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急机动的核心力量。分工也更详密,没有军民之政一把抓的设,而是阿波、俟利发、吐屯组成原始的地方政权组织。
平时拱卫王室的力量,主要由同样专职战斗的左右厢十箭部落组成,每部拥有控弦数千到上万,而且多数拥有两三场以上战斗经验,成年的试炼就是对外的战场上存活下来,他们都是历代可汗的侍卫、附离子的后裔繁衍起来的特殊部落,和可汗直属部众,组成国内唯一的常备军——牙帐三护军。
然后是王姓繁衍出来的大小分支和世代以侍奉供养王姓为职业的众多附庸部落,他们也组成了王姓的基本外围。此外还有一些通过时代姻亲通婚交换血脉,形成紧密关系大部落,享受亲近王姓带来的权势和便利的同时,他们也是王氏统治的支持者。
象叛变的胡禄部就是一个典型。此外,历代可汗还有提拔一些战功卓着,或是表现出色的外姓部落,补充进入王领外围或是十箭部落,作为奖赏,这也是吸收新血,巩固王姓的措施。
这些人紧密团结在王姓周围,也占据了从小海(贝加尔湖)到乌德健山(杭爱山脉),诸如仙俄河、娑陵水、温昆水、独乐河等流域,整个草原上水源最丰沛,草地最肥美的地域。草原上的植被分布,是由河流走向所决定的。因此,他们可以比别部繁衍更多的人口,饲养更多的牛羊,拥有更多的生存空间和战争潜力。
再加上,由于草原上盛行奴隶制,各部都有大量的附奴,在他们的观念中,奴隶是和牛羊一样算在财产中,而不是人口,因此各部的实际人口是这些数字的一倍半上下,这也让药葛罗氏王姓,在回纥内九族外十一姓的权利体系中,始终占据了压倒性的地位。
这次光是可汗本阵的人马,看起来至少有三万,而且阵容整齐,不象是短时间内召集起来,草原上地广人稀,平时各部分散的很远,随牧随走,要想把它们动员集结起来不算意见很容易的事情,光是信使奔走往来,再由氏族——大部——中部——小部上传下达,需要不少时间。
看来牟羽可汗之前,也并非一点准备都没有,只是被人抢了先手,一步步错失连续处于劣势,不得不装死遁身,好在有唐人使团这个冤大头转移视线,让他能够养精蓄锐卷土重来。
至少在爱直观的外形上,药葛罗氏的本阵,比起那些支族和外姓,作为专职战斗的王姓部落,无疑要阵容和装备都要鼎盛强壮的多,最起码人人带甲,最不济都有一件皮搭子护胸,皮兜护额,刀马弓枪一应俱全,看起来相对整齐。
各领旗幡下的酋首、渠长、豪帅统带的士兵,都是实打实满员,而不像普通部众,数十帐,七八十个青壮,也算一个百户落,一个百人队。许多人身后还有徒步的家仆和军奴组成的辎重小阵。
其次的拔古野、拔悉蜜那些大姓氏族的军队,起码人人都有坐骑和兵器,再次之是各大姓那些附庸部落,大多人都有马,兵器虽然不全,但好有歹过半的铁器;再差一些的,便是连马都没有配齐,只能零零散散的站在少量马队后面,拿个铁刀木棒草叉作为援应。
有些小部干脆吊队尾的还有一堆徒手兵,他们的武器,恐怕要由先头战死的同伴或是敌人手中夺取。
相比外交性质大于竞技性质的会盟大猎,这次才是真正军事战术手段上的充分展示。
为了这场决战,可汗的王旗狼傃下,已经聚集了超过四千名的附离子,他们都是出自各部首领贵族家的子弟,装备最好最英勇的精锐战士,而且在战场上他们不是自己一个人作战,由数名到十数名穿甲的护卫、不穿甲的侍从、牵马立帐的仆人、负责生活起居跑腿的奴隶,组成他们的追随者。
如果说那些敢死之士组成的,是突击敌阵制造突破口的尖刀,那这些附离子就是一锤定音的重兵器。
