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80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80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不是最容易打开的突破口么……”
  “您这是怀疑下僚的节操和衷心么……”
  无意间他的称谓,已经变了。
  “不不。”
  我摇摇头。
  “你是一个很知趣,且颇为衷心的人……”
  “但是有时候威胁和压力,并不是来自明火持杖的敌人……”
  我顿了一下,算是给他一个心里缓冲。
  “若是来自你身边的同袍和上官呢……”
  “什么……”
  风卷旗的脸色变了变。
  “在财帛前程相诱之下,又有多少人,能够坚守本心呢……”
  “你或许自问可以,但是你身边的弟兄呢……”
  出去的时候,已经明显可以感受到,他的心已经乱了,然后就等事情水到渠成了。
  我在南朝想要有作为,光靠带回来的韩良臣他们还不够,也要有知根底好使唤的本地人,来奔走行事,可以省却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位风卷旗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但也是最接近最容易上手的人选了,且刚好自己把理由送上门来。
  所谓驭人之道,不外乎威逼利诱,威逼我借得是陈夫人的外势,刻意将他留下来,算是和我的安危维系在一起的,某种荣辱成败一体。
  利诱的话,我手上的资源还不够,得等我回到了广南之后再作打算,现算是给他埋下一个种子。


第80章 再闻
  得益于珠江的分支,龙川江水运的发达和成熟,每一步航程都可以说是被精密计算的,虽然大都是本地熟客,但还是安排的松紧闲宜,既不会让人尽是走马观花觉得疲倦,也不会,让人感觉慢吞吞的失了船期。
  如此顺水而下广府,大抵也只要三到四天而已。
  吹着习习的江风,我正在看几本小册子,表示出某种对军队感兴趣的医院后,就很容得到东南招讨行司配发给下层军士官佐的操条、训令什么的,等半公开印制品。
  从中也多少可以结合既有的记忆和印象,推衍出南朝的军队整备情况。
  南朝兵制,未入北方那么混乱变迁不定,因此还基本沿袭了中初唐以来,军、城、镇、戍的防区体制,和营、团、队、火、十的基本编制,只是具体职官和称谓有所变化,比如旅帅变成都头,别将换成了指挥,都尉、郎将等高级武官一如旧制。
  一十编九员,以十长领八人;步军和弩队五十编一火,马军三十编一火,外加旗鼓手、火副、辅员;以火头领;三火编为一队,以队正领;两队一火编做一团,以校尉领;大营四团,中营三团,小营两团两队,以折冲或是果毅都尉领。
  营即为南朝诸军最基本的基本军事单位。
  同时继承了泰兴改新的部分成果,自营团官以下,皆设三佐一材,即作为掌旗和指挥候补的副佐都尉,纠掌军法风纪的军宪虞候,督导日常训作,战时策划行帐的一到数人的营参,以及分掌军械出入维护的材官。
  同时职衔分开,平时尊卑从属以职事为准,战时身份位阶以军衔为递补,然后再辅以爵级,名号、散官,构成一套复杂的军令和阶级体系。
  像风卷旗,军衔为轻车副尉,职事则只是一名帐下虞候,所以也可以勉强称的一声风校尉。
  营以上编制和种类则灵活的多,既可以单独构成预备役性质的,军府级基本单位,亦有常备性质的诸卫诸军,更有介于两者之间,守卫地方的州郡兵,再加上各藩领按照需要应募征发,成建制或不成兼职的藩兵、团练,可以说来源众多且杂。
  因此,在临敌或是预备攻略的方向上,往往会在当地大小军使或是防御使一级以上,设立单独的制置、经略使,到某路总管,以管理大小战区,统合这些武装力量的需要。
  因而南朝常备和后备的兵力规模并不小,但是无法全力投入到北伐中,一方面是后勤输送的规模上限,一方面则是需要大量驻军,来维持在广大海外藩领上的控制力,同时还要投入同等重要的水师海营,来维持和保证各大海外领之间的经济动脉和航路交通。
  拥有众多海外藩领和人口、物产,这对南朝来说是一体两面的双刃剑,只能以渗透侵攻的水磨工夫,为长期持之以恒的方略。
  和这些册子在一起的。
  还有一大叠,沿途收集的旧文抄,作为旧书坊里,用来练书法的垫纸,一捆只要五十文而已,只是已经被我剪的七零八落。刨去哪些毫无意义的官方术语和浮亢的官样文章,从这些类似报纸的东西上,还是收集南朝这些年来发生的大事件和相应的时间线的。
  除了各种捕风捉影和所谓业内人的猜测外,历年的文抄上,也会主动刊发一些重要的政闻和人事调动,比如五路招讨行司的主官,除了已经二十多年没有动过的西蜀招讨行司外,其他四路,都是这十年间陆续换上去的。
  作为最晚的一位宁总管,也就是陈夫人的丈夫,乃是泰平二年履任的,以在任大刀阔斧的整治兵马,花了五、六年时间积谷屯甲,掌握治下,驯服那些外围,重新取得强大势攻而称诸于世,然后就好几年再无动静了。
  如今是南朝的宝应七年年,也就是西元共和历的一九六四年,我似乎心中有所触动。
  难道是,其实南朝内部有意打破现状,而在各路有所大作为,作为夫唱妇随的配合,陈夫人才会在东南路,成为众矢之的。
  比如触犯了那些,从维持现状长期受益的既得利益阶层。
  可惜的是,这个推测,对我将来的发展和布局,有什么价值和布局,目前还没有个头绪。
  就听得头顶上哗啦啦落帆的声音,船只正在转向和减速的微微震感,看来又到靠岸的时候了,这次我们停靠的是,东江的沿岸的繁华大邑——浈阳,也是岭南七道之一的龙川道的第二大城市。
  作为久未闻兵戈的内陆腹地,这里只有象征性的包土城墙,相对于城市本身的规模,低矮的令人发指,而且还被各种依墙搭盖的民居和肆铺等违章建筑,侵占满了墙内墙外,连墙头上都有牲口留下的粪便,充满了某种和平无防的生活气息。
  我照例下船,带着风卷旗派给我的两名扈从去采买补给,顺便溜达观风,漫无目的的在街市中买了许多果子零食,等乱七八糟的东西之后,我忽然在一处小街深处,无意间看到一个熟悉的招牌。
  讲谈社?
