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541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41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与前几个冬天,多少带有普遍工赈性质和强制编管下,充满维稳色彩的那些针对性的重点工程不同。
  这个冬天因为官方过冬储集的相对充裕,而慷慨的拿出一部分来投入到劳动力市场中,将淮东各地变成一处处,全民号召动员起来,自发赚取外快和物资配额的大工地。
  其中的大头,主要还是集中在利用枯水期,能够间接影响和提高农业产出的水利工程,以及变相提升流通效率与压缩运营成本的道路延伸铺设,等基建大项方面。
  因为在徐、兖一带的运河网络,已经基本疏浚完成。因此,这个冬天的重点集中在了几条大型水系流域的堤防建设与疏导、拓展、延伸的相应工程上。
  而这些工程的总体技术含量或许有限,但是绝对需要大量的劳力和密集的劳做工时,才能完成的。
  因此,走在巡游的道路上,直接可以感觉到明显的变化是。
  原本那些男女老幼都必须出来干活,承担相应劳役才能获得基本配给的场面,直接被满路在道路边上、河道工地里清一色的精壮男性所取代。
  而他们的气色和营养,比起前两个年头,都有明显的改善和赢实。虽然大多衣裳破旧,但至少穿戴整齐,也不是赤脚跋涉在泥滩和浊水里。
  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妻儿老小,已经能够安心的呆在家里;或者只需要就近完成一些强度不大的劳务安排,就可以享受到日常的配额。
  从经济学上的角度说,冬季的农闲时间,是一个重新调整和疏理,淮东治下经济流通市场格局的好机会。
  官私民间积累了一年的产出剩余,以及军队和公职人员手中攒下来的薪饷,都可以藉着这个机会,用官方投入市面的各种物资和消费品做引头,来逐步的吸收和消化掉。
  而保持或是制造一个不那么明显的通货膨胀、或是紧缩的小波幅。
  毕竟,无论是从后世的基本市场理论,或是对于原始计划经济的调控职能而言。
  被动积压在手里的死物,可不会使去自己增殖的,反而会因为保管的成本,以及自然的霉变和损耗,而迅速贬值掉价。
  也只有迅速进入日常的流通和再生产循环,才能在流水不腐的效应下,再在越来越熟练的人工劳力与生产技术的催化下,循环产生出更多的剩余价值来。
  在现今的局面下,直接强取豪夺式的加税和摊派,无疑是效率低下且无论直接,间接成本都十分高昂的愚蠢做法。
  而利用政权所掌握的强制力和权威,以市场调剂和经济为名,进行的隐性收割和资源回收,才是最隐蔽也不容易留下后患的上乘手段。
  比不得后世民智渐开,遇到涨价之类事情,就本能怨天怨地怨政府的新时代公民。
  这个时代视野有限而心思简单的多数古人,更多会习惯性的咒骂几句那些,可能“囤积居奇”的奸商之类。
  当然,前提是主政者必须有足够前瞻性的眼光,以及跨时代的经验教训做基础和底气。以及“再坏也不能坏到哪里去”式的,敢于折腾的决心和手腕。
  在此期间,也不是没有其他的杂音。
  比如童昊领下的“马统调”,新近又破获了地方上一个,试图通过隐藏在流民中的奸细,间接向北朝出卖军品火器的小团体?
  据说,幕后的买家很可能就是,与我军在西南一线对峙的,北朝大将杨可世所部。
  而对方打主意的,可不是那些配备被二三流部队的老式火绳枪,三眼铳之类的大路货和杂流火器,也不是旧式的前装燧发枪。
  而是制式标准后装纸弹的一式燧发枪,还有舢板炮改良而来斤重小炮等,以及成建制列装的标准配置。
  据说,每一件完整的铳器,按照成色新旧,开价已经高达数十缗到上百缗,如果是小炮的话价值更高,而且是用真金白银的现钱来支付。
  于是,就有人被诱得动心而铤而走险了。
  如果不是我的产能尚有缺口,还有私下供给国朝友军以牟利的话,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利用这条线,赚点外快的念头。
  毕竟,火器这种东西,需要性足够的规模和数量,才能在战斗力上产生质的提升和变化,同样还要日常战术训练和理念输灌的配合。
  不是拿到手就能形成战斗力,不然也就是唯武器论那种假大空的玩意。
  再说了,不断投入的技术研发和产能上的代差,可不是那么容易追赶和靠拢的。
  这最少是文明层面和生产力跨代上的理念差距。
  不过令人稍微安心的是,流出的不是现役的主战营,也不是二线的防戍营,而是一只地方上的守备团。
  毕竟,相比已经普及了士兵委员会和人员轮训制度,的主战和防戍两大军序。
  对于这些用三流淘汰人员组成,用作维持治安的各地守备团,相应的要求和具体的监控,就没有那么严格,甚至有些疏于防范和懈怠了。
  再加上他们的前身,本来就是沿途征募而来的,给部队打杂下手的散兵出身,本身就是来源杂驳而良莠不齐。
  虽然在裁汰了老弱,又挑选走还算精干人员之后打散再编过。但是依旧有一些旧式军伍的残余和乡党之类的残余,就没有办法清理那么干净了。
  于是,问题就出在了其中级别最高的,一名材官为首的乡党小团伙。
  然后依仗职权上的额便利,勾结了驻守的配套工场里少数同乡,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在提供给江宁方面的友军的特批订单上,多多报失缺损,然后将这些配件积少成多,重新组装成品再予以转手出去。
