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淘金国度-第6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是他们此前在海岸布置了不少防御炮台,协约国此时在这里登陆几乎就等于如履平地了。
到9月20日,整个亚得里亚海战场的形式已经相当明朗:防守亚得里亚海东海岸的奥匈海军,被哈城号率领的协约国舰队打残,甚至海军战舰都没有参战,光是哈城号航空大队,加阿意美三国的空军就一举达到了摧毁奥匈海军的目标。
虽然斯普利特港湾被暂时堵塞,不过意美联军已经取得布拉奇岛和赫瓦尔岛这面屏障,不用担心补给,从布拉奇岛和赫瓦尔岛上布置重炮,甚至可以很轻松的将炮弹打入斯普利特城,斯普利特已经守不了多久。
南面的杜布罗夫尼克仅仅一日就被攻陷,埃德蒙顿号编队和意美登陆部队已经完全打开了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大门,实际上斯普利特的坚守对于奥匈来说,意义已经不大,现在他们要想的是,如何将发罗拉和科尔察这些阿尔巴尼亚一带的二十万大军救出来。因为杜布罗夫尼克一带正好横在斯普利特和阿尔巴尼亚,黑山的中间,等于切断了这两地的联系。
9月21日,只稍事休整,登陆成功的意美联军分兵四万没有南下,而是直接北上更近一些的斯普利特,驻守斯普利特的6万大军顿时一片慌乱,德奥军官之间数番争执,最终还是无法忽视这支大军的威胁,不得不分兵两万摆在了斯普利特的南面构筑防线,这一样一来,正面防守港口的力量减弱了很多。
在杜布罗夫尼克意美联军北上的过程中,在巴拿马登陆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及意大利军队也没有闲着。他们在22日清理海湾浮物后,他们旋即对斯普利特港港发动了试探性登陆,虽然被打退了,但却探明了奥军现在的底细,奥军已经是强弩之末。随着当天美军从意大利战场抽调的五万援军到来,在布拉奇岛和赫瓦尔岛已经有了八万兵力。总攻一触即发。
23日,杜布罗夫斯克的四万美军抵达斯普利特以南,斯普利特抽调的两万大军激战,而此时布拉奇岛和赫瓦尔岛的意美联军也在阿拉斯加海空军的配合下正式发起了强攻登陆。
若撑数日的奥匈防线终于应声而垮,驻斯普利特的六万奥军被击毙3万,俘虏2万余人,只余不到万人仓惶东逃进入了波黑地区。
而此前逃入港口的欧根亲王号等9艘敌舰在协约国舰队的威逼下,走投无数,也终于不得不让协约国舰队投降,不过这艘欧根亲王号被范·德维克要走,当做战利品由阿拉斯加接收,也算是这一次与意美协作的报酬之一。
当然并非是阿拉斯加多么看重这种有很多缺陷的无畏级战舰,而是远在土耳其战场的叶枫有些眼馋斯柯达的火炮技术,准备要来给阿拉斯加火炮技术部门当参考的。
随着斯普利特港正式被协约国控制,大量补给物资和意美军队从斯普利特上岸,数日之间,含南部的杜布罗夫尼克意美联军在内,达尔马提亚已经有接近二十万大军屯集。
9月30日,意美联军分兵十万然后挥师向东,越过迪纳拉山脉,进入了波黑境内,兵锋直指萨拉热窝。那里就是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引信所在地。也是德奥目前屯兵较多的一个城市,达到了三万人。
在这样一个内陆城市驻军如此之多,对奥匈来说其实也属无奈,因为这里的民族运动非常厉害,没有足够的兵力,根本镇不住这里的民族势力特别是塞尔维亚反抗势力。
