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吕布天下-第1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晕揖壳暗氖盗Γ退闱憔∪Γ诓菰现慌乱材岩杂肫涠钥梗
张浪皱眉道:“北地郡太守范行孝对我提了一个建议,建议放弃云中郡、五原郡,你认为呢?”
陈宫思忖着点了点头,“我也有这样的想法,没想到有人先提出来了。如此以来我们依托险峻地势、长城、黄河收缩兵力进行防御,会比现在轻松得多!不过,如此做法,首先一条就是如何安置云中五原那几十万百姓的问题!另外,只是这样的措施根本就治标不治本。”
张浪思忖道:“安置的问题我已经想好了,可以先迁入甘凉地区,然后再做打算,至于迁徙的费用,用着两郡的府库储备应该足够了。”
陈宫点了点头,抱拳道:“主公,我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浪道:“说吧。”
陈宫忧心忡忡地道:“根据鲜卑单于最近的做法和传闻来判断,轲比能绝对有南下中原的雄心壮志!如今他实力已经相当强大,却还没有想要大举南下的迹象,属下判断,他应该是想等到我们和曹操拼个两败俱伤之后再大举南下坐收渔人之利!……”
张浪皱眉点了点头,忧心忡忡地道;“我也担心啊!”
陈宫抱拳道:“主公和曹操起兵,无外乎想要一统天下还百姓一个太平,如今对天下百姓威胁最大的敌人正俯视在侧,我们必须改变先前的计划才行!”
张浪觉得陈宫话里有话,转过头来问道:“公台是不是有什么计策?”
陈宫道:“这是我华夏民族倒悬的危机,要解除这个危机唯有一途,那就是主公和曹操联合,共同打垮鲜卑人!”
第三百五十九章 知己
众人听到陈宫提出的建议都吃了一惊。董莺难以理解地道:“曹操是我们的大敌,我们怎么可能和他们联合?”陈宫看向张浪。
张浪思忖道:“这倒不一定!曹操这个人比刘备孙坚之流更像英雄!在他的心中,整个华夏族的福祉只怕要高于一切!他不会终于皇权,因为皇权救不了家国百姓,因此皇权在他手中只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工具;他为达目的可以利用自己父亲的死亡,因为在他心里,还有比父亲更重要的东西。世人都说曹操是奸雄,我却说他是英雄!这个天下,曹操这样的人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
董莺等呆呆地看着张浪,不是太理解他的话。陈宫则一脸激动地看着张浪,抱拳道:“主公的评价真是太贴切了!不过在属下的行踪,主公是更胜曹操的英雄!曹操虽然有非同寻常的抱负,但太过狠毒!主公则不然,不仅有非同寻常的抱负,而且重情重义!”
张浪笑了笑,思忖道:“公台的这个建议惊世骇俗,也难以实现啊!古往今来多少年,几乎不见有谁能联合起来共抗外敌!”
陈宫皱眉点了点头,“确实是如此。”朝张浪一抱拳,“主公,事情虽难,但只要去做就还有成功的可能!”
张浪点了点头,对董莺吩咐道:“莺莺,立刻按照公台的建议写三封书信,派专人送往文和、孔明和孝直的手中,要他们把他们的主张和看法写成书信发到洛阳来,我要看。”董莺抱拳应诺,奔下了烽火台。
张浪对陈宫道:“不管能不能和曹操联合,放弃云中五原都是必须的,你立刻开始做这件事情!”“诺。”
张浪扭头朝长城内侧张望,只见万里河山风景如画,高处是俊秀青山,低处是一望无尽的草原和粮田。张浪忍不住感慨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身旁的人都深有同感,不禁心潮澎湃。
张浪笑着对陈宫道:“公台把并州治理得很好啊,我看已经差不多恢复道黄巾之乱之前的水平了!”陈宫望着远方的万里河山情不自禁地道:“这还远远不够,属下想要将并州变成如关中那样富饶的地区!”张浪笑道:“这一天一定不会遥远!”陈宫重重地点了点头。
张浪思忖道:“我觉得并州的民军队伍应当翻倍,公台以为如何?”
