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辽东钉子户 >

第175章

辽东钉子户-第175章

小说: 辽东钉子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俘虏交代了。领兵的是三贝勒莽古尔泰,他带了两千五百左右士兵。”
  “两千多人!”
  张恪的心头沉甸甸的,莽古尔泰是一员猛将,而张恪手下最强的火铳手还不到六百,加上大哥的部下,双方差不多是一比一的兵力,胜败还很难说!
  “大人,俘虏还说了,不光是莽古尔泰。还有蒙古的炒花部也要出兵,莽古尔泰正在等着他们,至于会有多少鞑子,俘虏也不清楚。”
  阎书勤说话大喘气。差点让张恪闪了腰!
  “张大人,您没事吧,有把握吗?”
  “有!”张恪答道。
  “大人,小的怎么看你额头冒汗?”
  “老子精神焕发!”张恪咬着后槽牙。说道:“阎兄,王宏也交给你了,务必要敲开他的嘴巴。不过……我不想让他受伤!”
  阎书勤顿时傻眼了:“大人,不受伤怎么拷问?”
  “那是你的事情,总之,别弱了东厂活阎王的名头!”
  张大人真会出难题啊,阎书勤只能拱手说道:“大人放心吧,全都交给小的。”
  茫茫的草原之上,万马奔腾,声如惊雷,传出去老远。一队队的蒙古骑兵聚集在一起,跟着自己的台吉,渐渐汇成了庞大的海洋。
  翻滚的人群,一眼望不到头,一颗颗脑袋,就仿佛草原的荒草,不计其数。
  “我的娘啊,怎么会这么多?”
  余庆喃喃自语,他第一次感到了从头到脚的恐惧。从旗号分辨,光是蒙古鞑子至少有十六七个千人队,兵力超过一万!
  而且还有更多的鞑子聚集过来,人数像是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大。
  数万骑兵,那是何等恐怖的力量!
  “走,快去上报大人。”
  越来越多的消息汇集到张恪的手上,王化贞,张峰全都聚集在中军帐,三个人全都忧心忡忡。
  张峰率先说道:“老二,五天时间,咱们的夜不收和鞑子作战十余次,牺牲八人。根据汇集的情报,此次蒙古炒花部出动了两万五千以上的骑兵,加上兀良哈部,人数过了三万。再算上莽古尔泰的人马,怕是一场恶战避免不了了!”
  张峰虽然是好战分子,可是差不多十倍的差距,也让他深深感到无力。王化贞作为一个文官,脸色更不好看。
  “永贞,我有几句话,不知道当不当讲?”
  “世伯,请说!”
  “嗯,你看我们俘虏歹安儿的事情,还没有上报,能不能把他放了,让蒙古人退兵!”王化贞也觉得有些丢人,可是除此之外,他是在想不出别的办法。
  此话一出,张峰竟然点头了。
  “老二,你不是在蒙古有朋友吗,能不能劝他们退兵,我们不是怕,是,是……你懂的!”张峰竟然憋出了这么一句,张恪差点笑出来。
  “世伯,大哥,我们俘虏歹安儿才七天时间。如果是因为歹安儿被俘,蒙古人起兵,时间是不是也太短了点?”
  “永贞,你的意思是?”
  张恪苦笑道:“唯一的解释就是建奴和蒙古人勾结在一起,他们早就有了入寇之心!”
  “那可怎么办?”王化贞着实害怕了,语气颤抖地说道:“炒花部实力雄厚,控弦之士差不多有十万左右。我广宁才有多少人马,是不是该立刻向京城,还有辽阳求救,让他们派兵!”
  “求救是一定的,不过凭着朝廷的德行,援兵没有一个月以上,是不会来的。在这之前,我们还要撑住才是!”
  “永贞说得对!”
  王化贞愤然站起,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永贞,广宁十万百姓就要交到你的手上了。有什么需要,我全力配合!”
