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

第467章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467章

小说: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公室之下,其中又以五府的地理形势,各自以八叶之一薛氏为代表的五大世臣马首是瞻,自开国历代几乎鲜有变化。
  直到三代前的废澄海公,掀起的治平之乱,几乎欲划东南半壁而自立之,别号东梁,而欲以北朝和解,互通往来。
  好容易才被匆匆回师的大军,给镇压和讨平下来,但是治平年间乘着北国内乱,已经打到淮河边上的北伐事业,也因此功亏一篑。就连守淮望江的胜型之势,也最终没能保住。
  然后一一清剿退缩闽地的叛党,再以闽中沿海为跳板,输送大军登袭夷州,陆陆续续的有打了三年多,才在山中擒获废澄海公及亲党,枭首太庙。
  期间岛中死者数十万,民间损失不可胜数,至今部分地方犹未完全恢复过来。而国朝耗用数以亿计,此后的财政亏空,足足用了一代人的励精图治才弥补过来。
  因此,当时的幕府大政,为了永绝其患,开始将这个距离统治中心的分藩地,一边从政治权利圈里逐步边缘化,一边又强力推行郡县化。
  澄海公领下的三十余姓藩领,也因此牵连甚广,被烧成白地或是抢掠一空,又被废并和裁撤的足足二十多家,又从仅存藩家的保留地中,强行分家五到十支,自此式微下去一瘸不振。
  以至于原本处于国藩中流,而偏居岛东近海一隅的依兰州,兰溪之地的宇文氏,依靠及时输军助饷,协力平定岛乱,乘势崛起而成为夷州屈指可数的大势力,不但拥有练兵备蛮的便宜之利,甚至还将影响拓展到了扶桑等地去。
  但在国府大多是勋贵眼中,以矿冶起家而投机得势的宇文氏,在家世底蕴上,终究还是远不及所谓的“五脉八叶”老牌世臣显贵,而被人视作骤起旋灭的暴发户之流。
  虽然厚有地方之利,但在朝堂中枢之中,却现有发展的余地和足够分量的代言人,连载宗藩院里的代表都没有,这也是宇文氏历代家主向努力改变的境况。
  但是从另一方面说,宇文家却有一个显著的优势,就是历代的宇文家主,不但妻妾众多,也都很能生女儿,特别是漂亮的女儿。
  是以通过世代通婚和联姻,宇文家族迅速与岛内各藩和国人世家,结成了这样或是那样的亲缘关系和纽带,号称“岛半之亲”。
  并且通过本家的影响和扶持,最终将好些中小藩家,逐步变做了宇文氏的附庸与从属,而在夷州拥有了首曲第一的影响力。
  而在当代家主的众多成年儿女眼中,他们的这位父亲大人,显然是太过宠爱那个幺妹了,宠爱的已经是昏聩不明了。
  虽然没有明言让她继承家业,却不但划出带有大片山林和港口的北角之地,任其胡作非为,还暗中指派她去广府袭爵,顺便接管当地的产业。
  这也最终在那位幺妹就地自择夫婿,还带着家业倒贴上门的消息传来之后,积累演变成某种激烈而汹涌的反弹。
  于是乎,作为宇文家外海船团的重要人物,宇文拔都,字包村,也在面临着某种两难的抉择。
  是放弃岛中过往和其他事物,继续一以贯之的效忠远在广府的宇文十一娘,还是接受现实而对如今的宇文家当权者们输诚。
  他毕竟越是姓宇文的一员,虽然是血脉极远的旁支别系,但同样也不可避免的被牵扯进,家族站队的背景中去。甚至有人找上他威逼利诱,要求他配合家中前来接管的人员,交出这支联合船团及其所属的权益。
  这个结果让他有些愤慨和不安,于是阳奉阴违的带船出海,就在没有上岸过,又暗中放逐和驱赶走了那些,倾向家中当权者的人员,也算是变相表明了具体的站队和态度。