  看见这个名字的时候,我很有些百感交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因为我终于遇到一个与我前身,密切相关的事物了。
  这个讲谈社,算是广府当地某些圈子内,颇为有名的文史爱好者的聚集沙龙,存在由来已久,算是作为京师两学的分支,广府大学堂建立之初,就已经存在的骨灰级事物了。
  只是日常运作,全靠成员的自发捐助和自己动手,因为组织松散和粗放管理,各种经营不善,而动不动就闭门歇业上一段时间,直到我的前身,被当成某种凯子,接手和投入之后,发现其中某种契机,才变成某种在浩瀚史海中,发现真相的专业团体。
  当然好这个真相是相对的,比如根据某个矛盾的记载,推断出多种新的可能性什么的,因此讲谈社,还承担的是类似情报贩卖和分析解构的业务,获得日常维持的开支乃至赢利,当然这个讯息不是即时的,而是经年累月留下来的史料中,过滤出来的过去式。
  因为南朝和之前数百年间岭外的相对稳定,因此大量文书史志得以留存下来,再加上南投人带来的北地文化和学术上的传承。
  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付出少量代价,就可以从公用的图书馆和开放性的官私馆藏中,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个代价的限制,只是为了防止某些故意捣乱的门槛而已。
  虽然放在军事和政治上,或许毫无价值,但是这些带有社会人文的,在民用领域却是颇有用途,比如与民生相关德商业活动,或是番外领地的经营,一份某地气候水文的分析概略,还是颇有市场的。
  因此,并不至于冒犯当权者的敏感神经。同时雇请了大量在校生员,乃至讲习、教师之流,以勤工俭学为名,借助他们的专业和职务,环境和背景上的便利,完成某项学研项目的一部分,因此更有点不无对人言的公开性。
  在这个时代,虽然豪门权贵同样有垄断知识的你天然本能,但是在遍地开花的教育普及和学校的存在下,自然而然的收到冲击和抵制。
  这也是哪位穿越者前辈梁公,能够留传下来屈指可数的遗泽之一,因为南朝的执政幕府,也是靠这些职业性质学校,提供的基层人员补充,来制衡可能做大的藩外势力和豪门贵姓中反对派的存在。
  我也可以借着这些外围业务作为掩护,培养核心骨干,干点自己的私活什么的,比如赞助和扶持一些有潜力的贫寒学子,再吧他们发展成为我私人班底的候选。这也是我到了广府之后,再起的本钱之一。
  最后讲谈社壮大到,拥有一大批来去自便,半工半读性质的普通会员;定期举办活动和交流,拥有多个固定场所,以志趣爱好为纽带,小组分类研究的资深会员;以及少数专职参与组织日常运转的骨干成员和管理层在内的社团。
  甚至借此也发展了一批有背景的名誉会员和定期赞助商什么的。然后事情就未免有些脱出我的控制,因为某些权贵子女出于一时兴起、时髦感或是其他理由的加入,自然也惊动到某些上层大人物的。
  我的前身,也因此被传说中的四海卫关注,在某种交换和妥协下,参加了某项计划外围,当然我更看重的是,前往京师大学堂进修,拾遗补漏的机会。
  从这处看起来破破烂烂分社出来后,却又是另一番心情了。
  至少我不再是孤立无援,重新回复和获得了一个重要的讯息渠道,以及随之而来,可以动员的部分资源,虽然不知道还剩下多少。
  我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当地好些穿着草鞋雨笠,披着布衣或是纸甲的乡兵,正在聚集在渡头上。
  船上的骑从卫士,已经人着甲,刀弩具在手的披挂齐全,站在甲板上,摆出某种利于进退的小队分列,护送着陈夫人一行下船。
  “我们必须改道上岸……”
  一身便装焦急站在市口的风卷旗,也带着人迎过来,将我团团围住,一边低声道。
  “下游的清远军出了变故……不宜继续航船……”
  我第一反应,这可是岭南的腹地啊。真是见鬼了,难道死神小学生和马尾中二少年的阴影,并未离我远去?


第81章 风闻而动
  春天的广府,早早就笼罩在某种温暖雨湿的天气中。因此毫无霜冻概念的当地士民,恋恋不舍的告别了某种程度上说,是当地最适宜的季节,短暂的冬天,又不得不脱下稍微厚实的长衫,勉为其难的琢磨起春裳和短衣之间抉择。
  作为枢密院的堂后官之一梁思成,也惬意了泡在一家名为新华苑的汤池,享受上午的时光,装在木桶里的酒水和小食,静悄悄湿漉漉的,丝毫没有被动过的痕迹。
  虽然他叫梁思成,但是和后世哪位大名鼎鼎的建筑学家,兼文青痴妇的受害者,没有一毛钱关系,他用自己的外形,很好的阐述了脑满肠肥的含义。实在很难令人联想到,他之前的出身和背景。
  和习惯了当地生活步调的大多数官人一样,早早起来道衙门点卯公事之后,就是吃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