  三个人很快统一了意见。紧张的战备工作就开始了。
  首先清点广宁的人马,吴伯岩从义州带来了一千五百人全部到位,加上张恪的部下,义州兵差不多两千人,张峰部下有一千六百多人,其中马步兵各一半。
  除了他们之外,广宁还有一支人马就是左营游击孙得功的部下。说起来对此人张恪还有些忌讳,毕竟知道他在历史上投靠了鞑子,只是眼下是用人之际,也不得不用。
  “鞑子入寇。务必要我广宁上下万众一心,孙将军,你有什么意见吗?”
  “没有!”孙得功一拍胸膛,大声说道:“张大人,你领兵有方,末将佩服,能和张大人并肩作战,是孙某的荣幸!”
  孙得功差不多有三千人马,虽然比不上义州兵。但是充数还是可以的。
  除了统合人马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坚壁清野。
  按照以往的经验,小堡,小村子根本抵挡不住。必须归并到大堡城池。而此番更加凶险,由于莽古尔泰的参与,大堡也未必保险。相反囤积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会引来更多的觊觎。
  张恪给出的办法就是撤。撤,全都撤!
  广宁之外,只保留白土厂关。镇靖堡,马市,镇远堡,中安堡五处,其余各地全都归并进来。
  建奴和鞑子都是不带粮饷,以战养战的。因此张恪特别要求,一定要把粮食撤走,撤不走,就一把大火烧了,绝对不能留一粒粮食给鞑子!
  这些动作只能算是寻常,张恪还做了一个更出人预料的举动,他让士兵把砍杀的上千人头都堆在了十字路口。
  人头成山,一下子广宁的百姓就轰动了,扶老携幼,全都过来看热闹。张恪找来说书先生,绘声绘色讲着伏击大战的胜利,百姓们听得如醉如痴,心驰神往。
  就在这时候,张恪一身戎装,出现在大家的中间。
  “乡亲们,告诉你们一个消息,有十万鞑子准备攻打广宁!”
  张恪一开口,王化贞差点趴下,人家都往少说,生怕吓着老百姓,张恪怎么信口雌黄啊,他急得满头冒汗。
  张恪还在自顾自地说道:“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杀到眼前,十万人啊!所过之处,必定是蝗虫过境,寸草不留!”
  百姓们顿时吓得目瞪口呆,两腿发软,这可怎么办啊,赶快逃命吧,可是往哪里逃啊?
  人群中嗡嗡之声越来越大,恐惧就像是瘟疫一般传播。
  突然有人说道:“乡亲们,看到那些人头没,大人杀了那么多的鞑子,再来十万人,有大人在,我们也不怕!”
  这么一提醒,老百姓像是抓到了救命稻草,不少上了年纪的全都跪在地上,哭求道:“张大人,您可不能不管我们啊,救救乡亲们吧!”
  “是啊是啊,就指着您了!”
  张恪急忙拱手,慷慨说道:“乡亲们,杀敌卫国是我们的使命,大家只要听从安排,我们拧成一股绳,来多少鞑子我们都不怕!”
  老百姓把希望都寄托在张恪身上,张恪也趁热打铁,把广宁城中各家各户都编入民壮队伍,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每一队还安排一名训导员,人选就是广宁的卫学学生,他们年轻热血。
  张恪许诺,只要做得好,他会向朝廷上奏,日后科举之路大开绿灯,学子们顿时干劲十足,哪怕为了科举,也要卖力气。
  经过张恪的一番安排,广宁城瞬间变成了一座大兵营,家家户户都进入了战争筹备状态。黑云压城,百姓们非但没有垮,相反更加强悍,士气高昂了!
  张恪知道光是这样还不够,他立刻组织士兵和百姓,在城外修建防御工事。
  “有本事就来吧,老子要把关宁变成你们的坟墓!”


