然有些一厢情愿了,不说苏俄红军会否轻易投降,最主要的是他的那种围困实际上是不仅仅是把山口城堡内的苏俄红军围住了,同样也把第八,第十二集团军,及第五集团军十七,十八师牵制在阿尔泰山口,攻城战将演变成一场耗时日久的围城战,在这种围城战之中,山口城堡仍然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各防御体之间可以互相配合、协调指挥,这样他们坚持的时间无疑更久、更长,战斗力自然也更强大,虽然阿军兵力优势实在太大,苏俄红军发动大规模发击的可能性很低很低,但关键是他们没有时间耗下去,他们必须尽快解决这里的敌军,鄂木斯克那个主战场需要他们。
  “山口城堡实际上是由众多山墙堡垒和筑垒高地围护起来的,大家留意这个围护两字!从地形上看,尽管山口城堡位于群山环抱的盆地当中,但实际上城堡仍然是位于山中,但这些围护城堡的各山却不再是绵延山脉,而是各个小山头,这些山头构成城堡防御核心的筑垒高地、堡垒,各独立高地之间以少量堡垒和野战工事连接,进而形成城堡要塞群整体,像是一道厚实的围墙,如果我们一个堡垒一个堡垒的攻克,以两峰防线和日涅斯克防线为参考,我军需要承担7万人左右的伤亡,历时约在10天左右,方才能彻底夺下山口城堡,控制整个阿尔泰山。”
  说到这里刘敬文话声一顿,余光撇见与会的众人似乎对此并没有任何反应,伤亡7万,总参谋部和西伯利亚最高司令部在制定攻击阿尔泰的作战计划时,拟算的伤亡数字为2万至10万,相比于这个数字,7万无疑是可以接受的伤亡比例。
  “城堡的地形在增加了我们的攻击难度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大家请看沙盘,在各筑垒高地间的开阔地带,其中分布的不过是零星堡垒,更多的是防御能力较差的野战堑壕工事,这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能,占领少数的掩护筑垒高地,以此为据点向周边扩展包围而孤立山墙各堡垒群!切断俄军防御的圆形线式体系,将其变成孤立的一个个要塞点,从而达到分割包围实现点式突破的目的!”
  刘敬文的话声一落,会议室内的各师旅长官们便立即交头接耳起来,这虽然是一个机会,但需要看到的,不管是整体强攻,还是点式突破,说到底,那些山墙堡垒都是绕不去过的槛,必然要花费巨大代价,更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个山墙堡垒攻过去,而不是一开始就全面强攻,伤亡可能相对较小,但所费时间肯定会更长。
  “参谋长,根据作战要求,我们的时间只有七天,而现在已经是第五天,距离最终期限还有2天,攻占谷间堡垒地区并没有多大的难度,盆地的堑壕群在多天的轰炸中早已被炸垮,仅只剩堡垒支撑点尚有一战之力。但我们的时间现在非常有限,没有长期围困,一个个堡垒扫过去所需的时间。原本你说需要十天,我们都远远不可能拥有这么多时间,按这个方法的话,只怕十天都不够,更成问题了!”
  吴克平站起来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时间!时间是最大的问题,一开始总参和西伯利亚最高司令部都是以这个时间制定整个苏阿战役的作战方案,现在更改恐怕会影响大局。
  “我会向总参和最高司请示,要求推迟攻占阿尔泰山口的时间!推迟那怕一天,就可以少死伤数千人,无论如何,这都是值得的!”
  朗·帕多在说话时声音很平淡,似乎全不在意自己昨天还向总参和最高司承诺按计划保证完全成任务,在他看来减少伤亡无疑是最重要的,若是可以,甚至按帕达诺夫等人的意见,直接围困就可以达到目的,那样也许从现在开始就不会有什么太多伤亡了,保住数万士兵的性命,在他看来,当然是值得的。
  这时一直倾听着参谋长修定作战计划的第八集团军重炮旅的一名军官站了起来。
  “长官,即然攻城炮能把炮弹打进工事内爆炸,为什么我们不能把特种弹装入混凝土破障弹内?封闭空间将会成为最好的靶子!比如烟雾弹,毒气弹,甚至燃烧弹。”
  “把特种弹打进要塞内爆!”
