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529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529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曾经仗义好客交游广阔的“及时雨”“带头大哥”宋公明,在这里变成令人闻风丧胆,畏之如虎,咬牙切齿的酷吏“催命鬼”宋老鸨子、黑三郎。
  因为相比军事上的碾压,他更擅长分化瓦解,挑拨离间,借力打力,收买利诱,乃至驱使为带路先头,挑动火拼和内讧,而坐收渔翁之利。
  最终大约十多处较有名气的寨子和窝藏地,被剿灭和击破,成百上千的不法之徒和化外之民,从坚拒的藏身之处被用刀枪驱赶出来,变成了胶水县编管下的乖顺苦力。
  在此期间,他之请求过一次援力,为了对付盘踞在乳山上飞鸟寨上千贼寇,据险而守的一片天。而从青州大本营请来数组炮团,轰开用山石堆砌的防要而一举尽破之。
  为此,他也付出了被那些绿林好汉,亡命豪杰的余孽,数次刺杀的代价。最凶险的一次,乃是他外出巡道接粮,半途被埋伏的匪类残余所伏,数倍围攻于明堂山下。
  最终死伤了数十儿郎,连他本人也被乱战中砍了三刀,血流浸透了大半边身子,才坚持等来了汇合的押粮队,内外呼应着一句击破了这胶水境内,最后一股较大的流贼势力。
  带伤尤呼酣战坚持到最后的宋公明,也因为是血流过多而陷入昏迷,被抬回去躺了三天三夜才缓过气来。因此,在左肩上永远留下不能抬手过高的毛病。
  他的努力与勤奋,终于得到某种回应。随着出现在谷土神祠改作的公衙之中,那名风尘仆仆来自益都的信使。
  宋公明却发现自己,也面临人生抉择的关口,作为勤勉用事,卓有成效的嘉奖,他有两个选择。
  一个是以本官升一级职衔,带领郓州营换防归还益都,别做任用与支派;另一个,则是从胶水县尉转任为胶西县丞,就此放弃军中的职事,而彻底转向他一贯期许的仕途发展。
  他在心中辗转反复着,却是不由想起暂时天各一方的李铁牛,却不知道这位。
  ……
  遥远的西端,骑在一匹漆黑战马上的部将李铁牛,也在略带沉吟的估算这次归还的战果。
  鱼俪在他身后,除了长长的队伍之外,还有缓慢行进的畜群。
  这一次的例行出境掠夺作战,行程数百里,而转战至少三个州界约十余县,不过战斗强度其实并不高。
  当然,作为重点打击目标的藩胡,早已经吸取了教训,处处遇敌望风披靡远遁而去,或是退守城恒避战不出。就连当地的人口也逃亡一空。
  是以,这一路扫荡最大的成果,是杀伤两千余敌,夺得各色马畜三千四百六十一匹,另有驴骡牛羊等畜口六千有余。
  现在的时节,正所谓秋高马肥风物正宜,在草原上乃是大多数牲口抓紧时间补膘过冬的最后时光,因此才有了这个数路出击的扫荡计划。
  一方面是夺敌之势为自己资用,一方面也可以削弱那些敌势,所谓彼消我涨的加倍力量对比。
  因此,相比之前几次主动出击和扫荡,数量上远不能与此相比,但这显然是入冬前的最后一次机会了。
  虽然,目前李铁牛这一路所获的主要都是那些塞外最常见的草原马。
  相比西北或是辽东的土生健马,个头既矮且小,爆发力也不强,作为军马乃至战马不怎么合格,但是胜在吃的苦也耐劳役驱使,烧焦驯养和适应之后,作为周期较长且琐碎劳动的驮马,还是可以胜任的。
  对饲料更是不挑,作为日常农事生产的下脚料,豆粕秸秆麸皮草梗都能吃也能消化得了,实在没得吃放到野外光吃草也能勉强活下去。
  只是因为生在苦寒塞外的缘故,而能够抗寒却不怎么耐暑热,到了夏天需要仔细照料和关注,谨防瘟病而已。