  本以为就此走上一条决裂之路,但现在,他总算可以名正言顺的重新回到家族的领地中了。
  正所谓天有所不测之风云,经过了前些日子跌宕起伏的大反转之后,现在族里这些原本有些趾高气昂的人,却有些惶惶不可终日起来。
  毕竟,他们针对远在广府的那位十一娘,所做的手脚可不少。甚至越过病重的家主,而私下动用印信出具婚书,好吧十一娘许出去。
  在他们看来一个主动派人联系的澄海公世子,无疑是一个及位置的巴结攀附的对象,就算事后家主知情想要反悔,碍于君臣之分,也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至于十一娘这些年,在夷洲经营的成果,更是跑不掉,若不是桃山粮台被朝廷划入北伐的名目之下,只怕他们已经指使藩兵,强行夺了回来了,尽管如此,在私底下,对于十一娘名下经营的鸡笼山和北角湾一代,还是没少动作过。
  只是,想捡个现成便宜的心思占了上风,再加上其他的人心思也不怎么齐,不愿便宜了别人,这才一直拖了下来,但没想到拖着拖着事情就出了变化。
  作为十一娘的靠山,那个罗藩子不但全身而退,还得以开镇一方,在国朝拥有了偌大的权势和影响力,就连他们昔日的宗藩,澄海公家也要有所退让和接受惩罚,更勿论他们这些远藩之族了。
  事实上,他们已经被澄海公所迁怒了,不但宗藩院里外围元老的位置落了空,还被籍口“蛊惑世子行不义事”的理由,撸夺了好几个相关人等的世妇和国爵,勒令自省待罪。
  剩下的人,也迫不及待的将已经病重的宇文家主,给重新请了出来,作为缓颊和补救手段,又许出若干的好处和权益,又以闭门思过为由,加强了身边的护卫。
  就是担忧十一娘的报复和反制手段,但正所谓,有些东西不是人为意志,想要逃避就能逃避的了的。
  比如这次随着宇文拔都一起回归,却又在近岸半道偷偷下船的那些人手。
  作为被突围的帅司给遗弃在徐州城内,数万名来自各地的辅兵和民富之中的少数夷州人,仅过了一番训练和甄选之后,他们也得到了最新的任务,就是追随平将门回到夷州去,重建起规模更大的海路驻泊地和粮台来。
  而其中又有另外一些人,兼带了额外的任务,就是顺道去解决掉一些,来自地方上不确定的因素和隐患。
  前些日子出自罗氏大宅的清算和追索,甚至蔓延到了遥远的东婆罗洲去,而那个几个在婆罗洲会馆里,扮演了某种吃里爬外角色的当地藩家,更是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和利益,才保住了余下的语话权和不予继续追究的保证。
  大多数墙头草出于自身的利用价值,固然是可以被暂时放过,但是幕后的主使者,却是必须针对性杀鸡儆猴的。
  现在,终于轮到了夷洲方面。
  ……
  郓州。
  而直到我军进入了郓城之后,我才发现当地军民的热情,居然是半年多前留下的一点余泽,还在发挥作用的缘故。
  因为,当初撤退时路过郓州休整的期间,不但解救了受围攻的巨野城,还多活了胡马盘踞的郓城,最后,在出发前往徐州之前,又将一些淘汰的武装和带不走的物资,就地散发给巨野、郓城等几个地方的民众。
  而他们就凭借本留下的这些剩余物资和武备,居然熬过了这个冬天,又在整个春天到夏天的胡马子屡屡侵袭下,守住了城池而继续坚持了下来。成为附近数州,处境最好的一群人了。
  再加上本阵里故地重游的郓州兵,故而,这里也是少兼对本军有所归属感和凝聚力的地区之一了。
  因此,我再次就地补充了一批兵员,又安排了专门的人手,连同他们的亲眷家属,一起护送后方的本军控制区去。在巨野城设立了的第二个留守粮台之后。
  又继续挥师向北,这一次,我们就得到了当地的运力支持,当初留在大野泽内的那些船只,也被重新修缮和启用起来,装上一些大件的辎重和伤员,沿着运河故道,伴随本军一起继续向西进军。
