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国师-第1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说太监虽然住在京城,但都是在紫禁城里打转的,对京城街道这么熟悉有些奇怪。不过,只要想想哑仆原来侍奉的那位天子,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正德皇帝最喜欢,也最出名的就是微服出巡,京城、宣府、大同,哪一处没被他转过个遍?作为贴身护卫的绝声卫首领,哑仆对这些地方的地形当然要了若指掌才行。漫说是潜行,就算让哑仆依靠对地形的了解,在京城指挥一场刺杀行动,一样是游刃有余。
当哑仆悄然无息的回到客栈时,刘同寿正在跟楚楚闲聊。
“寿哥哥,你不是要考状元么?怎么不练字读书了,养鸽子做什么?”小姑娘一手杵着下巴,好奇的望着笼子里的那几只鸽子,时不时的还伸出手指拨弄几下,几只鸽子发出了不满的‘咕咕’声,张开翅膀,试图赶走这个不让鸟安眠的入侵者。
“楚楚,你不知道吗?鸽子肉很好吃的,是天下第一美味。”刘同寿坏心眼的回答道。
“真的?”楚楚眼睛一亮,随即黛眉紧紧皱了起来,看看那几只正冲她瞪眼的鸽子,又想想传说中的天下第一美味,女孩纠结了,“可是,鸽子很可爱啊,杀它们吃肉,是不是太残忍了?”
见女孩一副很认真的表情,刘同寿不开玩笑了,他正色道:“是挺残忍的,不过,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若是有谁把差事办砸了,总是要有点惩罚措施才好。”
“差事?”乌溜溜的眼珠转了又转,女孩搞不清楚,鸽子和差事有什么联系。
“鸽子可是魔术师最好的伙伴之一,没有它们,我的作弊大计怎么能行得通呢?”刘同寿随口道出了,那广为京城人所关注的悬念,说来说去,他还是要作弊。而且,说的时候,他脸上的神情是那样的庄肃。
对其他人来说,作弊是可耻的,但对魔术师来说,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地球人都知道,魔术就是障眼法,而非什么超自然力量,魔术师骗人,靠的就是作弊的手法。
在科举这种万众瞩目的大典上作弊,无异于一场最为盛大的魔术表演,只要想一想,刘同寿就已经热血沸腾了。
“具体计划我还没想好,等哑叔的情报到了,跟老师谈谈再说。”沉吟片刻,刘同寿突然手指一勾,将鸽笼的门给打开了,他张开双臂,神秘一笑:“不过,在那之前,该做的准备,还是得做足了才好,宝贝们,你们说是不是?”
几只鸽子应声而出,飞落在刘同寿的肩上、臂上,像是听懂了刘同寿的问话似的,纷纷点头出声,形成了一副奇异的景象,看得楚楚眼睛瞪得老大,几疑身在梦中,把鸽子肉什么的,全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寿哥哥,这些鸽子能听懂你的话?”
“鸽子是有灵性的动物,用心去沟通,就能如臂使指,楚楚,你要不要学这个,到时候帮我的忙?”
“当然要。”楚楚不假思索的回答道。寿哥哥的忙是一定要帮的,指挥鸽子的技能同样很有趣,至于有人说,作弊是坏事,管他呢,反正寿哥说了没问题,那就一定是好事。
第176章 中与不中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锺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一月里闹新春,二月的大场面无疑就是三年一度的会试。
街头巷尾,不时就会见到一群小儿拍着手,笑闹而过,口中齐声朗诵着前朝真宗皇帝的那首劝学诗,清脆爽朗的童音,冲淡了大考的紧张气氛,带来了节日般的喜庆气氛。
在往年,大人们会欣慰的看着听着,哪怕家境不足以供养一个读书人,孩子有心向学总是好的,谁知道将来会不会有机缘呢?到时候,哪怕多认几个字,也是好的啊。
家境丰裕些的,更是浮想联翩,幻想着十几二十年后,自家小儿长大成人,也到崇文门的贡院去走上一遭。如果能拥有骑马披红,招摇过市的荣幸就更好了。
不过,对更多的人来说,值得重视的还是眼前的利益,从各地汇聚而来的举子们足有四千多,每个人或多或少还会带些伴当随从,这一下就是数万人涌入了京城。
对这个时代的京城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小数字。
大量外地人口的涌入,吃喝住行的问题都要解决,京城的物价相应的水涨船高,客栈自不用说,连酒楼茶坊,青楼妓寨的生意都比平时要好上数倍。
来京城赴考的,都是举子,这些人已经跻身于官僚阶层,算是成功人士了,花起钱来,自然也是相对阔绰,给京城百姓带来了相当的实惠。
能励后辈之志,让生意多赚钱,还有热闹可看,会试具备了多项吸引人气的指标,会有这般盛况也不足为奇。
没到这个时候,老北京们都会一脸自豪的说:看,这就是天子脚下,这就是北京城!
不过,什么事都有例外,嘉靖十四年的这次会试就有点不一样,虽然人气尤胜往昔,但人们关注的重点却不在那些举子们身上。除了孩子们依然无忧无虑之外,其他人再顾不上自豪或欣慰,而是兴致勃勃的相互交流、争论着。
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会不会中?
甭管是寻亲访友,还是路边搭讪,见了面也不寒暄,没头没脑就是一句:“会不会中?”
问的没头没脑,听者却是会意,当即回答一个字或两个字,语气都是斩钉截铁,随后的道理也是滔滔不绝。
若是有人被一下问得瞠目结舌了,不用说,肯定是清晨刚进城的乡巴佬,人们会用鄙视的眼光围观一阵子,然后才骄傲的解释几句,告诉对方,这是京城最新的流行时尚,连尚书阁老们都不知道答案的高档问题。
这种情况终归是少数,一般来说,随着提问和回答,一场争论就会在正反双方之间展开。
持肯定意见的振振有词,理由也很充分。小仙师道行了得,法力无边,更有天高地厚的圣眷在身,自然无往而不利,区区科举又岂在话下?