箭啸在空气中呼鸣,刀枪在冲刺交错间斩击,斩断戳穿的头颅和肢体,重重的砸坠在地面。杀气冲霄,震天的嘶喊声,似乎连飘舞的雪米也不敢落下,漫天的阴云中也被撕开了几天裂口,让稀薄的阳光吝啬的草草扫在战场上。
正在于退守谷内的胡禄部,拼死作战的,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回纥人,他们属于客姓部落的契丹,奚人、室韦联军组成的集群,
辫发团头,光着脑袋的那是奚人和契丹人,事实上两族关系密切,部众看起来差不多,自从契丹大八部联盟的主力在鲜卑山下被李光弼击破后,那些从属于大八部的小姓契丹,也发生了分裂。
大八部乃是契丹人中八个较大的军事集团,平时相互纷争不休,一旦遇到外地,就在名义上共主,契丹王的协调下,合力作战,大八部战败后,其中部分与大八部上层关系密切的部众,一路北逃,最终闯入渤海国与叛军合流;
以耶律为首的松散小部,则通过向身为契丹后裔的元帅李光弼输诚献忠,接受大唐封赐和编管,得以继续留在松漠都督府的故地,甚至开始筑城定居,学习农耕;
还有部分不愿意内附大唐接受编管,改变过去的生活方式和传统的,则西进与室韦合流,成为新的部落组织,或是干脆投奔了草原上势力最强的回纥人,作为外围势力,苟延残喘。
戴着猪皮帽子则是室韦人,主要是来自俱伦泊(今呼伦湖)周围南室韦二十五部的乌素固部、移塞没部落的“莫贺弗”。
已经归附的部分契丹人、奚人和室韦人部落,也在其中,虽然草原上背叛和相符更强大者,是家常便饭的事情,但是频繁反复的背叛者,是不会那么轻易得到认可和信用的,起码在他们下次的背叛前,得开出更多更大的价值才行。
他们也是平叛的炮灰,在绝对的悬殊优势下,作为仰仗鼻息的外来者,他们必须用自己的血来证明表现,获得投靠新宗主的认可。
他们战斗方式很简单,也很惨烈,成群结队的冲锋,用人头的淹没对手,或者被对手淹没,在相对的狭窄的战场上,像狼群一样捉对撕咬,一个群体最勇猛的人死伤的差不多,就溃散掉,换下另一个群体扑上。
草原军队的动员体制相对简单,只要通传首领,由后领召集部众,准备兵器和粮草,但相对的组织度也很低,可汗的命令最多只能到达小部首领一层,然后由首领带着士兵在战场自行发挥,很多战术细节和手段都无法实现,因为后果难测。
因此大多数人,完全是凭借日常狩猎放牧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和默契在作战,只有一些常年追随可汗东征西讨的军队和部落,才可能不断的协同战斗中,养成独特的战斗风格和默契,拥有较为精缺的指挥。
呼延谷说是山谷,不如说是一个巨大的凹地,四壁隆起的山丘并不算高,山坡缓的只要小跑多歇几次也能跑上去,但在冬季却能挡住外面的寒流和烈风。
胡禄部已经把高处都修上了壕沟和栅寨,让老弱部众躲在其中居高临下的射箭,遇到强攻的狠了,还有长长被砍倒的树木和自杀性骑兵一起冲下来,打乱下面进攻的序列,倒也让可汗军这些马上健儿,有些狗啃刺猬式的无可奈何。
因此决定胜负的还是在谷口的战斗中,伤痕的累累的契丹人和室韦人的幸存者,相互掺乎着再次退了下来,又一次进攻失利,不过胡禄部的健儿,也被进一步的削弱,突然几声独特的号角,一个擎着狼头旗的,来到我们面前,奔走游曳高声的呼喊着什么。
“该白登他们出动了……”
左右通译解释道
少年王子白登突然向我看过来,然后他身后的一干部属也向我看了过来。