  然后还没来得及运送交付出去,就已经被破获了。
  尽管如此,还是不免要防渐杜微的掀起一场整肃和清查运动,以及相关保密和守纪的宣传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没有发现更多武器流失的迹象,但却附带查出一些,平时隐藏在训练与勤务之下,个人在细节上的懈怠、重要性和意义认知不足,基层制度执行不力,装备维护和管理不善之类的,各种错漏和缺失。
  最关键是,来而不往非礼呀。既然对方搞偷偷摸摸的小动作,那我也自然不吝还之以颜色。
  “在入冬之前,后方六州可以抽调多少机动的人马出来……”
  我对着虞侯长薛徵言交代道。
  “此外,让参军组估算一下,在前沿各州的动员上,还有多少的亢余和上限……”
  “参谋团统计一下预期的集结和出发地。”
  “以及最大攻击距离,和所需器械弹药粮草澄物资的耗费。”
  “后续接应部队的预案……也要尽快呈递上来……”
  “在大雪下来之前完成出击准备……”
  “断然不能让对方,就这么舒舒服服的准备过冬去了……”
  “诺……”


第610章 怅怀(五)
  河南道,单州,广济军,凄霞山下。
  随着密集的小鼓点响过,各组的小旗挥下。
  “斜上二五……放……”
  骤然扩散的烟团与火焰,从粗长的管径中喷吐而出,然后才是平地旱雷一般的震鸣声,给对面的城寨,带去死亡与毁灭的讯息。
  经过半个呼吸的延迟之后,在对面的城垒上,绽放开一蓬血色的烟尘来。然后是更多的铁弹,追寻着前者的轨迹,或高或低的崩击在城垒上。
  只是当数轮炮击结束,由步队的白兵发起冲锋之后,还没冲到轰开的缺口前,对方就迅速战意消融,而在嘈杂纷纷的内乱中,迫不及待的举起了白旗。
  这也意味着,这处军寨城垒,就此沦陷易手。
  多筑垒,广立寨,这个权宜方法,似乎成了北朝控制区下,那些前沿对峙军队,有些无奈的对策与手段之一。
  驱使民夫和兵卒,尽可能的在平原上筑垒立寨,然后少量驻兵期中,用相对密布的驻扎据点,来充当某种缓冲和预警。
  被夺取或是摧毁的同时,也为后方的主力调集迎战,争取了相应的时间和机会。
  虽然在战术层面上,实在有些消极和被动,但是起码可以有效的降低火器杀伤效应,约束兵员不至于第一时间就逃跑。
  只是相比淮东前线,那些精心营造起来,承当战线支撑点的堡垒,这里的据点更像是某种意义上的炮灰和牺牲品。
  因此,其中最多的就是各色轻装的弓手,在墙壁和工事的掩护下,至少有勇气和野外的火器阵列,对射一二。
  直到存身之所被打破,才会士气大溃像是被烟熏的老鼠洞般,乱糟糟的开始择路逃亡。
  不过,这样对方的部分目的也就达到了。
  因为,北朝的骑兵也应该出现在原野的天际线之中。
  呼啸着骚扰,牵制,偷袭,是他们最多见的三板斧,至于正面突击和硬干,在吃多了“野战守御第一”的亏之后,就很少有人愿意这么做了。
  毕竟,北国在骑兵的来源上虽然有所优势,但也不代表就能毫无节制的挥霍了浪费了。
  更何况他们还有,外诸侯带来的藩军和胡马儿,这个迫在眉睫的对手,在仍和一个方向的战线上,损失太多的话,很可能就是被其他方向的敌人,给乘虚而入。
  因此,骚扰和牵制,小规模的接触和缠战,拖滞淮东军的攻势和出击方向,直到粮草耗费的差不多,或是因为气候环境的变化,最终主动退去了。
  才是最常见的主要对策。
  随着作为先手的数千军伍缓缓推进,北军花费了大半年才布置妥当的城寨、防垒,也一个个拔除殆尽,而化作一处处被拆平的废墟瓦砾。
  作为俘虏的第一用途,就是在少量看守的监督和鞭策下,把这些好容易营造起来的存身之所,给拆了先。
  ……
  “大平寨、兴元堡已陷……”
  “广阿镇已经失守……”
  “大登堡告急……”
  定陶城中的临时中军,杨可世也在一处沙盘前,听取着前沿送回来的急报,脑中急转沉思着。
  这一次那些南军,突然倾力而出,究竟打的是什么主意。
  难道想在过冬之前,重新划分战线和拓展地界么。还是纯粹的一次强行驰进的武力威慑?
  却没有想到过,是因为私底下那一番行事所造成的。
  不过,经过这段时间的经营和征拓,他也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除了缺粮少械的疲惫之兵数千,就无地无财,徒有虚名的淮西节度使。
  无论是,用几个干净利落的奔袭战为开端,从那些塞外番胡手中,夺回来的土地牛羊人口;或是搜检地方上那些南军狂奔败退时的所遗之物,重新整修翻新之后,以充阵容行壮;
  或是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强行收并那些躲在一个个邬堡、围子里的地方土团、豪强,抽选青壮而纳其资财储集。
  为此他还特地杀灭了十几个,声名不好或是屡有恶迹的地方豪族,来换取大多数人的顺服和归心。
  然后,又冒险跟着淮东南军的脚步后面,几次三番对那些被击破溃走的塞外番胡,趁火打劫而落井下石,也获得了不少好处和资源。
  自此才拥有了初步稳固下来的基数和根本。
  不过,朝中那些大员们,愿意在实质上支持他这个淮西节度使,还多是看中了他在河南前沿,作为直面盘踞在淮北道东部各州的哪只,“满万不可敌”的挡箭牌与缓冲。
  只是,经过了那么多事,又到了他这一步,曾经的公忠之心也不免有所变化。
  再加上作为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