反对方也不甘示弱,法力再高,小道士也是个人!古往今来的大能者多了去了,而科举问世已逾千年之久,从来就没听过哪个人是靠法术考中进士的!圣眷?圣眷是好东西,可从来就没用在科举上面过。
“哼!都别傻了,如果皇上真的有意让那位小仙师高中的话,他又何必搞得这么复杂?出题的事你们应该都知道了,都察院那边这会儿刚有动静,那铁箱正由禁卫们护卫着,往紫禁城去呢!连考官都不知道,最终用的是哪份题目,想舞弊?做梦吧!”
“还有啊,这次会试的监考也是前所未有的严格,说得夸张点,那就是四衙会审啊!”
说话之人很有说书的天份,抖包袱抖得很有专业素养。
“你道是哪四衙?礼部衙门、都察院、翰林院,啧啧,这就已经是咱们大明朝堂的半壁江山了,可后面还有更厉害的,猜猜是谁?哼,东厂锦衣卫!”
“哗!”一片哗然。
“严防死守做到这个地步,想舞弊,那真的只能靠仙法了,等会儿贡院开门,你们就知道了。”说者扳着手指,一一点数道:“搜检官,七品起,至少也得是个御史言官!巡场官,不是五品的员外郎,你都不好意思在里面转悠!收卷官、眷录官,最低也是个庶吉士!考官,嘿嘿,这个就不用咱说了吧?连张首辅、李阁老都下场了,地位太低,你自己好意思在几位大人面前晃悠?”
所有懂点行情的,又是第一次听到这番话的人,都是一样的反应,咂舌不下,震惊无比。科举是朝廷大典,再怎么隆重也不为过,但隆重到今次这样,那就有些离谱了。
一般来讲,阁臣已经到了人臣之巅,即便要参与评审,那也是在殿试的时候,大学士本来就是皇帝的助理么。通常来说,主持科举评卷的,最多就到礼部尚书这里,以都察院为主,左都御史主持科考的情况也是有的,三年前的会试就是如此,当时的主考官,正是汪鈜。
另外,搜检、巡场、收卷这些职务,被统称为提调官,属于职责重大的粗活儿,一般来讲,各衙门固然要派遣官员参与,但顶多也就负责一下指挥调度,不会亲自下场的。
就以搜检官为例,这些人的职责是把好第一道关,把一群士子剥得跟光猪似的,然后上下其手……这么有辱斯文的粗鄙事,大人们当然不屑为之,顶多就是监个工罢了。当然,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活儿太得罪人了。
来参加考试的人当中,有背景靠山的为数已颇为不少,日后前程远大的,更是比比皆是,就算名落孙山者,那也是个举人,至少有机会在地方衙门里混个八九品的小官当的。
无论有没有作弊,被人这样搜检,总是很丢面子的一件事,很难说有没有人心里会留下疙瘩。所以,自认有前程的官员,当然能不沾手就不沾。
可这一次,连御史言官们都赤膊上阵了,显然事态非同寻常。
最夸张的是,厂卫的番子也来了!
要知道,除非有案情重大的舞弊案发生,否则,厂卫从来就没介入过科举,读书人的事,要这些恶棍凶徒来做什么?亵渎圣地么?这帮人显然是代表皇帝,来监督的。
“之所以搞得这么隆重,就是因为皇上不想落下坏名声,下恩旨有情可原,不算坏规矩,但帮忙舞弊就不行了,所以啊……既然没有舞弊的漏洞,那位小仙师统共才读了一个月的书,就算再有能耐,也不可能这么逆天呀!”
“说的也是呢。”反方纷纷点头附和,很多正方也开始动摇了。
这阵子,因为刘同寿的话题喧嚣尘上,爆料者众多,京城人顺带着将科举舞弊的方式也温习了一次,隐秘或不隐秘的手法,被爆出来了无数,众人一偿好奇心之余,也是叹为观止。
鬼书生果然很鬼,为了作弊,居然能想出这么多匪夷所思的办法来,知道的,当他们是书生;不知道的,还以为他们是变戏法出身的呢。
不说其他,单说夹带,就有诸多窍门了,可以卷入笔筒、夹于墨盒、写于衣襟、塞于发髻,白绫置于衣服夹层内、蝇头纸藏在头发里,还有药水……
“嘿,你当那些开赌坊的老板都是笨蛋吗?才不是呢,那都是些手眼通天的主儿!之前还是一赔一,得了内幕消息后,赔率已经变成一赔二了,等下……”
说者抬头往紫禁城方向望了一眼,冷笑道:“哼哼,要是有了确切消息后,还会变呢!他们开的是赌坊,不是善堂,若不是有权威消息,他们怎么会这么设置赔率?存心给人送钱吗?”
“什么确切消息?”有人问道。
那说者尚在冷笑,旁边已经有那反应快的接了茬:“还有什么消息,抽考题呗!要是抽中了张阁老那份,八成还有点希望,出题前那天,小仙师上门去拜访了张阁老,以弟子礼相见,多少人都看见了的,要说有考中的希望,也就只有这个了。”
“原来如此。”
类似的场面,同时在京城很多地方上演着,连绍兴会馆所在的那间状元楼也不例外。一群书生坐在顶楼的雅间内,一个个都是行装待发的模样,听着外间的议论,不少人的脸上都露出了迷茫的神色。
不过,也有少数那么几个人与众不同,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