陈宫笑着抱拳道:“属下正想提这样的建议。”顿了顿,皱眉道:“并州势必成为烽火连天的战场,属下以为应当在并州境内全面实现军户制度,把说有可用的青壮年全部编入民军序列,以备不时之需。”
张浪思忖着点了点头,“不如把五原云中的百姓就迁到并州境内安置,把他们全部编入军户!”陈宫思忖着点了点头。张浪笑道:“跟之前一样,我没有一分钱给你,你要自己想办法弄钱把这件事给我做好!”陈宫抱拳道:“主公放心!属下定不辱命!”
一名身着甲胄的将领奔上烽火台,朝张浪跪禀道;“启禀大将军,定襄郡民军已经奉命开来,请大将军检阅!”
张浪打量了那将领一眼,问道:“你叫什么名字?什么出生?”
“小人段昊,原是虎翼军团军官,半年前分大将军将令,我们这一千兵马脱离虎翼军团充任并州民军各阶层军官,小人原是裨将,被任命为定襄民军指挥使。”
张浪点了点头,“你们定襄民军有多少人?”
“回禀大将军,定襄民军共有二万五千人,其中马军五千,步军两万。”
“武器铠甲战马等是你们自己准备吗?”
“回禀大将军,铠甲都是刺史府发放的,兵器和战马是自己准备的。”
“装备数量可够?”
“回禀大将军,其他的都够,不过铠甲实在紧缺,我麾下的定襄民军两万五千人,能装备轻装皮甲的只有三千人,铁甲一副都没有。”张浪流露出思忖之色。段昊说的情况他是知道的,民军自成立之初起就一直缺乏铠甲,一是因为铠甲等物资必须优先保证主力军团使用,二是铠甲的制作费时费力价值不菲,张浪根本就没对民军下发多少资金,因此民军的装备不可能有多好!像定襄民军这样的情况,在所有民军中间还算是好的,像关中西凉的民军,皮甲之内的只有军官才能拥有,兵器都无法做到一人一件,战马也奇缺!
民军,毕竟只是主力军团的补充和后备力量,想要将民军做为支柱显然是不现实的。
张浪在众人的还簇拥下从烽火台下来。董莺过来禀报道:“大哥,书信都已经发出。”张浪点了点头,笑道:“随我一同看看咱们定襄的民军!”董莺点了点头。
一群人跨上战马,策马来到一座小山丘上。勒住马,放眼望去,只见山坡下,近万步骑军正整整齐齐列阵,五千骑兵在左,五千步军在右,一万人马只有三千人身着皮甲,其他人都穿着青布衫包着青头巾,这些民军虽然甲胄不齐,不过却士气高昂,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
段昊策马奔到军前,大喝道:“定襄民军,还不拜见大将军!”
一万将士齐齐下拜,黑压压一片,“拜见大将军!拜见大将军!”
张浪举起右手。
一万民军将士站了起来。段昊率先大喊:“大将军万岁!”一万将士一起举起兵器大喊:“万岁!万岁!”
张浪流露出满意的微笑。这些民军虽然无法和任何一支正规军旅相提并论,不过却也是一直可用的力量。其实民军能有这样的面貌已经很不错了,总不能奢望这样一支缺乏装备和训练的民军能和正规军相抗衡啊!那是不现实的!民军就是一支补充力量罢了!
