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殇之步步为仙-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想去修仙?”似乎没有意识,东临城顺从心底问出了这样的一句话。
“恩?”奻儿显然没有反应过来,转而看向他询问的目光,想了想边说:“我从小就很仰慕仙人,所以一直想要修仙的。”还有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比肩一个人,而那个人,他是圣垣高高在上的圣使大人。不过最后一句话奻儿没有说出口,对凤阙荀的爱慕,是她心中永远的秘密,更是只能属于自己的小秘密。
“只是如此么?”仿佛有点失落,东临城轻轻叹了口气。
“只是如此。”奻儿目光淡定,轻轻答道。
看着她这副丝毫不记得自己的摸样,东临城嘴角划过一丝苦涩的微笑,然后缓缓的转身,向着来的方向走了回去。
奻儿望着他的背影,心中无比的奇(提供下载…)怪,这到底是个什么人,为什么一见面就问她这样古怪的问题,而且问完之后就无比潇洒的离开了。无奈的摇了摇头,撇了撇嘴,也潇洒的转身,准备去端药给雁陵。
而隐楼的窗口,一张倾城的容颜饶有趣味的打量着楼下正在缓缓上楼的墨绿色身影,在东临城推门的瞬间,妖娆的声音响起:“不知道今天太阳是不是打西边出来的,卿家居然看到一向端庄稳重的东擎阁主调戏闺中少女了。”凤阙荀修长的手指低着下巴,抱着自己的臂肘兴趣盎然的望着东临城。
东临城心中一阵无奈,凤阙荀这朵自恋的大水仙,还真是一不留神就会被他盯到。
“不要装哑巴不理卿家嘛。”凤阙荀撅了撅性感的嘴巴,然后一脸八卦的看着东临城。
“我的东擎阁主大人,当年我从地火中将你拯救出来,可从未向你求过任何回报,只是偶尔好奇下你的故事,都不允许么?”凤阙荀眨巴眨巴明亮的凤眸,扑闪着长长的睫毛,一副无辜水汪汪的样子盯着东临城。
望着他这个小媳妇十足的样子,东临城无奈的摇了摇头,轻轻的开口:“不过是一些往事,缘何还要纠结不放。”
凤阙荀听完懊恼的垂下了头,长长的青丝散落在肩旁,幽幽的开口:“你已放下往事,我却无论如何都想要记得更清楚。”他的声音极其的轻微,渺小的几乎可以忽略,看着他这副垂头丧气的样子,东临城无奈的摇了摇头,只好开口:“你若是想听,我便讲与你听好了。”
“真的?!”得到了满意的回答,凤阙荀瞬间抬起头来。
果真是又被他的装可怜骗到了,东临城无奈的摇了摇头,走到香案前,修长的双手轻轻的拂过案上古筝的琴弦,一串流水一般的音符跳跃而出。
“阁主怎么雅兴弹筝,看来是要驳了卿家的面子了。”凤阙荀望着自顾弹琴的东临城瞬间扫兴,金色的身影转身,准备离去。
“若是阙荀仙尊真的走了,怕是就听不到在下的故事了。”古筝上修长的手指停下,手的主人似笑非笑的望着赌气一样的凤阙荀。
听完这句话,凤阙荀马上喜笑颜开,瞬间转身,风一样的飞到了东临城的面前。
“筝!”一声筝音起,是东临城按下琴弦,然后一串流水般的音符倾泻而出。在高山流水般的音律中,东临城有些飘渺的声音传入了凤阙荀的耳中:
我本姓刘,名东城,五百年前,不过是滚滚红尘中普普通通的凡人一个,辛苦求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金榜题名,光宗耀祖。
有幸得到老天眷顾,让我中了一个榜眼,于是得偿心愿,入朝为官。
若是这人生只是如此,如今思量,虽然简单,却也是极为知足。
或许冥冥中自有天定,人生注定及多波折。