  这个建议让朗·帕多以及在场所有军官都来了兴趣,对于特种弹包括朗·帕多在内很多军官都不陌生,虽然除了燃烧弹和烟雾弹外,毒气弹、化学弹一次都没用过,但可以想像,连叶帅都明令非万不得己,生死存亡之时,不得使用毒气弹和化学弹,可见这个毒气弹、化学弹肯定是比燃烧弹还要恐怖的大杀器。
  按这名军官的说法,若能将燃烧弹,烟雾弹打入工事内爆炸的话,效果必然要非常惊人,这种情况下使用,不会对他们自己造成太多影响,用攻城炮弹进去,比飞机投偏的可能性要低,不太可能引起山林大火,且是打入工事内爆炸,其效果不管是火还是烟,或毒气,都只会对工事内的俄军造成极大的杀伤,而且可以毒烟弹为主,少使用燃烧弹就是。
  “我们有没有特种弹?”朗·帕多问道。
  那名军官笑道:“当然有,这是必备的,以防万一,只是使用权限很高,如要使用,需要取得总参同意。”
  “好,我立即电报总参取得授权!”
  “要使用特种弹?有必要吗?”叶枫皱着眉头,手里拿着图根从费城传来的电报,又看着蒋百里道。对于要大量使用特种弹,便是图根都有些犹豫了,犹豫之下还是发了电报到乌兰乌德给叶枫。
  蒋百里对这场战事的具体情况要熟悉的多,沉吟了一下道:“现在俄军龟缩防守,又拒不投降,如果不使用特种弹,不说我们可能要再伤亡六七万人,就是时间也会耽误太多,朗·帕多保守估计再顺利都需要五天,甚至可能达到十天。”
  叶枫皱头越皱越深,七天拿下阿尔泰山口是叶枫下达的限时,整场战役也是以这个时间制定全盘作战方案的,若只超过一两天,可能还不至于影响大局,但多达五天十天,对大局的影响就很大了,山口城堡不拿下来,四十万阿军就不能妄动,便是阿尔泰西麓的王永胜和钱令昌大军也不能动,一要防山口城堡俄军趁势反攻,二到防吉尔吉斯东进军队。
  这样一来,四十万大军被拖在阿尔泰,鄂木斯克的战事就成问题了,那里阿拉斯加现在只有二十万大军,而从乌拉尔和乌克兰调来的苏俄军队正源源不断开入鄂木斯克,虽然乌克兰主力还没到,但只加上乌拉尔的军队,鄂木斯克的俄军也有二十多万了,阿尔泰阿军不能北上参与围攻鄂木斯克,在乌克兰主力到来前拿下鄂木斯克的话,就可能出大问题。
  叶枫也知道为了大局,不能再坚持特种弹的限制了,考虑了一下点头道:“看来只能同意使用特种弹,不过,最好不用太过歹毒的化学弹。还有,既然要用特种弹,那就必须保证两天内攻克阿尔泰山口!”