第二百零六章 敌军如云
  广宁曾是辽东的省垣,城高池深,虽然年久失修,但是王化贞到任之后,花了不少力气休整。年初他从张恪手里借了二十万两,一大半都用在了城防上面。
  三丈五尺高的城墙,宽三丈有余,外面罩着一层青砖,城墙的垛口也都是青石和砖头修成,用糯米和蛋清调的汁,用尖刀都插不进去。
  有如此坚固的城墙,张恪也放心了不少。
  当然一味挨打是不行的,张恪指挥着士兵和百姓,在城外大兴土木,距离广宁三百米,二百米,一百米处,分别设置三道壕沟,每道壕沟深有五尺,宽一丈,每隔二三十米留下一处空档,用来放置火炮,在火炮的前面还有火铳手保护。
  如果鞑子攻来,他们就要先尝尝炮火的滋味!
  军民百姓都知道这是保命的东西,因此修得格外用心。就连王化贞也跑到了城外,亲自拿起锹镐一起干活。好巧不巧的是王大人摊上的一段还是最坚硬的,一锹下去一个白印,没有一刻钟,手心全都是血泡,钻心刺骨地疼痛。
  王化贞拧着眉,瞪着眼,咬着牙,仿佛眼前就是鞑子一样,拼命挖着。
  张恪正好巡视一圈,见到了场景,急忙跑过来。
  “世伯,您怎么能干这活儿啊,交给小侄吧!”
  “别!”王化贞气喘吁吁说道:“我手无缚鸡之力,也就能做这么多了,等到鞑子杀来,还要你们拼命啊!”
  说到这里,王化贞压低声音,笑道:“永贞,我多干点活,别人就不敢偷懒了,你瞧。修得是不是快多了。”
  张恪环顾四周,果然是如此,老百姓一个个低头苦干,汗水横流。人家王大人是堂堂进士,天上的文曲星下凡,他都来干活了,还有什么说的!
  “世伯,辛苦你了!”
  “只要能打赢,哪怕两手都磨烂了,我也高兴!”王化贞低声问道:“永贞。我怎么觉得壕沟有点窄啊,一丈多距离,战马几乎都能越过去,要不要挖得再深一点?”
  “哈哈哈哈。”张恪忍不住笑道:“世伯,这就是壕沟的奥妙,您看,挖沟的时候,泥土全都放在了一面,自然堆成一道一人来高的土墙。鞑子以为能跳过壕沟。他们奋力向前一跳,正好遇上了土墙阻挡,多半就会掉进壕沟。不光如此,泥土都放在了我们一边。鞑子只能去远处取土,填平壕沟只会更困难!眼前是一道道壕沟,等到鞑子来了,就是一个个坟墓!”
  土木工事可是一个大学问。都是战场上用无数人命换来的经验,张恪把后世对付坦克的战壕经验移植过来。王化贞也只有拜伏的份儿,鞑子也是倒霉。竟然摊上了张恪这个狠角色,多半会碰得头破血流。
  王化贞欣慰地竖起大拇指,赞道:“永贞,有你的!看来咱们广宁肯定安如泰山啊!”
  张恪点点头,又摇摇头,广宁是没有问题,可是其他城堡就未必了……战争总会有损失,谁也没有办法。
  军民一起努力,壕沟和土墙只花了一天多的时间就构筑完毕了。
  与此同时,从义州方向也来了大队人马,吴伯岩率领着一千五百名士兵全数赶到,另外还有一千多名民夫,押着三百多驾马车赶来。
  马车全都沉甸甸的,地上留下深深的车辙。
  除了吴伯岩之外,一起来的还有李谦,跟着张恪,他也升到了指挥佥事,分管义州的军需物资。
  正是接触了张恪的核心,李谦才从心里感到恐惧!
  张恪可不光是上面有靠山,手下有弟兄,这家伙的根基实在是太深了。就拿这次来说,他带着火铳火炮,全都是上好的精品,比起京城工匠做的还要好。
  最让李谦惊讶的是那些粮车,里面装着白花花的大米!
  要说以前,在辽东种水稻,李谦只会以为他疯了。
  可是张恪偏偏就做到了,而且大清堡种出来的水稻还香糯可口,比起南方的粳米还要好!
  这个年轻人看起来没有什么特殊的,他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李谦百思不得其解,为其神秘,才会越发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