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 >

第143章

幻之盛唐 作者:猫痞(起点vip2013.09.21完结)-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唐王朝所保留的传统祭祀节目。

  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为遣唐执节使粟田道磨带到了日本。从此《秦王破阵乐》便在日本生根开花结果,至今在日本已有9种传谱,反而是本国已经失传了。我那些专家复原工程的,便是凭借这日版文化交流过来的东西。

  到了本朝,酷爱音乐的唐玄宗与时具进,又把《秦王破阵乐》又改成了《小破阵乐》,先收入到九部乐、十部乐中,后又把九部乐、十部乐改为立部伎和坐部伎,而《小破阵乐》又比李治改编后的规模小许多。《旧唐书·音乐志》云:“破阵乐,玄宗所造也,生于立部伎,破阵乐,舞四人,金甲胄。”又把《破阵乐》改编扩大为比原来李世民时的120人还多几倍的庞大乐舞。不过这数百人演出的《秦王破阵乐》,一般都是宫女着戎装演出。

  今次作为迎宾之大乐,恢复初唐本色,以真正的沙阵之士,做雄壮列阵舞,既有平复天下,四海升德的寄寓,也有威服九州,天下俱臣的意味。



第一百六十一章 天下熙熙

  一曲罢

  耳中嗡嗡尤声,许多人纷纷大大嘘了口气,竟有被这雄肃兵戈迫的喘不过气来,更有心胆差些的面容苍色,拿了酒水缓气。

  就见头班里,一干气态弘容的高梁进贤冠之士,当先起身的,正是中书侍郎同三品平章余怀贞,只见他沉气宏声道:

  “去处长将决胜筹,回回身在阵前头。

  贼城破后先锋入,看着红妆不敢收。

  熨帖朝衣抛战袍,夔龙班里侍中高。

  对时先奏牙间将,次第天恩与节旄。

  踏着家乡马脚轻,暮山秋色眼前明。

  老人上酒齐头拜,得侍中来尽再生。

  功成谁不拥藩方,富贵还须是本乡。

  万里双旌汾水上,玉鞭遥指白云庄。

  鼓吹幡旗道两边,行男走女喜骈阗。

  旧交省得当时别,指点如今却少年。

  广场破阵乐初休,彩纛高于百尺楼。

  老将气雄争起舞,管弦回作大缠头。

  笳声万里动燕山,草白天清塞马闲。

  触处不如别处乐,可怜秋月照江关。

  将士请衣忘却贫,绿窗红烛酒楼新。

  家家尽踏还乡曲,明月街中不绝人。”

  不愧是宰辅文章 文华沉韵,回味百般,纷纷称好,乃赐饮一爵。

  就听另一列中有人起身道::

  “秋来四面足风沙,塞外征人暂别家。

  千里不辞行路远,时光早晚到天涯。

  汉兵出顿金微,照日明光铁衣。百里火幡焰焰,

  千行云骑騑騑。蹙踏辽河自竭,鼓噪燕山可飞。

  正属四方朝贺,端知万舞皇威。

  少年胆气凌云,共许骁雄出群。匹马城南挑战,

  单刀蓟北从军。一鼓鲜卑送款,五饵单于解纷。

  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

  这是武臣班中,河西节度李嗣业的奏进官,行军司马李牺筠献词,亦见铁石荐骨,跄跄有声。唐代之官员多允文能武,名将之中多有文才斐然的辞家,这些之作为武将之列靠前的,照例也要代表各自的藩镇大员颂词一方。

  由这两位抛砖引玉,顿时华章如潮,

  不过这种锦上添花,制造气氛的工作,主要还是那些站班文臣,侍御学士的任务,我既不感冒,也没我什么事。

  倒是借机,神游起天外,回味起几个时辰前,突然对那女班中,唤做黛黛的可人少女,用笑咪咪大叔那种富含意味的语气,说上一句“我府上还缺几个女赞”,让她当即羞红透烧耳根的,那群少女象炸了笼的鹌鹑,唧唧喳喳的娇叫戏笑起来的情形,道是青春有梦想真好啊。

  就觉得有人在扯我,习惯反手挣了一把,却不知哪个王八蛋,踩了我的袍脚,就跌出列班来,不由一阵喧然大哗,没想是我,旁边的礼官正是熟人姚恩楞了楞,还道见多识广,有急智,乃习惯性条件反射道“龙武将军同金吾将军,春内供奉、内苑行走……行宫都部署,总宿卫使梁笑献词,恭拜圣安”

  玉阶华廷上的老皇帝眉头一动,露出一点点表情,却似万年冰峰,又沉容下去。

  左右列班中,却已经露出了诸如惊异、好笑、哑然、幸灾乐祸、看戏的表情。

  还可以听到很隐促的口气低语“不会拿新白辞来献吧。”,

  因为我剽窃的那些歌曲,多是白话文运动后的产物,语言直白通俗易懂,所以在通过乐工们在市井民间传唱引用,甚是流行,因为便于流传理解,又被当做类似“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之类《北府谣》以后的变体,称之为“新白辞”。但对大多数士大夫之流主流知识分子阶层,这种下里巴人的表达方式,还是上不得台面的东西。

  而我门下聚拢了不少文学之士,虽然因为不时的流露,在作诗评词有点名声,但显然还是有许多人颇不以为然,更愿意相信我这个武夫的才名,是靠门下的高级枪手们堆碰出来的。

  这一会下来,我心念已经转了几转,还好自小唐诗宋词熏陶的功底扎实,已有了计较,义无返顾的将文盗的大刀,砍向几十年后的白乐天同学,你的大做《七德歌》我就华丽剽窃了把。