留下了五万军队攻取达尔马提亚其他地区后,剩下的五万大军全部到了杜布罗夫尼克,然后挥师南下,进入了黑山境内,从背后威逼发罗拉和科尔察一带的德奥联军,此时在这里屯集的德奥联军已经再不可能执行去切断协约国北上保加利亚大国的后路了,反而他们自己的后路已经即将被完全切断。
有了如此有利的形势,在阿拉斯加为首的协约国海军、空军和意美联军为主的登陆部队在达马尔提亚和亚得里亚海东岸攻城略地地时候,协约国其他战区地军队也终于安心开始执行各项战略,进展越来越快,就像一枚多米诺骨牌向后倒下……
第430章 和平的开始
1918年9月17日,协约国威逼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全国震动,他们的盟友同样震动,只是这个时候,不管是德国还是奥匈、土耳其,谁也无法给予他们太多帮助了,保加利亚此时除了那十万不敢动弹的德军,就只有从东部,北部一些地区强征的不过十数万新兵,这些新兵的作战能力不用过多指望。
以现在保加利亚的情况,德奥土三国除非在两个月内派出三四十万大军方有可能化解保加利亚的危局,但是现在整个巴尔干看上去还有近八十万大军,但土耳其在欧洲领土的二三十万军队却不敢动,塞尔亚湾那二十万德奥联军被二十余万塞希军队牢牢牵制,同样动弹不得,连撤退都成了妄想。
剩下来的就只有刚刚惶急之下从阿尔塔撤退回到发罗拉和科尔察及克罗地亚、波黑地区的三十多万军队。这里加上保加利亚是多大,除非他们全部调去救援索菲亚,否则他们一动,只怕就会出现无数漏洞,以协约国二十万进攻部队的机动能力,怕是可以纵横奥匈南部,让局势越发糜烂。
只是现在就算他们想不顾一切横切马其顿和罗多彼山也不可能了,此时奥匈海军几乎全军覆没。协约国海空军屯积亚得里亚海,二十万美意联军登陆成功,达马尔提亚地区几乎已经全境陷落,不管是达尔马提亚以北,还是以南的大军都被从中切断,自己都岌岌可危,哪里还有能力解救盟友。现在他们跟保加利亚一样更希望的是有援军来解救他们了。
如此情势下,保加利亚实际上可以宣告无药可救了,除非他们能够自救,但远水解不了近火,就算他们全民皆兵,也没有这么多武器可以装备,也不是一日两日可以办到,但看看协约国军队围城的装备,数千辆坦克,上千门火炮,二十万虎狼之师在此之前打下保加利亚近半国土却几乎没有多少损失。虽然有保军主力尽丧,剩下的军队战力不高的原因,但也可以间接证明这支部队的强大。没看德国人都只敢缩在战壕里么。
保加利亚国王斐迪南一世数度向德国盟友求救,最后得到的答复却是无能为力,德国也只是提出斐迪南一世可以率领残军在十万德军的帮助下干脆放弃索菲亚撤退入西南的奥匈境内,这样不但可以让协约国军队战线拉长,又能保留保加利亚的元气,还可以间接加强奥匈边境的防守力量。
其实德国人现在也很无奈,他们的处境同样很艰难,因为巴尔干战场上阿拉斯加人的到来,到现在,德国已经不得不放弃了在东线俄国人内乱时趁火打劫的计划,数度抽调东线大军到巴尔干,加上伊松佐河战线,德国为了支持盟友,已经陆续从东线抽调了超过十七个师的兵力。奥匈海军覆没,达尔马提亚大门打开,二十万美意联军登陆,奥匈局势也开始越发糜烂,德国不得不将东线抽调的几个师再放到奥匈的斯洛文尼亚和塞尔维亚北部一线,以守护奥地利和匈牙利,阿尔巴尼亚,黑山等已经完全被分割的地区他们已经无法救援,但奥匈帝国的核心却丢不得,德国不是不再帮这个忙。
这样一来弄得他们在西线面对英法美的攻势也只能处于劣势,以求自保了。根本没有办法抽调更多大军到西线。
而英法美联军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在7月时,阿拉斯加大军云集东地中海后,德国军队不得不抽调兵力到巴尔干后就已经处于下风。德国虽然越过兴登堡防线发起过几次反攻,但无一不是被打退了回去,最终只能凭借兴登堡防线固守。
