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万道神帝 >

第342章

万道神帝-第342章

小说: 万道神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他想到了阳魔门中的那块魔血碑。

    与罗刹魔门的魔血碑不同,阳魔门的那块魔血碑潜藏的不是琴天阑与古青云的部分战斗场景,而是琴天阑成为八荒魔尊之前的一些零星感悟。

    那些东西一度被俞燮甲视为无用之物。

    然而现在,它们却仿佛变成了俞燮甲不得不抓住的救命稻草。

    他从未如此不计后果地去选择依靠以往忽视的东西,但柳乘风的实力超乎了他的想象,这无疑意味着俞燮甲若想翻盘,只能做出一些惊人的冒险举动。

    嗡!

    空气中荡起漩涡。

    阴阳太极图停止了转动。

    风刃也停止了飞舞。

    唯独俞燮甲的灵力以大河逆流之势爆发,让那些从天而降的丝丝细雨在距离俞燮甲身躯三尺之处悬停。

    在时间仿佛静止的情况下,俞燮甲此刻的一举一动格外具备特殊韵律。

    哪怕他现在并非人身,而是一只带着甲背的大鱼。

    俞,鱼。

    俞燮甲化成鱼身,披甲。

    听上去没有什么不妥。

    或许在柳乘风的眼里,这只是冥冥中的巧合,或许在柳乘风看来,这只是俞燮甲吞服蓍草后的异变。

    但在俞燮甲的心中,他从未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

    他本就不属于人族,他本就不是人身。

    以人的相貌成为阳魔门的门主,只是为了动用修行资源时更加方便。

    在柳乘风,雨妃弦,褚东流,叶轻舟等一众魔门强者还未出生之时,他就已经以一头海妖的身份存在。

    与灵兽一样,海妖的寿命相较于人族,哪怕是步入了修炼之途的人族,也要普遍高出很多。

    但就如同先天生灵与后天生灵之间的关系一般,海妖的寿命高于人族,天生就拥有一定修为,但在创造力方面以及修行天赋上,却未必强过人族。

    昔年咒帝诅咒伏羲氏与女娲氏时,虽然只将血脉诅咒延伸到了伏羲与女娲的后代,也就是人族的身上,但人族的繁衍力并未受到影响,依旧在各族中居于前列。人族孱弱已久,很多时候都是被迫与其他种族通婚,但如此一来,生下的后代也算具备人族血统,久而久之,针对伏羲女娲的血脉诅咒也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其他种族。

    这当然是可以避免的事情,然而当**来临的时候,并非所有人都能保持理智。

    生活在深海中的海族,就是被间接影响到的种族之一。

    人族虽受诅咒,积弱已久,却也只是相对而言,在某些方面他们依旧具备着独到之处,作为曾出过天帝地皇的种族,哪怕经过无情岁月的磨灭,他们中仍是涌现出了不少智慧超群的人,创造功法灵术,不停地对道法进行探索。

    他们习惯行走各地,见识不同地域的风俗人情,向来以故步自封著称的海族,在这一点就逊色了不止一筹。

    故而神魔之下,海族的整体实力真的未必能强过人族。

    作为海族中的一类奇特生灵,俞燮甲生来灵智就不低,很早就有了吸取各族之长,壮大己身的意识,他在修为只相当于人族通玄境修士时,便独自离开所在的海域,幻化人形,在陆地上生存。