第484章 战捷
  1716年,沙皇军队的布霍列茨中校在鄂木河与额尔齐斯河交汇处建立了鄂木斯克要塞,奠定了西伯利亚最古老城市之一——鄂木斯克发展的开端。17世纪下半叶,鄂木斯克要塞逐渐成为沙俄国家东部最大的建筑物。
  1782年鄂木斯克成为托博尔斯克总督辖区的一个市。1822年设立了以该市为中心的鄂木斯克州,但1838年该州又被撤销。
  1894年8月25日,第一列火车通到额尔齐斯河左岸。1896年3月,建成跨额尔齐斯河大桥,从车里雅宾斯克至新尼古拉耶夫斯克(即后世新西伯利亚,现阿拉斯加东俄自治区边境城市)的火车开始通车。
  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建设为鄂木斯克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鄂木斯克成为交通枢纽,占据额尔齐斯河与跨大陆铁路干线交叉点的有利地理位置。一些欧洲国家和美国领事馆,以及大型俄罗斯银行分行正是在这段时间开设的。
  1918年6月鄂木斯克市成为高尔察克白政府所在地。1919年红军占领了鄂木斯克市。因为阿拉斯加杀到鄂毕河东岸,占据了俄大片领土,鄂木斯克这个西西伯利亚城市反而成为了俄东线前线重点城市,所以红军占领鄂木斯克之后,将此做为中央型城市管辖,即等同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位。
  鄂木斯克市自成型以来,其中心就一直位于额尔齐斯河右岸,其大部分工厂、住宅,商业中心也都位于右岸,其左岸即额尔齐斯河以西即便是因为额尔齐斯河铁路大桥的修建有了少许发展,但也只能称之为郊区。
  同时因其正位于额尔齐斯河与其东岸大支流鄂木河交汇处,所以鄂木斯克不单是西伯利亚大铁路沿线重要的枢纽,也是额尔齐斯河沿岸最大的港口和最重要的公路枢纽。原本人口有超过三十余万,只是后来大部分随高尔察克东迁,鄂木斯克一度减少到不足十万人口,红军占领此地之后,迁来了十余万人口,又将这里的工商企业收归国有,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使得鄂木斯克这年余时间来似乎又恢复了大部分元气,人口短短时间内就几乎恢复到了近三十万。
  可惜好景不长,鄂木斯克刚刚走入正轨,阿拉斯加大军就铺天盖地的越过鄂毕河,红军连战皆败,阿大军已经沿西伯利亚大铁路势如破竹般杀到了鄂木斯克城下。季米特洛夫到来后,大肆宣传全民抵抗,发动人民参加红军,大部分工商企业陷入停顿,数十万人挤在这个座城市中惶惶不可终日。似乎眨眼间鄂木斯克又回到了一年前的光景,混乱而破败。
  但是这坐落于西伯利亚中心的城市是苏俄目前绝对不愿放弃的。按莫斯科的规划,这是俄罗斯重要的铁路枢纽,铁路通向鄂毕河,阿尔泰,吉尔吉斯,秋明,叶卡捷琳堡,托博尔斯克四五个方向。同时这座位于右岸的最大城市也将会是苏俄进入额尔齐斯东岸的桥头堡,这里也是苏俄目前各大城市中工商业基础较好的城市,莫斯科打算将这里建成一座巨大的工业中心,并成为苏俄威胁鄂毕河东岸阿拉斯加控制区的前沿和跳板,失去了这里,他们将只能被全部赶到额尔齐斯河西岸,未来他们可能将再也无法踏入额尔齐斯河,更不用说再通过这里去夺回鄂毕河东岸的失地。
  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在俄共(布)中央决定可能放弃托博尔斯克,放弃塔拉,放弃德斯克,放弃阿尔泰,甚至放弃鲁布佐夫斯克,库伦达的时候,却在鄂木斯克聚集了从德斯克,鄂毕河西岸各城镇撤出的十余万军队和数万赤卫队,还从乌拉尔紧急抽调了全部军队近十余万人向鄂木斯克增援,从乌拉尔而来的军队可不是所谓赤卫队,而是全部都是真正的红军,真正的革命士兵。当然,根据莫斯科的命令,在乌拉尔除了正规军队,同样要征招大批新兵。
  但即便这样一来,鄂木斯克可能短短时间内聚集了近二十多万大军,莫斯科也仍然不放心,根据莫斯科俄共(布)中央的命令,季米特洛夫来到鄂木斯克后下达了绝不后退半步的命令,同时征招城内外及邻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