  乃从容拍了拍衣服,朗声道: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饥人卖子分金赎。

  魏征梦见子夜泣,

  张谨哀闻辰日哭。

  怨女三千放出宫,

  死囚四百来归狱。

  剪须烧药赐功臣,

  李绩呜咽思杀身。

  含血吮疮抚战士,

  思摩奋呼乞效死。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

  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

  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

  舞七德,

  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

  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

  王业艰难示子孙。

  (再次鄙视下贞观长割,拿贞观盛世,当大清风云开唰,行盛唐之名,复辟满请之实的吴子牛之流御用主旋律)

  至少,歌颂老祖宗是绝对不会犯错的,已经盖棺定论的东西,

  看这朝堂上再次一片,多有目瞪口呆的情形,心中一阵大快。

  沉静了半响,针落有声,才听,老皇帝面如春冰动融,大赞一声“好,岂徒夸圣文,王业艰难示子孙,当是如此”显然正合其心。

  这才,轰声哗然,

  “昔有曹子建七步成诗,今有梁容若一跌成词”那余怀贞满面意味深长对我一笑,亦起身当先举杯呵呵道“这是陛下洪福,当是我朝之幸,当浮一大白”

  我倒,这家伙拿我和曹植那衰鬼相提并论,这是损我,还是夸我啊。

  “正是”

  “当如此”

  ……

  不过,宰辅带头,底下也很给面子的捧场吹嘘,应声如潮,这突发事件总算揭过去,奉酒赐饮,还算给千秋宴上,留个佳话纭纭。

  又连连举杯,敬说典故,妙语风声,辞章如珠的交谈中。

  老皇帝终于暂时起驾离开,到后朝接受内廷后宫的朝拜,好让臣子放开手脚,大饱朵侩,不然在那位至尊的眼皮下饮宴,总教人吃的不自在,每句话都得反复思虑,不然就是乱言失礼,那位一开口,就要大家轮番辞颂上半天,任谁也坚受不了多久的。

  毕竟历来陪领导一起喝酒吃饭是一件麻烦事,而且这个还是全国最大的领导,什么叫做食不知味,什么叫做战战兢兢,少不得对肠胃消化能力和神经粗细程度,是一种考验,时间长了底下的官员,只怕多少要患上些诸如胃溃疡、肠梗塞之类消化不好营养不良等诸多职业病。

  大家松了一口气,气氛就轻松自在多了。

  除了那些位列三公三辅、三孤三少的师、保、傅们和内外三省台、寺监诸要,身边总是拥绕着人,比较繁忙外,其他席次并没有严格要求,我乘机到外头串串。

  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在大殿内朝上荟宴,老皇帝开宴前,登临玄英楼上致辞后,接受臣民山呼海拜之后,殿前空地上摆开的筵席,招待规格更低一些,更宽松一些,称之为“大酉甫”,为与民同乐之意,当然这里所谓的“民”,至少也得是有功名在身的所谓“高级人民”,也几是通常所说的,官士农工商的五民第二等的“士”阶层以上。

  我很是做不惯这时代宴席,席地而坐的方式,可这年头凳椅这东西还没普及,也就军中有类似折叠凳,几根木棍支片布的胡床。我家虽然普及凳椅,但外面还不算流行。

  喧声攘攘,人头簇落,淡化了品级阶秩,锦袍玉带混于布衣大胯,青蓝槠赫,散杂着朱绯葛褐,都在忙着套近乎,拉关系,乃至结朋纳党,在这种场合下,勿论是政治立场,还是排戏倾向,就比较容易的可看出些卯端来。

  哪些是关陇外来的空降派的,哪些是蜀中的地方实力派,哪些是从龙保驾的旧勋,那些又是后来赴难的新晋,那些是地方传统世家大族背景的老蜀党,那些又是几次官场变动替换上来的年轻新秀等等。

  按照出身的科班、承荫、保举、清望、累进等仕途不同,又可分做三六九类,然后加上同乡、同门、同学、同事各种干系源源交杂在一切。众生万象,暗流涌动。俗话说物以类聚,哪个人的活动能量最大,哪个人声望很高,哪个人最受欢迎,哪个人最懂得做人,那些人孤冷清高,那些又是热衷阿逢,耳热忘情之下,也轻易可以辨析出些来。

  其中还夹杂着好些易装后的内团外标,和殿前班的人手。见了我纷纷让过目光,左右他顾了,所谓与民同乐,但也要防止被人混近来做一些破坏安定团结大好局面的事情。

  比如这个胖呼呼,一看就象个那种贪官造型,就差没在脸上写,我是腐败分子的家伙,一身云地八断绫的浅朱袍撑的满满的。

  对着案上一盆新鲜的瓜菜,象某种酣态可居的吉祥物一般的吭哧有声的奋力战斗着,口中还念叨着。

  “希奇啊希奇,什么时节了,还有这鲜货”

  “你就不知道了把,这是流民大营特贡的稀罕,据说叫什么暖棚菜”同席的另一同样奋斗不息的官人,嚼着满嘴的生脆,抬头道。“世面上可是寻不到的”

  “这也不算希奇了,据汉时就有所闻了,无非燃碳暖屋以催菜熟”又有人插口道

  “这不是逆转天时,那个不详的说”胖子一楞。“儒林那些老头子不说什么么?”

  “逆你个头啊,都说了这是我主圣德,天降祥瑞才是啊,难道你想触这霉头”

  ……

  我淡淡一笑,温室暖房这东西,其实不是后世人的专利。至少在东汉末年就有相关的记载,据说最迟在汉代,我国就发明了温室栽培技术。《盐铁论。散不足第二十九》描述当时富人的生活有“冬葵温韭”,这里的冬葵、温韭即是加温培育的蔬菜。《汉书。循吏传》说的更为具体:“太官园种冬生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