    他拥有比人族更悠久的寿命,所以他见识过的人要更多。

    这其中,不乏庸碌之辈,却也有惊世之才。

    在琴天阑还不是八荒魔尊的时候,俞燮甲就在一间酒楼中遇见了他。

    那时他也不知道那个坐在自己对面,不言不语,只是一心抚琴的沉默少年,竟会是后来鼎鼎大名的八荒魔尊。

    当时他并未用心地去听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年的琴声。

    等到那个少年在不知不觉间成长为魔道巨擘后,他却再也听不见那曲琴音了。

    想回味,也总回味不出。

    潜力最容易转化为实力的时候是生死一线之时。

    记忆最容易找寻的时候亦是生死一线之时。

    但很少会有人愿意将自己置于濒临死亡的境地,故而俞燮甲一直没有把握到那个回味的时机。

    今日,今时,他却把握到了。

    柳乘风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自然要送上“谢礼”。

    细雨悬停的三尺之处,遽然间出现了一把古朴瑶琴。

    琴弦五根。

    与琴天阑惯用之琴相仿。

    俞燮甲缓缓来到那把琴的身旁,却并不幻化成人形。

    他欲以鱼尾抚此琴!

    。。。。。。

 第三百九十章 天阑之琴

    细雨悬停三尺处。

    有古琴横放。

    虽为俞燮甲灵力所化,但从外部而观,与古色古香的真琴别无二致。

    身似桐木,弦如纯丝,长三尺六寸五,与一年三百六十五周天相合。

    琴身有五弦。

    一弦属土为宫,分旺四季。弦最大,用八十一丝,声沉重而尊,故曰为君。

    二弦属金为商,应秋之节。次于宫,弦用七十二丝,能决断,故曰为臣。

    三弦属木为角,应春之节。弦用六十四丝,为之触地出,故曰为民。居在君臣之下为卑,故三弦下八为此也。

    四弦属火为徵,应夏之节。弦用五十四丝,万物成美,故曰为之事。

    五弦属水为羽,应冬之节。弦用四十八丝,聚集清物之相,故曰为之物。

    君臣民事物,五弦五意。

    由古至今,源远流长。

    但自八荒魔尊琴天阑惯用五弦琴后,琴身五弦又多出了一种含义,分别对应神、魔、妖、佛、仙,与七道逆行堪舆的五针有异曲同工之妙。

    古琴音域有三类,一为散音,二为泛音,三为按音,合称为“太古之音”,亦或者“天地之音”,其最大特点为“静”,这里的静不单单指安静的环境,还指抚琴时安静的心境。

    无论是散音、泛音、按音,都深得静之精髓。

    其中散音松沉而旷远,容易让人忆起远古之思,泛音则如天籁,有一种清冷入仙之感,按音相对更加丰富,可吟猱余韵,可细微悠长,时如人声人语,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

    泛音象天,按音如人,散音则同大地,称为天地人三籁。

    故而古琴一器具三籁,既可状人情之思,也可达天地宇宙之理。

    琴天阑以琴入道,由道入魔,魔性突发时往往连他自己也不能控制,故而五弦之中他最擅长拨动的并非是引申出“魔”的第二弦,而是以四十八水羽之丝制成的第五弦。

    那第五弦既是物,也是仙。

    物多为死物,不具灵性。

    仙跳出红尘,最是超脱。

    由物入仙,本就是一种由死入生的转变。

    秦苍抵触仙道,是因为他曾与雪轻影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经历,即便那段经历的结局是以他的重伤濒死收场,他也不能像仙那般抛却所有的七情六欲,达到一个完全离开世俗的理想状态。

    而琴天阑这一生从未陷入与女子的感情纠葛之中,他醉心于道,不受男女之情的干扰,时刻能步入物我两忘的境地,因为对道的执念太深,他时常走火入魔,跌入魔障,但到关键时刻,他总能以第五弦的仙意压制自己的魔性。

    不比神魔漫长却比许多神魔还丰富的岁月中,琴天阑只有过一次彻头彻尾的失误。

    那一次他再也无法用第五弦的仙意控制自己的魔性,让自己保持理智,只能用最为癫狂的魔的状态去操控八荒魔珠发动最原始野蛮的毁灭攻击!