在我为官之后的第二年,却在一家青楼遇上了我这一生的知己红颜。她艺名知秋,是淑媛坊的头牌。
说到我们相遇,却是有几分命中注定的味道,那一年的元宵花灯夜,她一盏莲心灯顺水而下,恰巧被水上亭中独酌的我拾起。
只见那花灯的花瓣上,她亲笔所题:不觅姻缘觅知己,不问世事问苍生。
句句箴言,字字入心,我当下便拾灯去寻了放灯人。终于在青州湖畔寻见一抹鹅黄色的身影。
这世上有一种欣赏,它并不是爱,是友谊之情,知己之义。
我与她自然结为良友,她虽为青楼女子,却也看透了事态万千,不耻王侯公爵的所作所为,我唱于她共饮谈天,日子虽然平淡,却也乐趣无穷。
人常道,人生得一知己足以。
我却没想到,日后生了这些是非。
纵使是圣人,也难过情字一关。她虽身在青楼,却心高气傲,不愿同流合污。可是第二年的元宵花灯夜,她却相逢了这一生的劫数。
那男子姓程,名西绝,是青州名门程家的嫡子,花灯夜,一举参破知秋所作的所有灯谜,引来她的侧目。
若说这原本只是别人的故事,我只应是匆匆的过客,可是命运却不放过每一个和它有牵扯之人,直到将所有都推入万劫不复。
我曾在朝堂上见过程西绝,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在政事上颇有自己的见解,所以对于知秋的喜爱并无多加阻拦,相反,更愿意看到她找到这一生的幸福可以毫无牵挂的离开淑媛坊这是非之地。
他二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也道是一段才子佳人的故事。可是命运弄人,天意难测,程西绝家中有一亲妹,名夜雪,她一心倾慕兄长,自然对知秋怀恨在心,于是私会知秋,妄图拆散二人。
她们二人相谈不欢而散,却没有想到那女子手段毒辣,竟在酒中下毒,想要害死知秋。
而那夜,碰巧是知秋约我,二人月下小酌。
说到这里,突然筝音一转,变得有些凄然,凤阙荀皱眉,一脸凝重的看向东临城淡然的眸光,只见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抬头,一个淡然的微笑,道出了凤阙荀心中的猜测。
“这四人,正是东南西北,我们地火侍从四个。”他的声音带着嘲讽,苦涩,还有对命运无常的无奈。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三十二章:流觞之血重生花
凤阙荀一惊,有些诧异的开口:“原来你们四人,早在前生便有瓜葛,但我不懂,为何当初在万兽窟,你让我放过北夜雪,若是如此,她当是杀害你和南冥秋的凶手才是。”
东临城淡淡一笑,起身,回眸看了一眼香案上的古筝,有一些惋惜的开口:
“若故事只是到这里,或许我们四人也不会有今天。”他顿了顿,(。。)整 理了一下情绪,继续了讲诉:
我和知秋被毒死之后来到冥界,原本同这世上许多枉死的鬼魂一样应该堕入轮回,转世重生忘却前尘,可是我们二人却都有各自的牵挂与不甘。
知秋一直记恨程夜雪,但她心中更怨的,是没能保护好她的程西绝。她的冤魂不甘回到人界,几番纠缠程西绝。
说道程西绝,他一向对亲妹呵护备至疼爱有加,但是知秋死后也对她颇有埋怨,再加上知秋的鬼魂不断纠缠,最后他决定已死来谢罪知秋。
却没有想到,程夜雪知道,抢在他之前自尽,用来偿还自己的罪孽。
可是她仍旧没有救得了程西绝,一时间爱人亡,亲妹丧,他难以承受,也自尽成为亡魂中的一个。
于是,这一世的痴缠情缘就这样惨淡收尾,知秋却一直心中愧疚对我的连累,程夜雪也不甘心自己间接害死了哥哥,于是,她们想尽办法,想要还阳。