入夜前,张浪一行人回到定襄郡治所善无城。在行馆中刚刚坐下,卫士来报,说鹰扬军团将军马腾赶来拜见。马腾,鹰扬军团军团长,鹰扬军团就还驻扎在并州,张浪一行人来到定襄的时候,马腾人还在壶关,接到消息立刻赶来,还是来迟了一些。
第三百六十章 曹操的决定
郭嘉北行数月终于回到了许都。曹操专门在丞相府设家宴为他接风洗尘,作陪的只有长子曹昂、此子曹丕,以及军师荀彧。
酒过三巡,郭嘉抱拳道:“主公,这一次单于庭所见所闻令属下非常担忧啊!”曹操没有说话,静待下文,其他人也都放下了筷子,静静聆听。
郭嘉皱起眉头:“这一次单于生日,连极西之地的许多部族以及王国都来恭贺,东边包括扶余等部族更是当众表示效忠。鲜卑人的势力空前强大,比之秦末汉初之时的匈奴有过之而无不及!鲜卑单于轲比能,已经在酒宴上吐露雄心,我估计鲜卑人三年之内必将南下!鲜卑人已经成为对我华夏族最大的威胁了!”
曹昂难以置信地问道:“这鲜卑人的势力真的有如此强大吗?”
郭嘉抱拳道:“只怕比属下所说的有过之而无不及!”
曹操淡淡地问道:“酒宴上,轲比能是如何对待奉孝的?”
郭嘉道:“轲比能将我与其他王国部族使臣一样对待,他自己俨然是一位至尊,万王之王!”
曹操冷笑。随即沉默起来。
四个人见曹操在思考,既不敢说话,也不敢喝酒吃菜,静静地看着他。
曹操抬起头来,皱眉道:“轲比能的如意算盘只怕是等着我和吕布拼个两败俱伤,他好来坐收渔人之利!”郭嘉、荀彧点了点头。荀彧皱眉道:“如今的局面,最怕吕布和鲜卑人相勾结!”
曹操摇了摇头,“不可能!吕布,绝对不会!”
荀彧思忖着一下,点了点头,“主公说得对。为了应付鲜卑人,我们需要把主要精力放到北线,恐怕吕布也是这样打算的。”
郭嘉对曹操道:“属下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对策。”朝曹操一抱拳,“主公,我们与其被动防守,为何不主动出击呢?”曹操不明白郭嘉的意思,“奉孝此话何意?”郭嘉道:“若是我们和吕布能够联合起来,便能和鲜卑人分庭抗礼了!”曹操双眼一亮。曹丕难以置信地道:“这如何可能?吕布可是我们的生死大敌啊!”
曹操摆了摆手,“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吕布和我们都是华夏族,同宗血脉,鲜卑人的威胁是对我们整个华夏族的,吕布和我们自然可以联手抗敌!”
曹昂道:“父亲所言极是,可是只怕吕布不会这样去想啊!如果我们提出这样的建议,只怕他们会认为我们在耍阴谋。”
曹操陷入沉思。
就在这时,一名传令官奔了进来,取出一封急件双手托举着跪禀道:“启禀主公,代郡传来的紧急信函。”随即将书函呈了上来。曹操接过书函,拆开来看。眉头一皱,扫视了一眼众人,沉声道:“夫余、挹娄、沃沮三族已经正式向鲜卑人效忠,三王的大王子已经进入单于庭做为人质。”
众人吃了一惊,郭嘉皱眉道:“事情的发展比我们预料得还要快啊!我估计轲比能已经迫不及待了,也许不会等到我们和吕布开战,他就会南下。”
曹操站了起来,扫视了众人一眼,众人连忙站了起来。曹操对荀彧道:“文若,我任命你为护国大将军,即刻前往代郡主持北线的防御工作。”荀彧连忙离开席案来到堂中,抱拳应诺。
曹操避席来到荀彧面前,叮嘱道:“此事事关重大,文若千万慎重!”荀彧抱拳道:“属下定不辱命!”
曹操点了点头,转身取来了自己的佩剑交给荀彧,“这是我的佩剑,见剑如见我!北线之事我全部交托给你,你有生杀予夺大权!”荀彧感到肩上责任重大,跪了下来,双手接过宝剑,然后站了起来。
曹操道:“事情紧急,你明天就出发吧,我就不送你了。”
“诺。”
曹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