  因此,具体分派到各个合作社和聚居点的畜户里,无论是作为牛畜等大牲口的补充,还是作为配种繁育的对象,也是颇受欢迎的。
  而按照军中的规定,具体出战的部队可在这些战利品中,优先择选补充损耗和所需。
  然后,再按照三分之一的作价,折算城各州通行的钱票代卷等物,按照出力和贡献的大小,已经具体功绩双重标准,分摊到每一个具体的将士身上,也是一笔不错的额外进项。
  然后拿去军中供销社和流动车贩,采买各种日用之物,或是到自发的野市或小市上置换成其他个人需要的东西,乃至放到指定的钱庄里存起来吃息。
  想到这里,他不免有些隐隐的期待。


第594章 变数(九)
  “又快到冬天了……”
  看着有些灰蒙蒙的天,我感叹道。
  后方各州的巡游之路的其中一站,我得以站在乌烟瘴气喧嚣漫天的富源工场之中。
  呛人的尘埃与仿佛永远都无法消散的雾霭,还有沟渠里色彩浓重的污水横流,构成了已经铺展开来的初级工业基础里,挥之不去的一部分。
  连带里面奔忙劳碌的工人,从头到脚都被染成灰扑扑的颜色。而他们的劳保措施,就只有一副简陋的布口罩,以及不限量供应的盐开水了。
  尽管如此,这里也是工伤事故和过劳死最频发的部门。因为这是一些高温高强度岗位的具体需要,在目前的条件和技术水准下,也只能用手上相对宽裕的人命,去填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和方向来。
  相对于小清新式的狭隘人道主义情结,与足以改变和改造未来无数人未来的前景预期相比,我和谜样生物,都有共同的默契和选择。
  而在人类的历史上,任何国家和民族,在完成工业基础积累初期的过程,总是伴随着不那么令人愉快的黑历史和阴暗面。田园牧歌式的轻易完成的工业化过程,那只存在脱离现实的理想主义着的脑洞里。
  至少我还有对内压榨和对外收割的双从渠道,并且得以掌控和影响这个过程,而令它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而一直处在相对正确的轨道上。
  因为这里处于沂水的汇流处,集中了大量水力机械的缘故,因此出于利用充分产能的考虑,这里同时兼带了冶铁、制钢,炼焦,硫酸提取,乃至铸压,打磨、削切等金属处理在内的初级联合生产体系。
  高耸林立的小高炉、炼焦平炉、冷凝萃取管道和陶瓷反应塔,则是这里最显眼的存在部分。
  虽然总体规划看起来过于密集且粗陋无比,充其量只比大炼钢铁时代的遍地小高炉,好上那么一些。
  但是对我来说,却自有一种工业党所形容的,多卯蒸钢的浑重雄壮之美。
  来自各地的煤炭和铁矿石,一年四季源源不断汇集到这里,然后在无数机械带动的黑烟与巨大声嚣中,又变成吞吐在沟槽管道中灼热赤红铁流。
  日常规模下直接管理上万人工,才能轮流维持着这里的运作与生产活动。
  这一次,却是经过了长时间的筹备和运行之后,新近六州治下的铁矿冶炼和铸造,刚好迎来一个产出爆发期。
  虽然,除了军用方面所需的高品质钢铁制品上,还有所缺口之外,在中低端层面上溢出的产能,已经在无形间供给和培养了各州县,数百所的大小铁作坊和相应工场的日常所需。
  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在民用领域内绝大多数的,日用铁制品和生产工具,都已经可以在本地,初步实现自产自足了。
  虽然在军事上的增益或者尚不明显,但在民生和经济领域上潜力和预期,就相当值得一提了。毕竟,盐与铁之要,才是贯穿千百年以来,历代王朝兴衰成败的国本之一。
  而作为十多处工场、矿山的后续配套项目。
  现在的镇抚府,正在各地县城和大规模的劳役营地、场矿里,普及名为两所的基层设置。一个是农学所,一个技工所,前者专门负责培训农业生产的初级农技人员。