也许是人的执念吧,偏生就认为来生转世,便不是原本的那个自己了,就是因为这样,才会被鬼君选中,将我们这怨恨交织,孽缘未了的四人选作了地火侍从。
一切的魔障,也是由此而起。
说完最后一句,东临城幽怨的望了一眼窗外,然后转眸看向凤阙荀,凤阙荀皱了皱眉,有些不自在,歉意的开口:“我一直好奇你的身世,却不想是这样的一段故事,我自知你有多怨恨地火五百年将你从内到外的摧毁,若是重来一次,你也许不会答应鬼君了吧。”
“不,我想,我仍旧会答应的。”出乎意料,东临城开口说道:“我说过,我也有牵挂和不甘,是因我在做人时,老家有一个青梅竹马的恋人,再等着与我成婚。”
“什么?”凤阙荀惊讶,没有想到一向清心寡欲的东临城,也有过恋人。
“你不必惊讶,那世我终究还是寻常凡人,当日知秋邀我小酌,也是为了恭贺我三日后的大婚。”说到这里,东临城一向淡定从容的表情出现了一些松动。
“没有想到吧,我曾经,也有准备大婚,成为新郎的时候,不过,这些都是往事了,却没想到,那日一别,便是阴阳相隔,这也是为何,知秋一直心中愧疚与我,所以想尽方法,想要我还阳继续前缘。”说到这他轻轻的一叹,“不过渺小如我们,抗争不过命运,所以都接受了鬼君的条件,签订地火侍从的约定,接受五百年炼狱一般的焚烧锻炼。最后为我们四人重新赐名。”
“原来是这般,你不让我害北夜雪,是觉得她的死也同南冥秋有关?”凤阙荀问道。
“她也不过,同我们一样,是可怜之人一个,她没想到,人终究逃不过一死,我想,西沧絶之死,更让她后悔的无以复加,肝肠寸断了吧,因为我们地火侍从虽有永恒的生命,却永远失去了自己的灵魂,身死,便是魂破,灰飞烟灭。”他无限悲戚的说着,凤阙荀心中一惊,终于明白,为何北夜雪心中存着如此大非要置莫冷离与死地的怨恨。
因为多年前,阴差阳错,他害死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自己当年一时冲动为了掩饰身份杀了西沧絶,却没有想到如今惹来若此之多的后患。
“可是,刚刚你对我八师兄的弟子奻儿……”突然想起自己在隐楼上看到的一幕,凤阙荀疑惑的开口。
“我那位三日之后准备成婚的青梅竹马的新娘,姓王名媛媛,我在做鬼魂时曾与她相会,可怜此生不能厮守,她欲自尽追随我而去,被我制止,后我被鬼君选作火侍,便骗她去修道成仙了,从此,我与她便是阴阳永隔,你八师兄的那位弟子,与前世的她极像,所以一时间,我竟也恍惚了。”东临城苦涩的笑,没想到五百年的修炼还是不到位,自己仍旧不能心若磐石,定然不动。
“原来如此。”凤阙荀叹了一声,也无奈的摇了摇头,“是卿家不对,没想到,今日竟然引起了东兄的忌讳,还请阁主原谅卿家的任性吧。”说到这里,凤阙荀扑闪扑闪着长长的睫毛,可怜巴巴的看着东临城,心知自己惹了祸事,狭长的凤眸也变得乖巧了许多。
东临城看着他一副孩童无辜的样子,无奈的笑笑,接着走到筝前,坐在香案之后。
“往事终究是往事,如今忆起,也不过如梦一般,阙荀仙尊不必记挂在心,临城还多有感谢当年你将我从缔约中解脱出。”东临城轻轻的说着,百年前,游历五界的凤阙荀偶然途径自己被鬼君布下焚烧锻炼的结界之处,将自己带出拯救,从此不再是鬼君的傀儡,还相助自己建了东擎阁,从此成为飘然世外的清修之人,这份恩情,他一直都感怀在心。
“东兄客气了。”凤阙荀见自己扮无辜的招式奏效,连忙赔笑的走了过去,“在万兽窟,还要感谢你救了我七师兄不是,不过……我七师兄的伤?”说到这里,凤阙荀的脸色又凝重了起来。
东临城听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