好在这一线,因为是联军,英法美三个主要国家的地位又差不多,而领军将领风格不同,导致经常发生争执,在战略战术上都犯过一些错误,否则以这里的兵力优势,他们现在绝对不可能仅仅维持现在的局面,说不定早就攻破兴登堡防线了,看看巴尔干和东地中海,协约国军队总体来说还处于劣势,但结果呢,保加利亚被打残,随时可能投降,土耳其,奥匈也因此可能会加快崩溃。
真的是阿拉斯加军队战斗力太强,远超过英法美三大列强吗?不,绝对不是因为这个原因,只因为在这里阿拉斯加是处于唯一主导地位,在这里,就算英法军队也只能服从阿拉斯加将领的指挥。他们自己的将领只能打下手而己。战略统一,思想统一,加上阿拉斯加是一支绝对的生力军,又拥有强大的海空突击力量,拥有众多坦克,重炮等武器,而这里的同盟军队又是同盟国所有军队中战斗力较差的,所以才会造成眼下这种局面。
而在主要战线的西线,却是另一番局面,三大国的将领中,英军司令赫格在作战思想上是个保守而顽固的人,作战方法往往简单粗暴,他的格言是:“战斗的胜利取决于士气和决心”。因此黑格看不到机枪、重炮和新式武器给战争带来的巨大变化,作战时仅凭借坚定的意志而无视大量人员的伤亡。
就连英国首相乔治都在其日记里写到:“我不止一次的怀疑是否还要继续让他用英国青年的鲜血去换取战功”,但是出于英法间关系的考虑,乔治同意了继续派兵增援西线战场的意见。其实乔治的命令下达之前,赫格已经将英军所剩不多的几支预备队都调往了法国北部……
美国后来足智多谋的潘兴将军与直肠子的黑格不同,除了军事方面的问题他还要考虑很多政治因素。
美军刚刚到达欧洲的时候的确让协约国一方士气大振,而随着战争的深入,这个作用早就不复存在,英法两国更希望美国人在这场战争中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前是因为阿拉斯加的牵制导致他们无法提供太多兵力,而后来则是因为阿拉斯加的加入,特别是叶枫到来后,制定了一个庞大的意图一举摧毁同盟四国东地中海大会战战略,结果因此一来,协约国方面不得不将重心放到了东地中海。
而美国人又不愿意到那里去接受阿拉斯加人的指挥,所以到了现在,整个欧战,美国除了在伊松佐河与意大利面条合作时可居于主导地位,在其他战争都只属于从属,甚至现在西线都成为了为东地中海战场提供牵制的一处战场了。就算在伊佐松河因为是处在意大利人的土地上,他们的主导权也远不如阿拉斯加在东地中海,意大利再面,可也不是希腊那种小国可比的。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到欧洲之后的表现与阿拉斯加相差太大,导致他们在欧洲战场的地位已经不如阿拉斯加人,虽然美国人的参战军队数量远超阿拉斯加,但英法等人却为了尽快结束这场他们支撑的很难受的战争,也就不得不对阿拉斯加有所偏心了。
在巴尔干战场开始出现胜机后,英法方面大喜若狂,应叶枫的要求,通过协约国最高统帅部下令在伊松佐河和欧洲西线战场发起一场大规模攻势,但因为英法抽调了部分兵力去东地中海,他们又迫切希望似乎贡献没有阿拉斯加大的美国再派援军。
由于美国陆军从未上过火线,经验的缺乏使他们伤亡惨重,历史上美国一战中只有5万人伤亡,不说这个数据可不可信,至少在这个时空,所有人都知道美国人的伤亡有多么惨重,其实在西线因为是居于从属,在这里的兵力也远不如历史上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