  因此,得以比较轻松的出雷泽县,而进入西邻的濮州境内,然后转道向北,一路拿下临浦、范县,濮阳诸城,这一带可以说是城墙残破而防备空虚,里面的武装人员,也是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几乎一鼓既下或是未战先逃了。
  在一路上,又遭遇了好几支盘恒于道的胡马部帐,不过具体战斗力就乏力得多,俘获中也不发老弱,据拷问得知,他们已经是第三第四批次,南下进入中原的塞外藩胡了,很多是听说了南方空虚不设防,而从塞外举族迁徙过来的,因此夹杂了大量的老弱妇孺。
  而先期抵达的,比较精锐的藩军胡马,显然都去侵略剽抄更加富庶温暖的南方地区了。因此,留在当地的只剩下这些正在放牧生息的老弱部众。
  他们也显然未能意识到,我们这一路就这么长驱直入的打过来,而是把我们当作了一些,出来抢粮和牛马的北军残余,因此主动的沿着道路发起攻击,在主要战力覆灭之后,又猝不及防的就连同放牧的牲口一起大多做了俘虏。
  由此可见,这些入寇盘踞中原的胡马子,哪怕安定下来之后,依旧是各自为战,而缺少互通声气和协同的意识,这对于我的触及部队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
  但是看到原本人烟稠密,土地富庶的中原田土,居然大都变成了这些胡马部帐,上好的牧马地,实在让人不是滋味。只可惜我眼下兵力不足,所能控制的区域也是有限,更兼在青州立足未稳,实在是鞭长莫及。
  只能坐看沿途过来的大好河山,纷乱无主空蹉叹,而无力继续进取之。
  这一刻,前所未有的期盼起,江宁的再度北伐来。
  以现今这种纷乱离散的局面下,有我部在北伐策应牵制,南边只要再来十万带甲虎贲,重新渡过淮水而兵临中原,也是等闲视之的。


第520章 兵戎(五)
  在濮阳捣毁了黄河渡口的浮桥基址后,因为向后输送而再次精简过的我军,又继续进军卫南城,进入滑州境内,一路扫荡白马、灵昌各城,同时沿着黄河将几个渡口和桥址,一一捣毁拆除。
  至少确保近期之内,不至于在被利用起来,而对我军造成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这时候,本军的前哨人马,在阼城县的延津口,终于遇上了第一支成建制的北军。
  到了这里,距离我们在青州出发地,已经超过了上千里的路程,差不多也接近我事先预期的回归线了。而此处,据说是史上关羽阵斩颜良、文丑的地方。
  粗步估算约有上万之众,大抵得上一个满编的军序,而对方同样已然发现了我方,而进入例行的前哨战斗了。
  “飞雄军?……”
  骑马居于前列的鹏举兄,也不由的皱起眉头。因为对方似乎也很果断利落,两边的游骑巡哨,只是迎面追出缠斗着粗粗交手之后,后方的大队人马,就已然伴随着漫天烟尘,很快就整队冲了上来。
  透过高倍的咫尺镜看过去,居中的大愫乃是一面蓝底红边,隐约内绣插翅熊熹的式样,另一面大旗上,只有斗大两个字。敌方的来势是如此汹汹,让人觉得似乎是想一鼓作气吃掉,或是击溃他这只先头,以夺取某种上风之势。
  但在鹏举不远处,随军跟进的书办陈渊,却是长长舒了一口气,总算可以停下来喘息片刻了,他只觉得脚像是灌了铅一般的沉重,而小腿以下,早就失去了知觉。
  先前一直在遭遇敌人,又一直在战斗的过程,都让人变得有些麻木和机械化了。只是,与那些一打就跑的胡马子不同,这只敌军阵容严整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