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471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71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结果,就让人十分玩味了,难道我这次是做了一番白用工了?


第524章 兵戎(九)
  运河之畔,向青州班师的准备工作,仍在有条不紊的继续着。
  而随军的炮团,正在将一些小炮或是轻炮,搬到车船上去逐一固定好。
  这也是这次出战后的偶然所得,这样可以在伴随大军前行的时候,顺带提供一些近岸的火力支援。
  这里虽然地处平原的黄泛区,但是相对密集延伸的运河支系,却成了某种天然的防线,只要搭配以足够的船只机动的话。
  如今的战线,暂时被维持在了郓州一线,以濮、曹、郓三州交界的雷泽县为核心,建立哨垒和烽燧,作为最外围的警戒线。
  在这里我也成立了第一只真正意义上的水军,虽然初步只有两个营的人马,漕运的车船十几艘,外加几十条平板大船而已。
  而其中大多数桨手船工,兼作肉搏战兵,皆来自本地人士。目前以大野泽畔的河道入口——巨野县,为后方驻留和训练基地。
  主要职责是负责沿河机动巡曳,在需要的时候输送和支援陆师的战斗。
  在前方情况不利之下,还可以沿着运河掩护其他部队,退入大野泽,继续与来敌周旋,而为后援争取时间。或者干脆沿河转入济水,向齐州和济州方向撤退。
  在我率领的大队人马相继归建后,一个直属兵马使和一个州兵马使,外加三到四个防戍营,将成为支撑郓州前沿,与北军对峙的主要战力。
  从临沂换防过来的第一兵马使风卷旗,和新任的郓州兵马使折可适,将成为这路人马的正副主官。
  而有了人心相对靠拢的郓州,作为本方势力的外围屏护。我就可以稍稍空出手来,处置和肃清一下处于后方的济州、齐州、兖州境内,那些被击败或是打散后,流亡于道。
  途的番胡余孽,流民残匪之属。
  这时回程过境的部队,就正好派上用场了。
  根据之前地方肃清的经验,他们将被按照马步炮各种合编成更多混成中小战团,并配备足够的代步坐骑,以更加灵活机动的对应地方清剿的需要。
  然后,就可以进一步消化和梳理,这些地区现存的资源和人口。哪怕是作为第三类,就地维持现状的丙区来处理,也可以为镇抚府治下,增加不少现成人口和田土、产出。
  这样也算是有所征拓,将战线向东推进了不少,获得了至少两州之地的折转缓冲,让我这次西征之行,不至于缺少实质上的建树。
  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与传讯、交通距离的拉长,我也需要一种传达和响应方式更快的通讯手段,作为传统的快马寄递和烽燧传警之外的补充手段。
  特别是对于眼下,正处于我势力范围突出部的郓州来说。
  而眼下所能获得最好的选择,无疑是就是岭外正在使用的有线电报线路了,但这些前代的技术残留,却是南朝一只保持和垄断的国家机要,没有那么容易搞到手。
  而要想自己研发的话,虽然有明确的方向和科技树,但是在具体材料工艺上,却需要慢慢的积累和实践。
  比如作为导线的金属抽丝工艺已经有了,如果不在乎那点传导损失的话,直接用铁线也可以凑合。而作为线路绝缘和防腐蚀的外部保护手段,在缺少塑料外皮的情况下,也可以用外涂大漆,或是包裹杜仲胶的土法来解决。
  但是作为提供电脉冲信号源的基础设备,原始缸式铅酸反应电池,所需要的化学原料,在三酸两碱进入量产之前,还无法自行解决。
  因此,我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一种过渡性的手段。也就是眼下,正在我面前建造起来的,像是木制塔楼风车一般的高层建筑。
  在大野泽畔一处遗弃的烽燧土台上,来自建生军的工程兵和军匠们,用锹铲刨除那些已经风化或是松软开裂的夯土外皮,直到露出相对坚实的深色内里,再按照可以利用的部分,抹上一盆盆用来加固的三合土浆。
  而另一些士兵,则围绕着烽燧残址为中轴点的,交叉画数条五十步长的直线,再沿着支线对角掘土为沟,并碾筛夯实成一道新的墙围,再用碎石包贴城一道矮墙,作为附属建筑的规划。
  大量新烧的土砖,被包贴在涂满新鲜膏泥的燧体上,直至五丈高台,复又插入三只大木支柱,钉板加固成又三丈高的中空尖顶,顶部装上大盘绞车杠杆等机括。
  最终以烽燧旧址为基础,搭建起一个类似十字风车的高大建筑,只是叶片要狭窄的多,通过下部手摇绞盘而转,还留下来作为夜晚照明的折射镜室和孔洞。
  风车的叶片位置,变成了数条多折的外延长臂,而通过下部绞索的牵引,来改变多节臂棍的造型,进而来表达数十个,到上百个相应的符号来。
  这就是在近代一路流行过的,远距离信号中继手段——扳臂信号机,或者也可以称之为扳臂信号塔。
  而作为我印象深刻的出处,也是在小说《基督山伯爵》之中,用作炒作公债的日常手段。
  改名换姓化身海外大富豪前来复仇的主角,就是用收买了信号站的操作人员,而让自己的仇家得到虚假信息,在外国公债投机中破产的。
  在近代欧陆的两次拿战时期,那位矮子皇帝,依靠层层中继的信号站,据说在巴黎只用几个小时,就能收到远至莱茵河畔的战报。
  而且作为一种近代传信的产物,技术上的门槛并不算高,在天气晴好的白天,可以采取彩色镜片反射阳光,来传递信号。
  而在夜间或是能见度差的白日,则用精炼油灯所提供的,类似折射灯塔的不同颜色的闪光,来继续传达讯息。