  农学所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广府来的那些农学院的生员带领下,对境内名目繁多的作物,进行育种和优选种。
  包括定期外出到各种成色的田地上去采样,对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各阶段状态,进行详细的记录和评估。吸取和发掘日常生产中的闪光点与细节上创新,最终总结出某种相对合理而有效的种植栽培流程,作为推广性的样本。
  或是使用简单的水肥培养基和放大镜,在干净环境下选育出生长状况最好,产量最稳定的作物种苗来。当培养出足够基数的农技人员之后,就可以考虑在农作物的虫害、疫病防治上的进一步积累了。
  这是显然一个相当漫长,且琐碎的过程。如果没有专门的指导和投入的话,靠民间自发的偶然发现和改良,简直是遥遥无期的事情。
  但是,如果积累到一定程度,而量变积累成质变,水到渠成在某一方面一旦有所成果的话,那惠及面和后续影响,也是相当广大的。
  因此,是个值得长期坚持投入的民生大计。
  而后者则是用来取代传统的手工行会,集中管理地方行业工匠,以及更有效率的大批量培养,相对合格的生产技工、学徒的主要来源。
  也就是另一种层面上,对于手工行业,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官有化,已经经济层面上的变相垄断。包括传统的五金、木工,泥瓦、乃至风水堪舆,都可以划入其中。
  日常经营自家的产业照章纳税,只是定期要到工所里报备,然后分摊和承担一些外围的营造业务指派。
  并按照具体的表现和贡献程度,来享受一定的补贴和扶助。有需要的时候,则直接可以予以按图索骥进行征发,以补足追加生产任务,或是伴随军队的差额。
  虽然,这样做对于地方民生的恢复大为不利,但也算是在可以接受的代价之内。
  这时候,一骑信使也飞驰进富源场内,然后一叠厚厚的呈请,被送达我的面前。
  却随着密使薛仁辅返回河北道的相关人员送回来,我也重新得到了河北方面的消息。
  并且由此,确认了河北道正在发生内乱的大致消息和概况。
  却是以靠近洛都以北的卫州、怀州为主亲附、心向洛都的河东、以及西部各州;与以冀州为中心前河北行台都督,兼招讨大使张邦昌为首的,东部各州形同自立的地方势力。
  正在同一的北朝旗号下,行同水火的拉锯对抗,私底下的各种明争暗斗,各自驱使地方部众,攻打侵夺的不可开交。
  而那些过境来援的大半卢龙军,则在水师翻脸内讧,失去了与南岸的主帅和先头部队联系之后,已经在群龙无首的人为混乱中,被张邦昌所代表的河北行台势力,所强行吞并了。
  再加上已经占据了河东、河北北部的代、真、定、岚、宁、宪十数州的塞外诸侯藩军,时不时的南出抄掠地方,参与到这场乱战中来。
  此外,还有在东部沿海和黄河北岸的边缘地带,满地乱起的流寇和义军,最大一股居然还是当初我们留下的,各色器械装备给武装起来,长期在沧州境内沿海一带活动的,所谓刑州义军的旗号。
  让人不由很有些物识全非的感触。
  相比因为水灾而大部一片混乱,情况也混沌不明的淮南道,江南地区的消息,倒是还在源源不断的输送过来,只是都是各种雪上加霜的噩耗和坏消息居多。
  “官收一岁之赋,而民输数倍十数倍之积。”于是“民力重困,饿死者众,皆怨国朝之为也”。是以荆湖、江西、江东、两浙各地的钞乱蜂起,而变成绵连况久的大规模反乱。
  光是江西境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