从一个憧憬着到大唐花花世界去享受混吃等死质子生涯的弱冠少年,经王庭惊变,使团围攻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变故,转眼成为举足轻重的王系分支的领头人,多少还有些不知所措的感觉。
我轻轻点了点头,
白登脸色犹豫了一下,还是拍马向前,迎上狼头旗他的父兄所在的位置,从这一刻开始,血脉的羁縻,就被臣属的名分所取代,这也是他名下的部属和势力,第一次登场亮相,在尊崇强者的草原上,只有实力才能决定地位。
挥舞的白狼旗帜之下,大批马步士兵从唐人的队列中大步走出,在谷口弓箭的距离之外列队,
一万多用唐人的装备,重新武装起来的杂牌部队,在草原上也是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拥有这么多青壮,足够繁衍出一个大部落。当然为了保证战斗力,其中的大小头目,都是从龙武军和边军派出“协助编练”的,反正枢密院的边傍行人司的名下,从河西边军中招募了大量的藩落士兵,再加上龙武军中吐突承催手下效力的归化胡姓子弟,其中就不乏苗正根红的归化回纥,后来又吸收了部分随叶护入唐作战的回纥将士,为天子宿卫备选。
由于他们熟悉草原上的作战方式,这次作为应急措施,随军也来了不少,作为临时抱佛脚的措施,组织指挥起那些杂胡来,也不是问题太大。虽然装备都是淘汰下来再翻新的二手品,但是统一制式的刀马弓枪全身披挂,还是让人耳目一新,顿时把大多数衣裳褴褛缺兵少甲的部落军队,反衬的无比寒酸。
一些小姓的部众,干脆连像样的皮袍都没有,身上混乱裹着御寒的毛毡,光着脑袋,拿着削尖的木杆和劣质的砍刀,就算是一个士兵。
根据在富贵城达成的协议有两份,一份是用来公诸于众的长期协议,一份是密约,也是首要交付内容,
公开部分,
牟羽可汗希望继续履行之前与各部达成的交易协议,如果交易的对象已经不存在了,就由王姓一并接手,甚至可以加倍作价来弥补唐人的损失,不管是牛羊奴隶都可以作价,王姓还可以仙俄河的沙金、郁督山的玉料和玛瑙,小海产的海龙皮等大宗贵货来支付。
虽然最后数目看起来很多,但是对王姓来说,并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如此庞大的牛羊群,赶回唐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还有不小的损耗。
除了合胡禄本身以都播大都督统辖的温昆河流域各部,契必和浑部两只大姓,至少也有上万帐的控弦和百姓牛羊,还有与合胡禄暗通曲款的多览葛等内三族,也要为自己的站错队付出足够的代价。
密约部分,则包括交还富贵城,王姓需要这个过冬地,季节而来的军队,许多已经赶不回去过冬了,按照平均三羊一口的代价,赎买富贵城残余的口民。
还有龙武军的剩余物资,在唐使团原址上,建立固定集市,每年由水路进行输送交易。
作为保证,牟羽可汗在各部面前宣誓,册封白登特勒为同罗都督,南叶护,建牙乌德健山,统领浑叉河流域各部杂姓数万口,继承阿思布家族白狼旗号,号车里施鼻汗,意味“地邻大漠的主人”,以仆固达干等一干追随者,为屈律啜、阿波、俟利发、吐屯等职,王庭之乱中失去部首归属的流人百姓,悉令归之。
又以居延海以南丰原沙海边上,抵近唐境沙州张掖河上游的峡口山,为叶护旧族十六支栖身,组成一支羁縻军,编制上隶属于上受降城,号做叶护军。
事实上,回纥汗国的许多贵人头领,都是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