    那自然是他与古青云的决战之时。

    能够和一个完完全全的求道者牵扯上因果的只有他的道友。

    故而悟得仙意的琴天阑一度不承认什么道友之说。

    直到古青云的出现,那样的“僵局”才被打破。

    被一剑刺穿魔心,魔血溅洒天地的琴天阑临死那一刻都记不起一个修炼魔道的自己具体是从什么时候起竟将一个秉持正道的对头当作道友。

    当然,古青云也记不得了。

    等到古青云以自身佩剑将自己兵解的那一刹那,模糊不清的记忆片段才首度出现被拾起的征兆。

    只不过那时,显然有些晚了。

    诚然,悟道境大能可以步入轮回,可以转世。

    但谁能保证前世的人就一定能够在下一生相遇?

    那个能以神王修为战神皇的栗陆氏族长陆伯涯,至今都不知道有没有找到名为檀溪的女孩。

    尚被神魔界限困锁的他们,在轮回中磨灭记忆的可能性只会更大。

    。。。。。。

    俞燮甲不知晓琴天阑是如何通晓仙意的。

    他可以肯定的是,在琴天阑遇见古青云之前,琴天阑就已经开始掌握仙意,论熟练度,自然不能与往后成就八荒魔尊之时相比,但论意境和超脱层次,尚是一个背着古琴游走四方的少年琴天阑,绝对要比一位烦恼与修为与日俱增的八荒魔尊更强。

    那时的琴天阑,心中的魔还算不得真正的魔,只是一种少年对于未来的向往与执念。

    那时的琴天阑,心中的仙才是真正的仙,起源于物,却又超脱于物,恰似枯木逢春,万物生灵。

    灵气初生,琴弦便已开始颤动。

    只一声响,便如仙至。

    修炼了大半辈子魔道的俞燮甲突然间接触这等超脱仙意,难免有些不适应,但联想到自己现在是准备以鱼身撩拨此琴,化解柳乘风带给他的危机,他忽然也就见怪不怪,很快释然。

    古琴头上部统称为额,额下端镶有用以架弦的硬木,有“岳山”之名,是琴的最高部分。

    底部分设大小两个音槽,较大的音槽位于中部,称为“龙池”,较小的在尾部,称为“凤沼”,意为上山下泽,龙凤相呈,象征天地万象。岳山边靠额一侧同样镶有一条硬木条,称为“承露”,其上一般有七个弦眼,用以穿系琴弦。其下通常为七个用以调弦的琴轸。两侧又有“凤眼”和“护轸”,自腰以下,方才是琴尾,镶有刻有浅槽的硬木,名为“龙龈”,用以架弦,龙龈两侧的边饰称为“冠角”,俗称“焦尾”。

    七根琴弦上起承露部分,经岳山、龙龈,转向琴底的一对“雁足”,象征七星。

    这便是七弦琴的普遍构造。

    但既然俞燮甲此琴与琴天阑惯用之琴一样皆是仿造古制,仅有五弦,自然也就没有七星之势,俞燮甲抚琴时也不会念及七星之法。

    意是琴天阑的仙意。

    技法却是他自己的技法。

    鱼尾自焦尾摆过,鱼身竖架在琴身之上。

    俞燮甲抚琴动作的大胆创新程度实在空前,观者要么啼笑皆非,要么匪夷所思,没有谁会发自内心地去称赞他的这个动作。

    即便是能够看到寻常人看不到的方面的聪明人,也只能抛开他的动作,去深究他所营造的意境。

    在细雨悬停之后,就一直隐匿暗处,等待致命一击的柳乘风如是。

    借助魂力探测此处战况的炎帝姜榆罔也如是。

    但相较于其他探测者,姜榆罔有着两个旁人无法企及的特质,一是他本身就是魂魄状态,动用魂力时更加不易被人发现,二是他并不属于这个时代,是从远古而来。

    人有三魂七魄。

    未修成元神,踏入神魔境界的伏羲、女娲、神农乃至其他一些与人族有牵连的种族,同样是三魂七魄。

    昔年姜榆罔吞服回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