  这样下来,除了过于复杂的内容之外,转发一些简明扼要的专用密语,完全可以满足日常军事传讯,甚至是各级民政管理上的需要了。
  因此,哪怕在无线电发明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壁板信号器依旧作为铁路管理的配套设施,一直沿用到现代社会。
  当然了,在我这个时空,为了日常维护的方便与节约成本考虑,这些传讯节点,是沿着传统商路干道上的城邑村落,或是屯田安置点布置的。
  而每个信号塔的基址,除了继续发挥烽燧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兼作驿站和粮台所,便于巡逻维护和守卫。如果出现故障或者天气延误,还可以就近采取快马急递等,人工手段进行补救。
  这样日后有需要的话,还可以在这些信号站兼军事据点的节点基础上,进一步布设电传线路。
  当然,这都是很遥远的事情的,而眼前的计划和预想是好的,具体使用起来,恐怕还有不少具体问题和细节,需要解决的。比如在平原上的视距缩短问题,信号传递过程中误差亢余和延迟管理。
  因此,郓州这里到青州益都的沿线设置,还只是初步试点,能够穿州不过夜,就是我的最低底线,一亦有所成效之后,还将延伸到治下所辖各州。
  ……
  淮南道,高邮军与泰州兴化镇,交界处的临泽城,刚刚插上了代表光复的飞黄战旗。
  “挺击队在什么位置。”
  “为了么还没如期进入楚州……”
  东南路招讨行营总管,宁冲玄也在大声质疑道。
  “明明只消稍加努力,就可以在两淮连成一片了……”
  “大帅,本军已经后力不继了……”
  一名发梢灰白的披挂老将,面不改色的开声道。
  “虽然粮草器械供用尚足……”
  “但是将士们已经实在打不动了……”
  “特别是经过了前段时日的节节拉锯,又由守转攻之后……”
  “军民士卒皆已疲弊啊……”
  “急需后方生力军的替换和补充……”
  “至少也需要水师的支援啊……”
  说到水师,帐中顿然一片噤声,静了下来。
  事实上,自从进入高邮湖的水师,轻敌加上不熟情况,在追战中不幸搁浅河道,而被返身杀回来的禄氏藩军,用蚁附战术给烧杀了大半之后,就在没有主动出战了的余勇了。
  而在江宁,一个远道而来的消息,也让监国的脸色变得阴晴不定。
  “最新消息,西军已经破约入关了……”
  “大散关失守,西路军马已经败退到了汉中一线。”
  “荆湖路和山南东路的藩胡,已经开始向南下集结……”
  “有意渡江进入江西道……”
  他最终还是叹了一口气,伸手在调防的均旨上,签押上自己的印信。
  “让已经完成整备的高宠所部,火速过江吧……”
  然后他对着守候一旁,督责协调中路的枢密副使道。
  “鄂州不容有失……”
  “东海道的输送,就只能再等一等了……”
  “毕竟还是时不与我啊……”
  他有些倦怠的叹息道,为今之势就像是一只在远航之中,已经出现严重渗漏,而仍旧在前往目的地的大船。
  无论他这个掌舵人,是如何的努力去弥补和善后,但是各种问题和困难,总是随着他的举措接踵而来,让人应接无暇的疲于应付。


第525章 兵戎(十)
  相继在济州、齐州境内,又多盘桓了好几天,部署玩沿黄防要和剿平事宜之后,我终于带着剩下的小半军队,回到了通常意义上的后方地区。
  沿途到处是正在挥汗如雨在劳作的身影,看着他们辛勤不息的身影,感觉就连日头都不是那么灼人了。
  见惯了征程中的荒败与孤寂之后,回到后方根据地的感觉真不错。
  途径的徐州和兖州境内,原本大片荒芜的土地上,也开始长出了稀疏的青苗。
  却是已经被有组织的抢种上芋薯瓜豆之类,属于耐旱少水也不需要特别照料的作物。
  这样虽然错过了正常的农时,但是依靠境内相对发达的灌溉水系,到了秋末也亦然多少可以有所收成。
  无论是作为牲畜饲料,或是加工成人吃的口粮,对于现状多少有所补益。
  另一方面,作为战线前移之后的最大变化,就是道路沿线,那些村邑的废墟之上,正在建造当中的,土围子式民屯安置点。
  这些据点采取的是,源自南方名为排楼巢屋的建筑布局,原本主要是给那些工坊的匠夫工役们临时栖身的集体宿舍。
  外以土石为高墙,贴墙内构以数层联排的木楼,然后开口向内并列成一个四方或是圆形的围子,类似于后世南方永定土楼的布局。
  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南方的覆顶瓦檐,到了北地就变成了类似天台的木质覆土平顶和外沿垛口。
  而外墙三层以下不开窗,三层以上开的是外缩内扩,方便射击和向下投掷的小窗,这样的据点完成后,大概可以容纳数百到上千人,长期居住生活的需要,对外也有一定防御能力。
  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就地转变成现成的粮台所和信号战,驿站等功能。
  毕竟农业生产同样是一个漫长投入的周期,需要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才能保证最终的收获成果。在徐、兖一线组织屯垦,还是存在一定风险的。
  而走在各条道路上的人流,也变得密集如织起来,虽然主要还是各色移民队伍,以及日常往来各处据点间的输送队为主,而没有多少正常往来的商旅行人。
  正巧碰到正在当地编算户口的蔡元长,主动前来拜见才知道。
  得益于这段时间,本军主动打出去的名声赫赫,连带着举家带口逃进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